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0

李小姐梦游记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北京企业广告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潇潇若雨

已采纳

关于广告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广告设计概念性分析

广告设计是指从创意到制作的整个中间过程,包括广告的主题、图形文字、创意、形象衬托等多个要素构的集合。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广告来达到吸引人们专注度及眼球的目的。

二、广告设计起源性分析

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的一张发现于埃及古城底比斯遗址的三千年前的寻人启事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其实是中国宋朝时一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是中国最早的广告。而国外最早的印刷广告则发现于1471年的英国一家售书海报。

广告发展到今天,供其发布的媒体更加丰富,形形色色的广告随处可见,只要人们所在之处、所经之地,无论是看到、听到的,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没有一种传播手段能像广告这样,在画面中迅速而有效地传达具有丰富个性化的思想内涵。以往“广而告之”的初级阶段广告已经不复存在,现今的广告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告知”,它受到了广播、报纸、电视、杂志、数字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运用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特有的大小画面,卓越的创意构思,形成了现代广告的主要特征。广告设计的灵魂离不开彰显个性的构思,出奇制胜的手法,使结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创意,没有创意的广告只是简单的告知,只是没有生气的信息堆积。例如,某些房地产广告盲目跟风、概念雷同、翻版随处可见,这种举措让原本非常注重创新的行业导致形象渐渐模糊。

三、新时期广告设计思维分析

首先,横向思维的产生。横向思维有助于我们通过众多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思路入手,能使我们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它可作为纵向思维的对立方式,给人以新的启迪。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不同构图方法的表现、不同题材内容的选择、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横向思维来创作。

其次,求异思维的产生。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众多创造性思维成果诞生的重要运思策略。这也是相对于常规思维来说的,从而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禁锢,其思维活动的要诀在于不受任何框架、模式的约束,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难题,创造更美好的东西。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分析,假如把花的生长或凋谢过程完美的呈现出来,可以把正视、仰视、俯视等多种角度效果向结合的展示在作品中等等,这些形式都是要运用求异思维来创作完成的。

最后,想象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想象思维的出现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使其形象思维更加具体化。想象思维主要由再造想象思维、创造想象思维两部分构成。在头脑中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是指的再造想象思维,创造想象思维更加丰满,再现现成事物的同时,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假如在美术创作的角度上分析,如过要创作人在飞翔,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地球被人握在掌心,也可以创作动植物组合成新的生物等等,这些形式都是要运用无尽的想象思维空间来创作。

四、市场经济下广告设计方法分析

首先,市场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广告设计要适应产品市场宣传,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整个市场的需要,企业要高度重视市场的调查研究,产品市场宽广多样,依据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宣传手段和宣传策略,找准目标市场,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特征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获得最佳广告效益。

其次,一件好的广告作品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要了解产品消费者心理,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状况,依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制定不同特色的广告,使消费者在接受产品信息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欣赏商品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加深对广告的印象,提升广告的效果。因此,从广告审美角度分析消费者接受心理,对于广告效果研究很有好处。

另外,为了使广告效果更加形象具体、更加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合乎情理的情况下,广告设计要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夸张、象征、对比、幽默等手法来渲染和烘托主题,提高观众对广告的认知和感悟程度,广告设计往往追求奇特和标新立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因此,广告创意是整个广告的灵魂,它体现了创意者的审美境界与价值取向。所谓广告创意就是对广告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和新颖性的文化构思,广告人通过想象、组合和缔造对广告创作对象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广告对象的潜在现实属性升华为社会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具体形象。创意有时是一句能打动消费者的广告语,有时会是一个能唤起消费者愉悦心理的眼神或笑容,创意有时候又是一个既能反映广告主要经营理念和产品特色,又为品牌树立独特风格的标志等等,创意看似简单,其实好的创意更为复杂。

最后,杰出的广告创意需要付出艰苦的思维劳动,有些广告创意以有趣的搞怪的甚至出人意料的方式来达到表达、传递广告诉求的目的。众所周知,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一系列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所呈现的所有广告信息都只阐述一个“美味”。麦当劳的几版电视广告都十分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性的广告创意哲学。其中一版广告片中,婴儿躺在摇篮时而欢笑,时而哭闹,令人感到费解。答案在片尾部分出现:原来每当摇篮晃到麦当劳拱门标志时,婴儿就高兴,拱门离开婴儿视线,他就啼哭。这部短短几秒钟的广告看似简单,却给人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创意,对麦当劳标志发自本性的喜爱,使观众看完后,在惊叹叫绝的同时又会开心地乐意接受,从中我们领略到了广告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就是广告体现出来的自然的创造性,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人意想不到却又都在情理之中。因此,一个成功的广告创意设计是否能抓住观众的视线,并使观众对其内容情节或者画面,或者背景音乐念念不忘,深深记在心里,多产品本身记忆更加深刻。

