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恍惚28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现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是我国船舶工业系统唯一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学校和国家55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之一。2002年,国防科工委和黑龙江省政府重点共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学校的发展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学校占地总面积1215911平方米,建筑面积64054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现设有船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化工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以及外语系、体育军事训练部等2个教学系(部)。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5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1个(含MBA),工程硕士授权工程领域16个,本科专业50个,是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7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各类专业和基础实验室共计47个,在大连等地建有各类实习基地44个。学校在多年发展中逐步形成学科分布合理、年龄结构适中、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精干高效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其中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85人,教授、副教授近800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6人。多年来,学校始终继承和发扬“哈军工”优良办学传统,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的思想观念,在办学中形成了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教学严谨、学风优良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注重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50多项;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计算机、外语水平的提高,在全国四、六级英语统考中,学校连续11年一次通过率名列黑龙江高校前茅,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在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学校连续8年成绩列全省高校同年级第一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1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95年以来,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荣获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近30项;在1999年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推荐的2篇论文全部中选;2004年,陈强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何元安博士获得提名。学校被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并成为海军在东北地区唯――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依托院校;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教务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5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当中有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有国防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厂长、总工程师、校长、院士、教授、研究员;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众多的国家级、省部级劳动模范。高素质的毕业生受到各行各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多次荣获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5301人,其中研究生5536人。 学校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早在哈军工时期,就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水翼艇、舰载计算机等数十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以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现设有“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及十几个科研中心、研究所,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许多研究领域中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现已成为我国“三海一核”(即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等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潜器技术、水下机器人技术、船舶减摇技术、动力定位技术、组合导航技术、水声定位技术、核动力仿真技术等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学校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标志着科研产品的质量管理已经与世界接轨。“八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国家级奖37项,省部级奖400多项,2004年学校科技经费总额超过2.8亿元。学校是全国43所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学校积极探索知识经济下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的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哈尔滨市道外区政府联合创办的“哈东高科技园区”年技工贸总产值逾5亿元;学校投资5亿元创建的大学科技园集船舶科技中心、软件开发中心、网络中心、工业控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科技产品交易中心及精英人才聚居园为一体,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学校重视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已与美、日、法、德、意、加、俄等30多个国 家180多所有影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互派学者教授访问、讲学、合作研究,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面向21世纪,学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方针,确立了依托船舶、立足国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发展战略取向和“三海一核”服务主体的定位,突出为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色,进一步加快教学改革、科研体制改革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速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王生饮啖茶
没有最烂的系,只是看符合不符合当代的社会需求。
院系有22个院系:
1.船舶工程学院2.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3.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4.自动化学院5.水声工程学院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7.机电工程学院8.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9.经济管理学院10.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1.理学院12.外语系1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4.国际合作教育学院15.核科学与技术学院16.国防教育学院17.软件学院18.国家保密学院1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20.体育军事训练部21.工程训练中心22.创业教育学院。
学校概况: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由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同年被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3年,科技部和教育部授予学校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同年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3.54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现设有16个专业学院(系、部);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固定资产总值36.80亿元。图书馆共有纸质藏书226.09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6人,其中专任教师1803人,教授、副教授1062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5人),博士生导师47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0余人,“千人计划”10人,“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6个。各类在校生28278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5124人,全日制研究生7759人,各类外国留学生1348人。学校是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着力培养“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无人水下机器人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奖逾千项,“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
学校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十年位列黑龙江省高校第一名,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量连续两年名列黑龙江省第一名。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减振降噪、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水下探测、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三体船设计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简称ICNAME)。与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2个国家100余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高校,获高教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学校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学校每年资助400多名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500多名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
60多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形成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精神追求,凝炼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治学严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的教风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当前,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机遇,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秉诚装饰
本科的毕业论文不会放在档案里的。一般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审核和学位发放的相关表格会整理在学生的人事档案中,当时本身的论文不会进入人事档案,毕业院校会保留一份纸质版的毕业论文,同时将电子版上传至论文库进行保存和审核。
就爱装修
哈尔滨工程大学非常不错,无论是学风、师德都是很好的一所高校。是适合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如果是提问者想要问报考的事情。
那要看你所要学习的专业,如果是学“三海一核”中的三海(水声学院5系、船舶专业1系、自动化学院4系),一核(核能科学工程学院15系),都是很适合男生发展的专业,强烈推荐4系,因为它的就业面更广泛一些;当然与此同时其他专业(例如光学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也是非常好的就业专业。
学校简介。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40.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6万平方米,图书馆共有藏书733.77万册;设有17个学院(系、部),65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有教职工2924人;有学生3万余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哈尔滨工程大学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21个,包含: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
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在SCI检索源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 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1. 学术学位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
毕设中期答辩一般不会不过。中期答辩一般只要提交书面上的资料就可以,包括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方案、内容以及目前完成的进度,进行一个完整的汇报,填好表格就不会有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