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57

宇晨yuchen
首页 > 学术期刊 > 经济参考报投稿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ylandstar

已采纳

《北京晚报》各编辑 文化部 该部负责文化、娱乐新闻的采访和编辑,并办有《娱乐周刊》。 科教部 该部负责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采访和编辑,并办有专刊《新知导刊》、《E周刊》。 家庭生活部 该部负责是生活、家庭、健康等有关的内容,并办有《相约星期五》、《健康快车》、《家园》等栏目。 摄影部 《北京日报》 文化新闻中心文化部: 文艺周刊部:《青年文学》100708北京东四12条21号 邮箱柳宗宣 《新诗界》100083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E: 《北京教育》 《北京青年报》 mail.ynet.com 《北京俞悦》 《北京晨报》 《北京新报》 城市闲情 人民日报 健康报 解放军报 (附件) 石油管道报 中国妇女报 中国工商时报 中国工商报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检察日报 (附件) 中国建材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保报职业导刊 中国气象报 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青年报 人民法院报 中国消费者报 大众科技报 中国食品报 中国信息报 中国中医药报 中华新闻报 星星火炬报 中学时事报 华声报 房地产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电脑网络世界 生活时报 经济参考报 精品购物指南报 科技新闻生活周刊 北京周报 人民公安报 市场报 转 国际金融报 转 江南时报 转 环球时报 转 中国航天报 中国少年报 中国中学生报 中国电脑教育报 hot@cce.com.cn 中国证券报 建筑报 中国房地产报 (要求用附件) 中国集邮报 科技日报 中国税务报 中国体育报 音乐生活报 北京科技报 经济日报 网络报 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国电力报 华北电力报 中国邮政报 中国矿业报 中国儿童报 北京周报 人民公安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各部门电子邮件地址: 总编室 发行部 要闻 财经新闻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新视点 百姓广场 企业周刊 房地产 网络经济周刊 读书 法律社会 专题报道 文化 家电周刊 东部新闻 理论部

163 评论

滴水无香2005

看你要爆什么样的新闻哦。民生的,找电视台

294 评论

油炸妹子

1、可以拨打当地媒体求助热线求助。

2、可以投稿到当地报社等媒体。

3、可以上一些媒体官网留言求助。

拓展资料:

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亦称大众媒体,一般来说,新闻媒体包括纸质媒体(报刊)和电子媒体(广播、电视)两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作为“新电子媒体”的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媒体类型。

新闻媒体 亦称大众媒体,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新闻媒体包括纸质媒体(报刊)和电子媒体(广播、电视)两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作为“新电子媒体”的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媒体类型。

