吥唥靜尐姐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应该重视幼儿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下面笔者就谈一谈自己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对其进行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有利于合作的环境,积极提供幼儿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为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提高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我同本班学生共同制定了交往合作活动规范和要求,要求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应学会分享物品与角色,当使用玩具、用具时能与同伴共同分享,不独自占有,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说话要有礼貌,做事要相互商量,要谦让,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给学生提供广泛合作与交往的机会。并创造机会在实践中进行练习,使幼儿学会在集体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因为游戏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获得与同伴合作的愉快体验,在游戏中能充分获得与人合作后的满足感,如:在角色游戏“花狗大夫的诊所”中学习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幼儿通过语言进行协商,分配角色,通过几个人的分工合作表演,向幼儿进行卫生常识方面的教育,既让他们学到了卫生常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注重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如跳皮筋、搭积木、拼图等,尽量为幼儿提供和创造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我还利用本班的墙面为幼儿粘贴了一些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画面,在室外的楼道走廊上,利用瓷砖墙为幼儿提供了合作绘画的空间,使幼儿随时都有机会与同伴进行合作,在活动中幼儿就不能只顾自己而知道需要的几个人共同合作来完成一项任务,而且还要把几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融进去,这时需要两个或几个人的协商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使幼儿也有了成就感,并学会了欣赏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合作后的快乐和满足。 其次,把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贯穿在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例如:早晨幼儿来到园中,几个人分工合作与老师一起打扫教室,当小小值日生,收发玩具、抬水、拖地、浇花等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合作的机会,使幼儿合作能力大大加强。作为教师不能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比如:在语言活动时组织幼儿进行语言游戏“看谁说得好”,先提出活动规则,采用分组游戏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并在游戏中学会积极倾听别人的谈话,体会与人交往合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这些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知道了怎样合作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分享了合作后的快乐。我还围绕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调整幼儿合作行为的游戏规则:要谦让,要协商,要有礼貌,不争抢玩具,不大声喧哗。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及时提醒幼儿遵守,同时多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建立幼儿活动区,如自然角、图书角、美工角、音乐角等,让幼儿合作分发玩具、图书、打击乐器等,让全体幼儿体会到共同合作后的快乐。再如,在玩游戏“好玩的易拉罐”时,我先指导幼儿自己玩易拉罐,然后幼儿自由探索易拉罐的各种玩法,老师巡回指导,再提出要求“刚才小朋友在玩易拉罐的时候都是自己玩的,我们能不能把易拉罐合在一起玩呢?试一试,说不定我们还能玩出更多的花样。”幼儿自由合作玩易拉罐,老师巡回指导,幼儿通过两人或几个人的合作玩得非常开心,还玩出了很多花样。把易拉罐当作玩具来玩,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活动内容,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非常高,他们探索出了很多的方法,都非常有创意,在小组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人与人合作与同伴协商共同参与活动的乐趣,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 二、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 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娇惯使他们处处以我为中心,从小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使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及时沟通,有意识地进行适当、正确的引导,发现孩子的思想倾向及不良行为,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时要关心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遇事要与他人商量,幼儿只有具备了关心他人、宽容友善、互帮互助等良好的品德才能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并运用得当的教育方法,就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通过看图说话“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能干的小帮手”、“你帮我,我帮你”、“动画片”、“大家齐动手”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让幼儿知道有些事情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把它做好。 三、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 幼儿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会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师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这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施以教育,促使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如:在科学活动中“小蚂蚁乐园”的构建,事先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积木、插塑、积塑工具及各种纸盒、酸奶瓶、易拉罐、剪刀、色纸、糨糊等。通过“小蚂蚁乐园”的系列活动,初步了解小蚂蚁的特点,使幼儿乐意尝试使用各种物品进行创作活动,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幼儿自己动手,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小蚂蚁,也产生了要为小蚂蚁搭建房屋的构想,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搭建“小蚂蚁乐园”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产生和进行的,因而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整个构建活动中,我也参与到其中,帮助幼儿找辅导材料,幼儿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为小蚂蚁构建乐园。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增强了幼儿间的合作意识,也激发了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交往合作的快乐。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单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合作环境,并进行细心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为幼儿良好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梅0429
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
同伴关系,就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论文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同伴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
摘要:
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日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在儿童社会化及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心理理论,并且通过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等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协同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会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
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社会性;交往技能
一、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同伴交往的结果;同时,既成的同伴关系又对同伴交往的强度、交往行为的内容、方式和性质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同伴交往是同伴关系的动态展示,同伴关系是同伴交往的静态表征。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之间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
这种同伴关系主要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体现,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前提,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它指的是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三)同伴交往为其将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准备
观察发现,幼儿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坚持不懈地对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探索、认识,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着积极的准备。
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
(一)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二)少数幼儿表现不合群。他们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玩合作游戏。
(三)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绰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等。如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傲慢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四)有些幼儿有多动症的倾向。上课捣乱,不听课,同时不是招这个小朋友,就是惹那个小朋友,弄得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
三、依据引起问题原因,对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思考。
(一)家庭方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全家人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父母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2.转变养育观念,改进养育方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缝康。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注重亲人的感受,防止过分的“自我中心”;家长不必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旁,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独立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独自游戏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
(二) 幼儿园及教师方面
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1.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要学积极表扬和鼓励幼儿,对幼儿评价要全面合理。因为教师喜欢并经常表扬、给予表现机会多的幼儿大多是“受欢迎者”,此类幼儿同伴关系好。
2.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与持续交往的兴趣[8]。
3.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意识到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同时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9]。这也是移情训练的应用要求,通过交换角色,使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理解他人感受情绪等。这有利于促进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避免了同伴间小磕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玩具。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围绕玩具发生的,通过玩具,幼儿可以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关于幼儿园幼儿行为问题成因的个案研究论文 一、案例介绍 某幼儿园中班幼儿,男孩,5周半,插班生,转来大约有两个月,转来原因是被之前幼儿园劝退了。该幼儿的特点主要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论文如下: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
论文是大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参加过学长学姐论文编辑的大学生,个人感觉写论文,最重要的就是大纲,完成大纲的确定,论文的书写就会变得行云流水,不会出现逻辑不清等问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而员工关系是企业的生命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关系管
一、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