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冰儿雪莲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引用参考文献是会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也是衡量会计毕业论文成功与否的依据之一。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蔡庆梅。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 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 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 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 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 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 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 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 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 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 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 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 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 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 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 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 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 经营管理者,2016,06:65.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 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JasonZhou520
20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学界就逐渐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查特菲尔德说:“会计理论的根本改善将始于资产计价程序的变革,”FASB在第五号概念公告中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1970年的第4号报告中提出,会计的“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主要具有财务性质),以便作出经济决策”,因为数量信息是经营决策所需信息的基础。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它在讨论备忘录《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结构:财务报表要素及其计量》中写道:财务报表要素(资产,负债,产权,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是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其转移资源的义务以及这些资源的投入,产出或变动的数量表现(quantitative representation)。日本会计学家井尻雄士(Yuri Iriji)教授在1979年出版的专著《会计计量理论》中对会计计量问题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西方实证和规范会计研究者都开始认真研究现值会计问题,并均已取得重大突破。在实证会计研究方面,90年代兴起的、以资本市场不那么有效为前提的计量观发现:会计计量在股票计价和企业定价中有明确和重要的作用。 我国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认为:“计量,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并予以确认,使其转换为可以用货币表现的信息”。我国会计学界的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倡导顺应国际会计和经济发展大趋势,在我国会计中积极稳妥地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1997年—2000年,财政部明确要树立公允价值观念,但又规定暂时不采用现值;2001年初,因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利润操纵现象,提出尽量回避公允价值,但现值运用还有增加。尽管如此,我国现行具体准则仍有90%以上涉及公允价值或现值,但对其计量和审计均缺乏具体指南;2006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改后的新准则在内容上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增加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新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一、四十二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帐并且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这一新内容的增加,改变了过去对会计要素始终以单一历史成本作为计价依据的局面,会计要素将由单一会计计量属性模式过渡到多种会计计量属性模式。 本文主要采用演绎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以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以及国外的理论观点,对常用的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一一展开研究,首先对其涵义进行分析,其次,对各个属性的优缺点进行一一讨论。在研究公允价值时,联系到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本文着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运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说明。最后,结合五种计量属性的各自特点,对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在进行计量属性的选择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会
1、牛明艳:财务指标体系应用研究——基于现金流量信息(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版)。 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袁敏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
关于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若干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 资产的价值量可以按其成本属性计量也可按其收益属性计量。不同计量属性下会计数据的经济意义不同,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
按照引用句子的范围划分标注位置。例如: 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混凝土浇筑时候,有的工人不对混凝土进行完全的振捣,导致混凝土里气泡的存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受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