•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2

huangduanhua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古代金器鉴定技巧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邮政邮政

已采纳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摘要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繁荣,唐代金银器呈现出气势恢弘、雍容华贵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更是独树一帜,浓郁的西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气派并存,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它们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关键词金银器;造型艺术;文化内涵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同时唐代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器种类繁多,很多器物造型独特,而且是中国传统器型中没有的造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扬弃、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全过程。一、唐代金银器突然兴盛种类繁多的几个因素我国金银器皿的制作虽可上溯到战国时代,但直到魏晋时期,都只在极小范围内使用,南北朝时则多为西方输入制品。到了唐代,在外来文化和传统长生之术中“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之类仙道思想的多重影响下,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兴盛起来。同时,国家的强盛和财富的聚集使社会上兴起奢靡享乐之风,对金银器皿的需求激增。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唐代金银矿的开采盛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采金场地11处,采银场地56处。白居易诗云:“银生楚山曲,金生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辛苦。披砂复凿石,乞乞无冬春。”可以看出当时采金银的热潮。而且唐代金银采矿经营有两大系统,即官府开采和私人开采,政府有时强调其中一种,从税收中获益。在发展金银矿上具有灵活性,促进了金银矿业的开发。2、唐代金银工艺技术的提高。金银器制作工艺复杂是唐代难度最高的手工业技术之一,明代人引用《唐六典》时,提到唐代金银工艺有14种。西方的捶揲技术使唐人既可以制作器物的形体,也可以制造浮雕式的装饰花纹,鎏金与镀金技术在唐代得到广泛使用,鎏金银器兴盛在唐代,占银器的大部分。錾刻、平脱、浇铸、焊接、切削、抛光等等独特的工艺特征,使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之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立了“金银作坊院”宫廷内侧专设“文思院”为皇帝和后宫制作金银器,另外还允许私人金银作坊,称为“行作”,雇佣民间工匠为官府和富贵们铸造或进行商业生产。大大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3、上层社会奢靡享乐之风,对金银器需求量的激增。唐朝经济的发展,特别在开元年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朝野上下奢侈成风。臣下不断进奉金银珍玩,以邀功求媚,而进奉的金银大都直接制成器物送到中央,这是唐代以前不多见的。金银器赏赐之风也盛行与唐代,源自高宗、武则天之时,盛行于玄宗。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朝廷赠送金银器与周邻国家以发展外交关系,另外大量赏赐给宠幸大臣。唐玄宗曾经下诏将皇家的金银珠宝焚于朝堂,以示天下除奢去侈,崇尚俭朴。可以看出当时奢靡之风之盛。4、“丝绸之路”的繁荣。唐朝的政治开放和中西交通的繁荣,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也很频繁,使很多外国商人、工匠也来到中国。西方的金银及器物伴随交往也随之输入,尤其是栗特和波斯萨珊输入金银器最多。在金银加工技术上两汉以来脱胎于青铜铸造而日见独立的金属加工工艺,到唐代取得与传自中亚细亚古国粟特、波斯萨珊、印度、东罗马的金银加工技术和装饰艺术相融合,不仅在仿制异域造型和纹饰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锤揲和焊接等技法。唐朝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二、丰富而独特的唐代金银器造型艺术器物的造型与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从而也反映出时代的文化特征。唐代金银器品种繁多、造型别致,从出土和收藏的资料来看超过了唐代之前历代金银器的总和。在造型艺术上唐代金银器品种中很多器物造型是唐代以前传统器形不曾见过的。唐代金银器种类大致分为:食器、饮器、盒、装饰品及宗教等用具,而食器、饮器、盒的造型是唐代最典型的主要金银器皿。1、食器类的盘和碟是唐代最为流行的金银器器形,行制接近,也可统称为盘,还有碗也是食器类常见的器形。唐代金银器盘和碟的造型主要有:圆形盘、曲面花瓣形盘和不规则形盘等。圆形盘的特征:盘口呈圆形,侈口,平底。如:陕西西安出土的双鱼纹银盘,何家村出土的鹊鸟纹圆形银盘,西北工大黄鹂纹圆形盘等等。花瓣形盘造型特点主要是盘体呈曲面花瓣状,从出土资料看有菱花形、葵花形和海棠形居多。

