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3

rainbaobao1116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七年级学生历史小论文范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黑妈跃跃

已采纳

中学生历史论文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如此深远之影响,有如此深远之意义,怎能说死得“轻如鸿毛”呢?郭沫若同志说过:“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震撼;他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郁闷空气中注入了一股热浪。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宣传家,思想家陈天华或许受了屈原之死的感染吧!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刺向清政府的两刃利剑,而他为了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愤然投海而死。老舍也倍受屈原的感染吧!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忍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愤然投湖自杀,这是对文革动乱的抗争,是对‘文革”的控诉,他们和屈原—样,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们要奋发,要觉醒。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死的价值所在。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释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新的内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已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文天祥虽死犹生,丹心照汉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鉴;更有于谦,千锤万凿,清白人间。选择死亡,并不是平淡的沉沦,更不是无能的表现。屈原之死是一种力量,一种发奋的力量,它如长夜中划空而过的流星,闪出一生最璀璨的光辉。我说,屈原之死,价值永恒,价值无限。虽然人生的意义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人生中也有为了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在某种条件下,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续生命的音响和光彩。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人生留迹于大地之间,本应该有惊人之举。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佰剑于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中群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国,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

143 评论

陶小唬同学

你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要写的主题,切忌不要写偏题,然后给主题命名。命名要准确清楚,紧扣主题。二,保证按照要求完成最基本的字数要求,要抓住主题结合内容写。不要离题万里,要史论结合。三要写出与主题相关的历史知识影响内容的。四要写出与此相关的历史启示,如历史启示,精神教训等要强调史论结合。我要写出运用,即如何做,要吸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并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注意一定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个人相结合,历史与内容紧密结合。六,请务必注意,不要把学以致用当成问题,是历史类的文章,书写要认真,格式要清楚。

333 评论

贪吃的懒妞

我看秦皇汉武 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汉武帝完成了汉朝对中国的 “大一统”,虽说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可他的统治残暴,终究出现了“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 汉武帝即景帝之后,人们休养生息也已经可以了,便开始加强统治,改变措施。“推恩令”的颁布比“中央集权”更委婉。不仅削弱了候国势力,诸侯还要在皇帝面前感恩戴德;他统一了“五铢钱”,比“秦半两”更轻,携带更方便,流传很长时间;在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决战,大败匈奴,从此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界的威胁,这一点比秦皇只修长城更有力,更积极;他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也确立了地位,而秦始皇“焚书坑儒”,使我国文化遭受巨大损失。汉武帝的眼光很高远,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但他连年征战,大兴土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姓早晚会受不了的,但汉武帝知道悔改,晚年的“轮台罪已诏”也表明了他的明智之处。 总之,秦皇汉武都是好皇帝,可相对而论,后者总比前者更得民心。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

    调查报告可分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济调查报告、新生事物调查报告、揭露问题调查报告。 4.调查报告的结构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1)标题。调查

    helloJ8043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七年级历史下册小论文题

    七年级历史新教材学生观念探究集锦新教材以其精选独到的内容,丰富多采的结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潜能,特别是对历史的探究

    鱼米芝香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历史与社会论文范文七年级

    您好,希望答案您还满意我热爱地球,爱他的青山绿水,爱他的碧海蓝天,更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散漫着野花的清香中,我和蝶儿一起奔跑;在碧绿草原的映衬下,我和昆虫一

    爱吃爱喝薅羊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历史小论文七年级下册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讲故

    熊吃吃哒掌门猫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七七事变历史小论文

    《七七事变》是我国抗战题材影片的代表作之一,那么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七七事变观后感1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作文观《七七事变》有感1000字 当和平鸽在蔚蓝

    且吃且增重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