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好远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于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结构素描的画法:
【1】准备好材料,把笔削好。把素描纸用胶带固定好在画板上。先用中碳打形,初学者要是爱错,画重了,就用硬碳打形。先画出几条边
【2】定好长,宽,高。完整基本形,原后画出正方体内部的结构,画出平行的内边,注意不要太重,要和外面的先分开区别,比如颜色,大小
【3】完整所有的形之后,在画出带代一点投影,加深暗面和灰面接触的线,还有投影的线,注意上实下虚,前实后虚,前面的线比后面的线要重和粗
【4】线上有区分后,稍微带一点调子,注意区分暗面和灰面,带有空间感
【5】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
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
扩展资料
结构素描的作画要点
(1)构图:构图时要注意整体布局,避免过大或过小。一般将所表现物象的主体部分安排在画面中心偏下的位置,这样可以稳定画面的重心。
(2)辅助线:根据对象的长短比例关系来辅助完成其结构造型。
(3)透视:结构素描中对象的透视关系是表现其立体感、呈现画面空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4)明暗:结构素描不用过多表现明暗关系,稍微上一点调子即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物体的体积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构素描
小巴布2016
步骤一:构图、打形与明暗交界线:1、 构图:先对物体的比例、主次、固有色进行观察,再构思画面,先把物体固有色进行一个排序(第一重、第二重、第三重依次排序)这样做的作用是使画面颜色富有层次不会灰掉2、 打形与明暗交界线:定点,从整体入手先定出大的框架(上下左右中,中是主体物底线)后依次定出各个物体的位置,需多观察物体的比例。然后找三线也就是物体边缘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
效果图
步骤二:
铺明暗调子:1、 暗面与投影:先平铺后随形铺,用软碳统一暗面与投影,然后根据物体结构与造型排线将暗面与投影区分开。2、 灰面:根据物体固有色选用不同性质的炭笔。排线方向根据形体结构去排。3、 亮面及背景桌面:亮面同样,固有色较重的先铺个底色,白色物体亮面留白。背景桌面用中碳带出底色要注意色阶的关系(重色主体物背景颜色不需要太重对比强烈一点)。
效果图
步骤三:
调整暗面:铺大色,先铺物体后铺框架,先铺重色物体,找三大面体块。
将暗面与投影的线条擦均匀,暗面反光较亮的可以折干净的纸巾提亮反光,用纸巾带出灰面。
效果图
步骤四:
塑造灰面:1、 根据不同物体固有色选用不同性质的炭笔,重色物体用软碳灰亮色物体用中碳,细节处理通常会在亮面与灰面的地方做一些细节。
效果图
步骤五:
塑造亮面及桌面背景:1、根据不同物体固有色选用不同性质的炭笔,排线方向跟着结构走,不同的质感需要用到不一样的线条如木桌面就需要用到粗糙的线条体现木板的质感,背景是后面的空间线条需整不宜过多让背景退到后面去。
效果图
兔兔兔酱丶
结构素描是什么?怎么画好素描结构?这也是美术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相信很多美术生都想掌握素描基础,学习美术我们不能盲目的学习,一定要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具备美术生专业的素质和素养,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怎么画好素描结构吧。
我们对任何一种事物的理解都有两个维度--表面与本质,表面维度往往与最直观的感知有关,即我们的视觉、触觉、嗅觉器官所感知的事物,比较感性。而要把握事物的本质维度却没那么容易,还需要我们调动神经系统,依靠较为理性的思考来深入而透彻地理解它。传统素描与结构素描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前者注重物体表面的表现,后者注重物体本质的表达。那么,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素描基础之理解素描的基础是画好结构素描的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参加联考集训,强烈建议提前在“美术集网校”进行集训前的加深训练,提前准备可以让你在集训期间更加得心应手!即使正处在联考集训期的美术生,他们也一边在画室集训,一边还在“美术集网校”同步提升。或者你想学板绘没有美术基础,或者在学习板绘没有美术基础都可以来美术集网校进行系统学习提升。
从定义上讲,结构素描就是一种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结构本质为目的的素描。区别于传统素描注重对象的光影、质感以及明暗等因素的把握,结构素描更加关注剖析结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构思设计,通常可运用简洁的线条来表达,不施加明暗,不强调光影变化。比如,物体的整体或者部分通过什么方式组合,尤其是用线条把物体在三维空间上准确呈现。
要满足上述要求,除了需要创作者在创作中有极强的观察能力之外,还需结合一项扎实的基本功--测量能力,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有较强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和测量之后的推理能力。因为结构素描的创作过程是按照观察-测量-想象-推理依次进行的。这几项能力的获得并非易事,需要在平日的练习中,进行大量的训练和总结,而非一日之功。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结构素描的掌握并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又是,我们可以把表现对象想象成一种透明体,去理解物体的结构,把握其本质,做到心中有数,最终将最重要的元素概括和提炼出来。
就像成语“庖丁解牛”一样,了解了“牛”的身体结构的规律,在“切割”时自然就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了。
