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8

华尔街学徒工
首页 > 学术期刊 >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桃子爻爻

已采纳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自查 报告 【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新近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根据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北京市朝阳区开展“公款吃喝”、“超标配备公车”、“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损害涉农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朝财督查〔2014〕660号)以及区教委的相关要求,我校对1月1日至11月31日以来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和公款学习考察及出国(境)这四方面经费进行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成立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专项检查长效机制 学校行政班子认真学习了上级下发的文件、通知后,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行政会成员为组员的“公款吃喝”、“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自查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第一负责人。负责学校“公款吃喝”、“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自查工作的安排部署、督查。) 副组长:***、***、** (直接负责人。负责本次自查工作的日常事务。)成员:***、***、***、***(直接负责人。分别负责“四处一室”自查情况的收集、督查工作。)从制度上对全校“公款吃喝”、“三公经费”支出进行规范。并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学校“公款吃喝”、“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要求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此次专项检查工作的开展。 二、自查工作程序 本次自查工作首先由各处室开展认真的自查自纠,将有关情况向分管人员汇报,分管人员在此期间要进行严格督查,然后由学校自查领导小组复查。 三、自查情况 1、1月1日至12月31日我校没有公款吃喝行为,此项费用不存在; 2、1月1日至12月31日我校没有利用“农家乐”、私人会所等场所吃喝行为; 3、1月1日至12月31日我校没有公款学习考察及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 4、1月1日至12月31日我校没有购置公车,且运行费用不存在超预算、无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报销等费用; 5、1月1日至12月31日我校没有未按规定执行的公务接待费。 四、完善监管,防控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此次自查,学校对严格“公款吃喝”、“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提出了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 三是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我节约,我文明”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办公、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加强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重点部门的检查,增强节约意识,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四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接待从简”。 五是规范财务管理。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批报手续,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自查报告【2】 根据省财政厅、省审计厅关于印发《河北省“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冀财监[2013]12号)精神,我局在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认真开展了“三公”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部署 我局对“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高度重视,收到冀财监[2013]12号文件后,局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局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责成财会审计处负责此项工作,并成立专项检查办公室、抽调专人具体负责、认真做好实施。 为切实做好此次“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我局研究制定了《在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开展“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于7月30日以正式文件下发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印发了“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相关报表及填表说明。8月1日召开了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财会科长参加的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各直属事业单位也都明确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主抓、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为全面做好“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认真检查,狠抓落实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局机关、各直属事业单位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对照“三公”经费的主要内容,对2012年以来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车接待经费进行了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办公室认真负责,切实做好宣传、组织、引导、督导、协调工作,局办公室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各单位“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过问、协调和督导,有关人员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自查工作结束后,各直属事业单位分别向局专项检查办公室报送了检查报告和报表。我局按照时间要求,认真梳理汇总,在8月15日前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了自查情况报告和相关报表。 三、建树制度,完善提高 为了强化“三公经费”的长效管理,在专项检查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检查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合起来,注重把检查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注重把检查与我局正在进行的机关标准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省直部门较早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了公示。同时,认真开展了相关制度的检查和修订工作。先后修订完善了《河北省粮食局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河北省粮食局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规定》、《河北省粮食局工作人员因公出访管理办法》、《河北省粮食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河北省粮食局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规定和办法。4个直属事业单位也都结合自身实际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修订完善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有效控制“三公”经费增长的制度办法。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较好地体现了本单位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对全面规范“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保证“三公”经费支出不超预算,将发挥积极作用。 今后,我局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坚决执行省政府压缩经费开支的要求,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确保“管得严、控得住”。

309 评论

最幸福的米虫

导语: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公”消费中有令不行、有 禁不止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把各单位行政成本情况及 “三公”经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廉政考核和问 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支出行为。

