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拂衣去
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声望不一定越高。
影响因子是期刊影响力的一种计算方法,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比如说,某期刊2014年、2015年发文总量是200个,2014年、2015年被2016年被引次数总计100个,那2016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100÷200=0.5。
影响因子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但影响因子的判断也不是绝对客观的。
不同专业对应的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综合类的和专业类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别也非常大。比如说,一个综合类的期刊,因是大类,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影响因子就高;而比较小类的冷僻的专业,因为研究的人本来就少,被引用率就低。
影响因子多高算高:
一般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在5分左右就不错了,如果高于10那就非常了不得了。影响因子是否高是要相对比较的,在同专业同范围的期刊里,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一般我们发的都是零点几的。
我们比较影响因子,一定得是在同行业同研究范围里去比较,这样才比较科学,有比较价值。跨行业比较影响因子并不能很明白的说明哪个期刊更好。研究临床医学的,说比研究神经科的影响因子高,那根本没有可比性好不好,范围差太大了。
影响因子跟期刊优劣并不能绝对上是线性正比关系。国内很多单位评职称时会将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一项量化标准,但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影响因子的根本意义和来源,在选择期刊时也要注意这一点。
思念你的情意
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如下:
今年共有近13000本期刊获得影响因子,其中60%以上的期刊IF实现了上涨。
影响因子最高的仍然是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但今年下跌较多,由508.702降至286.130。
国产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是Cell Research,最新IF为46.297,重回国刊榜首。
Nature和Science分别为:69.504和63.714。IF上涨(绝对值)最多的是Lancet,由79.323增长至202.731。
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k 为某年, Nk-1+Nk-2 为该刊在k-1年与k-2发表的论文数量总数, nk-1 和nk-2 该刊在 k 年的被引用数量。也就是说,某刊在2005年的影响因子是其2004和2003两年刊载的论文在2005年的被引总数除以该刊在2004和2003这两年的载文总数(可引论文)。
研究生和博士学习期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期刊论文。工作之后,能力和职称也需要论文来帮你实现。说到论文,捆绑话题就是影响因子了。那么影响因子是什么?
SMALL影响因子是期刊所有文章的被引次数,与期刊文章数的比值,具体算法复杂一些。 通常来说,影响因子越高说明期刊越好,但是例外也有很多。一些经典老牌杂志,影响
hindawi交版面费是在你稿子通过后这是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出版的期刊,属于SCIE,2010年影响因子为0.689,
nanoscale影响因子是变化的。 Nanoscale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社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推出,创刊于2009年。Nanoscale发布于爱科学网,并
5.723 缩写名/全名 ISSN号 影响因子 年文章 MedSci指数* 投稿参考 投稿难易 一审周期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