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璐璐131483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学,但笔者认为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单一评价方式下的中国教育,最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还是传统的讲授法。虽然目前对于传统的讲授法提出了大量的批评,但是评价学生的方式不变,这种传统的讲授法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论文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教师
一、缺乏思考只会被动的解决问题
兰姆曾经说过:“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多于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作。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天文学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问题,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的题目,中国的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做为一名中国的小学教师,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给学生灌注大量的知识,把很多的公式定理强迫学生背下来。我们教会学生思考了吗?我们为什么每天要留给学生浩如烟海的作业,让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呢?一个美国小学生的作文是在图书馆和电脑前完成的,往往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我们中国小学生的作文是用两节课的时间在课堂上几乎以背诵的形式完成的。所以,我们这种以灌注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造就的就是擅长考试而不擅长思考的学生。再由于我们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的的方法,造成很多学生过早地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为我们就是只要求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当一个学生不懂得思考,每天都在应付大量的记忆性作业的时候,他的阅读和写作又怎么会提高?因为阅读和写作更关注的学生自身对文章或者事情的理解,而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师的灌注,自己很少去单独的思考或者解决问题,每天大量的作业其实就是量的重复和堆积而已,直到小学毕业,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也不会有质的提高。
二、缺乏大量读书积累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乐之邦,自古就非常重视读书国度。但是不知道从什么开始的,中国人却渐渐地远离了读书,即便读书也是功利性的,就是为了有用,没有用的书根本就不会读。据统计,以色列人平均每年读三十余本书,而中国人人均还不到二本书。尤其是在今天电脑、网络及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每天都在用鼠标点来点去,用手指滑来滑去,把大量的时间消耗了,离书香味却越来越远。反映到小学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所读的书,也仅仅是围绕着书包里的几本教科书而已,甚少读几本课外书。而阅读和写作的提高离不开阅读量的积累。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技巧性的内容,可是对于阅读和写作更多是学生自己的理解,那理解水平的高低很大部分决定于学生的阅读量有多少。一个阅读量很大的学生,他的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一定不会很低,而一个没有阅读量的学生,他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也不会很高。因为他对摆在自己眼前的文章缺乏深层次的体悟,而这种体悟就是来自于他大量的阅读量,语文课本上的那三十二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三、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过早的厌学
教师站在讲台上呕心沥血地去讲,生怕学生掌握不了重点,生怕学生对于课文不理解,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一遍又一遍。结果呢,教师累得嗓子都哑了,学生还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传统的讲授法教师所讲的仅仅是教师自己所理解的,学生未必理解。教师所强调的,仅仅是教师自己看重的,未必能被学生们所接受。于是,在课堂上会发现,尽管一个知识点教师强调了许多遍,可学生还是不能理解,考试时照样会出现错误。甚至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图省事,课堂上总爱叫那么几个聪明、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结果呢,这几个人掌握得不错了,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并不是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能落落大方地站起来,然后精彩地对你的'问题做出回答。反而造成了班级里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尤其在阅读和写作课上,教师更是代办的更多,因为他发现自己累死累活地在课堂上喊,结果学生掌握的效果却不是很好,所以老师就自编自导自演,代替学生说出了答案,然后让学生去背诵问题的答案而已。这样满堂灌或者满堂问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又怎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反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当一个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已经非常厌倦了,又谈何能提高语文成绩。所以,我们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必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方面,很多专家已经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有了这些良好的理论储备之后,再加上我们的实践,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成绩是不无可能的。
四、结语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学生今后非常实用的两种技能,也是学生的基本技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学,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我们这些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下一个路岔
摘要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也出现了众多的教学模式。本文不谈这些高大上的问题,仅从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关于观察、模仿和创新方面的收获。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拼音、识字、组词、造句、写话,归根结底是为了锻炼成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是最高级的形式之一,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之一。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所选的方法也不一样,常见的有读写结合法、分步习作法、分格训练法和情景作文法等。在应用的过程中,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成适合自己学生的细节操作技巧。这些技巧的使用至关重要,因为在实践中,笔者见过太多的教师学不能为己所用,就是因为没有经思考内化为自己的方法。为了将大师们的方法之灵魂学到手,笔者总是在接触一种相对成熟的方法之后,结合到实践中深入学习,边用边想边变通,力求契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便是选择了三点从教学中获得的体会,展开阐述,还望能得到大家指正。