298 评论

超级尺蠖爱和平

恩啊来帮你的,,行

172 评论

静香陈陈

相似宝玉石的常规仪器鉴定摘要:笔者对相似宝玉石进行了论述,重点叙述了28种相似宝玉石品种的鉴别与相似宝玉石品种的区别特征。关键字:相似宝玉石鉴定特征区别 1、钻石与合成碳硅石的鉴别二者在光泽、火彩、密度上基本相同,折射率都大于1.78,用热导仪检测均有钻石反应。所不同的是:合成碳硅石为一轴晶正光性,放大观察时小面棱重影、白线状细长的管状包体,在电导仪下具导电反应;而钻石放大观察无小面棱重影,且具有天然矿物包体,电导仪检测无反应。2、红宝石与红色石榴子石的鉴别二者均为红色、光泽、密度又相似;红宝石为非均质体宝石,具多色性。石榴子石为均质体宝石,无多色性;前者有荧光。后者无;前者的光谱在蓝区为吸收线。后者的光谱在蓝区为吸收带;3、紫水晶、方柱石、堇青石的鉴别三者均为紫色调,折射率、密度基本相似。紫水晶与方柱石的区别在于:前者无解理,贝壳状断囗,有色带,一轴晶正光性。而后者具有解理,参差状断囗,一轴晶负光性;紫水晶与堇青石的区别:堇青石有解理,二轴晶,三色性明显。而紫水晶为弱二色性;堇青石与方柱石的区别:前者明显的三色性,二轴晶。后者弱的二色性,一轴晶;4、碧玺、磷灰石、赛黄晶的鉴别三者虽然颜色各异,但其折射率、密度基本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碧玺为一轴晶负光性,双折射率大,具明显的二色性,放大观察可见明显的小面棱重影;磷灰石也为一轴晶负光性,但双折射率小,多色性不明显,具解理,在580nm有双吸收线;赛黄晶虽然具解理,但为二轴晶,可见干涉图和弱的荧光;5、石英与长石的鉴别这里的石英是指具有乳光效应、半透明的种类。长石是指具有月光效应的白色品种;二者的区别在于:石英为一轴晶正光性,无解理、贝壳状断囗,折射率为1.544—1.553;长石为二轴晶,有解理、具晕彩效应;6、尖晶石与符山石的鉴别尖晶石与符山石的区别:前者均质性,有时具光性异常,无多色性,放大观察见细小八面体负晶;后者为一轴晶,有多色性,但是双折射率小,放大观察见气液包体、矿物包体;7、透辉石与矽线石的鉴别透辉石的鉴定特征为具有两组解理,断囗为参差状,外光源放大观察(凸面型的底面),除了具明显的阶梯状断面外,还有与之垂直的裂缝,此裂缝即为另一组解理,多具星光效应;与之区别的矽线石特征为:具有一组解理,外光源放大观察(凸面型的底面),具有向珍珠的沙丘纹状的阶梯,实为解理,没有与之垂直的裂缝,此为一组解理的特征,多具有星光效应;8、绿色柱晶石与绿色透辉石的鉴别二者均为二轴晶,也都具猫眼效应。区别在于:柱晶石具明显的多色性,双折射率小。而透辉石具有弱的多色性,双折射率较大,铬透辉石在红区有铬的吸收线;9、无色钠长石玉、无色石英岩玉、无色蛇纹石玉、无色玛瑙的鉴别无色钠长石玉主要由钠长石组成,其折射率均低于1.54,放大观察(凸面型的边部),多数具柱粒状变晶结构;而石英岩玉的折射率为1.54以上,放大观察(凸面型的边部)为鳞片粒状或粒状变晶结构。也就是二者的折射率、结构不一样;无色蛇纹石玉为纤维状变晶结构,区别于石英岩玉、钠长石玉;而玛瑙为隐晶质结构,具同心层状、条带状组构。区别于其它玉石;10、葡萄石与软玉的鉴别葡萄石除可见到特征的放射状结构外,亦可见438nm的弱吸收带。此带位于紫区的边缘,在观察时,必须先观察分光镜紫区的宽窄,然后放上宝石观察才能观察到;软玉为纤维状变晶结构,分光镜检测,各别在蓝区有模糊的吸收线,紫区无;11、翡翠与水钙铝榴石的鉴别此二种玉石只是密度相似,折射率相差较大,二者的结构也有差别,之所以在这里提出,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把水钙铝榴石鉴定为染色的翡翠。究其原因是学生只观测了滤色镜和密度,而没有测折射率。故二者的区别是:结构、折射率;12、菱锰矿与蔷薇辉石的鉴别二者均为锰至色,又都为粉红色。区别在于:前者的折射率在1.60-1.78之间变化,是一个动值。而后者的折射率在1.73左右,是一个固定的值(1.54除外,因测到共生物石英);前者的组构为鲕状、肾状、条带状、层纹状、粒状等。而后者为柱粒状变晶结构;前者盐酸测试有反应,后者无反应;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由于样品所限,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故只能是抛砖引玉,以此启发、告诫同行和后人,少走或不走弯路。因为在宝玉石的鉴定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态度,严紧求实的作风。切不可对所从事的工作不负责任,我们鉴定工作者的失误,会给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社会的不和协、经济上的纠纷等,为此宝玉石鉴定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地按照工作程序有步骤和有条理的进行,而不应敷衍塞责、信口开河、应付了事。宝玉石鉴定的结果应该是准确无误,即使经权威的宝玉石鉴定专家运用现代的仪器设备进行核查也仍然如此。以树立良好的信誉。珠宝鉴定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有为国家和社会、为人民负责任的精神,愿意为宝玉石事业发展而努力工作,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参考文献李劲松.赵松龄等。宝玉石大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李兆聪.宝石鉴定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186 评论