1.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建设“精细”财政,改进和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时严格预算执行,提高预算约束力,促使各单位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做到“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或者因公出国(境)”。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三公经费”预算,造成“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分析时预算和决算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比如我市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纪检监察部门公用经费实行最低保障,这些部门的年初预算没有明确细化“三公经费”标准,建议我市今后的部门预算把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纪检监察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予以明确。上级专款、本级预算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中可以明确或细化为“三公经费”的部分,建议在预算安排时予以明确,纳入“三公经费”预算。

2.国家需修改相关财务制度。

我市部门预算公务接待费定额标准依据财政厅财文字[1998]500号文件规定,按办公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之和的2%核定,各单位的年初预算公务接待费一般都在300-1900元之间,这项标准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况极不相符,执行效果大打折扣,降低了预算约束力。因此,建议国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

3.少数单位存在错填、漏填部门决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的情况,建议今后对各单位加大部门决算报表培训力度,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决算审核,提高编报质量。

4.健全公务用车管理机制,加强公车购置编制管理,严格审核公车购置的资金来源。各单位应加强公车使用管理,规范和控制公车维修、用油等行为,降低公车运行成本。

1、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勤俭节约自觉性.加强思想教育,是治理“三公”经费支出浪费问题的基础之策.

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认真遵守公务消费纪律,在全社会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干大事、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良好风气.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使勤俭节约在各地、各单位蔚然成风,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2、强化制度建设,给“三公”消费戴上紧箍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三公”经费的管理的机制制度.

加强“三公”经费制度建设是降低“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措施之一.首先,在公务用车方面,要规范公务车的标准和数量,规范公务车更新的条件和程序,并以制度的方式进行规范;在公务车的使用方面可以采用内部控制手段进行规范,比如对公务车实行派车制度;加油采用按里程耗油定额加油或实行加油卡制度,一卡一车;对车辆维修可采用竞标方式,到中标厂家维修,实行司机申请,办公室负责维修等内控机制.对公车私用现象,可以对公务车安装gps定位系统,随时掌握车辆的位置,或办公室管理车钥匙,有公务用车司机领取钥匙,回单位后交钥匙.在公务接待方面,实行公务接待呈批制,也就是在公务接待前填写《公务接待呈批单》,将接待对象、标准、地点、参加人员等一一填写清楚,并经审批后再进行接待,接待结束后对各项支出审定核销.在公务学习考察出国(境)方面,“一把手”外出学习考察必须向上级或同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汇报审批.并实行备案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严禁参加一些社团、协会等组织的以学习为名的观光旅游.

3、加大公开力度,推进“三公”经费阳光运行.推行信息公开,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重要举措.

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列入“三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将公务接待情况、公费出国(境)情况、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用情况通过单位固定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党务公开网等每月公示一次.做到公开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形式明了,让群众看得见、看得懂,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违规用权.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加强民主监督,推行“三公”经费公开透明.首先,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制度约束.

在政府预算中,要对“三公”经费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定额进行全面控制和约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强“三公”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要推行“三公”经费的公开透明,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将“三公”经费暴晒于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接受社会和民主的监督是建立一个清正、廉洁、高效、透明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在民主监督方面,一方面要发挥内部监督,实行政务财务公开接受干部职工监督,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提升“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加强“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督,既能使政府掌握“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又能满足群众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知情权;三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5、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实施惩处问责,是治理“三公”支出浪费问题的必要手段.

一要严格对不按规定公开“三公”消费问题的责任追究.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不公开、假公开的,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公开促进“三公”经费阳光运行.二要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制考核.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把行政支出成本作为行政主体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将行政支出成本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升降、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予以坚决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要严格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各地、各部门要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同时,加大对用公款大吃大喝、违规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准购置配备公务用车、公车私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削减“三公”消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159 评论

齐吃大乳

相关规范:

第二章  出国(境)经费管理

第三条  严格履行出国(境)审批备案制。单位工作人员确需出国(境)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执行。

