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腐闹不住
近年来,极端性天气频发,对现代农业影响极大,农户损失惨重。为更好地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需要提升农业抗灾能力,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一、对农业灾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防灾意识薄弱防灾抗灾宣传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意识偏低,防灾抗灾意识薄弱,灾后农民束手无策,缺乏抗灾自救意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由于财政紧张, 经费投入有限,农业科技宣传不到位, 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较重,加之大量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妇女等对农业防灾减灾知识技术更不容易接受和实施,农民作为独立生产经营者已30余年, 但在生产活动中很少主动防灾避灾,灾后也没有主动自救的意识,而是等政府安排, 靠政府救济,向政府要补助,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灾害屡屡发生。 一些本是轻灾、小灾的变成了重灾、大灾。政府也存在开展避灾农业研究少,应急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农业抗灾救灾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一是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在运行管理中因技术、经济、体制等条件限制而未得到维修、更新改造、续修配套, 造成重建设、轻维护的现状,导致沟渠壅塞,堤坝闸门受损,机泵、线路老化或被盗,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减弱。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仅坝区几个乡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多,但配套不完善,水利化设施化程度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部份片区重复建设锦上添花,偏远山区却无人问津,山区乡镇小水窖只能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及育苗用水,在大田里基本没有浇灌水源,部份农田交通不便,也给抗灾救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仍极其微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农业应急保障机制薄弱农业保险刚刚起步,且仅限于烤烟生产农业、早市蔬菜等效益高或企业保障企业,而且还存在农户与保险公司之间意见不一致的相互扯皮现象。灾后救助机制尚未建立,救灾以政府为主导,资金来源也主要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助少,救灾资金投入不足,灾后恢复生产的资金、物资缺口很大。由于财力有限,灾后仅能启动安置和过渡等,关键的救灾物质资金却无法启动或满足。可以解决灾情监测、预警和灾后培训、指导,无法解决救助保障,对于灾害的救助补偿更是微乎其微。(四)预测预报时限不够准确,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由于不能准确预测暴发时间及灾害强度,导致应急防范措施不能及时组织落实。农户不能及时获取灾害天气信息。预警信息不畅是多年来灾后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农户未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灾措施而造成大的灾害损失。2013年12月我市发生低温冻害天气时,采用了灌水、熏烟和树干涂白的芒果种植户比没有采取任何防冻措施的种植户灾害损失减低了50%。农民需要的是灾前预警信息和灾后减灾措施,而这些信息没有较好的发布给农户。(五)生态环境恶化,灾害发生频率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长,乱砍滥伐,随便排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农业废弃物遍布田间等都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增加了自然灾害爆发的风险,加大了防灾抗灾的难度。三、对农业灾害的对策建议(一)制定农业灾害预案,建立灾害预防监测机制。建立和加强农业重大灾害的预警机制是抗灾减灾的工作重心。全面制定攀枝花市预防农业灾害预案,健全测、报、防、救信息网络。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控制。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御。1、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农业自然灾害无法抗拒,灾害一旦发生,势必造成农业生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做好防范工作是抵御灾害的重点。要结合实际,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2、建立完备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要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和设备,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重组技术设备和监测手段,加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增强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拓展预警信息发布途径,有效提高灾害的防御能力和水平确保对自然灾害进行超前预报,提早防范。3、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做好信息发布.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统筹兼顾的要求整合资源,通过通讯、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平台有效传递灾害防范措施,灾害预警信息在灾后快速、准确传递灾害信息,为政府及时实施救助提供依据,为民众正确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指导。全市农牧部门实行农作物类灾情周报制,各区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保持信息畅通;建立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值班人员,确保灾情信息畅通;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条件,认真将灾情动态和抗灾自救典型经验总结分析及时上报市农牧局。(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抵抗灾害能力是提高农业抗灾避灾的关键手段。针对我市现状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水土流失,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 退耕还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规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基础设施建有所用, 用有所管。(三)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科学制定农业产业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优势特色产业的区划布局" 进行适地规模种植、养殖,从区域布局上避灾。二是合理安排种植茬口,从生产季节上避灾,按照作物熟期及畜禽品种生产周期长短有机结合的原则,多品种发展,既避免自然灾害对生产的集中影响,又能实现错时上市。