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卿心711
我们常常会听到那句:我们最终都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最初听到这个说法时,我很不屑,既然知道是自己讨厌的样子,为何还会活成那个样子,这不是矛盾的吗?显然,如果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一定是觉得可笑至极的。但任何事,如果都能按表面意思理解,世界就不会那么复杂了。 仔细想想,当你听到这句话时,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形象,是什么? 父母,长辈、老师,朋友,同学,同事.... 是不是很吃惊,我们最亲、最爱的人,竟然会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在我们脑中想起。 大家闭上眼睛想想,你所看不惯的一些言行举止想法和观念,是不是自己身上也有,且有过之无不及,只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不能抽离出来看得那么清楚。 凡是发生必有因,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我的内在无穷大》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沛超,张沛超是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督导师,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在《心理学前沿》《国际应用精神分析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武汉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畅销书《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这样权威人士的作品,加上本书的副标题为“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我觉得应该可以解决上述的疑惑,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和他人 书的前言就被作者的自序吸引了,一开始作者就提到了向内,也就是“知己”。“知己”——描述的是一种彼此懂得、心灵相通的朋友关系。拥有这样的朋友当然是人生幸事,但想求得这样的朋友其实很难。为什么呢?因为能不能成为知己是由两个人共同决定的,一个人即使再努力也不能左右这件事。 “知己”还有一层意思是了解自己,也就是“知己知彼”“知人易,知己难”中的那个“知己”。本书探讨的正是这个意义上的知己,它既包括看清自己的本心,也包括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正所谓古人常常追寻的吾日三省吾身,因为只有充分了解了我们自己,才有可能更好地去和他人相处。所以想让自己变得强大,需要从认识自己开始。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审视自己呢? 一、从他人身上发现自己的轮廓 古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要想知道一个人是什么子的人,你看他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就能大致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了。所以要想清晰的认识自我,这个办法就可以利用起来。 利用探索工具:人际同心圆。把和自己关系很亲近的人写在最里面一环里,然后关系稍微远的人写在第二个环里,以此类推到最后讨厌的人写在最外环里。为什么这里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也都要写进去呢?因为喜欢的人身上的优点会被我们正向吸收,我们讨厌的特质也会被我们反向吸收。所以从这些人身上发掘令我们触动的点就是可能我们身上也拥有的一些特质。 二、深入探寻内在的底层逻辑让我们针对性修炼强大的内在 比如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拖延, 拖延其实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防御机制。 而拖延的原因一般有这些: 1、保持内心的连续性:熟悉让我们觉得安全,所以有时候我们宁愿拖延,也不愿迈入新场景。即使旧环境很糟糕,但我们自然无法割舍。 2、害怕成功: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原因,但有些人确实会这样做。 因为成功也是意味着你要和过去熟悉的自己说再见,这种全新的陌生感,会让人惶恐。另外就是害怕成功后无法满足别人对我们的高期待。 3、害怕失败:要想从不失败,就从不尝试。这样就可以说“不是我不能做,是我没做。”或者内心已经认定自己是失败者,所以做不做无所谓,就继续拖延呗。 4、与价值观不符合:有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要做的时候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符合。比如你让一个社恐曲演讲,他肯定会想尽办法拖延逃避。 5、被动攻击:我对你不满意,但我不说出来,我就是一直拖延,用拖延表达对你的不满。虽然拖延真的很耽误事,我们总想摆脱它,但实际上拖延现象其实是一个自知的机会。通过自知,我们可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这样我们才会主动采取行动,而不是被人推着行动。所以大家应该善用这个机会。、 了解了我们的底层心里逻辑我们就可以做出相对于的解决方案让我们走出舒适区,最后解决这个拖延的问题。 三、了解完底层逻辑,开始针对性修图情绪困扰,让我们做情绪的主人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能够做到掌控自己的情绪的”。如何做到掌控自己情绪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情绪向我们传达的真正语言。比如本书让我知道了:‘烦恼的背后是恐惧和焦虑’‘愤怒的背后是脆弱’‘指责的背后是绝望’‘悲伤可以转化为力量’知道了情绪的第二语言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很好的去解决这些困扰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并且利用这些改变自我。让我们找到自我价值。 四、获得上帝视角后,重新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当我们能深刻的认识自己,并且掌握了心里的底层逻辑。并且还知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绪时,我们都可以很坚定的告诉自己,这个情绪出现是正常的,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的,我们应该这样去应对。这样的我们仿佛是游戏中开了挂,获得了上帝视角。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掌握中。 结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心理阴暗面,这个并不可怕也并不可耻,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只有我们深刻的认识了自我并且朝着向阳的人生走去,才会放下那些该放下的东西,才能做那些该做的事情。我相信我们都会像作者说的那样变成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
宇宙无敌的猫