提供“结构素描是什么?怎么画好素描结构?”阅读,如果您喜欢这些分享的内容请收藏,希望你通过“结构素描是什么?怎么画好素描结构?”,找到通往美术巅峰之路的金钥匙。
贝克街流浪猫
整个素描静物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结构分析
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静物的结构、构图、明暗、节奏感、虚实关系、空间关系、质感、整体关系等,提高学生的整体意识。
在静物素描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只看到了物体表面的外轮廓,而没有对物体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事实上,物体仅靠外轮廓是不可能充分体现其结构的,必须对物体的内在结构作进一步分析。比如,陶罐是经常出现的主体物,绘画时一定要分析陶罐本身的球状结构和罐口的圆柱体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穿插关系;衬布的布褶是半圆柱结构,我们要想表现出它们的体积,就要画出三大面五大调子,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布褶。
二、造型训练和各种关系的运用
1.造型训练
从简单到复杂。先从单个几何体的造型画起,再进入描绘由多个不同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训练,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
2.各种关系的运用
绘画的本质就是物体之间各种关系的表现。各种关系达到最佳组合就能形成一张出色的作品。
(1)虚实关系。一张出色的绘画作品应该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有了虚实就有了纵深度,有了空间关系和主从关系,所以说虚实关系是一幅作品好坏的关键。
(2)黑白灰关系。黑白灰是物体体积和质感的主要表现形式。画一幅素描作品,起稿的同时就要把明暗交界线定出来,然后整体观察,再把黑、重灰、中灰、浅灰、亮灰、高光等都交代清楚。要像排列数字1、2、3、4、5一样,从最重到最亮,这样才能形成黑白层次分明的色调。
(3)对比关系。对比是相对的,有亮才有黑。最强的对比应该是最重和最亮的对比,是两者之间的对比,但不同的物体也不尽相同。浅色的物体由于暗部和亮部的明度差别较大,对比强烈。但在画深色物体时,由于深色物体吸光,其受光部和背光部的对比则相对较弱。
(4)整体关系。在绘画中,整体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贯穿始终。过于刻画物体的局部细节,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写生中,要注意眯着眼睛观察静物整体,绝不能死盯着一个局部一点一点推着画。
三、整体调整
整体调整是一幅优秀素描作品形成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在整体塑造基本结束后,对画面进行通盘调整。整体调整强调画面的完整性、前后空间关系、各种对比关系以及画面节奏感的控制等。
这里要注意三点:一是大关系上是否存在灰或花的问题。“灰”往往是在刻画时对物体色调的重度和亮度表现不够。“花”则是细节刻画太多,或亮面、暗面遍布整个画面。绘画时要注意加强色调明度的对比。在物体较多的情况下,背景与台面一定要简单处理。物体的前后关系则要通过调子的灰亮、明暗表现出来。二是各个物体前后空间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每一个物体都刻画得非常精彩,往往导致各个物体都往前抢空间,互相拥挤打架,这势必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第三要学会卡点,卡一些色调最重的点。这些点不能太多,但往往能给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旋转吧陀螺
先学习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观察光线,物体是三维的,所以有明暗灰三面,一般会先画一个正方体,然后学习画水果,再是组合,包括瓶子罐子,立方体,水果等。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临摹一些作品。掌握关键之后可以画更高难度的石膏。
后果你在哪儿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范文一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课题的目的
1、现实的景色不同于绘画表现,绘画是对表现的再创造,它承载了作者对景色认识与对作者内心感受的表现意图。将现实中斑驳的光影、繁杂的色彩、以及杂乱的空间层次进行梳理,将绘画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中,明确并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度。
2、将客观现实转化为绘画作品过程中,明确画面表现意图,探求现实世界和画面平面化语言需求之间的关系,更直接的明确体现画面视觉语言的本质。
课题的意义
1、将绘画者从现实世界中解放出来,使绘画者面对现实世界进行表现时能够变得从容、清晰,意图更加明确。
2、通过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明确平面化油画语言在画面形式意味中的组织技巧和审美彰显,为更好的提高绘画水平和作品质量提供理论的支持和方法的指导。将有助于绘画实践中更自由的进行表现,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二、文献综述 (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平面化”在如今的绘画领域,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所谓的平面化,指的就是在绘画的作品中不追求三维真实空间为目的,更好地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形式因素,使绘画更臻于作为平面艺术的本质。英国美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中对艺术史的发展有过经典的概括:“整个艺术史就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是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式的历史”。