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3

葳蕤9999
首页 > 学术期刊 > 80年代粮食局制度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五百米深蓝

已采纳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报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十亿。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粮食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90年代全球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7%,略低于80年代的实际年均增长率,而同期世界所有用途的粮食和农产品需求仅增加1.6%,大大低于80年代2%的实际年均增长率,预计90年代全球粮食和农产品总的供应量足以满足全球的有效需求。说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世界粮食是安全的,世界粮食及农产品生产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世界存在的粮食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在《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但是,我国从1999年起已连续4年粮食减产,靠挖库存来平衡需求。而库存粮食很有限,去掉陈粮最多还能挖抵两年。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下降,由当时的5.12亿吨下降到2002年的4.57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从1998年11378.7万公顷下降到2002年的10390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具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粮食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 粮食生产周期限制粮食的亩产。粮食生产周期为4~5年,大体上为两年一平一丰收,1995年来连续几次的粮食丰收使供给过剩,从1999年起,我国粮食进入歉收期。2. 由自然因素产生的粮食问题。①从1949年到1998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灾面积为3.24亿亩,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7%。到1998年底,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为8.01亿亩,虽然生产了占全国67%的粮食、60%的经济作物和80%的蔬菜,但却耗费了大量的灌溉用水。②我国耕地在承受人口和城市化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面临水土流失的剧烈侵蚀,全国年均有100万亩耕地因此丧失利用价值。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供的统计显示,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毁掉耕地4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数以亿吨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减少粮食2000多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③土壤侵蚀造成耕地水、土、肥流失后,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加剧了干旱的发展。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目前,我国仍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④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据有关人士预计,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在工业与农业争水时,农业显然居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中国大陆需要1000吨水来生产一吨小麦,价值大约200美元。3. 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限制粮食供给能力。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供应的地区结构和品种结构不适应变化了的消费需求,我国南方每年有近2000万吨稻谷喂猪,而东北粮仓却产生卖玉米难。广东省早稻积压,但同时进口大米。吉林两次卖难积压的玉米都是产量高、粉质多、口感不好的粉质玉米,而南方产粮大省积压的粮食主要是早籼稻。以湖南省为例,市场畅销的粳稻、糯稻仅占稻谷总产量的3%,籼稻占94%,每年粮食收购总量的90%是早籼稻,而早籼米垩白度高,口感不好。4. 粮食需求的增长。国家统计局、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联合国经合组织等单位预测,我国粮食到本世纪末的需求量约在5-6亿吨之间。按照人均400公斤消费量、13亿人口计算,粮食总需求量为5.2亿吨。若按照人均500公斤的需求水平计算,则需要6.5亿吨。而按照农业发展规划,我国的粮食生产即使经过努力到本世纪末达第二个台阶,即5亿吨的水平,那么,届时在第一种需求格局即我国粮食消费构成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将出现2000万吨的缺口,而在粮食间接消费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的需求格局下,将出现1.5亿吨的缺口。?5. 农民生活水平、国家政策、耕地面积的占用、退耕还林所导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减少。1982年和1989年都出现过农民卖粮难的现象。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有共同之处,表现为农民手中的粮食卖不出去,国营粮食部门不愿收购,市场粮价低落,但两次卖难有重要区别:第一次卖难是在温饱需求的背景下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仓储运输及粮食加工能力不适应粮食生产的发展;第二次卖难是在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之后,城乡居民的消费转向小康,不再种田,没有粮食可卖。卖粮难的现象是粮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贵州省某县为例,由于国家加大力度鼓励村民退耕还林,现在乡里种粮的人大大减少,耕地也减少了很多,大家都宁愿买粮,光是2004年退耕还林就达到2004亩。根据这个村庄2001年至2003年产粮统计表,耕地2001年为2395亩,2002年2317亩,2003年2300亩;粮食产量2001年11005吨,2002年10000吨,2003年9772吨。 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要使这个问题获得全面、持久的解决,就需要整个国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 粮食问题是严重的、迫切的,但不是不能解决的。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在中国耕地面积很难增加而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增产的粮食被增长的人口所抵销,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就难以提高,甚至会减低。由此可见,如不控制人口增长,粮食问题 就难以解决。反之,如果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粮食产量,人类的粮食供应就会得到保障,人类的营养状况也会得到改善。2. 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开展新的绿色革命,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了不断增产粮食,保证人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一方面要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大力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使人的生产与粮食生产和供应保护相对平衡与协调。3. 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中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就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4.尽量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同支持和援助贫困国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确保国家和家庭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发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会的所有部门、各行各业都能保护和促进农业增产。5.加强与他国合作,包括为增加生产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提供合理而可预测的农产品价格趋势信息,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和贸易变化的监测,在农产品贸易、资源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等领域展开区域合作等。

