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巴厘岛的松
素有“绿茶伤胃,红茶养胃”之说,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绿茶的茶多酚含量高于红茶。但事实上,虽然红茶的茶多酚比绿茶的茶多酚含量低,但红茶的咖啡因含量却高于绿茶。
具体来讲,茶叶中含有的两种主要成分,一种是茶多酚,另一种是咖啡因(与咖啡中含有的相同),这两种物质对胃肠道都是有刺激作用的,尤其在空腹状态下刺激性更强。绿茶是不发酵茶,而红茶是全发酵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酶促反应,衍生出红茶独特于绿茶的茶红素、茶多糖等功能成分,且红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也因此低于绿茶,但红茶中仍有较高含量的茶多酚。
另外,有研究显示茶叶的发酵时间与咖啡因含量呈正相关,红茶在发酵后咖啡因的含量有所增加,且高于绿茶的咖啡因含量。目前研究表明咖啡因除可以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迷走中枢,刺激迷走神经胃支从而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和胃腺分泌亢进外,还可通过局部刺激胃肥大细胞组织胺而引起胃壁细胞泌酸增加,因此在空腹下饮用高咖啡因含量的红茶,特别是浓茶,会产生更多的胃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更强,尤其会加重对本身存在胃溃疡等胃病患者的病情,故胃病患者不建议饮茶。如丁发银等研究发现长期大量吸食咖啡因可延长消化性溃疡常规治疗的疗程和降低疗效。而且,美国最权威的内视镜外科医生新谷弘实表示,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有大量饮茶习惯的人多数胃功能并不良好,且发现用内视镜来观察常喝红茶、绿茶等富含茶多酚的茶的人的胃部,常可发现粘膜变薄的萎缩性变化,而目前已知萎缩性变化或萎缩性胃炎很容易发展为胃癌。因此,大量饮茶是非常不建议的。Dubey等对比正常人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饮茶后的胃酸分泌情况也建议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少喝茶,尤其不要喝浓茶。
虽然目前也有相关红茶对胃肠道生理调节与疾病预防作用的研究,但这些实验大多是基于动物实验或体外实验,且部分结论是红茶的某些单独的功能成分对胃肠道的作用,而红茶汤内成分复杂含,以上研究并不能简单推断出红茶汤作为一个完整体经人体饮用后,对人体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
总结:喜欢喝茶的正常人要规律适量饮用,浓茶不可取。而胃肠功能较弱、胃酸分泌过多或有胃溃疡的胃病患者并不适合饮用茶,切不可听信“红茶养胃”而过多地饮用红茶。 当然,不容否认的是,部分研究发现引用红茶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所以 健康 人可以适量饮用红茶,不过最好能换成绿茶,绿茶的 健康 效应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罗婧, 顾颖颖, 刘易成, 等. 不同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成分的对比分析[J]. 贵州茶叶, 2013, 41(1): 10-15.
[2] 武晓英. 四类茶叶的成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D].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05.
[3] 丁发银, 马海红. 长期大量吸食咖啡因对消化性溃疡常规治疗影响的观察[J].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9, (4): 261-261.
[4] 易超然, 卫中庆. 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 18(3): 270-272.
[5] 杜钰, 袁海波, 陈小强, 等. 红茶对胃肠道生理调剂与疾病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7, 37(1): 10-16.
饮茶是中国的传统,很多人每天都离不开茶,但是肠胃不好的人能喝茶吗?要喝什么茶好呢?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跟虚寒之别,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茶叶也是有凉性以及温性之分的。那饮茶有什么讲究呢?燥热体质的人喝什么茶呢?虚寒的人又适合喝什么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喝茶要怎样喝?肠胃不好的人得选择什么茶?
常见的茶叶分主要分为绿茶、清茶、红茶、黑茶等几大类。这些分类大致上是依据茶叶的发酵程度由低至高划分的,绿茶和清茶中的铁观音由于发酵很低,所以是属于凉性茶,清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等属于中性茶,而我们常见的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
体质比较燥热,容易上火,爱熬夜,经常抽烟的人就得多喝凉性茶,抽烟的人多喝绿茶是很有作用的。肠胃比较虚弱的人就要注意啦,最好就不要和凉性茶,要多喝温性茶,比如红茶之类的。老年人肠胃比较虚弱,适合饮用的是中性茶或者温性茶,例如红茶跟普洱茶。苦丁茶凉性比较重,但是其清热解毒跟降血脂的功能比其他茶叶更好,比较适合燥热体质的热饮用。
要想养胃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多喝温性以及中性的茶,例如大红袍、红茶以及普洱茶等,如果加入几点牛奶进去做成奶茶效果会更好哦!或者不加奶,直接加糖也是可以的,有些人吸收功能比较差,喝奶茶可能会腹泻,那就喝熟普洱茶吧,熟的普洱茶的发酵程度比较高,因为熟普洱发酵之后会产生很多微量元素,能够促进食欲和营养吸收。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茶叶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吧!
