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5

另一种追逐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元代散曲起源和传说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xiao765

已采纳

就“元曲”这个概念而言,实际上它是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的,即“散曲”与“杂剧”。散曲属诗歌,而杂剧属戏剧范畴。本文所说之“元曲”均指“散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三足鼎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重要的体裁。这三种文学形式都具有各自的艺术魅力。与诗、词相比,元散曲更贴近世俗生活,更接近当今语言,更具有开放色彩,更符合现代审美心理,以雅俗共赏见胜。元曲是在唐诗、尤其是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此前的格律诗词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词”作为一种古典格律诗的样式,最初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歌楼市井,但虽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成为各层次文人的“专利”,格律在不断的完善,词牌不断增多。经晚唐和五代的快速发展,到北宋初期已十分繁盛。南宋后期由于相当一部分作者过分强调格律,追求技巧,脱离生活现实,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元朝建立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得以入主中原,形成了多民族共处共荣的格局。这直接导致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为元曲这一文学形式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和文化基础。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的文人及士大夫阶层,对宋词这种典型的中原文化难以全盘接受,尤其对其中过于严格的格律及文言文语法等更是这样。于是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与中原的文人秀士们共同对传统的古典格律诗词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元曲这种完全独立,自成一体的文学样式。与宋词比较,元曲具有如下特色:1.元曲属新格律诗,它与宋词相同之处是也有诸多“词牌”(元曲中称为曲牌),并且也有一定的格律定式。即每一曲牌的句数、字数、平仄等均有格律规范。但它允许在定式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允许增加句子。这种“衬字”的加入在一首散曲中还不限于一处和一字。所以经常可见在曲牌规定为三字句处,实际却为五字句;规定为五字句处,实际为八字句等现象;也经常可见到七句的曲牌,实际却为八句等现象。这使得宋词那种对作者思想及表达过分约束的现象大为减轻,作者可以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元曲具有了“格律与自由相统一”的全新特征。例1:〔四块玉〕临邛市 (作者:马致远)美貌娘,名家子,自驾着个私奔车儿。汉相如便做文章士,爱他那一操琴,共他那两句诗,也有改嫁时。〔四块玉〕曲牌的定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在这首散曲中后面的三个三字句分别被加字为:六六四;第三句的七字句加了一字变为八字。由这首〔四块玉〕也可看出散曲与宋词在风格上的明显不同。例2:〔拔不断〕 (作者:马致远)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生、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淘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拔不断〕曲牌的定格居式为:三三七、七七四。其中三个七字句均被加衬字变为10字句。而结尾的四字句被分为两句。散曲中句子加衬字的现象十分普遍,衬字须加在句首或中部,所加字数不限,且不计平仄。2.元曲打破了传统的格律诗词以文言词语及语法为基础遣词构句的规则,而以当时的北方方言为准,去分四声、定平仄、归韵类。同时,大量口语词汇及句子结构,将传统诗词特质、民歌风韵及俚词俗语融为一体。使这种体裁更加大众化,更贴近生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体语言风格。例1:〔叨叨令〕道情 (作者:邓玉宾)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了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了担山力。你省的也么哥,你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这首〔叨叨令〕即使放到现代社会,其词汇和语法也是十分口语化和通俗化的。其中的两处“也么哥”是该曲牌规定的语气助词。例2:〔沉醉东风〕闲居 (作者:卢挚)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曲中的“那搭”、(那边),欠欠答答均属方言中的俗语。3.元曲的修辞手法上与传统的古典格律诗词也有明显的不同,最突出的是着意使用叠词、重句和象声、拟形、拟态等形容词,以增强语言效果。这类词汇在传统诗词中,是“殊相”;在元曲中则为本色。也常见大量日常生活中的鲜活语汇,俗语、俚语入曲,增强了元曲的生动性,生活性及表现能力。例:〔天净沙〕即事 (作者:乔吉)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这首〔天净沙〕属叠词巧体,句句用叠词,诗中描述的是游春的美女。4.散曲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小令、重头、带过曲、套数等。小令及重头:小令又称“叶儿”。曲的小令不同于词的小令。只要是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单只曲都叫小令,与其长短没有关系。曲的小令也不象词那样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而是一曲一咏,意犹未尽则可用同一曲牌再续若干首,这样的表现形式就是所谓的“重头”。带过曲:即将属同一宫调、旋律上可以衔接的二支或三支小令合为一曲。带过曲的组合是固定的,元曲中带过曲仅三十余支。套数: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合的套曲。其表情达意的容量较单支小令为大。例1:“重头”的例子〔一半儿〕拟美人八咏 (作者:查德卿)春梦犁花云绕锦香亭,蝴蝶春融软玉屏。花外鸟啼三四声。梦初惊,一半昏迷一半醒。香困琐窗人静日初曛,宝鼎香消火尚温。斜倚秀床深闭门。眼昏昏,一半微开一半盹。春装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捻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再偷匀,一半胭脂一半粉。该〔一半儿〕组成的重头共连续八首,其余略。例2:带过曲的例子〔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恨别 (作者:钟嗣成)风流得遇鸾凤配,恰比翼便分飞,彩云易散琉璃脆。 揣地钗股折,厮琅地宝镜亏,扑通地银瓶坠。香冷金猊,烛暗罗帏。支刺地搅断离肠,扑速地淹残泪眼,吃答地锁定愁眉。天高雁杳,月皎鸟飞。暂离别,且宁耐,好将息。你心知,我诚实,有情谁怕隔年期。去后须凭灯报喜,来时长听马频嘶。

241 评论

小xiao贱

散曲就是北方少数名族音乐与中原诗词结合的产物,并且贯穿整个元朝。

217 评论

番茄小清新

元曲是指元代的散曲。散曲是在某种程度发展而来的,。北宋灭亡后,中原文人吸收了民间兴起的曲词,以及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曲后,经金末元初文人的介入,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歌曲形式,这就是散曲,因形成与北方,也城北曲。

218 评论

袜子飞了

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 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 〕〔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 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 、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 ?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是韵文学发展极 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以词 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 ,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 :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 五、诸宫调二十八。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 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 〔阳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宋词渐无法 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 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 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 ,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 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 〔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 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 〕〔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 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 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朝〕〔四国朝〕〔六国朝 〕〔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 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 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 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 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 〔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 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在明人王世贞<< 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 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87 评论

蓝色晚风blue

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 %。徐姓起源有三: 徐姓,源出嬴姓。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怎么研究生命起源论文

    一、生命的起源:46亿年前,刚刚形成的地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那时,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出的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

    yisslucky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元明清戏曲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

    北大没有列,据别人说重点看看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据说北大考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建议你去“北大中文论坛”看看。

    亲爱的小慧慧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究自传小说的论文

    1、论文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

    真真麻烦啊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元散曲的研究论文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楚辞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汉赋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司马相如是这一时期成就最大,

    好运大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元曲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戏曲也渐渐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学者、专家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提

    荷兰小乳牛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