康定斯基认为,画家作为创造者应该追求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不应把模仿自然现象当做自己的目的,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创造出能够展现意图的画面;美国视觉艺术批评家苏珊·格朗在《艺术的问题》中指出:“艺术品是种在某些方面与符号相类似的表现形式,这个表现形式就是艺术符号。”这些论述讲明了绘画形式与现实的关系,现实只是画面创作的依托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更有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清晰地表述出绘画的表现不同于现实的写照,而是创造一种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平行体。” 与土地和乡村的亲近,仿佛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无论是在再现现实世界风景画还是个性平面化语言的画面再造的形成都一开始便于土地和乡村息息相关。在土地和乡村同呼吸共命运的绘画取向中,无不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油画进入二十世纪已不再满足于再现现实世界,逐步进入到对人的本性和个性语言的画面再创造的研究和探索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平面化的艺术语言形式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分量。说起平面画,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绘在岩洞深处墙壁上的“洞穴壁画”就初露端倪。平面化的形式语言在印象派时期已经有明确的倾向,在塞尚、高更、和梵高的部分作品中已经能够看到作者在逐步的减弱所现物体的明暗、体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画面的形式布局和结构当中,塞尚以画面的独立表现为目标,从而实现了平面化。他对空间进行再构成,使二维画面可咀自由处理,而不再一味的拘泥于再现。应该说是从塞尚的画法之后,绘画史上开始出现了平面化的画面自立。梵高的作品,在东方绘画的影响下只保留了一些微弱的颜色变化。毕加索在其作品《梦》中突出运用了平面化的形式手法,将画面用舒缓的线条分割,填充色块,形成了具有立体主义语言特点和装饰性效果的油画。马蒂斯是法国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表现性画家之一,他笔下的物体完全是他在作品当中把人物和物体做出了极大地简化处理,有些作品中甚至只保留了物象的大致轮廓;其作品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和画面形的分割,将画面进行了平面化的组织、表现,达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抽象主义的绘画当中,多数作者更加彻底的放弃了现实世界,更为自由的在画面上进行着形与色的自由组合,用更为直接的个性语言传达着对世界的认识,代表性的画家有米罗、克里、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等。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里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康定斯基的热抽象绘画,画面热情,色彩跳动,充满运动感;蒙德里安的作品相比之下则显得安静、理性,简单的色块对比和线条分割,展现着画家对世界和画面平面化语言构成的理性思考。由国内绘画的发展和演变来看,传统的中国画主要是由平面化的形式语言构成,但由于文化背景和认识的不同,其视觉构成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由于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不少油画家,但运用平面化形式语言进行表现创作且能够融汇中西美学思想的为数不多。主要的代表性画家有:四五十年代的林风眠由于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思想特别是马蒂斯等画家的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平面化表现形式的油画,成就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在他的影响下,现代画家吴冠中也形成了运用平面化形式语言结合中国文化和审美特点的绘画形式。另外,现代还有画家如:王克举、谭平等在不断地探索能够融汇中西审美的平面化表现形式,并取得一定得成就。 在探索的过程中,作为中国的画家面临着西方审美思想和东方审美思想的碰撞,西方的绘画材料和中国传统审美根基的不协调等问题。虽然西方油画当中也存在大量的平面化形式语言的绘画形式,但毕竟审美的根基不同,不能完全适合画面意图的表现。 绘画源于对现实世界的观看,观看中将审美意识、意图与现实世界融汇,形成最终的画面。平面化表现语言应注重展示视觉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最初的观看中将本民族的审美融汇到画面的平面化形式语言当中。绘画发展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对平面化形式语言的研究符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符合绘画中主体意识增强的发展趋势,亦将促进绘画个性化语言展现。
提出问题:
通过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笔者发现在国内外对其的研究不计其数。但真正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和真正探究现实世界与画面化语言需求之间关系,还需要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如何真正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真正探究现实世界与画面平面化语言需求之间关系?