结束语:

言而总之,一个好的广告设计师在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自己的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突破以往固定思维,要与时俱进,在保留自己的特色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才可以保证屹立在广告设计的浪潮中。

参考文献:

[1]贾雯鹤,陈书杰.广告文化解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

[2]柳礼泉,刘社瑞.广告文化的负效应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潘向光,张殿宫,崔绍忠,马姝.国际广告文化与国际商标的翻译[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4]李玉进,李成增.广告文化对广告活动的影响及其负面效应分析[J].新学术,2008,01.

[5]高芳英,李庆春,邱冬梅.传播改造交流整合――谈商业广告的文化功能[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6]赵华,米彦泽,陈爽,李明.论电视广告中的人文关怀[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7]周至禹着.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

261 评论

2012骏马飞驰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们迎来了消费和休闲的时代。科技革命带来了丰盛的商品,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恰当的说,富裕的人们不再象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1)这是波德利亚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描述。随着物的增多,大型超市等销售场所应运而生,传统意义上的人与人通过交往而购买商品的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人与物的直接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来传达的。尽管新商品层出不穷,但技术上的创新已不大可能,顶多是某技术的衍生物。故在面对商品功能趋于同质化的时候,商品的外在形态即感性特征愈来愈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人们的选择越来越趋于感性化。如今,“我们根本已没有不做选择,而只是以用途来考虑购买一件物品这样的可能——今天已没有任何一件物品如此地提供给‘零程度’的购买了。”(2)产品的外观,肌理,触觉时时带给我们美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性格,所焕发的人性化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也预示着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感性消费的时代。(二)广告设计策略的转变任何企业卖的都不是产品,专家们认为工业化消费品的技术成分仅占30%,而设计和市场营销则占了70%。关键在于从生产线走下来的消费品如何营造成现代生活方式的代名词。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设计家乔治•内尔松曾说:“艺术设计师没有发明汽车,电视和冰箱,但却使它们更有价值,如果没有艺术设计师,这些产品就不可能有如此高的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感性消费的时代,感性设计方兴未艾,而肩负着把产品推向市场的广告设计策略也发生了悄然位移。20世纪50年代,罗瑟•瑞夫斯就提出了过USP(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广告设计策略,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独特的销售主张。这一理论一直以来已成为诸多厂家攻城掠地的重要法宝。USP产生于物质不够丰富的年代,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还停留在商品本身的功能上。从产品出发的理论强调产品具体的特殊功效和独一无二的利益,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著名的Lee牌牛仔裤所作的广告就建立在USP的理论基础上,其经典广告语“最贴身的牛仔裤”(The Brand that Fits)充分表达了“贴身”这一诉求点,体现了Lee与众不同的利益所在。还有强生的“婴儿洗发精,含无泪配方,质地温和,不伤发质,可以让你的头发像婴儿般的柔细”,劳斯莱斯汽车“时速60英里时,最大的闹声来自电钟”,英国宝汀顿啤酒“口感醇和爽滑”,“冲泡方便”的雀巢“速溶”咖啡等等,这些品牌至今仍成功演绎着的USP策略精髓。 诚然好的广告必须根植于好的产品。从产品本身出发的功能性诉求点,将其做为与消费者沟通的连接点,使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产品的利益,是广告策略发生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商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日趋严重。产品数量和种类也日趋丰富,产品的某个功能性诉求点也许已经被其他厂家说了无数遍,无令人惊奇之处。况且人们的需求层次也逐渐上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的层次,由最低级的需求开始,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亲属需求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此外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曾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情的消费阶段。这与马斯洛消费需求5层论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正从物质层面渐渐转向非物质层面。在感性消费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差别化的关键需求正从功能层面渐渐减少,转而趋向情感层面。面对消费者的感性选择,随之而来的是广告设计策略的转变,一种被称之为ESP(emotion selling proposition)广告设计策略应运而生。它是一种针对感性消费现状行之有效的广告沟通思维,它不从产品的具体功能出发,而是转向诉诸购买产品带来的独特的消费体验以及消费者形象。从情感层次发掘商品与消费者的连接点,运用文化的魅力来释放消费者的情感,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从80年代开始耐克运动鞋的广告设计策略就发生了转变,从运动鞋转向了体育文化。其中一个著名的广告就请了代表和象征嬉皮士的著名甲壳虫乐队演奏著名歌曲《革命》,在反叛图新的节奏、旋律中,一群穿戴耐克产品的美国人正如醉如痴地进行健身锻炼。该广告准确的迎合了美国刚刚出现的健身运动的变革之风和时代新潮。让消费者心灵震撼的是耐克所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一种对健康,对新生活的渴望。“想做就做”(Just do it)响亮的道出了现代人的蓬勃朝气与自信。凭此广告,耐克一举超过锐步(Reebok)成为美国运动鞋市场的新霸主。在拓展女性市场时,耐克也运用了ESP理论,其在女性时尚杂志上刊登的广告不象是一个体育用品商的销售诉求,更象是一则呼之欲出的女性内心独白:“....他们总说你不行...”、“除非你自己证明你行...”。广告站在消费者立场,真正的理解消费者,充满着一种令人感动的关怀与希望。耐克广告成功的运用体育文化来增强其情感的号召力量,既提高了其文化品位,又沟通了消费者的情感。类似的广告还有绝对牌伏特加的“绝对洛杉矶”、“绝对北京、“绝对威尼斯”、“绝对休斯顿”....