jingeyijie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12 评论

多多121015

质地辨伪 金和银以其独特的材质美,被人们视为珍宝,成为财富的象征。历来被皇家权贵制成精美的器物、饰品。金银器又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稳定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之能够加工改制、花样翻新。为此,我国古代金银器传世的不多,主要来自考古发现,而考古发现又以窖藏和佛教地宫出土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出土的金银器达万余件。这些出土的金银器数量大,种类多,年代明确,为收藏和研究古代金银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的成为鉴定金银器的标准器。那么,收藏和鉴定金银器从何入手呢?主要是材料质地的辨伪。与其它质地的文物相比,金银器的材料质地本身具有昂贵的经济价值,一些作伪者为牟暴利,常用铜,仿黄金材料如稀金,押金,以及鎏金、镀金或包金材料来鱼目混珠。长期以来,人们对金银质地的认识和鉴别,形成了一套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分别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入手。从物理性质上鉴别(1)首先要看,这种方法应该说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因为金银器中根据黄金含量不同会显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黄金成色高低。民间流传有"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的口诀。古人认为纯金的颜色应为黄色,细看还略有些冷红色,因此,用"赤金"来表示足金。但绝对意义上的纯金纯银,是不存在的。既是现代采用发达的冶金技术,也只能使金的纯度达到99.95%-99.99%。所以我们在辨别金银器的时候,首先要看它的成色,如果是纯金,颜色应为黄色,如果颜色不正,或中间带有杂质,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有一些造假者,在黄金里掺入其它金属,这样肯定影响光泽。一般来说,所掺入的杂质越多,黄金的颜色就越显得越淡。有经验的鉴定专家只要看到其成分,就可以大致断定出黄金的含量,而且八九不离十,要做到这一步,那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多观察,多积累经验才能做得到。当然,从其颜色上鉴别,只是第一步,是比较粗略的方式。要更加进一步的鉴别金银器,还要从其他方面入手,下面将介绍另外的方法。(2)听也是关键的环节。如果平时我们在看这点上下了功夫,不妨也来听一听,看看它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一般来说,黄金是金属中密度较大的,其比重为19.3,只要拿到手里掂一掂,就会有沉甸甸的感觉,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压手。正因为黄金特殊的物理性质,落到硬质木板上,会发出"卟卟嗒嗒"比较沉闷的声音;而诸如铁铜之列的,掉到地上会有比较清脆的声响。真金器离地面1米高自然落地,在地上蹦落不超过三下,而伪品则会超过。(3)注意"扳"。我们看事物时通常要透过其现象看清本质,其中鉴别金银也一样,"扳"也是个重要的方法。我们都知道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1克黄金可以拉成直径0.00434毫米、长3500米的金丝;可锤炼成厚度仅为0.23纳米的金箔。黄金纯度越高,质地就越软,因此,黄金制品一般易变不易断,假的就易断不易变,如果用牙咬,就会在金面上留下印痕。用一根普通的大头针,也可轻易地划出痕迹。一件金质器物,那在手中,如果在薄弱处或细小处,用手指轻轻扳动,就能觉察到柔软的质感。如果黄金中加入了其他杂质,那就没有这种性质了。比如加入了铝或铁、银之类的,不是变得硬脆易断,就是成色有大的改变。从化学性质上鉴别(1)火烧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纯金放入火中烧红,取出来后颜色不变。根据黄金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的属性,可进行烧试。如果取出来之后颜色有改变,那肯定是由杂质。(2)酸滴根据黄金耐腐蚀的属性,借助化学试测进行鉴定。金化学稳定性极强,硝酸、盐酸、硫酸等都不与之发生作用,仅能溶于王水(盐酸和硝酸3:1的混合剂)中。一般测试黄金采用硝酸作为试剂。先用玻璃棒沾上少许硝酸,然后轻轻的滴抹到器物上,如果面不改色,则是黄金。我们也可以使用试金石的方法检验,我国古代的金店大多使用过这种方法,现美国大部分银行和金店都使用试金石,并配备了一套已知含金量的标准对牌作参照。