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含情阿
胡续冬简 历本名胡旭东,1974年生于重庆合川县,后迁居至湖北。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9年于北大西语系世界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文系博士研究生。进大学后开始写作,参与创办90年代重要同人诗刊《偏移》和综合性文学期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文学增刊》。作品曾被收入多种文学期刊和诗歌选集之中。诗 观诗歌既是个人对世界的隐秘、特殊的认识,同时又是对这种认识本身的偏移:词语的活力、想象的热情将篡改部分现实。而当一种综合性的诗艺最终形成,另一个世界和我们全部的生活必定会在诗歌中相互虚构不已。骨头汤入秋后的腔骨沉重。肉案子上的河南人使出家乡的力气,敲出了骨头里的养生之道。小叮当手提断骨走进秋风中的烹调,与北方、与好斗的胃酸协调葱姜蒜的具体性。而小玲珑的食欲最近一直被落叶覆盖,急性的悲秋症已令她上火,令她溃疡的口腔品尝出阴谋:当骨头汤强行闯入她的伤感,她的舌苔立即碰到辣味中投毒的小叮当和一撮惊险的胡椒粉。小玲珑哭得萧瑟。小叮当的羞愧油烟般熏黑了回忆中的某处:电流在锅底火热地虚构,沸腾、枸杞、咸卷入水的佛拉蒙戈舞“那时我无法控制菜肴自身的想象力它就想要胡椒粉,来完成我们腔骨里共同的四川。”泰德的内心生活秋后算帐的夜里,泰德独守海淀区。它屁股撅起背对着满窗的知识经济。“人是人他妈生的,熊是……”哦,这唯物主义的玩偶身份追问得泰德浑身辨证。“世上只有小玲珑好。”但小玲珑却用她喜怒两用的花围巾,裹住了泰德晴纶的智商。“我本是男儿身,偏作了熊大婶。”性别的肃反更煽动了它眼中有机玻璃的隐痛。“不分雌雄多么好,象床头的泡菜坛子、烟灰、电脑,甚至象小叮当的肝病毒和小玲珑的腰椎间盘突出。”泰德的小手开始胡乱悲伤垂在胖乎乎的空气中:它想要小叮当把它丢进惧内的洗衣机绞尽化纤思想。而此时小叮当和小玲珑正在东城一角抱病投奔两张打折戏票。1999.9-11(以上选自组诗《小叮当和小玲珑逸事》)午 睡午睡剔光了他们的骨头,把他们挂在闹钟内部的衣帽钩上,晾着。时间有一股椒盐味,越来越浓。楼道的安静里,民工猝然而至。电钻机、河南话,翻开了墙壁的花花肠子。“孬孙,往里塞,再往里塞。”电缆线紧张得缩成了一根儿童下垂的小鸡鸡。电话公司的订单在空中翻身、挠痒:整整一个夏天的电话号码在他们耳边嗡嗡地飞,还咬人。他们的睡眠器官图腾般悬在床板与床板之间、床板与下午的虚空之间。一小截口水吃力地落到芦花枕头上。“往里……往里……”里面总算有一个人被自己梦中的二手车撞死了。他叠了三遍被子,瘟鸡般呆立在屋里看其他人和电钻机的声音相撞。1999.6.2水上骑自行车的人酸浆草、马齿苋,便于消化的夏夜气息喂饱了她体内的小熊星座。它打了个嗝,伸出爪子阖上了她在这片长满斑秃的草地上仰望天空的三角眼。她懒洋洋地翻身,压弯了一朵久未授粉的老黄花,使得一股神经质的异香开始在空气中说三道四。他被一只鹰派的蝙蝠误当作鸽派的同类一路穷追不舍,直到一个比他更失魂落魄的人吸引了它的注意力。他坐在草地上挠痒痒回忆起刚才的惊恐,明显感觉到有一阵头上长得有犄角的小风抵住了他的肺:那里面藏着一本刚从国林风偷出来的书,大段大段肉麻的文字羞死了肺泡里的柳下惠。他读出一身蚂蚁的时候她也正从一束火焰在中醒来,他们几乎是同时看见:当一只二十八星瓢虫从草地旁边的路灯下消失,一个在水上骑自行车的人从前面的池塘一闪而过。(令草地的斑秃骤然一痛!)到哪里能买到两斤毛豆“一句话点醒我梦中人忒忒令忒令忒忒”—— 周星驰“到哪里能买到两斤毛豆?”十年前一把青春期的毛豆曾经帮他堵住了一伙讨债的马路天使无法无天的胃:多么惬意呀!没有板砖威胁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了硕士毕业论文的答辩期。“为什么没有部分毛豆进京,在春夏之交的烦躁的舌苔上,掀起一场毛茸茸的小革命?"在国家安全局对面的西苑早市上他找到的全是蚕豆、豌豆、豇豆、老于世故的黄豆和被和平演变了的荷兰豆。“只需两斤毛豆,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八角、桂皮、辣椒和花菽,一斤用于追忆似水年华,一斤用于充当通往博士的游击路上开小差的军粮。”而所有蔬菜贩子的眼光正联合起来雄纠纠、气昂昂,踢翻了盛在他松果体里的昨夜梦中吃剩下的毛豆壳,它们踩痛了畅春园老知识分子手中偏瘫的钱包,扑向水果摊旁一个悍然扣错扣子的浅草妖姬和她身后的海盐牙医提着的走天涯皮箱。“毛豆!毛豆!"没有人理会他和他的记忆提出的最强烈的谴责。从他受挫的心境里发展出另一套不太急切的批评话语:“到哪里能买到两斤毛豆……”川籍学人某某论文写不下去的时候他想打人,他想在BBS上乱贴东西。“狗啃的学术渣滓!”同乡教授的三卷本狠书砸得他的自尊心直喊先人。放松。放松。丢下这些鸡零狗碎的本体散一次学院派的步。象当年从喻家公社到卧石坪,一夜的工农兵抒情走完了盆地苦闷。太阳已经下课,教育还要惹祸。小路以西他撞见本学科躲在小院里痛说家史:新任系主任和老的一样,硬是不提他十年前的花花成绩。他又想打人。红起眉毛绿起眼睛,吓跑了一群讲爱心和小道消息的学生。他回到屋里,伤心地上网,在美国黄色网页上看到家乡妹子巴心巴肠。■ 胡续冬 诗3首��一个初中同学的死生活的稳定在他的睡意中凝聚。在从�襄樊驶回十堰的红色富康车上,�宽大的真皮后座被锋利的酒精�裁成了一块阿拉伯飞毯,他躺在上面��飞过精于三陪的性感月亮,把一个�驯良的烟圈象铁锚一样�抛向家庭经济的浴缸里面:�做完这笔汽配生意,他就可以��用一套三居来堵住深不可测的�孤儿记忆,他过去的想法是�用别人的砍刀让它象一口油井一样�彻底喷涌出来,但试验了多次��只得到没有厄运参与的半成品:�一身的刀疤和拘留记录。“我敬你的酒�你都没喝起。”没有制动蹄的司机的声音�从他听觉的弯道一闪而过,他已不在乎��这些小兄弟对他体内冒险器官的退化�产生的抱怨。就象任何一个偶然让�某首流行歌曲抒情的电流蹿进血管�的男人,他的眼睛在快速滑向��未婚妻嗓音的夜空中无法抗拒的黑洞:�在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时刻,她在他�抵在前任男友胸口的匕首上看到了�婚姻的启示。