242 评论

吃得圆圆的

大型的门户网站去投稿新闻去一些大型的论坛贴吧去爆料可以去澎湃新闻、凤凰等站点爆料

168 评论

Arsenalzoe

你使用word写小说的吧,你先注册邮箱啊,

先把小说复制黏贴到信箱正文,然后在小说后面写上你的名字,笔名,地址,邮编,QQ,电话。最好把字体设置的大一点,信箱壁纸设置成绿色,比较舒服的,错别字不能有。

再把文章放到附件里,点击附件就会出来那片文章的文件名,点击就行。编辑比较提倡正文附件都有文章的。

在收件人栏写上编辑的信箱,

在标题栏写上投稿最好有投稿栏目再发送就可以了

352 评论

nana鬼鬼

新华社不会接受投稿吧,只能给他提供新闻线索,又不是综艺类的,不用你进行文学创作。提供新闻线索可以拨打新闻热线,新华社新闻热线:/3222 。

331 评论

Yoyo030303

我要爆料四川攀枝花新闻,联系谁

151 评论

清影5127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 本文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 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者缺乏动辄就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就没有,并不就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 笔者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在这方面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在10多年的实践中,大胆突破地域界限,“放眼四海”,写出了《中国第一奇村》、《中国高考史上第一人》、《中国年龄最大的死刑犯》、《徒步中国第一人》等一批有全国影响的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数百家报刊刊发作品上千篇,其中头版头条有200多篇,还有300多篇作品先后被《文摘报》、《报刊文摘》和《文萃周报》等文摘报刊转载,其中6篇文章,曾引起中央电视台关注,拍摄成专题,在“东方时空”、“今日说法”、“半边天”栏目播出,中宣部新闻局的新闻阅评员,在近六年中,三次对笔者的作品进行讲评。 2004年夏,笔者的两部长达60万字的新闻作品集———《财智之门》和《徒步中国》也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里面收集的许多作品都是能“突破地域”、引起全国反响的文章。从笔者近年的新闻实践来看,地市报记者只要加强学习,胸怀大局,也同样能写出有全国反响的文章来。在具体的操作中,地市报记者应该在以下七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小处着眼,大处落笔 地市报记者在采访中,最大的益处是身在基层,最大的桎梏也是身在基层,要想有所突破,就要多观察留心本地市之外的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题材,升华主题。 1999年3月,笔者应邀到本地的衡阳三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去采访,在与该公司的科技科长闲聊时,得知他正在忙着一个化工产品的专利纠纷,这种用于制造高级油漆的化工产品名叫季戊四醇。 笔者了解到,这种产品1957年就在我国开始生产,目前全国有28家化工企业在产,“衡阳三化”生产的产品,98%是季戊四醇。生产这种产品的工艺在中国已经是半公开化,由于28家生产企业都是兄弟单位,大家都没想到,也不好意思去申请这项工艺的专利权。从1957到1998年,大家都相安无事。情况在1998年发生了变化。这年4月,张少华在湖南科技信息所查阅资料时,在中国专利局印发的发明专利公报上,很意外地发现,1996年12月23日,国外一家公司正式向中国专利局申报了制造季戊四醇方法的发明专利。作为科技工作者,张少华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如果国外这家公司申请成功,最好的结果是,在1996年之前形成的生产能力,按照优先使用原则,可在现有规模内生产,但不准扩大生产规模,不准出口到拥有专利国家;最坏的结果是,我国企业必须向他交专利费,还要赔偿损失。 看到这个信息后,张少华作为化工行业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为捍为国家的利益,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料收集并联系其他企业,向中国专利局进行申诉。 听到张少华的讲述,按照地方记者惯有的思维模式,就事论事,报道张少华的事迹就可以了。但笔者没有到此为止,联想到此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消息,称近年来,大批外国企业纷纷来我国申请专利,且申请连年上升,在一些重要高科技领域,已经出现了对我国企事业单位构成包围的趋势。因此,笔者敏感地觉察到,这虽是一种产品的专利纠纷,但化工行业面对的这一专利遭遇,可以起到警示全国企业界的作用。 在心中布下阵后,笔者在如实叙述这一故事的同时,点明了其中的核心———我国的企业都应当从中受到启迪,加强专利保护意识。 此稿写就后,除了在本报刊发外,笔者大胆向上级新闻单位投稿,结果《中国化工报》加编者按在头版头条推出此稿,《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湖南日报》等全国30多家报刊也纷纷进行转载,北京电视台、湖南经视也派员赴衡阳采访。此稿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不仅极大地声援了化工行业的申诉行动,而且也为中国企业界敲响了一记警钟。 此稿也因此先后荣获1999年度中国地市报好新闻、湖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湖南地市报好新闻评比一等奖和中国专利好新闻三等奖等7项新闻奖。 二、处处留心细细品味 地市报记者在面对众多的新闻线索时,应该处处留心、细细品味,提炼主题,从而写出有影响的文章来。 1999年9月,笔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已经考上高校的学生没有去心仪已久的高校。对于一个地市记者来说,这是经常可见的新闻素材,如果不从深层次去挖掘,写出一般的求助新闻就可以了。