绿茶:过敏体质的人注意要尽量少喝绿茶,因为这很容易引起呕吐,我国大部分名茶都是属于绿茶类的,绿茶的制作工艺中没有发酵的环节,所以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比其他种类的茶叶高,同时所含的叶绿素业比较多,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肠胃比较弱,以及老人家尽量要少喝或者不喝绿茶哈。
铁观音: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铁观音的发酵期是很短的,所以它的性质是偏寒性的,消脂功效很好,能够促进消化。但是要注意啦!空腹不能喝铁观音哈,很容易造成醉茶的哈。
大红袍:大红袍属于温性茶,大红袍的性质是温而不寒不伤胃的,滋味醇厚,饭后齿颊留香,冲泡多次之后还有原茶的桂花香味。
茶对身体有益,这是不争的事实,茶伤胃这也是实事,相比之下红茶比绿茶对胃的伤害轻,并不能说是红茶养胃,任何茶单纯对胃来讲,都有多少危害,对胃真正有益的还是白开水。
正常情况下,可以养胃的。
祖国医学认为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可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因此说红茶可以养胃,特别适合冬季来饮用。
那在现代营养学来说,红茶的加工方式是经过发酵烘制之后,茶叶里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化反应后导致茶多酚含量减少,氧化成茶色素,因此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另外茶叶本身就有能够促进消化,去油腻的功效,对胃肠道消化功能弱的人、胃动力不足的人来说,确实可以起到“养胃”作用。
研究证明,茶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喝红茶能降低消化道中的有害细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就是经常喝茶的人,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降低。[Yee et al,2002]
茶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认为茶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增加饮茶(每天>20g)可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综合评价等级为B级(B级的意思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该证据体的结论指导实践是可信的)[食物与 健康 科学证据共识]
中国胃病专业委员会研究发现,口服红茶提取物茶色素6周,溃疡病胃镜复查愈合,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食欲恢复正常,精神明显好转,上腹疼痛消失者达到96%,腹胀消失者达到90%。
还有研究证明红茶提取物在动物实验当中具有抗腹泻的效应,有调节肠黏膜细胞通透性的作用,对肠道菌群平衡可能有所帮助。在药物引发结肠炎的动物模型当中,从红茶中提取的茶红素具有预防腹泻和减少结肠结构损伤的作用。研究者认为红茶对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调控一氧化氮形成、调节细胞因子以及抗氧化作用等机制( Maity et al ,2003)
从以上查到的一些关于红茶和胃方面的资料来看,说红茶对胃和肠道有益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红茶除了对胃肠道好以外,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血脂异常、预防帕金森病、降血糖等好处。
参考资料:[茶与 健康 ] [食物与 健康 科学证据共识]
作者:崇珊珊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 健康 管理师/王兴国教授营养特训班三期学员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有时候喝一杯茶,浸泡的不光是经过炒制的叶片,更是疲倦的身心,烦躁的心也能在喝茶的清静下慢慢恢复本真。喝茶不光是喝的茶水,更是一种心情。
喝茶也是一件十分风雅的事,也可以借茶道来修身养德,一边喝茶一边也能谈生意,所以茶文化也很深的学问。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时候茶和人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茶只有经历了与自然的博弈与抗争,才能在热水的冲泡下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也和人一样,只有经历了不同的命运,才能够成熟。
十大名茶主要有,西湖龙井、福建乌龙、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安徽铁观音、君山银针、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祁门红茶。祁门红茶是全发酵茶中极品,主要生产安徽黄山支脉区的祁门,
红艳明亮的茶汤,相似兰花的香气,有甘鲜醇厚的味道,实在是回味无穷。
对于有些来说喝红茶真的能养胃,任何东西并不一定都有益处,包括喝红茶,所以我们是否该喝红茶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来选择,有功效的食物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效,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是肯定有效的,喜欢红茶的人比较多,现在有胃病的人太多,我们是否该选择喝红茶来养胃?
首选你要搞清楚自己胃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绝大部分人都跟饮食习惯有关系,知道自身的毛病之后先要改掉不好的习惯,再选择食用养胃的食物、或者茶饮,如果原有的不良习惯继续,然后一边又在养胃,这就好比先伤后治,永远也养不好。
喝红茶是真的能养胃,功效我就不再重复介绍,我想说的是,胃病的根源是什么找出来,然后再看是否适合选择养胃的东西,胃病的症状很多,必须先搞清楚自己的胃病,不要一听到能养胃就想用,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等不一样的症状该如何改善,然后再选择食物养胃喝茶养胃。
发酵茶,养胃的,但是不要喝太浓!
