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怡别墅
北京大学10日通报称,世界历史专业博士于艳茹发表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决定撤销其博士学位,于艳茹承认抄袭事实。2014年8月,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曝光曾为北大历史系博士生的于艳茹所发论文大篇幅抄袭国外专著。《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23日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前,有读者举报:2013年第7期发表、署名于艳茹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涉嫌抄袭一本英文专著的部分章节。接到举报后,编辑部请来外语专家与原著进行核对和确认。经仔细对比后发现,于艳茹在其论文中大段翻译国外作者的专著,甚至直接采用作者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已构成抄袭。8月17日,《国际新闻界》刊登了《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公告指出,为了反对此类学术不端行为,该刊决定采取三点措施:第一,将于艳茹论文抄袭情况公告于本刊网站,并向作者相关单位通报;第二,联系相关文献收录机构,删除于艳茹该文的电子版;第三,五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记者在《国际新闻界》网站上看到,公告附录中用黄色标注出于艳茹抄袭的内容。除了摘要和结语部分,于艳茹几乎全文“翻译”了国外作者的专著,多个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抄。陈力丹认为,对剽窃抄袭的行为不能姑息迁就,必须严肃处理。同时,他表示,此次抄袭事件警示他们要不断完善评审工作。他代表编辑部为工作疏漏向读者致以真诚的道歉,同时呼吁大家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遵守学术道德。北大历史系有关负责人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于艳茹是该系的博士生,现已毕业离校。对于于艳茹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论文涉嫌抄袭问题,该系高度重视,将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博士答辩论文重新进行核查,如果确认博士答辩论文抄袭,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Tequila1114
首先,一流学府的论文也确实会存在抄袭造假的嫌疑。其实不仅国内的名牌大学的论文有抄袭造假的现象,其他国家的大学也会存在论文抄袭造假的现象,像是我印象中记得比较深刻的是日本的一个学术造假事件,可以说是整个学术界的丑闻了,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小保方晴子,在日本理化研究所工作,在一流的学术刊物《自然》上面成功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据说有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非理工科专业,其实不太懂,总之很厉害),随后被证实造假,学位被撤销,导师自杀。
其次,詹启敏院士团队的论文是否涉及抄袭造假,还在核实当中,没有定论,应该以官方通报为主,不要以讹传讹。根据网上公布的消息来看,詹启敏院士一共有25篇论文在美国的Pubpeer 网站上被质疑了,也不仅仅是因为抄袭造假,还涉及数据重复、实验结果有误等等问题,詹启敏院士也出来面对质疑了,积极和合作者沟通讨论。现在这件事情还没有定论,只要不涉及学术不端的话就没什么问题。
再者,不管怎么说,被爆出来有这样的嫌疑,詹启敏院士都有御下不严的嫌疑。詹启敏院士学术地位、行政地位都有了,个人认为詹启敏院士没有什么动机去抄袭造假,然而理工科一般都是大老板带小老板,小老板下面还有一堆研究生,但是如果有成果要发论文,实验室负责人一般都是通讯作者。所以即使这件事情被核实了,也有可能是团队里面的其他人做的,但是詹启敏院士作为团队带头人或者通讯作者,肯定也是要负责任的。
最后,学术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搞学术的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你搞学术有成果了,肯定是要发表出去的,这些以你的名义发表出去的作品都是有迹可循的,所以如果你抄袭造假,其实是给自己以后的学术道路埋下了一颗地雷,如果想搞学术还是要爱惜自己的羽毛,真金才会不怕火炼。
蓝冰儿雪莲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真正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至于至善至美的境地。关于诚实的名人故事你知道多少?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诚实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在美国加里佛尼亚的一个墓园里埋葬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最高统帅(好象是叫罗伯特·李)。在他的墓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小的坟墓,里面埋葬的是一个五岁的无名男孩,故事还要从100年前说起。
当时,这片土地的主人和他的儿子生活在这里。有一天,他五岁的儿子不小心掉下山崖摔死了,悲痛欲绝的父亲把他埋在了这里。后来这位父亲穷途潦倒,出卖了这片土地。但是他在买卖合同上注明:以后不管任何人拥有这片土地都要把孩子的坟墓保留。时光荏苒,100年过去了,土地几易其主,最后被美国政府买下并把它作为将军的墓地,但是在它的旁边依然保留着那个小小的无名墓。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哪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不为之动容呢?从普通百姓到政府机构都能恪守诚信,一诺千金,为的却是一个极为普通小孩子。这一切表明了在美国人格能够受到真正的尊重,诚信的观念牢牢地植深于人们心中,这也正是这个民族的精髓,是她今天之所以能够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当然,我并不是说美国一切都好,任何国家都有其不足的地方,但要看什么是主流。想想我们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为了金钱尔虞我诈,图财害命,哪还讲什么信誉和诚信!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的.反思吗?早日树立起诚信的社会风尚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我做起!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攻打曹操。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和东吴的都督周瑜经常在一块儿商量军情。
可是,东吴的都督周瑜心地狭窒窄,不能容忍诸葛亮比自己高明,认为诸葛亮日后一定是东吴的大祸害,就想设计害死他。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前来议事。他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说只需三日。果然,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出三日后必有大雾,不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了箭,还估计出一共得箭多少枝。
诸葛亮轻摇羽扇潇洒地对鲁肃说:“你有所不知啊,我方才静听舱外箭雨之声,心中默数,算来此次曹贼所赠之箭应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一十一枝!”
