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8

和平海棠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思想政治中国精神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海螺拍客

已采纳

弘扬中国精神的论文呢?你可以在百度文库里搜一下哦

175 评论

北方小渔

思修结课论文——弘扬中国精神 1500字【摘要】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使中国精神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尊重。随着基督教的衰落,中国以伦理与审美为本的文化在现代反而富有生命力。尤其是中国二元中和的文化精神使中国自古就允许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建立后现代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文明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而国际关系中的“协和万邦”则会导向一个和平的绿色星球,这比崇尚二元对立与炮舰政策的西方文化精神更有利于当代世界的发展。因此,随着中国梦的真正实现,世界文明也会因此而得以提升。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梦的全面实现依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中国独立自强的层面,没有这个基础的层面,中国就会陷入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泥潭而任人宰割。中国自强强国的梦想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得以实现的:这表现在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表现在1951年7月就基本上分出胜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梦的第二个层面就是摆脱贫穷而在经济上起飞,从邓小平领导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人民在逐步走向小康,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富国梦正在逐渐实现。中国梦的第三个层面就是中国精神得以弘扬。即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文化身份的自我确认,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使中国的价值观得到世界的认可,使中国真正在国际上获得尊重。正是在这个方面将中国梦与中国精神密切联系了起来。固然,中国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悠久精神,甚至高举反传统大旗的“五四”一代人,由于他们在童年、少年阶段读了大量的中国典籍,身上具有浓重的传统文人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拯救家国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因而尽管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被瓜分被蹂躏的危险,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拿绿卡”住在外国,都充满了传统文人所具有的那种强烈使命感,毅然归国拯救华夏;倒是“文革”一代不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学子,走出国门就不想回来,有的甚至还拿着绿卡回国傲其邻人!这就是季羡林临终前为什么那么重视国学教育,因为这种国学教育能够使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中国精神内化成中国人的文化血液,抵制一切不利于中华民族的言行。而且,中国精神还有超越爱国主义而具有拯救现代化弊病的文化价值。儒家在忠实于大地的伦理法则下,实现了类似宗教的不朽与超越应该看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在不平衡与精神痛苦中完成的,中国要在社会的现代转型中避免个人的孤独感与荒诞感造成的畸变与裂痕,文化梦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不然的话,各种怪力乱神与邪教就有了滋生的土壤。事实上,西方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伴随着的正是上帝逐步死亡的世俗化,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文化的大厦几乎是轰然倒塌,西方人在精神上如临孤独痛苦的荒原。与西方相比,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来就不是以神明为本的文化,因而现代科学可以摧毁基督教的创世造人,却不能摧毁儒家的礼义。而且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与现代科学并没有大的冲突,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以及“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①等语录来看,孔子基本上是不相信鬼神却鉴于宇宙之大而对鬼神取存疑的态度。这种世俗化的姿态不但使中国文化接受起现代科学来并没有什么障碍,而且对于现代与后现代的人文重建也有重要价值。中国是以伦理(儒家)与审美(庄学)为本的文化,从尼采到海德格尔对审美超越的追寻都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知音。那么,怎样使伦理与审美结合,来消除现代人的焦虑与价值危机?这就是中国梦所要展示的现代文化魅力。中国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孔子的伦理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这种人本精神足以抵御西方传统的神本主义和现代的物本主义。这就是为什么在基督教衰落之时以拯救文明为己任的白璧德(Irving Babbitt),到儒家文明中寻找拯救西方的新人文主义。儒家在忠实于大地的伦理法则下,实现了类似宗教的不朽与超越。儒家为什么以孝道为本并且具有祖宗崇拜的文化特征?因为人的生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向上可以追溯到祖宗。而生养子女保证祖宗的生命血脉得以延续,从而实现生命的不朽也非常重要,所以孟子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个体的生命就在整体族类的生生不息中得以超越,情感在伦理之乐中得以抚慰。而士大夫还要在“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血脉的延续中发挥作用。当然这种超越是整体性的,当人作为个体的时候,儒家尤其是道家还倡导审美的超越。在基督教的大厦倾覆之际,这种以伦理与审美价值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其在当代世界意义尤其值得重视。甚至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可以发现这种伦理价值的积极意义。中国的现代转型不可能再像西方那样,进行海外扩张掠夺殖民地,那么,儒家教化的资本积累不但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且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条件。中国文化“和”的观念,在当代世界最应该受到推崇与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概念不同,中国的二元概念都是反对对立要求中和的。按照中国的传统,乾与坤、天与地、男与女、夫与妇、父与子等二元概念都要求中和,因为天地合,才能生万物;男女和,才会有父子;君臣和,社会有机体才能正常转动。这就是《国语》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儒、道、阴阳各家的共性,就是都推崇“和”。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庄子致力于和而反对分。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他以“克己复礼为仁”,又说“礼之用,和为贵”③,并将致中和的中庸之道看成是至高的道德。《礼记》中的《中庸》一篇,就是阐述怎样致中和的,并以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把握中国文化的中和精神,就能把握中国精神之脉动。那么,二元中和的中国精神比二元冲突的西方传统为什么更适合当代世界?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说起。《圣经》中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的,并让人支配天上的鸟、地上的兽和水中的鱼。这样一来,人与世界万物相比就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正如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所说:“跟属人的灵魂相比,太阳、月亮和地球算得了什么呢?”④这种教化与工具理性相结合,导致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人类的生态灾难越来越严重。与西方传统的人与自然对立相比,中国文化精神则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认为人应该“敬天礼地”,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生态智慧加上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王维的山水诗、画的艺术实践,对于当代建立后现代的环境伦理学和生态文明,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