而另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将由手忙脚乱的方向盘导演:出自�同一个汽车集团的东风140正从坡上�摇摇晃晃地冲来,他长期经营的卡车底盘�将把他回想起一半的爱情故事永远切断。�在北大�我受了欺,而我应是谎言。�——博尔赫斯�按照我那晦暗的手相,我已活过了�一半的生命。那些废弃的岁月环绕着这所�无所事事的大学,象颓圯的城墙�守护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全部失败。�将近十年的时间,从玩世不恭的长发酒徒�到博士生入学考场上诚惶诚恐的学术良民,�这所大学象台盲目的砂轮,把一段�疑窦丛生的虚构传记磨得光可鉴人。�在这大理石一般坚硬光滑的命运上�我已看到此刻的自己投下的阴影:四月里�一个柳絮翻飞的艳阳天,在宿舍楼前�一块郁闷的石板上,阳光艰难地进入了�我的身体,将它包围的是孤独、贫瘠、�一颗将要硬化的肝脏和肝脏深处软弱的追悔。�伟 驰“我已经走到了学位的尽头。”今年春天�当丁香花的自我意识结构和奥古斯丁�谦逊的芳香在日渐谢顶的毕业论文中�纠缠在一起,他开始后悔自己为何要�混迹于一群怪模怪样的博士中间:�他们有的整天抽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呛人的水烟,有的泪流满面�逢人就诉说未名湖边的一只垃圾筒�如何振动了他薄如蝇翅的美学体验。�我只会怀念窗前银杏树上那些�金黄的耳朵,它们听到了深秋时分�我灵魂的赤裸,害羞得纷纷坠落。”�把这句貌似坦诚的话调整一下�就可以看见他古典韵律学的耳朵�竖起在现代修辞格的校园里,在一张�交给诗艺的答题纸上,听写下了�醉汉的革命,蚊虫的演讲,一排�骑往留京指标的单车上灼热的肝脏和�深夜回楼的女生悄悄顶开大门的半只乳房:�“这得益于我的宿舍楼独特的位置:�它被三幢靓丽的女生楼深情地围住�象知心大哥,随时可以静听它们�此起彼伏的倾诉。”他在其中敏锐地�辨认出了西蒙娜·薇依的中国变音,并把它�谱成了心事狼藉的书桌上最后的协奏曲。�多么意外呀:这个令他的额头重新发亮�的声音,曾经是他少年时代着迷不已的�一只卡通老鼠天真的配音。现在�这只满头长发的小老鼠再次钻进他的生活�为他衔来了温暖的法语和幸福的小松果。�“我大学十年总算没有白念,虽然今年�机构改革的匕首威胁着我即将进入的社科院。”
五十岚零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亲农意识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田园风物和农事生活。他的诗表现出浓厚的亲农意识及躬耕陇亩的劳作实践,主要表现在:大量描写田园风光,表现对农村、对土地的深深热爱之情;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谊;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而这些诗表现出的亲农意识与他的隐逸情怀不无关系。一、 优美的田园风光从诗歌的历史上看,在陶渊明之前,只有少量的以民歌形式出现,以田园为背景,表达某种情感的农事诗。如《诗经》中的《十亩之间》、《七月》,《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之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之兮,行与子逝兮”。《七月》的第二章:“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耜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它们所描写的农村风光很简洁、单纯。自然景色描写,只是陪衬的作用,只是人物活动的一种背景。作者的意图不在于表现出它们的自然美。而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内容就是描绘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并且通过朴素的语言,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诗人对农村、对土地的热爱,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典型的农村风光,房前屋后栽满榆树、柳树,美丽的桃花、李花飘来阵阵清香,炊烟袅袅,创造出一幅静谧、安适的画图。这从笔端自然流露出的文字,是只有那怀着对土地、对农村环境的真切热爱之情的人才可为的。再如《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里诗人采用白描手法,平淡无奇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农村风光图,让人读来毫不费力,但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热爱田园的感情。初夏时节,房子周围树木茂盛、恬静幽美、鸟飞到此搭窝筑巢,树上虽无艳丽的桃花李花,也不见飘拂的榆钱柳絮,但茂密的绿树却隐藏着惬意的清阳,鸟儿欢叫更衬托农村环境的清幽恬静。诗人所写的树、鸟、风、雨、房屋等等,无不蕴含着诗人亲近农村、喜爱土地的真诚之意。二、 与农民的深厚友谊常年的劳动生活使陶渊明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与农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种交往反映在诗歌中显得极为真挚和情趣盎然。如《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后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农闲时节,与诗人共相来往的,不是那些骑马驾车的达官贵人,而是“披草”的农夫,他与农民随意交往,亲密无间,他没有封建土大夫的架子,是那样平易近人,而农民也把他当作知己,热诚相待,“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与农民随意攀谈交往的情状呼之欲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所关心的也是桑麻的长势,收成的好坏。