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墨迹小蜗牛
:1.《刑事诉讼目的论》(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2.《职务犯罪监督论》(撰稿),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3.《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国家’85社科重点项目)(撰稿),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4.《律师制度比较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5.《现代日本法》(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6.《当代司法体制》(执行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7.《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撰稿),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8.《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9.《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10.《当代司法体制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11.《刑事诉讼原理》(主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成果之一),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12.《诉讼原理》(撰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成果之一),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13. 《刑事诉讼原理导读》(独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14.《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撰稿),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15.《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1.《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撰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2.《刑事法学(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撰稿),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3.《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4.《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5.《证据法学》(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6.《诉讼法与律师制度(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3月7.《证据法学》(撰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8.《刑事诉讼法学(修订二版)》(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01年7月9.《外国证据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10.《拟任检察官培训教材》(撰稿),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11.《刑事诉讼法学》(执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12.《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新编本)》(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7月 :1.《日本刑事诉讼法要义》(合作,53万字), 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5月2.《日本刑事诉讼法》(独立翻译,21万字), 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3.《外国证据法选译》(日本部分,2.6万字), 载,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4.《刑事程序中保护被害人等附带措施的法律》(4000字),载《诉讼法学研究》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7月 :1.《英美法联邦德国四国刑事被害人保护对策之比较》, 载《法律科学》1990年第5期2.《刑事案件事实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载《政法论坛》1991年第1期3.《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问题新探》(合著),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2期4.《刑事诉讼主体论》(合著),载《中外法学》1991年第4期5.《免予起诉制度新探》(合著),载《法学研究》1992年第1期6.《刑事诉讼目的论》,载《政法论坛》1992年第2期7.《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程序问题的研究》(合著),载《政法论坛》1992年第4期8.《论刑事程序中的控审分离》,载《检察理论研究》1992年第3期9.《试论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与人权保障》(合著),载《检察理论研究》1992年第4期10.《论非法证据运用中的价值冲突与选择》,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3期11.《论法人犯罪案件的刑事诉讼程序》(合著),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3期12.《论刑事程序中的权衡原则》,载《法学研究》1993年第5期13.《刑事程序中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政法论坛》1993年第5期14.《我国刑事诉讼目的与审判结构之探讨》(合著)《政法论坛》1994年第1期15.《关于刑诉法总则修改的几个问题》(笔谈)《政法论坛》1994年第4期16.《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5期17.《关于日本刑诉法及司法实务的几个问题》,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5期18.《关于自白排除法则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19.《关于非法搜查、扣押的证据物的排除之比较》,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1期20.《刑事程序中警、检关系模式之探讨》(合著),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2期21.《日本刑事诉讼的新发展》,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 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22.《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之比较》,载《中央检察官学报》1998年第3期23.《不必自我归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载《法学研究》第20卷第5期(1998年)24.《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25.《关于测谎证据有关问题的探讨》(笔谈),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26.《我国刑事诉讼目的研究》,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法学卷)27.《刑事程序中的技术侦查研究》,载《法学研究》第22卷第3期(2000年5月)28.《刑事审前程序中的裁判权及其主体》 ,载《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2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保障》 ,载《中英刑事诉讼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30.《刑事诉讼中法官评判证据的自由裁量及其制约》,载《证据学论坛》第1卷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0月31.《不起诉裁量权研究》(合著) ,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32.《刑事审判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载《诉讼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33.《外国证据规则的立法及发展——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一》(合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3期34.《相关性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二》(合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4期35.《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三》(合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6期36.《意见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四》(合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37.《自白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五》(合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8期38.《排除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六》(合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9期39.