一、生活观察重方法
观察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高级的知觉形式。在这里,“观”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看,还包括了其他的听、嗅、触等多种感觉;而“察”则是分析、判断的意思,也就是说,观察不仅是感知,还有分析。但学生“感”到是否“知”了,“知”又“知”了什么,这是关于感知的质量问题。对于作文来说,观察的目的是表现或突出中心,但不同文章的中心是不一样的,学生也不可能为每一篇文章都定一个中心,所以还需进一步概括。根据小学作文在内容上的评分标准“思想健康”这一条,即可明确所有作文的中心都必须是正能量的。例如,写人可以从头写到脚,每一部分又可以朝各种方向写,但“思想健康”一句,就圈定了范围。发型、衣着、五官等,都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人的思想,但具体在一个人身上,肯定会有某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表现作用比较突出,观察的重点就应当落在这几点上。触类旁通,在平时观察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在搜集正能量材料的前提下,有意识并及时地记录他们观察人、事、物上所收获的细节。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也可以借用街拍现象告诉学生:抓拍的镜头里可能重要不重要的细节都有,但作者一定是突出了他所想表现的部分。仔细观察这样的照片,也能学习怎样观察。五年级上册“习作一”,是要学生写一位教师。笔者提前一周交代了这次作文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位教师进行观察,观察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也可以同时揣测他的心理,而这些观察要有意识地指向一个积极的主题,然后做好观察记录。一周后的作文课上,我首先跟学生一起学习了例文,并复习了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然后请学生口头表述他们观察到的结果,再组织学生进行典型点评,引导学生选择、整合自己的观察结果,接着同桌间自由交流、互相评价,这才开始动笔。结果这次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大家基本都能就某个教师的某些特点,很详细地做好介绍,重要的是具体生动的作文比往常要多很多,质量明显提高了。
二、模仿佳作惜代入
仿写是在抄写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它的重点就在“改”上,或调形式,或改内容。当学生对着作文咬笔头,半天下不了笔的时候,不妨让他们仿照例文写一篇作文。笔者在布置作文时,对层次不等的学生,允许他们写作文,也允许他们仿作文,后者要先抄原文,虽然量较多,但因为质的要求降低了,那些觉得写作文吃力的学生,还是愿意做的。这样的作文仿写,对于作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两点好处:一是能够立马下笔,仿写时有依据,心中比较有数;二是起点高,由于借助了佳作的力量,无论是内容的选择、立意的确定,还是表达的水平,都有一定的保障。对仿写前的抄写,一方面,我会推荐一些值得模仿的优秀作品给大家,让他们选择自己走心的一篇,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后让教师把关;另一方面,笔者还教给他们一种代入的方法就是:慢慢抄,仿佛自己就是作者在写作一般,抄写的过程如果自己有了想法,可以暂时撇开原文,在另一个本子上记下来,不同延伸之处用1、2、3等数字标注。若是在主体段落开始就能够自主拓展开的,就直接成文,换一个开头,不再抄写仿写了;若是延伸处较多,又都没能形成整篇作文,则待抄写完之后,选择其中自己觉得比较好展开的点延展。这一抽象的心路历程,不能靠学生的自觉来完成,因为难免会有学生怀着完成任务式的心理去抄,所以笔者补充了一个规定:仿写不能长期使用,而且随着仿写次数的增加,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仿文内容一次比一次离原文远,表达水平也要一次比一次高[1]。当然这些都会根据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给出较详细的`标准,如使用的修辞必须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外貌描写要配合神态或动作描写等。这种以走近作家写作心理的方式学习写文章的方法,有人称之为“套作”,在有的地方考试中,会明文规定:不允许套作。高考改卷中也有相关规则,即在再创造部分套路较多,但能据此推断学生写作能力较强的情况下,评分可在及格至四十分之间。高考如此可以理解,但若小学期中、期末考也这样规定,笔者觉得还值得商榷。
三、创新为文量力行
作家的价值在于创新,但对于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作文,毕竟,以他们现在的阅历和见识,作文要创新出高度是极困难的,而没有高度的创新意义也不大,这大约就是儿童创作的画可自成一家,却没有儿童创新的文学一说的原因。所以,对于尚有部分学生害怕作文的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的求新之心可以理解,但付诸现实却需要量力而行。可以提倡创新,可是不能一味追求创新,不能给力不从心的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以免造成他们对作文的厌恶之心,挫伤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长期发展[2]。《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五、六年级这方面的最高要求也只是这样:“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有个人独特感受进行创新作文,还是一件值得“珍视”的事。六年级下册的“习作二”,要求写的是在学生之间发生的,教师所不知道的事。小学生即便到了六年级,他们的生活阅历还是相当之少,生活范围也比较窄,所以写出来的事难免会有重复的,而大家又都在学习写作的路上,所以甚至表达方式都会相似或相同。但笔者却听到不少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会说自己学生写的都是老掉牙的事,感觉千篇一律,看得都腻了,所以越改评价越低。可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事确实是真的发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站在他们的角度,那就是新的,他们怎么知道教师以前的学生写过很多呢。所以,教师蹲下身子平视学生,要考虑得更多一点。
结语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教学模式的崇拜,来源于成功的焦虑,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用的模式能起多大作用,尚有待深入研究。其实笔者觉得,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的运用形式,跟学生运用的学习方式差不多,合不合用,该怎样使用,都需要借用者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才能日益契合学生,才能皮肉一体,从而变得高效。
[参考文献]
[1]宋晓倩.让孩子在习作中灵动飞扬——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6):21.
[2]李庆华.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211.
《新时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研究》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有一套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论文适合写哪一类新的摘要,然后将文章要表达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讲述清楚即可,这样就是一个合格的论文摘要。论文写作要点1、选题要
提供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
摘要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也出现了众多的教学模式。本文不谈这些高大上的问题,仅从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关于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教师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