261 评论

smiley0603

你们还要求写论文啊?!

199 评论

永远的怀念!

就是弘扬我国的强力自主;相关外交国家的论文。

339 评论

全力羽羽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过去的那种理想型、风险型的政治观念正被一种现实的、具有明确功利倾向的、个人色彩突出的多样化人生追求所取代。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特点及教育所存在问题出发,简明的阐述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字】政治思想教育,途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特点及教育存在问题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特点

(1)政治观念复杂、多样化;政治思维冷静、务实化;政治行为自觉化;政治意识存在整体高涨与部分消极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过去的那种理想型、风险型的政治观念正被一种现实的、具有明确功利倾向的、个人色彩突出的多样化人生追求所取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能够按法定程序表达意愿的理智行为,另一个角度标志中国大学生的政治思维正在走向成熟。

(2)价值判断标准由单一性向二重性转变;价值选择呈现多样化和分散性,主流不突出;价值实现途径由依赖向自主转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贡献与索取统一,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但又注意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价值选择上不再片面单一,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在实现自我价值的主流中,从依靠集体组织的道路转变为通过个人奋斗,自我完善。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多数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少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当“以学生为本”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关怀发展”已成为教育理念时,许多高校的办学理念仍然遵循师本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育人和服务体系。在其影响下,教育总是基于教师的需要,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灌输形式要求学生全盘接受,使教育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重视约束、强制的一面,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性,以致有时会采取一些伤害学生发展的管教方法。

(2)突出大道理讲授、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时,讲大道理多,未能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过多依靠辅导员教育,忽视师德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认为辅导员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骨干组织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的份内事情,自己只管上好课就行,以致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坐视不管,忽视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4)关注优秀学生多,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少。众多高校在评奖评优时,总是看哪个班级、哪个年级、哪个院系有多少优秀学生,而不是把有多少学生取得进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做为参评的主要条件。在政策误导下政工人员把优秀大学生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体现工作量及能力标准,对一些问题学生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

二、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教师课堂讲授法。

高校在大学生入学后的上安排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程,奠定大学生的理论思想基础,对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

2、辅导员感情投入法和生活体贴法。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要做到以情感人,教育者必须关心和体贴受教育者,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教育者应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大学生身上,不仅传播知识,而且在思想、政治、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深厚感情。

3、党团活动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象,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范和偏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有所弱化。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一种尚未定型的时期,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包括他们的思维和心理状况,都处在一个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

4、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重视实践教育,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实际,引导他们了解社会。除目前已形成管理的暑期社会实践、毕业生实习外,平时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一些。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是政治思想教育,通过讲授思想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政治信仰。如今,社会竞争机制造成多数人在利益上的激烈冲突,使很多人的思想产生了混乱和彷徨,使部分学生产生堕落和违法犯罪行为。这些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国民政治素质的提升,势在必行。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日渐增多,不文明的言行经常见诸媒体,这就是忽视德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因此,我们在健全社会法制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德育工作,使其发挥启发、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提升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全面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全面教育的根本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综合教育活动,在我国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强化政治理论教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精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1 评论

相关问答

  • 思想政治杂志社

    会打电话或短信通知。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编辑部专家审定后录用的,刊登前两个月会通知作者。

    汐汐蘑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是的,你要发论文吗

    Hexe留恋不往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学术中的政治思想小论文

    撰写政治小论文,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好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 方法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只会品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政治精神论文文献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

    何时何处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精神主题思修论文

    好的1500字够你用吗

    candy晓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