他的思想感情还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庄稼的茁壮成长,耕地面积的日益扩大而兴奋、喜悦,又为庄稼遭霜霰侵袭凋零而担心、忧虑。所以他说“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他这种关心农事,亲近农民,与农家通声息的行为,在东晋门阀等级森严的时代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因为在当时的贵族大夫阶层价值观念中,始终存在着对农业和农民的鄙视。《移居》二首也写了他与农民邻居间的友好往来。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其二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谈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欺吾。这里,诗人与农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被表现得如鱼儿与水一般,亲密无间。“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些与农人之间和谐惬意的生活,是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认识,对田务、农人的深切的体认。也是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这种亲近农民的意识,与“田夫野老”共同的“躬耕自资”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突破了前代的一般农事诗的田园风光描绘,同时又超越其后代的以旁观者姿态出现在诗歌中的对农民的同情与关注的角色,而形成了自己在田园诗中独有的风格。三、 自己的辛勤劳作亲近农民,与农人为邻,赞美劳动,是他亲农意识的表现,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他更写了自己亲自耕作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农业劳作的实践意义,也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如《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真切地描绘了晨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自己的感触,尽管“草盛豆苗稀”,但他还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实实在在地道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种豆在田亩之中,但由于农业技艺不高,豆苗稀少,而草则长得旺盛,虽是如此,诗人仍是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早晨出去一身露水,晚归也是一身露水,白天自然是一身汗水。劳动虽然十分艰苦,但陶渊明却对这感到舒心惬意,充满了自得的情绪,他不把劳动当作“下贱”的事,而认为这很符合他的心愿。正因为诗人有亲自参加劳作的体验,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与情感都融入到浔阳江畔的那片土地,承受着农耕劳作的全部艰辛,才能对农民田园劳苦的生活的认同,也才能把劳动描绘得如此细致入微。这种真实感的产生,亲自事农桑后所再现的田园风物及体力劳动后的畅快,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都是后代田园诗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无论是唐代孟浩然在襄阳鹿门的吟唱,还是王维在辋川别墅的幽歌,他们的田园诗虽然都不乏诗情画意,但他们并无躬耕田亩的切身体验,作者没有或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执着和真诚于土地,对土地的那份特殊情感。始终缺少的是陶渊明作为一个农民劳作后所拥有的艰辛和快乐的情感。因此读这些诗,就觉得有些做作。所以我们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之祖,但同时他又把这一诗歌形式发展到无人企及的高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有长期躬耕生活的深切体验。再如,《庚戌岁九月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勒,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及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及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这首诗一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农业社会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人类生计,衣食二字极为重,物质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创造物质财富,每个人都有不可推诿的责任。这个道理出自陶渊明之口,尤为可贵。诗人认为,人生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首位,要想求得身安,就必须亲自经营衣食。