一组城市系列广告,将其要传达的产品意念,与大众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名物”融为一体,不断散发出历史和文化的永恒魅力,从不同的文化层面挖掘消费者内心的情感需求。(三)文化资本的运用在广告主实施ESP广告策略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广告设计更多的运用了一种文化资本。消费者此时消费的已不再是物品,而是消费其文化意义。象吃“哈根达斯”雪糕,不是消费雪糕,而是消费其广告(广告语“爱她请她吃哈根达斯”)中体现的文化意义。此时产品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吃一个面包并非目的,去一趟麦当劳才是我们孩子的心愿。早在20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就已提出文化消费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把消费当文化来看待,消费就显示出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消费是文化系统,而不仅仅是行为。”(3)换言之,消费并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还是一种共有行为,是一种同时为许多人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文化。因而消费不仅仅是可观察的行为,它还包括不可观察,却可以理解的价值,信仰和想象(即文化要素)。对消费的文化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设计中文化资本的运用对促进消费的重要意义。尤其在感性消费的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越来越引起设计师的高度重视。文化是精神层面的因素,精神相对于物质而言,更具有历史的持久性。文化具有永久的传承性,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一旦占领了重要位置,运用这种文化的设计,便很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而创造这种文化的产业,也便有了永久的生命力。众所周知,迪斯尼乐园是无数大人小孩向往的地方。迪斯尼文化是以迪斯尼卡通为核心的一种童话世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目的在于给大众以梦想,焕发人们心底固有的童趣与纯真,通过征服观众形成稳定永久的买方市场。将该文化符号运用到设计上的产品也随之热销,企业从销售产品转变为销售文化符号。北京麦当劳也曾推出了“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的广告口号。在推广麦当劳文化的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中国人注重家庭,以‘和’为乐的文化传统。(四)文化体验ESP理论强调了产品带给消费者独特的文化体验。对文化的感性体验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法宝。在感性消费和休闲风靡全球的时代,体验已成为当代人新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从感性消费到文化体验是设计者运用文化资本的必然结果。美国音乐杂志《滚石》的广告“感觉与现实”以60年代一个“嬉皮士”读者形象与80年代“雅皮士”读者形象的对比,成功的扭转了人们对《滚石》的固有看法,引发了消费者新一轮的音乐文化体验 。雀巢咖啡从最初的注重速溶特点到强调咖啡的纯度、良好的口感和浓郁的芳香,后来又推出了一系列与青年人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广告,更注重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四川的“可采眼膜”从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到风靡各大城市白领女性,其广告策略功不可没,对中药,历史典故的宣传及‘最美丽眼睛’评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无数的爱美人士。体验从这一刻开始。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可能保持长久不败的局面。多布林集团的战略家拉里•基利认为:“存在着一种由产品性能向生活方式或价值体系进行全面转变的趋势。”(4)今天的消费者选择的根据是产品是否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彰显他们的文化品位或者是否代表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新概念——一种值得向往的体验。广告在塑造产品的文化品位,提升文化附加值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今广告设计策略都力图赋予产品文化品质和人格形态,与消费者达到共鸣。2000年NIKE公司把2月份定名为“NIKE活力女子月”,在上海举办一系列耐克活力运动,让更多的上海女性体验在镜子前与别人羡慕的眼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广告“迷上运动中的我”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盖普公司通过黑白广告来宣传“老海军”休闲服,带领消费者重新体验那逝去的峥嵘岁月。从戴比尔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到法国航空公司的"让天空成为最美的地方”、别克GL8MPV汽车“有空间,就有可能”以及可口可乐广告歌曲《我想让世界大声歌唱》所传递的全人类的时代精神,“要爱心、不要战争”无不从各个层次满足着人们的文化情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城市小资中颇具号召力的星巴克(STARBUCKS)咖啡连锁店,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消费与休闲的革命。它成为美国豪华、高雅咖啡店的典范,这与其一贯优雅的风格分不开的。无论从室内装修,广告宣传,包装设计还是25周年庆典的整体形象都给人们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STARBUCKS凭借抽象、时髦、70年代色彩艳丽的风格和异域的文化特征再次成功地占领中国的市场。从中,我们得到的深刻体会是,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对文化资本的运用是广告设计策略在当代行之有效的法宝。约翰•奈斯彼特曾在《大趋势》中曾说到生活方式世界化与文化形式民族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人民喜问乐见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巨大的宝库,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采,探寻。诚然,现今的广告设计策略已不仅仅是分析市场,策划,设计广告,营销传播,还有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整合运作。广告设计不再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无论如何,对消费时代的把握和对文化资本的解读依然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参考书目:(1)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页(2) 【法】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第162页(3) 王宁 《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第127页(4) 【美】贝恩特•施密特《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曾嵘等译,上海交大出版社 1999年版第16页

