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6

粉色小恶魔yiyi
首页 > 学术期刊 > 火箭推进杂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依玛语录

已采纳

全世界所有航天器进入太空都需要用火箭来运送。外部的推进火箭提供燃料给火箭推进器,直到燃料用尽时就抛弃。在那之后,强力的电磁体会进入火箭推进器来加速离子的激烈反应并达到近乎光速的速度。

推进器组必须具备有高能量离子加速的高度感应能力,也要能够掌控由固态燃料推进器所产生的数十万磅的推力。设计火箭推进器的工程师要能完成因太空船质量与重力加速度原理所需要功能才行。

扩展资料:

从物理形态上讲,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液态物质,另一种是固态物质。燃烧剂和氧化剂都是呈液体形态的发动机则称为液体燃料发动机,或称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两者都是呈固体状态,则称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或固体火箭发动机;

如果在两种燃料中,一种为固体,一种为液体,则称为固-液火箭发动机或直接称其物质名称的火箭发动机,如氢氧火箭发动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箭推进

349 评论

星耀夜阑

火箭是属于一次性用品,主要任务是把卫星或太空舱送至预定轨道,之后它便成了太空垃圾或是返回大气层气化掉,它的飞行是被动飞行;而航天飞机是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它完成任务后,可以像飞机一样,由人操控,自主的返回地面,而不会像火箭发射的返回舱,用降落伞飘落下来。 从技术层面来讲,航天飞机要好些,一是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更宽的活动空间,二是可以自主降落到指定的机场,不必派出大量的搜救人员到处搜寻返回舱,三是动力大,可以携带更多的器材从事科研工作,四是可直接从航天飞机上获得飞行数据,以便作出改进。 1航天飞机也有许多弱点,首先就是造价昂贵,而且保养费用更是惊人,养一架航天飞机比养10艘火箭还贵。二是安全系数没火箭高,飞行器冲出或返回大气层,对飞行器本身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航天飞机返回后,很多部件都要更换,如果一些老化了的部分没发现,在下一次发射时就会出安全事故,这就是美国航天事故多的原因,由于火箭全是新造的,在安全方面要大大优于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时提出来的,但他同时也说,在建造材料没得到解决以前,这是一个不成熟的方案,但美国人还是将它建了出来,宁愿花费巨额的保养费用也要保住他们在航天领域的霸主地位,也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国才办得到。 我国也正在研制航天飞机,就像我国能建航空母舰而没造的原因一样,主要是经费问题,当然在技术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没有拿出一个成熟的方案以前,是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盲目上马的。

128 评论

kami麻麻

1857年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于俄国梁赞州的伊热夫斯基村。父亲是护林员,母亲出身工匠之家,家境贫寒,儿时过着艰辛的生活。更不幸的是,齐奥尔科夫斯基10岁时患上严重的猩红热病,双耳失聪,尚未读完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在家。在父母的辅导下,他靠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和初中课程,并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14岁时,他从物理书中获得知识,尝试着做风箱扇风推动的车模型,做纸袋充氢气飞行,绘制想像中的飞行器草图。

1873年,16岁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怀着强烈的渴望,只身到莫斯科开始3年的求学生涯。由于耳聋无法进入学校读书,只能每天到图书馆自学。他不论寒暑,早出晚归,整天泡在图书馆刻苦攻读,靠父亲寄钱维持起码的生活,3年竟学完了大学理科的课程。在求学期间,他对星际航行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造金属飞行器,开始研究有关火箭飞行的问题。他后来回忆说:“我很少系统地学习过,只读过使我产生兴趣的和自认为重要的一些书。可以说,我一面学习,一面创造,尽管也经常耽误学习和创造失败。我也很难准确回忆起我是怎样开始计算有关火箭的问题。对我来说,第一颗太空飞行思想的种子是由著名的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小说播下的,它使我在头脑里形成了确定的方向,我开始把它作为一种严肃的活动。”