研究切入点:
在国内外对平面化油画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在《乡村》创作中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形式语言中,更直接的体现画面视觉语言本质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英.克莱夫·贝尔.薛华译.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 房建平另一种艺术上的真实——浅析油画的平面化特征,2011(5)
[3]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 莫里斯·梅洛-庞蒂. 眼与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 让-吕克·夏吕姆.解读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 张元、赵扬.艺术材料的遐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王凡.浅谈当代油画创作中平面化倾向[D].四川美术学院
[9] 易苗苗.中西方现当代油画平面性风格比较[j].美术大观,2009(4)
[10] 靳凤华绘画的抽象性--从中西方绘画比较谈抽象[期刊论文] (2004(4)
[11] 何政广.世界名家画集——克里姆特.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12] 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
1、现实世界与画面平面化形式语言表现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将现实世界转换成画面意图的需要,成为油画创作的重点。在转换过程中,如何体现绘画的意图和如何有意图的观看成为平面化形式语言形成的关键。
2、如何在创作中把握形式语言:创造能够彰显个性特征的平面化形式语言,并能在油画创作中熟练地运用,能够很好的展现创作意图,使创作意图与平面化形式语言完美结合是创作的最终目的。
3、利用平面化油画语言创作油画作品《乡村》。把现实中斑驳的光影、繁杂的色彩杂乱的空间进行梳理,在画面中充分体现出来,将画面回归到简约、直接的画面语言形式中去。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读画法:搜集各种相关平面化形式语言表现的作品进行研读,包括不同画种、不同材料和不同国度的绘画。对比、比较大师平面化表现语言的差异,领会画面中表现技法与表现意图和内容的关系。
2、临 摹 法: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名画进行临 摹 ,研究名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材料运用、表现方法、意图与画面的结合等,提升对平面化表现形式语言技法的把握能力。
3、实验法:对材料和表现技法结合个性化的表现意图进行反复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不断寻求更好更适合的表现方法。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油画创作中平面化油画语言的研究和应用,初步形成适合画面意图和自我个性化语言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篇优秀的论文,并且能够应用平面性油画语言创造出一幅完整的有意味形式的油画作品《乡村》。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1、各种纸、笔等;2、油画颜料;3、油画内框、油画布;4、媒介剂、乳胶等。五、课题分阶段的进度计划 序号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1 2012年10月22日-2013年1月12日查阅收集论文资料,完成 读书笔记 确定论文选题 2 2013年1月13日-2013年3月14日分析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完成报告开题3 2013年3月15日-2013年4月20日论文开题答辩,确定设计(创作)草图完成论文框架和创作草图4 2013年4月21日-2013年5月10日撰写论文初稿,绘制设计(创作)初稿 完成论文初稿和创作初稿5 2013年5月11日-2013年5月20日修改完善论文初稿,绘制设计(创作)正稿完成论文二稿修改创作正稿6 2013年5月21日-2013年6月10日修改完善论文二稿,绘制设计(创作)正稿完成论文三稿和创作正稿7 2013年6月11日-2013年6月15日修改论文三稿和设计(创作)正稿,参加评审答辩资格审查8 2013年6月16日-2013年6月25日 毕业论文答辩,毕业汇报展览 成绩评定推优
指导 教师 意见 (详细填写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范文二
题目:试论水彩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
实际意义:
对水彩画家来说,作品中表现的物象与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在水彩画作品中,写意性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心理感官,强化着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作品的意图,以产生深刻的寓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写意性的运用也进一步触动了人们的潜意识,并感染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情绪。掌握水彩画中的写意性的规律和技巧,能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地描绘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的惟一途径就是时刻和大自然保持着联系,并且从自然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去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境界。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直接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创作体验,以此来表达他的情感内容。通过表现形式的运用,艺术家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写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可以追溯到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盛行于Memphie时期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水彩画是标志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水彩画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则主要是通过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努力来完成的。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但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 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然而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流派纷呈,画家众多,如大卫.理勒 .米勒得 (David Lyle Millard)、安德鲁.怀斯 (Amdrew Wyeth)、法兰克.韦伯 (Frank Webb A.W.S)、查理斯.雷德 (Charles Reid)等。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水彩画组织——“美国水彩画会”建于1866年(前身为纽约水彩画会),每年举行一次画会年展,推动着水彩画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现在,水彩画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画种。