《证据规则的适用——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七》(合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0期40.Song Yinghui & Wu Hongyao,〝The Principle of the Privilege AgainstCompulsory Self-Incrimination and Its Procedural Safeguards〞(1999),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Spring 2001),YALE UNIVERSITY RIS Publishing Center Course Materials Packet(LAW21179_Pkt09),Professor: P.Gewirtz & J.Hecht(宋英辉、吴宏耀:“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耶鲁大学教材《当代中国法律》(2001年春季),耶鲁大学教材中心出版,编号LAW21179_Pkt09,主讲教授:葛维宝、何杰森).41.《证据展示的法理与构建》(合著)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42.《诉讼法学研究:观念的更新与变革》(合著),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9月28日43.《论刑事证据规则及其制度构建》(合著),载《中国司法审判论坛》第1卷 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44.《刑事诉讼法学回顾与展望——“九五”成果总结与“十五”发展展望》(合著),载《诉讼法论丛》第6卷 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45.《中西传统诉讼文化比较初论》(合著),载《诉讼法学研究》第1卷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月46.《刑事案件庭前审查及准备程序研究》(合著) ,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47.《全面认识辩诉交易》,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7期48.《关于劳动教养程序立法的设想》(合著),载《理性与秩序——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02年8月49.《我国刑事证据立法模式之选择》(合著),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1期50.《刑事审前程序与刑事司法公正》,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51.《辩诉交易制度之评介与思考》(合著),载《辩诉交易在中国》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3月52.《论合理诉讼构造与我国刑事程序的完善》,载《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53.《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之比较》(合著),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5期54.《证据裁判原则评介》(合著),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4期55.《从刘涌案件改判引起的社会反响看公开裁判理由的必要性》,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56.《关于搜查、扣押电子资料的立法完善问题》,载《证据法论坛》第7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57.《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合著),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58.《建构我国刑事诉讼合理构造的理念与原则》,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59.《我国刑事确定裁判救济程序之重构》(合著),载《刑事法前言》(第1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60.《检察机关刑事诉讼职权之比较》(合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61.《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合著),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62.《刑诉法再修改的构想》(合煮),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11期63.《日本秘密侦查手段之评介》(合著),载《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1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64.《我国羁押制度与保障人权》,载《超期羁押与人权保障》,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7月65.《刑事诉讼法,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合著) 载《检察日报》2005年1月12日66.《程序法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合著),载《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67.《刑事诉讼中的警检关系模式——兼谈我国刑事诉讼法之完善》,载《刑事审前程序改革与展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68.《庭审前程序中辩护律师信息知悉权的保障》(合著),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69.《证据法学理论基础:争议焦点与评述》(合著),载《证据学论坛》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70.《证据法学基本问题之反思》(合著) ,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6期71.《未成年人案件取保候审、酌定不起诉问题的实证研究》(合著),载《中国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72.《刑事诉讼法若干前沿问题》,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73.《刑事程序中的检警关系完善构想》,载《人民检察》2006年11月(下)74.《日本刑事诉讼制度最新改革评析》,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1期75.《酌定不起诉适用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76.《<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理念与原则》,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3期77.《宽严相济: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载《检察日报》2007-4-2778.《商业贿赂犯罪侦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8期79.《刑事和解的几个问题》,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0.《我国取保候审适用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合作) ,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2期81.《日本1999至2005年刑事诉讼法改革介评》(合作),载《比较法研究》07年第4期 82.《对取保候审功能传统界定的反思》(合作),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07年第4期
矩阵时差
1. 《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6月版;2.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版;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参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修订版;4. 《刑事诉讼的现代化》(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6月版;5.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7. 《刑事证明理论》(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专家意见稿》(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8月版;9. 《刑事正当程序研究》(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9月版;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参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9月版;11. 《传媒与司法》(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12. 《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探索——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974.01——1978.02湖南南县一中教师1978.02——1982.02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学习1982.02——1985.05北京语言学院等院校干
:1.《刑事诉讼目的论》(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2.《职务犯罪监督论》(撰稿),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3.《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
llest use of these blessed faculties. Their eyes and ears take in all sights and
你报的是什么学校啊?不说明白大家没法帮你!!
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是正部长级别。世界知识出版社属于世界级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均为正部长级干部。世界知识出版社中社长是行政领导,主持全面工作。总编是业务领导,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