143 评论

吃货和世界

八十年代粮食供应形势好转,但大米还是划分为细粮,有的地方把早籼米划分为粗粮,但粳米和多数晚籼米都划分为细粮。细粮:大米丶小麦粉粗粮:玉米粉,高粱米(后来很少供应。杂粮:小米、绿豆节日专供:葵花籽、花生果丶芝麻酱。粮食制品:挂面、方便面(北京很多店供应)等折合粮票(定量)供应约83年后,粮店开始用粮票出售供应馒头、面条、油条、面筯(南方)

139 评论

rememeber24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内涵的演变:从封闭到开放(全文)自古以农立国,历朝历代都把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但中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经历了单纯重视粮食生产、逐渐重视粮食流通、强调粮食贸易的变迁过程。发展到今天,当谈及粮食安全的时候,很少会单纯指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或者贸易安全,更多的是指一个粮食生产、流通、贸易综合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思想的内涵表现出由封闭向开放演变的特征。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但翻开中国的历史,写满了“天灾”、“”等字眼,千年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竟是一个“国度”中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国以来粮食安全问题逐步解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部粮食安全思想变迁史。研究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内涵的演变特征,有助于总结其中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成果,发现对粮食安全制度产生负面作用的思想因素,并为未来粮食安全发展提供启示。 一、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 粮食安全思想中国自古便有,但粮食安全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提出。这一概念在1983年、1996年、2001年均得到修正。学者们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粮食首脑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一直非常关注,分析认为,其粮食安全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涵:第一,从对象上说,粮食安全是对“所有人”供给;第二,从数量上说,粮食安全供给的数量标准应当是“足够”;第三,从质量上说,粮食供给的质量应当是保障“健康”;第四,从时间范围上说,粮食的供给应当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体现为“在任何时候”;第五,国际粮食安全概念一直以来非常强调一个标准,即可获得标准和购买力标准,提出应当让所有人既能买得。措并举端牢饭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通过科技攻关,可以从品种研发上挖掘我国粮食生产潜力。“让自己的饭碗装满自己的粮食,首先要藏粮于地。”要确保产能,守住耕地红线。其次要藏粮于技。在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粮食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要让种粮农民分享丰收成果,使我国农村经济走上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也要从我国的资源禀赋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177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论文

    取士的观念科举制度虽然产生于隋唐,但科举的思想观念却由来已久。根据儒家的观点,在垂范后世的远古三代,乡举里选、选贤任能已是通行的做法,而且统治者能够选贤用贤被看

    ruby纸鸢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80年代论文答辩

    单片机毕业论文答辩陈述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

    一见卿心7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70年代干部管理制度研究论文

    浅析乡(镇)行政决策的特点研究 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中西行政决策观念之异同研究 我国传统决策文化对当代行政决策

    泡菜汤Ojz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80年代科幻杂志

    嗯嗯嗯嗯嗯嗯好的呀呵,没有睡觉了吗你是我的谁家了没得意门生意好吗。在哪里呢子女孩子们俩字典型的吗。在哪里的

    败家小歪歪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古代继承制度研究论文

    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 传统 文化 不仅需要我们的继承,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创新。以

    木木停留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