在国内研究动态: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组织创作活动。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水彩画、速写展览”。195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出水彩画一百多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深入生活,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写实风格得以确立,奠定了中国水彩画重写实的传统模式。李剑晨的《晨 曦 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古元的《延河饮马》、萧淑芳的《丁香花》都是当时影响广泛的佳作。
20 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 ” 的写实传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自己的见解:
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归纳。从近几年举行的几次大型美展来看,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水彩画作品中缺少画家内心活动的具体表现。现在画画的人大多都是靠临 摹 照片,缺少对事物的感触,缺乏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产生的独特的感觉。水彩画进一步发展,绘画形式的多元化与单纯的技法进一步影响着水彩画的意境。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开始被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甚至使用微喷技术,在专业的美展上这应该是受谴责的。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对水彩画中的写意性进步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提出了各种技艺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题材选择是水彩画创作的“质”
二、作画技巧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法”
(一)干画法和湿画法影响着画中的空间变化
(二)水分是水彩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1、时间问题
2、空气的干湿度
3、画纸的吸水程度
(三)“留空”为水彩画中的“点睛之笔”
三、构图方式是水彩画创作中的“形”
四、艺术内容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情”
(一) 静物水彩画
(二)风景水彩画
(三)人物水彩画
五、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近现代画家的调查,了解水彩虚实技法的发展进步过程。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水彩技法及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和状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于本研究课题,我们除了要掌握一些资料之外,更多的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了解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的虚与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
1、资料来源充足:现代网络设备,各种的期刊,报纸杂志都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2、导师的精心指导: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修改论文,查找相关资料,使论文研究更彻底;
3、准备及研究时间充足:我校开展论文写作的时间充足,从2010年7月份开始选题,到2011年5月中旬定稿,将近半年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写作和研究。
(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2010年7月10日——8月10日 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2010年9月1日——9月12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并按学校相关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3、2010年7月13日——12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2011年1月1日——3月10日 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2稿。
5、2010年3月11日——5月10日 完成第三、四稿,毕业论文中期考核。
6、2010年5月11日——5月20日 定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二)主要措施:
1、查阅有关文献,去期刊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相关资料;
2、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事实分析并解决问题;
3、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有关本题的相关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 蒋跃.水彩画艺术[J].美术杂志社,2000,(5).
[3] 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童丽莉.水彩画的当代视野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纪要[N],浙江美术在线-世纪美术
[6]关维兴.我和水彩,光明日报[J]1998,10,(25).
[7]于然.绘画色彩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8.
[8]中国水彩画(第六期)[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10]王伯敏.中国画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如果是素描的话,可以画静物吧石膏体的风化过程,或是瓶子由完整光滑到破碎散落的六个镜头,物品的样子你可以自己设定比如镜头一:完整的瓶子,有光泽镜头二:一个觉缺失等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
中国上古文化人类学小说:走婚书籍作者:赵宇共图书售价:8.00元 图书类别:文学 上书时间:2007-10-31 出版时间:2001-04 印刷时间:2001-
①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