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敏0729
现代港口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
引导语:交通运输部办出台关于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储罐安全管理的意见,意见对安全风险源头管控、设施设备管理、规范作业管理等都做了详细说明。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现代港口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港口安全管理面临的形势
当前, 港口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来说比较好, 一些重大事故、 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 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全行业千人死亡率的平均水平,港口安全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但是, 随着港口的科技化、 自动化的发展, 大量机械设备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同时, 这些设备由于自然条件(如台风、 风暴潮、 雷电等)的影响, 也会对港口的安全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另外, 石油化工品、危险品等装卸储运量的高速增长也给港口安全管理增加了风险和难度。2002 年, 国家对港口体制进行了改革, 这种改革给港口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港口管理的主体由交通部行使的行业安全管理职能转为地方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这就需要进行港口安全管理的有效衔接、 体制建设的科学规范、 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的及时开展。上述影响港口安全管理的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 势必影响港口安全管理的效果。因此, 不断完善和健全港口安全管理机制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港口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队伍不健全、 职责不清
港口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 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需要一些对港口工作熟悉或者专门从事港口管理工作的人才, 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 较强技术的安全管理队伍。而目前, 港口安全管理监察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 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员, 甚至还有一些兼职的临时安全员。由于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成立模式和建设途径等多种原因, 现有的管理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中, 过去从事港口安全管理的不多, 或者对港口企业不太了解。然而港口企业安全管理十分复杂, 千头万绪, 涉及到大量的技术、 人力资源以及机器设备, 随着装卸储运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机器设备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 随着港口企业服务功能的拓展, 各类工业、 贸易、 物流园区在港区内集中, 港区内汇集了大量的人员、 货物、 装备、 机器等生产要素, 需要管理的对象越来越多。此外, 港口企业监管职责不清, 存在重叠问题。比如, 码头作业的安全管理, 就存在多个安全管理部门同时管辖的问题, 包括地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海事部门、 消防部门等。又如危险品从业人员的资质考核, 除了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外,还有交通行业的主管部门也要负责。这种管理职责的重叠不仅干扰港口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 还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 使得管理效果适得其反。随着港口企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自身专业性的要求, 安全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型管理人才队伍。
2.2安全检查不够系统化、 标准化
港口内从事危险货物储运的企业比较多, 但是相关的安全设施差异较大, 在安全检查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码头货物种类繁多, 人员复杂, 给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安全检查多依靠个人经验和能力, 检查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就检查情况发出的指令往往不够坚决, 整改措施、 要求不够具体和量化, 整改效果也就不够理想。
2.3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
2. 3. 1应急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海事管理机构和地方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港口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但对于港口企业, 涉及到多个管理实体, 从而导致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存在某些问题。
2. 3. 2应急运行机制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 港口的应急运行机制在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监控等方面比较薄弱, 对于突发事件的事前预警, 事中应急处理, 事后的调查、 恢复等能力不足,集中表现为检测预警机制不健全、 应急响应不迅速、应急演练不到位等。
2. 3. 3应急保障能力不足
应急队伍的建设, 应急物资装备的配置, 应急资金的保障以及应急技术的支持等方面都难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
3建立港口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3.1建立教育培训体系
港口安全需要具有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港口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应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和赋予的职责, 对所有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港口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 形成一支具备专业的安全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安全管理队伍。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包括:港口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按照规定接受安全教育, 并取得相应的安全管理合格证书;港口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班组长等根据不同岗位要求, 接受企业内部组织的安全教育;港口安全监管部门要检查有关教育培训纪录;港口企业在实施新的装卸工艺、 新技术、 新设备时, 进行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 技能、 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关作业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必须持证上岗, 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
3.2建立系统化、 标准化的安全检查制度
港口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写符合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前应先对检查对象以剖析, 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 制定安全检查表。根据检查表逐项核对, 查找不足。对于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应立即整改;不能当时整改的要制定出整改措施、 整改期限、 落实整改的负责人, 确保问题(隐患)的彻底整改。
3.3建立港口企业安全管理资质准入制度
为改变目前港口经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就要对从事港口装卸储运作业的企业或港口经营人实行经营许可制度, 对其技术条件、 基础设施、 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从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从而使港口企业或经营人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对于相关作业人员、 安全技术人员同样实行审核准入制度, 对其安全知识、 技能、 意识等方面进行定期审核,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在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的基础上, 同样进行定期审核。同时, 要对港口的安全环境加大管理和审核力度。对于港口危险场所应当定期进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对于在建的港口项目要合理规划, 充分考虑对周围居民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3.4完善港口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
3. 4. 1完善应急预案组织体系
应急预案要根据地方情况, 积极协调, 主动配合涉及到交通、 消防、 海事、 边防、 环保、 气象、 媒体等相关应急协作单位, 形成高效快捷、 纵向衔接、 横向联动的应急预案组织体系。同时, 要根据港口运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 结合港口突发事故的特点和规律, 在风险源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多种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形成事故的专项应急。
3. 4. 2完善应急预案的运行机制