305 评论

饕餮飨宴

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及操作过程摘要:平面文字设计及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该文从这两点切入,从中探求抽象形式与具象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及版式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从而得出平面文字的基本规律及设计原则。关键词:平面;文字设计;标准字体;版面设计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以一种视觉形象的面貌出现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着,它不仅承载着传播信息、沟通你我的功效,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美感因子,散发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在现代视觉设计领域的众多视觉媒体中,文和图都是两大基本的视觉构成元素,文字在平面媒体中的排列组合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其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所以说,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诉求力,赋予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技术。但是,在很多平面作品中,文字也会以相对独立的姿态出现。如,日本著名电子产品的LO-GO—SONY就是如此。在此特定情形下,文字似乎取代了一般意义的标志中的图案。它既是形式符号又可看成代表了标志的本质内容,视觉传达的直接性和力量感恰恰是图文结合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就是要侧重从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的“标准字体”与“版面设置”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希望能借此管窥平面文字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设计原则。一、标准字体的形式与内容前文提到,组成完整平面的构成元素中,文字与图片通常是并存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般情形下,作为视觉识别形象,只有图片是不够的,而文字也不能被简单地看成是图的附属,其脱离开图成为独立的视觉形象,也是非常普遍的。而我们通常把在LOGO中出现的文字称之为“标准字体”。谈及标准字体的设计就不能不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二者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系统,而其中的视觉识别部分VI是企业将沟通和设计概念加以明确化变成表象标志,并将其展开向企业内外传递讯息的系统战略。标准字体就是其中的基本要素与核心部分,可看作是整个战略得以实施和拓展的设计原点之一,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具体来说,标准字体是指经过设计的,专用以表现企业名称或品牌的字体,因此,标准字体设计包括企业名称和品牌标准字体设计两种,在具体实例中常与标志联系在一起,具有明确的说明性,可直接将企业与品牌信息传达给受众,与视觉和听觉同步传递信息,强化企业形象和品牌的诉求力,其在设计中所起作用与标志性同时存在。1.标准字体的特性作为企业的识别形象,就应具备该企业自身所独到且规范的视觉属性。因此,标准字体设计应具备对内的“同一性”和对外的“排它性”两大特点。简单的说,就是对于企业内部,不论其视觉形象应用的环境以及凭借的媒体如何变换(可以小到一个书签上的字体,或者大到建筑上的路牌广告),都应保证该企业标准字体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使其区别于他者的形象,以求达到个性化且向受众推介自我的目的和作用。2.标准字体的设计原则(1)人的视觉流程。水平方向上,人的视线一般是自左向右流动;在垂直方向时,视线一般是从上向下流动;大于45度斜度时,视线是从上而下的;小于45度时,视线则是自下向上流动。认识了这些规律在实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文字组合的合理性,不应与其规律背道而驰,否则会给观者视觉带来不适之感。(2)字体的外形特征。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视觉动向,例如:扁体字有左右流动的动感,长体字有上下波动的感觉,斜字有向前或向斜流动的动感。因此在组合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字体视觉动向上的差异,而进行不同的组合处理。比如:扁体字适合横向编排组合,长体字适宜作竖向的组合,斜体字适合横向或倾向的排列。合理运用文字的视觉动向,有利于突出设计的主题,引导观众的视线按主次轻重顺序流动。