养胃不养胃:
一要看胃:
每个人体质有差异:寒热温凉,虚寒温燥各有偏颇。更何况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起居习惯多不规律,各种胃病高发。
二要看茶:
快销风行,为满足当下逞口鼻之欲,新工艺机械化烘青提香、做色茶有了充分的市场。殊不知高温炒制、烘青提香所致燥热之性,久饮如温水煮青蛙。
选择茶品,务必要注意:
①首要的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意识,才是养胃、 养生 之本,才有机会借助外物辅宜。
②茶,并非医治百病的神药,有病看病,无病保健,求茶不若求己。
③茶,无分类,养胃不必非红茶。只要是茶青所在茶源区域自然环境优越无污染;只要是茶青内含物质充足;只要是传统工艺加工,无燥热助火之性。
皆为益气滋阴之茶品,只会有益身心而百害无一,更何况胃之求养。
@紫砂泥的传人 :
图示:若木之华千年古树红茶
您看出哪里不养胃了么?
我们先说什么是红茶,红茶是按照制作工艺划分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一个品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发酵,而且红茶发酵是物理发酵,并不是像黑茶一样的在酶促进的化学转化。
而经过发酵的红茶,茶性由寒性变得温和,所以红茶是暖性的,我们平时知道的人的胃最怕寒冷与酸,所以胃不好的人喝绿茶就会觉得不舒服,而红茶却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就是红茶有暖胃的作用。
至于红茶是否可以养胃,则是中医的范畴,我们只要记住红茶,黑茶可以暖胃就可以了。
nixiaoyanzz
他们的颜色不同,口感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发酵程度不同,功效不同,红茶他相对来说比较浑浊,而绿茶相对来说偏绿色,红茶需要发酵,然后再加工,而绿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采摘以后,翻炒晒干即可;我更喜欢红茶,因为红茶的口味比较浓厚,而且它能够有效暖身。
在路上嘚吧嘚
问题一:怎么从茶叶里提取茶多酚? 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1. 传统工艺:以水或乙醇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至80℃ 保温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等体积的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将乙酸乙酯大部回收后浓缩近干,冷冻干绩后用去离子水反复重结晶即得精品。但该法的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溶剂消耗量大、毒性大、成本高、提取率低,在高温下提取,茶多酚易氧化变质等。 2.用微波辐射萃取茶多酚:提取溶剂为50%乙醇,功率320瓦,萃取时间18秒,液固比(mL/g)1:9,二级提取,此条件下的茶多酚的提取率为92.7%。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微波法提取的最大优点是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且提取率较高。而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相比,它成本低,投资少,提取效率高。但不适合在实验室操作。 三.现根据参考文献及相关数据,得本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利用茶多酚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而不溶于氯仿的性质来提取茶多酚。 2.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250ml的三口烧瓶,布袋,蒸发皿,分液漏斗,等; 试剂:茶叶,碳酸钠,乙醇,氯仿,乙酸乙酯,蒸馏水,等。 3.实验步骤: a) 提取:将粉碎的10 g茶叶中加入2g碳酸钠并放入布袋内放好,置于三口烧瓶内,加乙醇50ml,加热煮沸0.5h,倾出提取液至蒸发皿内,再用10ml乙醇洗涤茶叶包,洗涤液并入提取液。 b) 分离纯化:将装有提取液的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加热浓缩至提取液体积月约20ml,冷却至室温后将浓缩液移置分液漏斗,加入等量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时振荡要轻,防止乳化),水层用于制备茶多酚。将氯仿萃取后的水层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水浴减压蒸馏(或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酸乙酯,趁热将残液移入洁净干燥好的蒸发皿,改用水蒸气浴加热浓缩至近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内冷冻干燥,将白色粉末茶多酚粗品,粗品用蒸馏水进行重结晶,得茶多酚精品。干燥后称量,计算产率。 问题二:茶多酚的作用?怎样提取? 从茶叶中制备茶多酚的传统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溶剂提取法 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产品收率5%~10%,产品纯度为80%~98%。所用溶剂有丙酮、乙醚、甲醇、已烷及三氯甲烷等。该法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离子沉淀法 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所以,用该法生产的产品难达到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要求。 柱分离制备法 已有报道的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贵,而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有机溶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以上传统方法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产品无法在安全性、价格和纯度方面全部满足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行业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最近,经有关专家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又符合工业化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和产品颜色、产率、纯度诸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茶多酚更有效地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 二、茶多酚的应用 茶多酚的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油脂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是天然油脂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也优于VE,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用以防止和延缓脂质的氧化或酸败。 