但笔者在采访中,经过深入挖掘时发现,造成大学生上学难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家庭困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校在收费上还是有些偏高。这种偏高的收费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带有全国性的问题,于是笔者放弃一般的救助式新闻,写出2600多字的新闻调查,反映这种高收费很不利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吁有关部门正视这一问题。 1999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社的《市场报》以《高校高收费,槛高难发展》为题,在头版头条刊出此稿,引起较大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即进行转播,随后全国20多家报刊也纷纷转载。1999年10月27日,中宣部新闻局在其主办的《内部参考》上,配发阅评员文章就此稿进行推介,认为这篇文章剖析高校高收费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此稿也得到《人民日报》领导的高度评价,该报副总编谢宏在中宣部的这一期《内部参考》上作出批示:这是《市场报》发挥市场监督、舆论监督功能的一个典型,请注意总结经验。 三、不惧强手放手一搏 地市报记者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大题材,但这些大题材,常常伴随着与许多大报记者的竞争,这时候,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就不能怯场,应该做到不惧强手,大胆搏击,也常常能取胜。 1982年12月,笔者应国务院体改委旗下《中国改革报》之邀,到人民大会堂领取该报举办的一项全国性征文大赛的一等奖。在颁奖之后,该报还举办了一次改革20年回眸座谈会,被喻为中国国企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也被邀参加座谈。在座谈会上,已经沉寂多年的马胜利,畅谈了自己从1984年在河北石家庄造纸厂率先推行承包制,尔后组建遍及全国100多家企业的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后因种种原因,集团解体,他于1995年退了下来。这位曾受到邓小平同志四次接见过的改革风云人物,在失败中退下来后,一下子从媒体“消失”,这期间他干起了私营。在那次座谈会上,马胜利追忆历史中,谈到自己撰写出10多万字的心得,由自己从国企到私企,总结、剖析自己为何会失败的十大失误,坦言自己还想到国企创业。 听到马胜利的心声,笔者发现这是一个极佳而且重大的新闻素材,尽管面对参会的实力派写手,和到会的许多中央媒体记者,笔者虽然作为一介地方媒体记者,却没有怯场,而是主动出击。在座谈会一结束后,即拦下马胜利进行采访。 从北京回来,长达4000多字的《马胜利还会东山再起吗 》顺利脱稿。此稿由于在全国首次披露了马胜利的十大失误,《人民政协报》率先刊发,全国20多家报刊也随后转发,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南风窗》杂志也根据此文,派记者专程到石家庄采访马胜利。由于此稿的广为传播,沉寂多年的风云人物马胜利再次成为新闻人物。此稿也在《老人春秋》杂志举办的全国征文赛中获得三等奖。 四、凡中取奇以奇制胜 对来自基层的信息,地市报记者不要因为其平凡而放弃探奇,应该力求重视每一条信息,从凡中取奇,以奇制胜。 2002年6月,衡阳汽车配件厂发生了一起惨案:两位关系曾经亲如兄弟的邻居,因为房屋买卖问题,发生纠纷,结果其中一位老人用刀刺死了另一位老人。2002年10月14日,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一审刑事判决书,将伤人致死的老汉韦有德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 这是一个看似十分普通的案件,按照其新闻点,也就是两个老人为房而酿血案,如果这样报道,最多只能发一块“豆腐干”,更不用说有什么全国反响。 笔者在阅读判决书时,意外发现韦有德生于1915年,已年近九十。这个年龄让笔者眼睛为之一亮,忙去询问相关的同志,得知的消息是:韦有德是新中国司法史上年龄最大的死刑犯。得知这一信息后,笔者立即前往看守所采访了韦有德,发现韦有德已经上诉,以自己年龄过大、行为能力受制约、对方也有错等为由,请求湖南省高院改判。 不久,笔者撰写了《中国年龄最大的死刑犯》在《老年知音》刊发后,全国20多家报刊也进行转发,此稿因此引来了全国众多司法界人士和媒体的关注,《检察日报》等报刊还就此刊发文章,就死刑应不应该设年龄上限进行讨论,《南方都市报》、《杭州日报》还刊发整版文章对此事进行评议。《中国年龄最大的死刑犯》一文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有关死刑要不要设年龄上限的讨论。 2003年12月25日,湖南省高级法院下达终审判决书,以本案系邻里纠纷引发,且被害人在邻里关系的处理问题上方式欠妥为由,改判韦有德死缓。 五、做大做强写深写透 如今是信息时代,好的新闻线索,常常是共同享有。面对这种情况,地市报记者可利用自身优势,对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在外界已经报道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放弃,而是去做大做强,写深 写透。 2001年7月9日,是全国高考的日子,笔者从湖南经视的新闻里得知一条新闻:衡阳市祁东县一位叫彭炼钢的考生,在身患骨癌的情况下,带病坚持高考。由于他要边治疗边考试,湖南省考试院专门为他开设了个人考场。 看到湖南经视的报道,笔者的第一个感觉是遗憾,这么好的新闻我们没抓到,却让湖南经视捕捉到了。遗憾之后,却不想放弃,电视为了争抢时间只发了一条消息。经验告诉我,这条新闻的背后,一定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还可以去深入采访。于是当天笔者就与祁东方面取得关系,并立即赶往祁东。 进入祁东采访,果然不出所料,这个考生的背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彭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他为了坚持高考展现了与病魔斗争的惊人毅力;为了让他顺利高考,上百人为他忙活,监考人员重新布置考场,医护人员在考场护卫;他缺钱治病,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普通同学为他捐款,人们为拯救这个坚强少年,让他能圆大学梦,谱写了一曲十分动人的“乐章”。 