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illardw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从“几何”到“代数”再到“数形结合”。太多太多了。8个单元,分门别类,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的精彩!其中我个人认为最有趣的就是第六单元“一次函数”。 一开始接触“函数”这个概念时还是非常陌生的。因为转眼望去,前面的单元基本是“小学”和“初一”接触过得。而对于“函数”来说确是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初一老师说过“可能性”和“函数”有着密切的关系。翻开这个单元时,真的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上面说了种种对“函数”概念的无知。所以自然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单元的第一章从生活实际出发讲了“函数”的定义等等。这是一个比较“浮浅”的类容(从我现在的角度来说)。从这里我真正接触到了“函数”,但也许是学习没有完全进入。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函数好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好不重要的知识,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他。”第二章类容可以说就是对第一章的一个“浓缩”。好比第一章是个“橙子”,第二章就是把它榨成汁,然后就可以提高价值贩卖出去。学完后我对函数的印象还是那样,就像“橙子”和“橙汁”虽然“物态”不同,但味道还是差不多。真正的困难出现在第三章,谈到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老实说这章听得差不多是我本学期听的最累的一节课。老师发下来讲义,我那节课觉得您讲的奇快。我还没反应过来你就讲完了。我想班上大多数同学的感受也是如此吧!我终于意识到“函数”不是那么好学的。于是我就开始多做练习,慢慢的我对“函数”渐渐熟悉,随着课程的继续尤其是“函数的实际运用”这节课也使我对函数的印象大大改变。觉得“函数”好像是我们所学课程中与实际生活最紧密的一个单元了。 以上就是我学习“一次函数”的经历。下面我们在来分析一下“一次函数”。从类别上讲,“一次函数”是一个“数形结合”的“典范”。它体现了“代数”和“几何”的“互利”关系,说明二者“缺一不可”。使我们对“代数”“几何”有了全新认识,觉得他们的界线渐渐模糊了。其次“一次函数”我认为是一个有趣,神奇的类容。它有趣在千变万化的图象,它神奇在只用几笔简捷的线条就可以表达出需要“长篇大论”的文字所表达的变化规律。不能不觉得“一次函数”充满了“魔力”。此外这章的编排也是十分“成功”的,与前一章“位置的确定”联系紧密,可以使学过的知识由此得到“巩固”,更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我想2章的联合编排更是教会我们“复习整理”的学习方法。所以由“一次函数”可以看出,北师大教材的编派不仅注重“知识”还注重“方法”。“一次函数”也使我对这本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看法。 “一次函数”不仅有趣而且更是“历届”中考的“重中之重”。所以无论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角度来说“一次函数”都是一节非常好的类容。 以上就是我的这篇“数学小论文-一次函数”,所有观点只是我个人之见,谢谢!
猫咪灰灰
1.一次函数只是自变量与因变量成线性比,在平面坐标系下的图像一般是一条直线.2.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等式,即自变量或因变量等于0的情形.一般其解为(平面坐标系下的)直线与x,y轴的交点.3.一元一次不等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以不等号连接的.其解一般是一个面域(即在平面坐标系下,其解一般是图像为直线的上半部分或者是其下半部分)
萌萌萌萌瓜
例析一次函数的常见问题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年的中考中,不仅一些基础题出现,而且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也频频“亮相”。因此,现就有关一次函数的一些常见问题举例分析如下:一、有关字母的取值(取值范围)例1已知y=(k2-1)x2+(k+1)x+k是一次函数,求k的值。简析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一定不要忽视了k≠0的隐含条件,否则就会出错。解由题意,得k2-1=0,k+1≠0。∴k=1。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例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0)和点(2,5),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简析这是一道最常见最基础的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的问题,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和b,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常见的求函数关系式的题型主要有利用定义求表达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表达式等。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一次函数关系式;(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关系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方程组);(3)解方程(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4)把求出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入所设的关系式。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k≠0)由题意,得3k+b=0,2k+b=5,解之得k=-5,b=15。∴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5x+15。三、一次函数的图象所在象限例3一次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图象是图1中的()。简析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所经过的象限是由k、b的符号决定的,理解掌握它们的关系,才可以轻松熟练的解答此类问题。解选(A)。四、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一)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略)。(二)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点问题。例4已知两条直线y=2x-3和y=6-x。①求它们的交点坐标;②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2x-3>6-x;③求这两条直线与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简析①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求自变量的取值,使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②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是解决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正确理解交点坐标与自变量、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③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常见的一次函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它涉及了许多关于坐标、函数的基础内容。这里,正确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解决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的前提。解①解方程组y=2x-3,y=6-x得x=3,y=3。∴直线y=2x-3和y=6-x的交点为(3,3)。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直线y=2x-3和y=6-x,(如图2),可以看出,两直线的交点为(3,3)。又由图所示,当x>3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2x-3上的点在直线y=6-x上相应点的上方,这时,2x-3>6-x,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3。③设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为A点,直线y=6-x与x轴的交点为B点。令y=0,分别代入两直线表达式得A(3/2,0)、B(6,0),∴AB=6-3/2=9/2,又由①知两直线的交点为(3,3)∴这两条直线与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12×92×3=274。五由函数图象提供信息的问题例5《邹城日报》2007年9月12日报道了“养老保险执行新标准”的消息。尚河中学课外活动小组根据消息中提供的数据,绘制出邹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月缴费y(元)随个人月工资x(元)变化的图象,如图3,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赵工程师5月份的工资是350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元;(2)小王5月份的工资是55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元;(3)李师傅5月份个人养老保险56元,求他5月份的工资是多少。简析这是以图象提供信息为特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应具备阅读图象的能力,然后要有分类的数学思想,要注意“分段”地观察图象,即自变量分成若干“段”,观察各“段”中图象的变化情况,逐一加以分析。解从图象易得(1)填195.2元;(2)填38.99元;(3)设中间线段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k≠0),由图象,知该直线过点(557,38.99)和(2786,195.2)∴2786k+b=195.2,557k+b=38.99。解之得k=7/100,b=0∴y=7x/100。∴当y=56时,x=800,即李师傅5月份的工资为800元。(A)(B)(C)(D)y=2x-3y=6-x118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
动员,对外坚决抵抗以为变革创造条件。在这样一个长期、艰巨的斗争过程中,究竟是站在侵略者一边还是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如果是前者,就必然会对群众斗争吹毛求疵,进而
数学应用数学本科毕业论文篇2 试谈数学软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希望你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从“几何”到“代数”再到“数形结合”.太多太多了.8个单元,分门别类,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的精彩!其中我个人认为最有趣的就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