色素保护作用 茶多酚可防止天然色素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褪色,据称其效果比VC高出20倍。 除臭剂 由于茶多酚对除甲硫醇臭味有良好效果,日本已利用其制成除臭口香糖、香烟滤嘴,可去除和防止吸烟者口臭。 抗氧化延缓衰老 茶多酚可清除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比VE还强,若与VC和VE配合效果更好。 防龋作用 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没有影响。 抗菌抗病毒 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的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用于空调机。自1998年这种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市场好评。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有减肥的效果。 多种药理作用 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美国一公司已利用此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茶多酚用于鱼油制品中,能有效防止多烯酯及酸的过氧化分解,其抗氧化能力比VE更强;茶多酚油溶性乳化液用于食品调合油中,能有效地延长哈败诱导期,并显示出比粉剂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的新型添加剂,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产品供不应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问题三:怎么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等物质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1、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最传统的提取工艺,已先后开发出十多种提取工艺。茶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萃取法可有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两种。水提取法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将其干燥(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此法有机溶剂使用少,工艺简便,成本低,产品纯度高,但提取率低。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是传统的提取茶多酚的一种方法,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过程比较简单。其原理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的。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一般为回流提取。 工艺流程:茶叶原料→溶剂提取→过滤→有机溶剂脱色、脱咖啡碱→萃取→回收溶剂干燥 →茶多酚粗品。浸提、除杂、萃取为必不可少的共同性步骤,常用的去杂质方法有氯仿除杂法,活性碳脱色法,石油醚除或通过低温静止除杂法。各工艺的差别仅在于浸提条件、浸提剂、浸提时间、pH值、温度、次数等)、除杂条件和萃取条件不同。溶剂萃取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用水提取,茶多酚提取率低(一般提取率为5% ~6 %),产品纯度低,产品易氧化,且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如植物多糖、茶棕色素、色素、咖啡碱、树脂等)。而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率虽可有所提高(可达到1O% ~15% ),但由于浸提液中不但含有茶多酚,而且还含有茶色素、咖啡碱等杂质,要得到精品,还须反复除杂精制,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萃取工序一般需经3级错流萃取;需多次蒸馏,加热时间长;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综上所述,溶剂法的改进主要应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成份含量和提取率等为目标。 我国湖北省化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的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茶多酚的含量〉95%,茶多酚萃取率在8%-11%,其中儿茶素含量〉70%,咖啡因〈1%,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医药保健用茶多酚的要求,已于2000年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提取工艺是将粉碎后的茶叶末用萃取剂在一定温度下萃取两次,浓缩后的萃取液加入特定溶剂及脱色剂去杂,过滤,母液经浓缩后用溶剂洗脱咖啡因,经再次浓缩后用溶剂萃取茶多酚,蒸馏溶剂,干燥后得到茶多酚产品。萃取工艺流程如下: 茶叶末浸提→过滤浓缩→沉降除杂→过滤浓缩→脱碱萃取→脱溶→干燥→茶多酚 该工艺创新之处在于:(1)浓缩后的萃取液用特定溶剂处理,能有效去杂并克服过滤困难及后续洗脱咖啡因及色素工序中的乳化问题。(2)筛选出一种有效脱除咖啡因的特定溶液,用该溶液洗脱可使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降至0.5%以下,同时不影响茶多酚的萃取率及含量。 2、金属离子沉淀法 沉淀法的原理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可以和某些物质络合形成沉淀物的性质,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从而与水溶液中咖啡碱、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来提取茶多酚。一般工艺流程为:茶叶原料一热水提取一过滤一沉淀一转溶一萃取一浓缩一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粗品。已报道使用的沉淀剂有4类,即无机盐类、生物碱、蛋白质类和高分子聚合物。其中无机盐类最常用,其他3类沉淀剂成本高,目前尚处在实验阶段。无机盐类常用沉淀剂有3种:① 重金属碱式盐,如Pb(OH)Ac、Cu(0H)Ac等;② 氢氧化物,如Ca(OH)2,这类沉淀剂价廉,但强碱均有腐蚀作用;③ 盐离子,如Ca2+、Zn2+、Mg2+、Ba2+ 和Fe3+等,是一类较有前途的沉淀剂。可在碱性条件下沉淀,在酸、......>> 问题四:茶叶(绿茶为列)中茶多酚提取率是多少?