第四条  严格控制出国(境)经费预算。经审批同意出国(境)发生的费用,在单位的包干公用经费、日常业务经费以及符合支出规定的专项经费或结余经费中列支。对未按要求审批备案的因公出国(境)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第五条  财务处要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报销规定,出国(境)费用报销必须附因公出国(境)任务批件、正式发票及费用清单,按财务有关规定办理。因私出国(境)产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第六条  按规定审批备案的因公出国(境)活动中擅自安排旅游项目的,旅游项目费用由个人承担。不得核报与公务无关的开支和超标准、计划外发生的费用。

第七条  规范单位干部职工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一律不准借考察学习名义用公款组织外出旅游。经审核批准后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的,不得借机安排旅游项目。

第三章  公务车辆管理

第八条  严格按照公车编制和配备标准进行车辆的更新和购置。

第九条  更新和购置车辆严格规定程序审批和采购。

第十条  达到更新年限的车辆在确保车况和行车安全及修理费不大幅增长的前提下尽量继续使用。

第十一条  对车辆进行集中定点保险。

第十二条  对车辆修理实行责任到人、专人管理。坚决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尽量降低车辆维修费用。

第十三条  制定相关的车辆日常管理制度,对车辆实行统一管理 。

第十四条  不得公车私用。一律不准用单位的公务车辆学习驾驶技术;一律不准擅自驾驶公车;一律不准利用职权向企业、下属单位和他人借用车辆;一律不准将公车用于婚丧喜庆、度假休闲等非公务活动。

第十五条  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期间无明确保障任务时,必须按规定定点停车。

第十六条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章   公务接待管理

第十七条  公务接待须报县纪委备案。

第十八条   公务接待坚持节约简朴的原则,严禁奢侈浪费。进一步完善接待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审批制度,明确公务接待范围、公务接待审批手续和公务接待标准。

第十九条   公务接待中,严禁使用高档烟酒和用公款购买礼品,提倡对口接待,食堂就餐,控制陪客人数,严格申报审批程序,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严禁市内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用公款互相请吃请喝。

第二十条  公务接待费用全部在“公务招待费”科目和部门决算中如实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科目,不得转移列入基建项目管理费用和下属单位列支,也不得列入单位食堂成本。

第二十一条 公务接待消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或公务卡支付结算。公务接待费用不得超过年度预算控制数。

第五章  管理监督与公开

第二十二条  “三公”经费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一支笔”签字核销制度。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纪检部门负责“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各单位财务部门须在部门决算批复后的15个工作日内公开“三公”经费,有条件的在网上公布,条件不具备的可在单位显要位置张贴,对发生的大额支出须在备注中注明。

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公经费: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236 评论

DaisyYaoYao

三公经费管理的工作总结范文

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可是怎样写工作总结才能出彩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三公经费管理的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信访局对20xx年1~6月份“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三公经费”管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xx任主任,负责“三公经费”管理及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事务。

二、狠抓落实,严控各项经费支出

1、公款出国(境)费

今年上半年我局没有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

2、公务用车费

我局对公车运行费用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统一停放在指定地点的规定。今年上半年,公务用车费为×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

3、公务接待费用

我局的公务接待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高消费娱乐等情况,公务接待费为xx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

三、完善监管,防控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我局严格“三公”支出管理,研究制定了九项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

四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单车使用效率。

五是加强用电管理。对空调、照明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倡节约用电。

六是全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七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制度,控制接待标准。

八是规范大宗购置及办公用品管理。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

九是规范财务管理。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报批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

356 评论

相关问答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研究论文

    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和协调好财务关系的经济活动,它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丽苗条龙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事业单位论文答辩费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收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400元。综合类专业实践考核每科50元。

    ddungmicke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公共事业管理学位论文

    这方面的论文在一方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网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

    蘁嘬天唑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事业单位职称论文答辩公示

    职称答辩后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公示。 2021年副高级职称公示时间不能超过12月31日。职称评审工作政策强,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申报人确身利益,因此,要非常重视、规范

    竹林轻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事业单位分类与管理研究论文

    我写过很多此类文章 扣我啊 二吧妖妖舞六舞零吧舞

    蔡一诺198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