以上所述的火烧和酸滴的方法,是鉴别金银器的最有效的方法,准确度很高,但同时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一件看似真品的精美器件,谁也不会冒险使用这种方法,因此,鉴别金银器的重点还是应放在物理性质的鉴别上,好在金银器天生丽质,比较容易辨别其真伪,作伪者要仿冒,是要经过一番功夫的。另外,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使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如X射线荧光分析法、化学光谱定性分析法等。科技手段检测准确度高,并能知道金、银的成色。2、年代辨伪金银器不同于其它文物,如钱币、陶器等,在出土时都有较明显的时代标记,对于金银器的断代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从铭名上判断,在唐代以前的金银器中,有铭文的很少,而到了宋元以后,在金银器上刻铭文已变得很流行,如果同时出土的金银器上无铭文,可以根据有铭文的器物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其年代。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捉摸,我们还是可以一件件金银器上寻觅到历史的足迹。最早的商代黄金制品,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型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这时期地区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例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器有清新活泼的特点。这一时期金银器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改进,主要在细上下功夫,其装饰效果也显得更加辉煌华里。尤其是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青铜线刻工艺的发展,亦对金银工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汉时期,金银制品的数量增多,品种增加,工艺也趋于成熟,基本上已脱离青铜工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但是大多数金银制品仍为装饰品,金银器皿比较少见,直到唐朝以后才有较大发展。唐朝时中国金银器发展的繁荣鼎盛阶段。这个时期不仅金银器数量剧增,而且品种丰富多彩。其器型与纹饰的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唐的汲取域外文化并融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金银器制作终于形成了独立的民族风格。唐朝以后,中国金银器的发展总体上趋于保守,已缺少唐朝金银器特有的勃勃生气。但是金银制品再次呈现与其他器物相结合的趋势,出现了大量互为装饰的合璧产品,其涉及领域之广泛,前所未有。

9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代金器鉴定技巧研究论文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艺术摘要大唐盛世,经济文化繁荣,唐代金银器呈现出气势恢弘、雍容华贵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更是独树一帜,浓郁的西域风格和鲜明的民

    huangduanhu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古代史研究论文

    雕镌天花乱坠的世界 辛德勇 2011-3-23所谓“天凤三年鄣郡都尉”砖铭文与秦“故鄣郡”的名称以及莽汉之际的年号问题(上) 辛德勇 2011-3-7题天一阁旧

    windy幸福快降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古代史研究性论文

    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

    脂肪君绝缘体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古代文体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论文提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

    薛苏一世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古代论文研究自考

    综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不难考。 1、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 2、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

    我还是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