通过发展设施栽培,温室育苗和改进栽培技术,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等,使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和成熟期,牲畜怀孕期,家禽产蛋期避开自然灾害多发期。三是引进推广抗逆性强的作物。 从品种结构上避灾,作物品种的适应性及抗性好坏,对抵御自然灾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加快筛选耐涝、抗旱、抗寒、抗病虫的优质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四)研究推广农业减灾技术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保护性耕作,秸秆、杂草覆盖,节水农业,保水剂抗旱等避灾抗旱农业生产技术。低温冻害发生后,要派出技术人员到一线指导群众开展抗灾救灾,落实以下技术措施:一是组织群众熏烟防冻驱霜,尽可能减轻霜冻、降雪对果树的影响;二是指导群众在天气转暖后及时对果树施用施肥,尽快恢复长势;三是指导群众加强早春蔬菜大棚保温,避免低温影响蔬菜生产;四是指导群众利用此次降雨土壤墒情增加的时机,对前几次受冻重剪的芒果树喷施叶面肥、土壤追施高氮复合肥,促发新梢,加快恢复树势;五是在靠降雪区域近和受霜冻影响大的的区域,指导群众剪除正在开的芒果花穗,推迟花期,避开此次低温。(五)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财政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规避农业自然灾害风险需要国家、社会、集体和农户的合力作用。通过农业保险实现农业风险转移的社会化,以保障农民利益的最大化。要健全救灾投入机制,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以政府补贴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自然灾害的合作保险制度,政府和社会共同联办的农业保险集团等多种方式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抗灾物质贮备和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抗灾物资储备制度。建立财政救助体系,建议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物质贮备和抗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抗灾专项资金。建立储备制度,滚动使用,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六)加大科技培训和宣传力度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农业抗灾避灾的基础,各级政府及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要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基层干部及农民防灾抗灾的意识。要加强对抗灾救灾情况的宣传报道,坚定抗灾救灾的信心。有线电视、网络等平台应开辟农业科普专栏,广泛宣传灾害的产生,预防等科普知识。 合理引导农民改善生态环境,选种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加强田间管理, 发布预测预报信息,提高民众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
huayingxiong6
我投了篇稿子到《安徽农业科学》之后被编辑部自动转投《农业灾害研究》,现在在知网还找不到这本期刊杂志简介:《农业灾害研究》是在较高层面上反映中国农业灾害研究与技术成果的学术性刊物,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安徽吴楚科技文化传播公司提供技术支撑。设有基础学科、植物保护·农药、动物疫病·兽药、农业气象与环境灾害、农业次生灾害等栏目。《农业灾害研究》为A4开本,彩色印制。国内刊号:CN36-1317/S。国际刊号:ISSN1004-7395(原江西农业科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5月批复更名,江西省新闻出版局6月下达批文)1刊物定位:《农业灾害研究》是一种客观、全面、准确反映中国常见农业灾害(尤其是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以及由农业引起的次生灾害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技术进步状况的双语种刊物,也是一个用现代刊物运作理念打造,在较高层面上传播农业灾害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系统知识的互动平台。《农业灾害研究》的学术定位是该刊以登载中国高水平的研究文章为重点,以高调表达技术文章为辅助。换句话说,它是一种高端刊物。《农业灾害研究》的传播定位是该刊可以直接与国际业界交流(通过英文),具备被国际重要数据库(如SCIE、CABI)全文收录的潜质。《农业灾害研究》的服务定位是该刊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员工为核心群,以相关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员工为拓展群,刊物实实在在构成一个汇通相关领域、围绕农业灾害研究的互动平台。《农业灾害研究》的质量定位是该刊所用稿件基本反映中国农业灾害研究状态,在编辑、审读、印制和时效上达到国际水准,明确传递出刊物是精心打磨的产品的信息。2刊物内容与栏目设置作为农业灾害研究综合性期刊,它有明确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农业灾害研究》刊物包括基础科学、植物保护·农药、动物疫病·兽药、农业气象与环境灾害、农业次生灾害等栏目。栏目设置突出引导性,体现“吸引—参与—共生”的现代办刊理念。文章大致分成3种类型:学术研究、述评、知识集成。“学术研究”刊登原创性研究报告,每篇文章有精当的编者按或编后记,有详备的建议性参考文献,有深刻的与其链接的注疏和类比,甚至有围绕该研究通过编辑组织的同行专家的各抒己见;文章浓缩后用英文同时表达,且未来将有开放的网络支撑。“述评”刊登热点研究或重要研究的学术观点介绍及综合评论,通过准确阐述和认真讨论形成综合性的观察和前景展望,使读者快速便捷了解要旨。“知识集成”刊登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介绍,经典、权威、集大成是其特点。这一板块不是刊物的重点,但却是刊物的亮点,是引起广泛关注和引导更多参与的立脚点。《农业灾害研究》实行栏目责任编辑制。《农业灾害研究》实行双盲法审读。《农业灾害研究》实行编辑与作者成文全程沟通,编辑部录用稿件无任何门户之见。3刊物形式《农业灾害研究》分2种版本:①纸质刊物;②网络刊物(预计2012年开始)。纸质刊物部分双语(中英文),采用标准A4开本,涂料纸印刷;分栏排版,线图彩图均随文走,版式灵活且不失规整严谨。纸质刊物不登广告或少登且只放在封3或插页上。网络刊物既是纸质刊物的基础,又是纸质刊物的拓展和延伸,更是编者、作者、读者互动的平台。它除去文字图表外,还包括多媒体内容。网络刊物发展重点放在构建“共生”的运作平台上,实现作者、编者、读者互动。《农业灾害研究》编辑部
当然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了 。 首先从理论上结合你要研究的论题,说说你论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填补了理论界的什么空白,或者说你的理论有什么创新之处。实际方面说,肯
范文一:甘肃省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甘肃省境内泥石流、滑坡发育的基础主要是其特殊的自然条件。陡峭的地形、充足的松散土石和突发性水源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三大条件
12.1.1 国际研究现状 美国是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的灾害主要包括洪水、风暴潮、海啸、地震、膨胀土、滑坡、强风、台风、龙卷风等。为减轻这些灾害的损
推广与普及气象科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为大家整理的气象科技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气象科技论文范文篇一 气象科技在社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