笔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以骨癌之身,单独设场考试,这在中国高考史上都是没有的。从祁东回来,笔者饱含浓情撰写出了一篇长达4500字的新闻特写———《中国高考史上第一人》。此稿在《衡阳日报》刊发后,2001年7月20日光明日报社的《生活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此稿,并开通了捐赠热线;《北京日报》以一个整版篇幅转发此稿,随后全国有30多家报刊纷纷转发此稿,全国各地读者纷纷寄钱寄物,资助这位少年,引来各种捐款捐物总计10多万元。中央电视台记者看到此文后,专程派员赴湘采访,制作出二集专题片播出。尽管后来,虽然彭炼钢分数上了本科线,但终因不治而逝,未能圆梦,但却为大家所记往。《三湘都市报》在年度人物回眸中提到了他,衡阳市将他评为当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中国高考史上第一人》也因此获得中国地市报2001年度好新闻一等奖。 六、身处一地放眼全国 应该说,地市报记者不乏素材,但不少同志常常固步自封,不敢放眼全国,因此遇到“大鱼”也常常困在小池中,不能让它游到“大海”去。 1999年底,作为地市报记者,笔者接到总编分派的任务,写一篇年终特稿,要求既能反映1999,又能展望2000,且要同百姓贴近。 接到这个命题作文后,笔者下到基层去采访,一直没有发现亮点。倒是在采访时,一些群众认为记者信息灵通,向笔者打听起一些信息,辟如:明年物价会涨吗 会加利息吗 哪个行当好挣钱……,这些信息一波一波传来,不断刺激着笔者,让笔者豁然开朗:这不正是一条好年终特稿吗 于是笔者转变思路,专门收集百姓疑问,汇成了老百姓关注的十二大问题:物价会涨吗 人民币会贬值吗 遗产税何时开征 手机单向收费啥时搞 存款要用实名吗 打工潮会往“西”涌吗 养路费改税会出台吗 …… 此稿成文后,笔者在推敲时,心中想开了:衡阳是中国的一个分子,衡阳百姓的所思,虽不全是国人所思,但这些疑问许多都牵系到全国的政策 ��沂侨��缘模�Ω靡彩瞧渌�傩账�迹�谑潜收呓�宋睦┱钩梢黄�胺叛廴��薄⒊ご?000字的大特稿———《2000年,中国的十二大悬念》。没想到此稿受到异乎寻常的欢迎,全国50多家报刊先后刊发,有许多报刊还在头版头条刊发。 七、胸怀全局做大个案 对于每一个素材,地市报记者不仅要关注新闻对本地的影响力,而且要留心其在全国的影响力,只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测新闻源,有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1年7月14日下午,衡阳市衡东甘溪水轮泵水电站开闸泄洪,巨大的激流一泻而下,将正在泄洪河道———m水河下游沙滩玩耍的7岁小男孩吞噬,由此引发了一场官司。2002年7月,小男孩的父母以甘溪水电站泄洪时、未将信息沿途传达、从而导致其子死亡为由,状告甘溪水轮泵水电站索赔18万元。 2002年10月22日衡阳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甘溪水轮泵水电站败诉,赔偿原告3万元。甘溪水轮泵水电站不服,上诉至衡阳市中院。2003年6月,衡阳市中院审理后,下达终审判决书,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03年8月,笔者得知这一信息后,前往采访。主审法官透露,因为泄洪引发如此巨大的索赔,这是目前从未见过的。应该说,从这一点看,也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但如果仅此这一点,则只是一个民事案件而已,并没有多大的冲击力。在深入采访中,笔者得知原告的律师取得了一个重要证据,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当时,m水河沿岸已有10多人突遇泄洪而葬身m水河。而一位水利界人士接受采访时称:中国的河流很多,每年都有洪灾发生,开闸泄洪不只发生在衡东县。这种悲剧也不只是发生在衡东县,他希望此案能作为一个判例,来警醒全国有泄洪任务的单位,使他们加大对泄洪前的告知义务,以杜绝悲剧的发生。 这位水利界人士的话,让笔者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这个新闻的“核能”。因此,笔者随后写出的《中国泄洪索赔第一案》同样广受欢迎,《经济参考报》等全国20多家报刊转发了此稿。■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法制与经济投稿

    可能你用的投稿邮箱是假的……是什么邮箱?

    信息全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当代经济投稿经验

    (一)摘要:须客观地反映文章的重要内容,篇幅一般不超过200字。(二)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词,每篇文章选3~8组为宜。(三)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

    基斯颠奴8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经济导报投稿

    网上投稿分两种 网络小说网站,杂志网上投稿直接有稿费的那种,是杂志网上投稿首先,你要确定自己的写作风格,适合哪类杂志,然后寻找杂志,登录杂志官网,一般官网上都有

    木叶星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经济管理投稿经验

    找 杂志云 么么哒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的发表方向是否属于电子学术论文。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

    虾米啊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海洋经济投稿

    GEN TA YI YANG

    丸子丸子小樱桃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