刷起某音,某视频或者是浏览器来的时候,常常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眨眼间几个小时过去了,过去之后虽然会有小小的内疚感。但是再次刷起手机的时候,还是会重复同样的感觉。 所以经常抱怨,是手机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于是手机成了那个浪费时间的替罪羔羊。如果没有手机,是否自己就不会花费时间在没有必要的事情上呢?我们来回想到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但是消磨时间的,照样大有人在。那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 在手机上消磨的时间也就等于占据了做别的事情的时间,我们通常把这个叫做拖延。但是你知道吗?拖延并不是看似是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拖延是有预谋的,它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才用拖延来挑战手头上正在做的工作的。 心理咨询师张沛超在《我的内在无穷大》中说,拖延分好多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理由。一个人拖延的越严重,说明其所需要配重的情景越艰难。 《我的内在无穷大》,张沛超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张沛超,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著有畅销书《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 本书通过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带读者解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生难题。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一切迷茫与困惑的解药,唯有不断地认识自己。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拖延问题上,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市面上出版的关于解决拖延的书籍也有很多,但是有的书籍只是从行为表面上来解决拖延问题,没有提到意识到内在深处的问题。 而作者认为拖延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防御机制,也就是把多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组合起来。 你看每当我们拖延的时候总是给自己一个理由,其实每个人的拖延都有一个理由。 这个理由是尽管内心深处的复杂盘算得出来的,盘算自己面临着怎样的情景,同时存在着怎样的挑战,目前的资源如何,挑战的胜算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盘算后,会认为自己可以晚些再行动,所以就会选择拖延。 作者认为拖延意味着可以维持当前的连续性,而这种连续性会给人一种比较舒服的感觉,即使有时存在于幻想中,也要尽力去维持。 拖延的一个普遍原因是,害怕成功,因为不拖延有时意味着成功,就意味着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在追求未知的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害怕。拖延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害怕成功,而是害怕失败,认为只要我不做,那么就无所谓失败了,也就不会给人留下一个失败者的印象。还有一种拖延是因为被动攻击,被安排的事情内心的基础情绪和抗拒。 这种经过精心算计过的拖延,怎么破呢? 作者认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拖延的事情,反推自己的价值观,当拖延发生的时候,也是一个自我觉知的机会,通过自我觉知,可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只有这样才会主动采取行动,而不是被别人被动行动。 我们的情绪、行为和防御机制等构成了我们庞大且复杂的内心世界,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随时影响着我们的抉择。 一天早上,我送孩子上学,到了学校之后,把车停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的地方,以方便倒车。就在我倒车的时候,突然两个骑电动车的家长把车放在了我的左边,而后又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停在我的右边,就在我为倒车担忧时,旁边开小汽车的女士跟我说,你快开一下车,挡着我的路了。突然我的心里猛地窜出一股无名火,来的比我晚,挡住我的路不说,还在支配我!我觉察到了这股愤怒的情绪,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引起我这么大的愤怒呢?我意识到是他的支配,因为没有人会喜欢被别人控制或者支配。这时候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一件小事很快就化解了。 作者张沛超认为,愤怒的背后是脆弱。当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正视这种情绪,因为每一种情绪都是对过去的自己或者是环境的投射。 当我们比较容易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处在某个情景中的情绪从的判断,就是情商的核心。拥有高智商的人,对自己的情绪都有非常敏锐的了解和觉知,然后逐渐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系统,随后才能对别人的情绪疏导和影响。 情绪是一个光谱,接受了情绪文化,我们的情绪光谱才能变宽。所以作者认为真正的情绪认知能力代表着一种透明的接纳,这种接纳能让人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情绪,关键然后人的情绪才能变得稳定平衡。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情绪其实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处在这个多姿多彩的花园中,只有稳定的情绪才能发现内在或者外在的世界的美好。
大专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几篇大专会计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大专会计学毕业论文【1】 「摘要」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滞后于现代
论文评分标准如下: 一、优(90分以上):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出色。 2、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拥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一、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1)一篇权威期刊CSSCI、SSCIicon或2篇北大核心。 (2)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
中国知网统计结果:1 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 马费成 情报学报 1996-10-24 期刊 108 293 2 信息构建对当代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要求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累计修习学分数达到及格线;2、获得高一层次的学术能力,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获得优秀综合成绩;3、完成独立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