(3)设计基调的确立。对作品而言,各具其特有的风格。在此前提下,一个作品版面上的各种不同字体的组合,一定要具有一种符合整个作品风格的审美倾向,形成总体的情调和感情品位,不能各种文字自成一格,各行其道。总的基调应该是整体上的协调和局部的对比相统一,于统一之中又具有灵动的变化,从而具有对比和谐的艺术效果。这样,整个作品才会在视觉上具有美感,符合人们的欣赏心理。除了以统一文字个性的方法来达到传达设计的基调外,也可以从方向性上来形成文字统一的基调,以及色彩方面的心理感觉来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4)注意负空间的合理运用。在文字组合上,负空间是指除字体本身所占用的画面空间之外的空白部分,即字间距及其周围空白区域。文字组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空间的运用是否得当。字的行距应大于字距,否则观者的视线难以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进行阅读。不同类别文字的空间要作适当的集中,并利用空白加以区分。为了突出不同部分字体的形态特征,应留适当的空白,分类集中。以上几点文字间组合的基本规律是使字体的个性化效果更好体现的重要设计理念。而当标准字体的设计完成后,要想使字体达到真正的同一性和规范化,须按照标准化制图法标示标准字体的作图法和尺寸,制作大小不同规格的样本。以便设计完稿或避免各自绘制的误差,使标准字体真正达到标准化目的。3.标准字体的制图法所谓标准字体的标准化制图,是在应用中保证标准化、统一化的手段。包括对标准字的形态、空间、笔划、角度配置以明确的标准。(1)方格栅绘制法:此法是以等分线划出方形格子为标尺,将标准字配置其中,注明宽度、高度、角、圆心等关系与位置。如标准字较为单纯可进行重点标注;标准字造型复杂,则尺寸标注应尽量详尽,关键之处更应注明。此法还包括根据标准字造型取带角度的斜格和长方格,可在标准字是斜体或扁体、长体时使用。方格的单位应选择字体笔划成比例的尺寸,以简明且易识别、易制作为基本原则。(2)直接标注法:此法是将尺寸直接标注在线框绘制的标准字体上,往往运用在尺寸比较复杂而方格无法表示清楚的标准字体中,也可两法结合使用。(3)圆弧、角度标示法:为了说明字体线条的弧度和角度,可用圆规、量角器标示,来确定位置。设计标准制图时要注意,若在粗略、草图的阶段使用的标准作图的话,最好能将天地、左右的尺寸定为1:5或2:9的比例。若画了更细致的等分线和尺寸的话,那么,须反复的线目数量较多,写上很多数字,却使人很难判断基本形。还可用实线加说明线的办法,并以粗细线和虚实线明确区分,字形线也可用色彩或实心字来表示,但还应与说明线明确区分。标准字体是文字设计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据此可知字体设计的内在规律与设计原则。除此之外,在平面媒体中文字的形式也并非独立存在的,更多时候是与图片、色彩甚至肌理等元素同时出现,以求达到最佳的视觉传达效果。在平面中,文字与图片等其他元素的相互关系也是设计者应着重探究的一环。平面中的图与文,二者孰主孰副?如何和谐共存并能更好地表达主题,就需要对其版面的设计和编排等问题进行具体且深入的研究。二、版面设计中构成元素间的形式与内容首先,我们不能将平面中的版面设计简单界定为单纯的文字编排模式,其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探讨和比较文字与图片以及其他重要构成因子的关联性问题。所谓版面设计,又称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且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观者直觉地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和信息。从图文关系问题出发,版面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以图为主,强调图片、色彩等元素,而文字在其间似乎仅仅起到调节、说明和点缀等辅助作用。招贴设计就是此类的代表。其二,文字因素占据画面主导地位,凸显文字的说明性和指向性特点,图片等视觉元素则退居其次的背景地位。如,书籍封面设计、报纸版式设计等。但不论何种类型的版面设计都应当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理念,这样才可设计出真正符合现代意识的优秀作品。1.版式的设计原则形式应为内容服务,但就版式而论,形式当为功能服务。什么是版式的功能呢?无疑是易读。简化阅读行为的过程,是版式的要义,无形间也提升了信息含量,亦即有效地传递信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后得出结论:过多的信号导致人们作出一种抛弃的反应,从而去寻找自我封闭。信息的强弱及清晰与否,是由它的纯粹度决定的。针对当时平面媒体普遍存在的纵横交错、字体繁复、线纹叠加的版式现状,省略化的图文处理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原则上一律横题,这既与视觉流程相一致(人的阅读视线呈水平状扫描),也因去除了题位的横竖交织而简化了阅读动作;原则上去除纹饰和框线(无线之线是线条的最高境界),引入组版第四元素———空白;在繁复的字体“表情”中,确立最单纯以及最具“表情”的一种,超粗黑和报宋,在对比中快捷传递强度信息,达至阅读扁平化的最佳效果。由此可见,版面是一种繁复的设计体系,强调功能,也能动地制约着内容,诸如标题长度、题文图位比例、文字编辑的组稿组版要素、版面空间容量(条数),等等。