1879年,齐奥尔科夫斯基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取得中学教师的资格。他一边在波罗沃斯克中学教数学和物理,一边独立研究星际航行问题。他对宇航的研究倾注了全部热情,把课余时间都投在了没有引力的世界,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他这一时期的笔记本里,画有太阳系的天文图,描绘了能悬挂在太空的“纺锤形塔”和“人造圈”,这可能就是他关于人造卫星和空间站的最早构想。1883年,他写出了《自由空间》论文手稿,指出利用反作用装置作为太空旅行工具的动力的可能性,在地球之外人类受到失重的考验,火箭能在太空中飞行,还绘出了一幅征服太空的火箭发动机原理图。1887年,他应邀去莫斯科作了关于金属飞行器的学术讲演,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一些科学家的关注。1891年,他从理论上研究了星际航行问题,进一步明确指出只有火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这时发生了两件令齐奥尔科夫斯基十分痛心的事情:一件是邻居的草屋失火,将齐奥尔科夫斯基家的图书、工具、模型和手稿焚毁,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另一件是他的才华和正直受到嫉妒,未能再去莫斯科工作,给他的研究工作造成很大困难。1892年,他愤然离开波罗沃斯克城,举家迁居卡卢加小镇。在那里他仍然是一边在中学教物理,一边潜心于他的研究实验工作。1893年,他发表了科幻小说《在月球上》,两年后又出版了《关于地球和天空的幻想及万有引力效应》一书,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他不仅利用学校破旧的物理实验室做小蒸汽机喷气实验;而且还在自家的房顶上用废弃的铁筒制成一个“风洞”,用这种简陋的送风机来测定空气的阻力,获得有关火箭和航天原理的数据,为他创立航天理论打下了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几乎涉及到实现太空飞行从火箭燃料选择到人如何克服失重影响的各种课题,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98年,他完成了《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的经典论文。这篇论文凝结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但几经周折,这一划时代著作5年后才在莫斯科的《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随后,他又在《航空报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几篇关于火箭和太空飞行的论文,奠定了航天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确立了齐奥尔科夫斯基作为航天理论奠基者的地位。

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的《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为人类飞向太空开辟了道路。在这本科学著作中,他论证了火箭作为星际航行工具的可能性,推导出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方程。这个方程后来被命名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它引出了火箭质量比,即火箭起飞前的质量与火箭所携带燃料耗尽后的质量之比的概念,还首次提出了火箭推进剂比冲的概念。质量比越大,比冲越高,火箭性能就越好。因此,火箭质量比和推进剂比冲对于利用火箭实现太空飞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还推算出火箭要克服地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首次明确提出液体火箭是实现星际航行的理想工具。这标志着火箭飞行理论的真正开端,是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经过长达7年的艰苦努力,1911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又完成了《火箭与太空探索》的研究论著,更加丰富了他的航天理论。在此书以连载形式发表的前言中,他写道:“开始必须有理想、幻想甚至神话,接着便进行科学计算。这样,最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关宇宙航行的著作便属于创造性阶段。”确实如此,齐奥尔科夫斯基进一步描绘了宇宙飞船发射和飞行,超重对航天员的影响,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效应,登天观看地球的迷人景象等。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计算基础上,充分展示出了他的创造才能,揭示了利用火箭探索太空的基本原理。

在齐奥尔科夫斯基担任中学教员的十分艰难的日子里,他大约写了130篇论文,但只自费发表了近50篇,还不被人们所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工作受到信任和重视,而且逐步有了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他的关于征服宇宙空间的思想也迅速传播开来。他在印岁以后的18年时间里,写了《飞往宇宙空间的火箭》、《宇宙飞船》等450篇手稿,继续阐述他关于星际航行的认识和思想。特别是1929年完成的《宇宙火箭列车》,对多级火箭作了详细的理论论证,证明了化学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能够达到宇宙速度。1930年发表的《致航天学家》和1932年发表的《达到同温层》著作,则进一步论证了火箭推进剂的性能和对火箭的各种设计要求。他晚年写成的《宇宙火箭工作》一文,则系统地总结了他在火箭和航天学领域的工作和成绩,论及了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太空基地、星际航行的几乎所有问题,为航天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这篇自述的文章中说:“在我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我发表了利用类似于火箭的反作用装置实现太空飞行的理论。基于已被检验的数据推导表明,人类进入太空甚至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移民都是可能的。也许当我的思想获得应用,人类不仅在地球表面上活动,而且飞到宇宙空间时,上百年已经过去了。”这一预言不是已经并正在变成现实吗!

从20世纪30年代起,齐奥尔科夫斯基已不再是个人摸索和孤军奋战,而是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成立了专门机构,培养出了一批火箭专家,专门研究他所开创的火箭和太空飞行问题。1932年,苏联政府为表彰齐奥尔科夫斯基为促进航天科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34年还选他为喷气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把火箭推进剂质量与无推进剂时的火箭质量之比值命名为齐奥尔科夫斯基数值。1935年9月19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卡卢加逝世,享年78岁。

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看到航天已经不再是神秘而被嘲讽为“怪人”的幻想,人类不仅频繁地到太空活动甚至登临月球漫步,而且正在向着一个更远的目标进军。这就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33年“五一”劳动节向公众发表的广播讲演中所期望的未来:“40年来,我一直从事有关火箭原理的研究。我始终都坚定地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将可能飞向火星。尽管时代在变,但星际航行的理想总要继续下去。今天我确信,你们之中将有人到星际中航行。”