这里用反问句,暗示出当时的统治阶级鄙视农桑劳作,而陶渊明却抛弃官场,勉励自己坚持躬耕,不能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诗人在此先叙述自己从春天起就从事农田劳作,从未间断,看来今年的收成还不错,字里行间流露出丰收的喜悦。因为这收获是辛勤劳动所得,“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早上带露出去从事田间劳动,晚上背着劳动工具回来,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尽自己的微薄的努力。虽然自己所作有限,然而也是傍晚才回家,可见劳动是辛苦的,那么要做到“岁功聊可观”就更不容易了。“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本来劳作很苦,而山中霜露既多,又风气先寒,当然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对诗人来说,就尤其要付出更多艰辛,前文我们已说过,诗人在归田的第二年,曾“种豆南山下”,而“草盛豆苗稀”。时隔数年,现在山中种稻,却能做到“岁功聊可观”,他对“田家岂不苦”已有切切实实的体验。而这却是他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诗人躬耕自食,心安理得,劳动虽苦,但他以苦为乐,这种志愿长期参加农业劳作的可贵情操,是他浓厚的亲农意识的有力佐证。四、 陶渊明的亲农意识与隐逸情怀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浓厚的亲农意识,这与他的隐逸情怀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正是他的遁隐山林,使他有了真正接触自然、农民以及亲身劳作的机会。陶渊明自幼受儒家传统教育,有积极处世之心,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在《荣木》中说:“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他想驱车策马,出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抱负,希望自己能够实现“大济于苍生”②的理想。他还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③可见他的胸怀。但是,到了陶渊明青壮年时期,东晋政治完全陷入混乱,使他空有一腔壮志,却无由施展。因而诗文里感叹不遇的话很不少。他曾经出仕,那虽然也许是对政治还抱着希望和聊且一试的想法,但更多的却是不得已,由于政治形势的裹挟,由于生活的逼迫。他与世俗那样格格不入,却不得不混迹官场,所以精神十分痛苦,充满了悔恨负疚的心情。几度悔恨之后,他毅然下定决心,与官场永诀,以躬耕终老。《饮酒》第十二首说:“长公曾一仕,壮士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官场的权力争夺,政治阴谋的血腥,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再也难以忍受。因而“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再也没有出仕。陶渊明是从恶浊的官场来到宁静的田园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是彻底地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的。他把仕途官场称之为“尘网”“樊笼”,恨不得尽快脱离开这种险恶的环境,立即回到他那十分熟悉而又亲切的农村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说自己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无时不想着原来自由飞翔的森林,就像被圈在池塘里的鱼无时不想着原来自由浮游的河海,过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心情在他的《归去来兮辞》里表露得更明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非昨非”带着一种悔恨的心情彻底地否定了过去的自己,一旦摆脱了岐途、险境,他便欣喜若狂了。“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哪怕是早一刻看到自己的家门,也成为一种极大的快乐与安慰。用这种情绪与感情去描写农村,去抒写田园风光,当然是对官场、仕途的一种彻底否定。在与劳动农民交往中,陶渊明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质朴,并与劳动农民建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这使从污浊的官场归来,看多了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世人的陶渊明发现了真善美,心灵得以涤荡。因此他由衷地歌唱农民,赞美与他们建立的纯真友情。陶渊明归隐躬耕,是真正对仕途的厌弃,对自由的追求,而不是身在江湖而心在官场,不是家有良田万顷而回乡过地主生活。他来到田园,拼命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他的心一时被陶醉了。他欣赏田园,真可谓是一往情深,如痴如醉。他经常叨念的是“静念园林好”、“园田入梦想”,比起恶浊的官场来,田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诗人的心灵,触着田园的秀美景物,便立即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以开阔的胸襟,超尘脱俗,全身心地拥抱着秀美纯洁的自然,领悟着人生的真谛。在这里,诗人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解脱,人格的真正自由。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体验为基础,在田野这一空间里,直接描写田园风物和田园生活,又含有隐逸情怀的诗歌。他的伟大和独特之处,在于他的亲农意识及躬耕陇亩的劳作实践。可以说,正是这一点使得陶渊明有别于古代一切失意的士大夫文人,使他成为封建时代唯一真正有资格称得上“乡村诗人”的作家。而他的田园诗表现出的浓厚亲农意识,正体现了他的隐逸情怀。他又借这些诗,表现了他隐居不仕的高致,从而成为“古今隐逸之宗”。参考文献:[1]《陶渊明的仕隐》 李华著 《首都师范大学报》 1995.05[2]《陶渊明诗文赏析集》 李华 巴蜀书社 1988年版[3]《湖南教育学院学报》刘济远 2001.04[4]《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孙静著《神州学人》 1999.1