版面也是一种简化的设计体系,概括地说,就是在版面中秉承“精”、“简”、“巧”为其不变之设计法则。版面设计并非只用于报刊的排版当中,网页、广告、海报等涉及到平面及影像的众多领域都会用到版面设计。好的版面设计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或者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并能增强可读性,使内容更加醒目、美观。版面设计是艺术构思与编排技术相结合的工作,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2.版面设计程序版面设计通常会经过以下几个程序完成,但也会因设计者个人习惯、设计要求等因素增加或者减少个别步骤。(1)构思并画出草图。可能会有若干草图备选。(2)选出设计稿。从草图中选取一个或者几个贴近设计要求的,并进一步描绘出细节。(3)正稿。在甄选出最后设计方案后,对该方案进行正式的设计、编排、绘制等操作。(4)清样。清样是从印刷设备上制作出的校样。清样应当同最终的印刷成品的版面设计一致。制作清样就是为了防止在正式印刷制作前仍有没能发现的文字错误(上接第49页)纰漏,不合乎设计要求的细节,或者是没有调整好分色方案等。如果出现错误,就需要回到上一步继续修改,因此,清样制作可能不只一次。(5)编辑与定稿。版面设计和排版不尽相同,二者的差别时常被我们忽略。简单地说,可以认为排版就是版面设计程序中的正稿的编排,即在完整的版面设计工作中包括了排版。排版更侧重技术性的工作,仅仅在指定的方案中,运用技术手段将文字、图片、表格等内容进行组织。如果是制作印刷品,还要按照印刷要求进行分页。相对于排版,版面设计更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需要考虑各要素编排的方案,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关于平面中的文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应用的范畴非常宽泛。本文只是从字体设计和文字与其它平面设计重要构成元素的关系这两点切入,从中探求抽象形式与具象内容之间的关联因子。文字设计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从事视觉设计人员的必修课。无论是汉字、英文还是拉丁文字……其造型、结构和笔划,均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等特点和功效。根据这些对其进行不同情调的艺术加工后形成的视觉形态,具有了高亢而又别致;刚劲而又细腻;浪漫而又概括的特殊意境,成为既表达文字意义,又表现文字形象的寓意图案,文字自身的结构美是其美学基础,并在其基础上加以推敲、装饰美化。还要依据文字的各自基础和民族欣赏习惯,从文字内容出发,力求生动、确切地体现文字内容,以最简单、合理、朴实的手法去表现文字设计的最佳视觉效果。参考文献:[1]张天一.CI设计[M].第一版.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李巍.广告设计教程[M].第一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王亚非.美术字设计基础[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339 评论

相关问答

  • 广告设计的研究论文

    学术堂精心找了一篇广告设计制作毕业论文范文,供你进行参考范文题目:平面广告设计视觉创新研究一、符合现代受众审美当今的设计理念,从追求“最美设计”转变为追求“吸引

    诗诗200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北京市企业信用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会计诚信问题探讨论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人们对财务信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沪深股市相继建立以来,财

    亲爱的玉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平面广告设计研究论文8篇

    论广告设计色彩应用心理摘要: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一个广告的第一感觉往往是通过色彩而得到的,所以要把色彩的特点以及

    xiaoyizhu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广州纪念博物馆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不好写。博物馆文创设计论文不好写的原因:1、博物馆文创设计论文对内容的要求很高,查重率新高。2、博物馆文创设计论文的字数要求严格,不能有凑字的现象。

    大璐璐13148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北京企业网站建设研究论文题目

    我做过多个网站,毕业设计可以找我

    嘻哈精神999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