352 评论

流虹星607

过高的运营成本和过低的安全系数

英国《自然》杂志估计,航天飞机项目最终耗资约2000亿美元。美国共有5架服役的航天飞机,每架制造费用20亿美元。尽管可以循环再用,但航天飞机发射费用并没有预料中那么便宜。

平均每次发射费用高达15亿美元,在美国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这是一张高额账单。而且返回之后还要进行大量费时费力的检修,不可能频繁飞行。

除了维护费用高昂之外,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不是那么让人放心:134次飞行就有两次事故,14人遇难,按照百万公里死亡人数计算的风险比民航客机高138倍。专家认为,航天飞机没有逃生装置,实行人货混运,一旦在飞行过程中遇到机械故障,对于航天员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扩展资料:

航天飞机与弹道式运载火箭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重复使用。

2、维修方便,发射程序简化,有利于空间活动经常化和快速反应。

3、执行任务较灵活。航天飞机配上各种上面级,可以满足发射各种低、中、高轨道卫星和星际探测器的要求。

4、可以使卫星设计简化,可靠性提高,工作寿命延长,从而减少卫星研制的总费用。

5、上升段和再入段过载较小,未经严格空间飞行训练的普通人员也可参加空间活动。

航天飞机的主要用途有:部署卫星、检修卫星、回收卫星、太空营救、空间运输、空间实验和生产、空间探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天飞机

参考资料来源:国际在线——美国布局航天飞机后战略

276 评论

粉色小恶魔yiyi

据说明朝有个人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260 评论

盛笑笑shamir

自己建一个飞天梦。基地让国人上天。

331 评论

年糕年糕熊

万户,是一个汉语词语,也是中国古代人物名、官职名,同时,万户还是月球表面的一座环形山的山名。 官名: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统领千户(猛安)、百户(谋克),隶属于都统。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属于中央枢密院;驻札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设万户府以统领千户所:统兵七千以上称上万户府;五千以上称中万户府;三千以上称下万户府。诸路万户府各设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个说法还是人家国外的专家说到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的时候说到的,之前我们国家并没提出。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考虑到加上风筝的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这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 美国杂志介绍的万户据《文明》杂志介绍,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基姆在书中并没有提到“万户飞天”一事的来源。国内清华大学教授刘仙洲首先将其翻译为中文,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前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流言终结者的“飞天试验”根据传说记载,早在14世纪,万户便开始尝试用民间自制的烟花来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他飞往太空。 捆绑着47支烟花的座椅便成了万户的第一架也是最后一架“飞行器”。在发射当天,万户穿戴整齐,坐上座椅。随从他的47位仆人同时点燃了烟花。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当硝烟散尽后,万户和他的“飞行器”早已灰飞烟灭。 著名的探索频道节目“谣言终结者”历来以尝试各种疯狂实验而闻名。 节目制作人员曾经复制了万户的飞行座椅来进行发射实验。当烟花引燃后,座椅还未离开发射台便已爆炸,捆在座椅上的仿真人体模型被烧的惨不忍睹。他们也尝试用新型的火箭推进器来代替古老的烟花进行实验,但是很难让座椅离开地面甚至一公分。实验证明,利用捆绑在座椅上的小型火箭推进器是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来使座椅升空的,更不用说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了。 实际上谣言终结者所做的实验可以说是纯娱乐性的,很多都是缺乏科学和严谨态度的。如果实验者能够参考《武备志》等历史典籍很好的研究一下明朝中国的火箭技术之后再来做实验的话效果会更好……

182 评论

相关问答

  • 花火杂志全

    第一辑《若我离去,后会无期》第二辑《谁曾和你一起靠近童话》第三辑《当你转身牵我的手》第四辑《你的笑容如繁花》第五辑《仰望幸福的角度》第六辑《你比夏天更遥远》第七

    naerman16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萤火杂志

    《花火》《飞魔幻》《飞粉色》杂志简介“花火”是湖南长沙魅丽文化策划的杂志。由花火工作室制作。以青春为主打,分A版、B版、C版(《萤火》)、《飞粉色》、《许愿树》

    新民娜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火箭炮毕业论文

    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仰望着天空的闪烁繁星,向往着到天上去看一看,渴望 了解这宇宙的奥秘。现在,人造地球卫星在天空中与群星争艳,宇宙飞船也已将人送 上了月球,过

    angel小芋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推敲杂志

    《a+u》中文版 全年共6期,价格70左右。杂志介绍:中英双语对照;中国出版;双月刊;16开;创刊于1973年的《a+u》杂志,一直秉承着以介绍世界范围的先锐建

    元力觉醒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水火箭制作研究论文

    水火箭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后发射

    WaimanTo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