鲁肃听得张口结舌,心中暗想:“这人莫非神仙下凡?”
不一会儿,小卒进来禀报,共得箭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
鲁肃顿时大惊失色,诸葛亮虽多算了十一枝箭,但预算能精确到百位,却也非凡人可以企及的。鲁肃正要恭维一番,却见诸葛亮面色凝重,便不敢出声,想来他是为误差十一枝箭而懊恼。
诸葛亮严肃地对小卒说:“你们仔细清点了吗?”
在小卒眼里,诸葛亮就是神仙,见他脸色难看,吓得扑通跪下:“回禀先生确定细细清点了,不敢有分毫差错。”
鲁肃严厉地对小卒喝道:“再去重新清点,检查一下船舷等处有没有查漏之箭。有错漏者军法从事!”
小卒应声下去了。
鲁肃诚恳地对诸葛亮说:“十二万多枝箭,先生只漏数了十一枝,我已经很佩服。偶有一两枝没有戳稳的箭落入水中也是难免的。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地要求自己呢?”
小卒再次来禀报,经过核实,仍旧只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箭。
诸葛亮看着小卒的背影,长叹一声,坐倒在舱板上,神色很难看,好久没有说话。快到东吴水寨时,诸葛亮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着鲁肃深深地鞠了一个大躬。
鲁肃连忙起身还礼,说:“先生为什么对我行这么大的礼啊?”
诸葛亮说:“我有一事相求,听声数箭一事,请代为保密,不要外传,我感激不尽。”
鲁肃说:“先生真是个诚实的人啊!仅数差十一枝箭,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神仙一样高明了,您却为这件事感到惭愧,鲁肃佩服先生的为人,替先生保密就是。”
鲁肃果然是诚信君子,听声数箭的事从未对任何人讲过。因此,历史上只有“草船借箭”而没有“听声数箭”的记录。
2014年8月17日,新闻传播类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刊登了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世界历史专业博士于艳茹发表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存在严重抄袭行为,而于艳茹也承认抄袭事实,一时间“抄袭门”事件将北大历史系女博士于艳茹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2015年1月9 日,北大通报撤销其博士学位,再度引发公众关注。1月20日,于艳茹正式向北大提出申诉,认为“北大对我处理得过重”。2月28日,沉默半年多的于艳茹接受记者的专访,首次回应此事,称绝对不能接受北大撤销其博士学位的处理决定。而北大则回应会按照程序处理申诉。
于艳茹说,北大进行的长达四五个月的调查处理过程中,只是在2014年9月9日,调查小组约谈过一次,询问关于文章的问题。其余的时间,她一直处于“缺席审判”的状态。那段时间里,她仿佛在断头台上上上下下了好几回,那段“刀压脖子”的日子,比媒体轰炸的时候还要难熬一万倍。北大给的处理决定上写这篇文章是 “在校期间发表的”,但于艳茹反驳说,事实上,这篇文章是在她毕业离校后的2013年7月23日发表的,而她的博士学位证书上的落款时间是2013年7月5日。
于艳茹认为北大通报说她“承认抄袭事实”是失实的。她在给北大写的书面说明和约谈记录中,从没有过“承认抄袭”的说法。于艳茹认为那篇文章在客观上是否构成抄袭是有疑问的她自己也绝对没有抄袭的主观故意,错误主要在于她对杂志和文章定位有误以及写作经验不足导致的技术失误,因为在文章的一开头她就两次引用了那篇英文文章,并注释了作者名字、著作。于艳茹觉得自己如果是故意抄袭,就会彻底隐藏那篇文章。北大并没有因这篇文章撤销她博士学位的处理权限。
博士论文抄袭30%撤销学位。因为是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抄
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教育的公平,也是为了学生和学校负责,不想让这个副院长抄袭别人的论文。
博士论文抄袭30%撤销学位。因为是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抄
“可以的,只要论文再次通过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证的。建议充分准备,一次通过。加油!”如果毕业论文抽检不合格。被撤销学士学位证,还可以重新获得吗_百度
我认为这样的处罚还算相对较轻的,因为毕业论文是每个人自己的研究成果,毕业的时候写论文也是对自己学业的一个检测,抄袭他人就涉及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