依托业务资源网络, 充分利用监测监视技术手段, 整合港口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监测信息资源, 建立覆盖港口全方位、 全时段的突发事件预警预防系统。重点对事故多发地, 环境敏感区、 危险场所、 私营危险货物码头等区域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评估以及监控预警研究, 建立重点区域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同时, 还要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以及处理能力。定期组织应急培训, 开展应急预案的演习与演练, 一旦发生突发事故, 就可以按照预案程序紧急、 高效、 有序的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 4. 3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首先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 建立专业应急人员和社会应急人员相结合的应急队伍。对应急人员分级进行培训, 分为高级指挥人员、 现场指挥人员以及现场操作人员。分类别、 分领域建立专业或兼职的应急队伍, 比如对于运输危险化学品类的港口, 要建立能够承担处理重大危险化学品事件能力的应急队伍。
4结论
我国港口体制改革带来的港口管理主体的重大变化对港口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门众多导致安全管理职责划分不清, 出现重叠现象, 安全管理队伍不健全, 安全检查不严谨, 整改力度不够,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本文根据港口安全管理实际, 提出了建立港口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路, 其核心要素包括建立健全的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和职责分明的港口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队伍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符合港口实际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建立港口企业安全管理资质准入制度, 完善港口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等几个方面的一整套措施来实现港口的安全管理。港口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我国港口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将为港口企业提供安全、 高效的作业环境, 为港口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摇滚喵喵
(一)确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经营理念作为港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与生产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贯穿,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切实做到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加强管理,把发展经济建立在生产安全有保障的基础之上。港口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理念,着眼全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技术技能,特别是要坚决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危险品、特种货物装卸作业以及重大节假日期间,实行领导干部到现场轮流带班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企业安全班组队伍的建设;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专职人员;确保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按时到位和合法使用。(二)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管理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因为60%~70%的安全生产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港口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加强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自救互救常识和技能,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在各岗位作业人员中积极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对连续安全生产达一百日的班组给予一定奖励,通过奖励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发展。坚决实行新员工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和老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态度教育,以及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在一线生产岗位中实行班前安全教育会议,保证每班次员工上岗作业前都得到一次安全教育和提醒,清楚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分析。(三)强抓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因此,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加强该方面工作的管理,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严格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的全面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安排专职巡查安全员轮流巡查,重点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的“三超”不安全行为;经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给相关责任部门开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的事项和整改期限;发现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及时纠正并开出《安全生产管理督导书》,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重大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前,对港口管辖区域范围内全面排查,特别是重点部位和危险源的检查,确保节假日期间等重要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到位,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防止事故发生。(四)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能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港口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牵头组织企业相关部门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港口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好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等标准化管理中的内容指导实际工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先进的、系统的和规范的基础保证。(五)依法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员工权益由于港口企业生产作业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24小时高度连续性等特性,在繁忙的工作中,经常发生交叉作业,人机配合作业等现象,难以避免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同时,港口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确保企业按国家规定对所有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并督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经常向员工宣传工伤管理的有关规定,让员工清楚发生工伤事故时,应该如何处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六)加强港区作业环境管理,预防职业病港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工作也应与党和国家所提倡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业环境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有序与无毒无害,以给作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因此,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负责人要经常关注作业环境的日常状况,督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加强对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分析识别和对有害作业点的调查与危害程度的评定,以及有针对性地改善作业环境的不良状况,为员工发放规范的劳动防护用品,以起到保护环境,预防职业病的良好效果。
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演讲稿)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平湖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 安全意识的淡薄,在
( 四) 严格海运提单的签署信用证业务是纯粹的单据交易, 银行承担其付款责任的唯一条件是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 只要单据表面满足“单单相符, 单证一
保障学校安全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对安全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课堂
OK ,我、可、以、帮、你、搞、定。
论集装箱配送工艺流程重点找出科学的流程,分析,并提出疑问,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