sheenashen
文学与宗教是相互的,没有文学就没有宗教.所以宗教的基础就是文学,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基础是靠文学来的而然宗教也就出现了.虽然说的简单,但是从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文学是需要慢慢来更变的,慢慢的出新的.由而使得宗教发生改变分裂等等的问题
jiangyue514悦兔
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Gothicism in Wuthering Heights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6�1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6�1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二、研究方案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6�1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预期的结果(大纲):1.A Survey of Gothic 1.1 Definition of Gothic 1.2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1.2.1 Historical Reasons 1.2.1.1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1.2.1.2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1.2.1.3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1.2.2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1.2.2.1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1.2.2.2 Sublime and Beautiful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2.1 Theme 2.1.1 Good and Evil 2.1.2 Revenge 2.2 Characters Description 2.2.1 Villain-hero 2.2.2 Delicate Young Girl 2.3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2.3.1 Terror 2.3.2 Mystery 2.3.3 Supernatural3.Emily’s Gothic Innovation 3.1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3.1.1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3.1.2 Use of Symbolism 3.1.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3.1.4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3.2.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Reference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1.研究进度安排(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1998.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6�1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8] 鲜于静. 2003. 神秘和怪诞的魅力——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哥特艺术研究[MA].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 参考资料: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有。 一写毕业论文的注意事项 (1)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不要出现“浅析”、“试论”之类不确定的字眼,而要用“分析”“研究”等比较学术化的字眼。同时,论文题目不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
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摘要:(150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交代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