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U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U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问题五:怎样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茶叶研碎,取10g,加20%乙醇100ml,70~80度水浴30min,共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加入2gZnCl2作沉淀剂,加NaHCO3调pH至6.4~8.0,静置60min,离心或过滤,弃去水层,沉淀加40%硫酸溶解,乙酸乙酯萃取水层3次,合并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可得茶多酚 问题六:有什么简单的办法从泡过的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提取茶多酚并不是简单的事! 溶剂提取法 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产品收率5%~10%,产品纯度为80%~98%。所用溶剂有丙酮、乙醚、甲醇、已烷及三氯甲烷等。该法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离子沉淀法 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所以,用该法生产的产品难达到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要求。 柱分离制备法 已有报道的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贵,而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有机溶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以上传统方法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产品无法在安全性、价格和纯度方面全部满足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行业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最近,经有关专家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又符合工业化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和产品颜色、产率、纯度诸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茶多酚更有效地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 问题七:茶多酚和茶黄素的提取工艺一样吗?现在工业都是什么提取方法? 10分 原理和思路一样,我了解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但茶黄素的没接触过。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到我空间俯吧,有较详细的介绍
小黑鬼佐二
一:绿茶、红茶制法不同
茶叶制法,是“六大茶类”分类的依据之一。不同的制作方式下,茶叶会呈现出别样的品质,首先表现在色泽上。
像绿茶,有“清汤绿叶”的特点;红茶,有“红汤红叶”的特点。绿茶的“清汤绿叶”来源于杀青工艺。 刚采摘的茶叶,经过高温的杀青,酶的活性遭破坏,阻断茶叶发酵变红,从而将绿的色泽保留下来。 并去除了鲜叶的青臭气,产生绿茶的清香。
红茶的“红汤红叶”来源于发酵工艺。发酵的实质,是鲜叶组织破损,使得原本无交集的内含物质,能相互接触和发生氧化作用。
所以,茶叶的揉捻很是关键。在揉捻时,鲜叶的细胞受力破损,茶汁与空气接触,茶叶的发酵就开始了。一般,红茶揉捻时间较绿茶长,压力较绿茶大,之后还进行单独的“发酵”工序,且没有经历“杀青”。从而形成了,红茶别具一格的特质。
二:绿茶、红茶成分不同
品饮时,能发现两者明显的品质差异。
绿茶,清汤绿叶,滋味鲜爽,香气偏清香、豆香、板栗香、微弱的苹果香等。红茶,红汤红叶,滋味醇厚带甜,香气偏花香或果香,如蜜糖香、薯香、龙眼香等。品质的差异,源于它们成分的不同。水溶性滋味物质中,绿茶含有较多的儿茶素类物质(涩味)和咖啡因(苦味)。红茶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相对更高。挥发性香气物质中,绿茶主要以芳樟醇、香叶醇、茉莉酮及相似物质为特征挥发性物质,这些化合物 对绿茶具有清香气味,起主要贡献。
红茶主要以己醛、大马士酮等具有香甜味、热带水果香味、玫瑰花香的成分为挥发性物质。
三:绿茶、红茶各自的保健优势
成分不同,两者在保健方面,也各具优势。
绿茶,儿茶素抗氧化能力优越。儿茶素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清除自由基、杀菌、延缓衰老、抗癌等 保健功能。目前,儿茶素被世界公认为,“继紫杉醇之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最理想的抗癌物质”。
红茶,茶多糖具重要应用价值。其中的活性多糖,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红茶由于有发酵工艺,让收敛性的茶多酚形成了很多更温和的氧化产物,因此对肠胃刺激小,茶性温和。
总的来说,茶中的这些成分,对人体都有益处,以保健为主,非治病之药。且它们在各类茶中都有,只是比重不同。
因此,把茶当作一种健康、天然的饮料,日常喝一喝,获得味蕾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身体上的健康,足矣。
所以我比较喜欢绿茶,清热败火,是夏季的首选
Jessie小鱼
制作工艺如下:
一、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二、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红茶的功效与作用
红茶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尽管这些酚类物质的分子量很大,与绿茶中的酚类成分有比较大的区别。但从临床试验结果看,同样也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等功能。红茶含有脂多糖,因此,喝红茶也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红茶具有较强的杀菌、消炎作用。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服设计与茶文化研究 摘要:饮茶具有
现今植物多糖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国际科学界甚至提出21世纪是多糖的世纪;科学实验研究显示,许多植物多糖具有生物活性,具有包括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
绿茶: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
一、气候条件\x0d\x0aa、气温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生长适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普洱茶其根本区别就是冲泡出来的味道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