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胆yao一起吧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对广大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是对新的教材体系不太适应,其次是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第三是教材容量过大,让大家有点措手不及。大家普遍的感受是有点不会教、教不会了。
从新旧教材的对比上来看,旧的历史教材总体上来说信息量较小,分析深刻,在体系编排上无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是以时代为线索,而在某一时间段内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新教材则容量大、信息广,分析比较浅显,其体系则是分别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为线索,再以时间为纽带去阐述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和世界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变化,有专题史的思想。和旧教材相比,是大相径庭,所以老师们会有很大的不适应。
从学生方面的因素来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学生与上世纪的学生已有很大的差别。现在一个学生每天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教师,同时,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因此,我们的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正视学生的这一变化。
从时代的变迁上来说,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时局的变化,对人才的要求 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你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准的掌握,还要求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不但要求你掌握好汉语,而且要求你掌握好最基本的英语,现在出现了许多边缘性的学科,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总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教学实践和观摩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有了下面一些体会。
首先:处理好教材。新教材的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教材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觉得在处理新教材的内容时要有取有舍,纯记忆的东西可点到为止,而对较难理解的内容要进行重点突破。就如有的老师所说的:现在主要是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新教材。另外,新教材的体系没有旧教材的体系那么容易把握,似乎每一个专题与前一个专题和后一个专题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孤立、分散的。其实不然,只要你认真钻研,善于把握,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必修三的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专题的四节课讲的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正统地位的确立、新发展及受到批判;而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节课即讲的是向西方学习技术、制度、思想一个过程,也是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动摇的一个过程。这样,两个貌似无关的专题却清晰的叙述了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如果教师在讲课前心中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不会游刃有余。简言之,需要我们教师能有效的把握处理教材。
其次,提高自身的素质。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要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按新时期教育规律办事,以最经济的时间、最合理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新教材除容量大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对有些知识,我们可能比较陌生,比如绘画艺术里的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立体派,还有古代哲学、物理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去充电,大量获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提高自己的素质,许多地方要和教材、学生产生共鸣,只有“熟”才能生“巧”,连教师自己都搞不清的问题而去给学生讲解,学生是不会喜欢去听的。
第三,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入浅出,优秀的教师要尽力的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必修三讲的是思想文化史,讲到每个阶段的思想文化出现的背景时,我们都会分析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阶级、社会状况,也就是说: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简单地说就是: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就更简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增加历史知识的储备,同时要注重文史哲的有机结合。
最后,注重启发式教学。旧教材下,我们教师喜欢表演式的上课,一节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感觉把教材分析的入木三分,很有成就感。或许旧教材下,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但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更多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充实教学资料,注重情景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置最好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如在讲罗斯福新政时,我们可以把它和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在讲到网络的双重作用时,我们可设置:假如你是牛郎、包拯、比尔·盖茨、、本·拉登,你会用网络做什么,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跨越时空,可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
总之,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储备,还是在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上都需要不断的去探索,改进。
梦中的纸马
新课程革新下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如何将课改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竭力探索,努力实践地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做一总结和反思。
一、以教师为魂,提升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就如同一位演员兼一名导演,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一堂生动的英语课就如同一场话剧或小品。好的英语老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口语要流利,发音要标准,专业知识储备要过硬。这样,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同时作为导演,还要把场上的每个演员,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合理地分配、调度,让每个演员都参与进来。只有二者兼顾才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老师。
二、以教材为纲,超越教材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是中、高考命题的依据。初中英语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功能”这一模式编写的。如自我介绍、购物、表达喜好、谈论天气、指路问路等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就要求我们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进行转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补、删减、变通、替换等大胆的整合。例如在学习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时,课本上只给了五张图片和五组现在分词,一组对话Whatareyoudoing?I’mplayingbasketball.从导入新课起,我先描述老师自己正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干什么,自己的同桌在干什么,家里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两人一组,一问一答,掌握后叫些同学到黑板前示范动作,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正在干什么,自然而然地学生已掌握了如何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时再处理课本相关内容,效果就好多了。
新教材具有信息量大、知识复现率高,话题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脱离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会经常性的出现一种现象:一节课就学一两个对话,老师没什么可教,学生没什么可学,最终什么也没给学生教会的尴尬境地,例如:在学习购物这一话题时,课本上只给了一个购物的对话,如何展开一节课的教学呢?简单地老师讲对话学生听了会很枯燥乏味。我采用的方法是;老师扮演售货员,叫一个学生扮演顾客,示范了两组之后,学生自然就知道怎样模仿了。两人一组,可能开始会看对话练习,换一个同伴继续练习,四人一组全部练完后,从生疏到熟练,学生自然会脱离对话材料了。接着叫上几组同学拿上简单的道具,走到讲台前,来表演自己的对话,同学之间互相点评。在笑声里,在掌声中,一位位顾客和售货员已坐在了我们中间。
三、以活动为主,落实活动
教师创设真实的语境或氛围让学生去使用英语,感受英语,而不是单纯的由老师讲知识点,灌输语法知识,是新课改应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最直观地体现就是课堂内外老师精心设计的各种学生活动。课前活动可以是一对一freetalk,也可以是两人一组的Pairwork,或是一段英语情景表演,或直导入主题的“问题式”Brainstorm。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核心是让学生去说英语,用英语,亲身感受语言的魅力。课内活动的设计可以使用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大量信息,获得感性知识,同时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也增大了课堂容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总之,通过各种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达到何种能力,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流于形式。课后活动的设计我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弥补课堂不足为主。我所带的班级从初一到初三,我坚持每天让学生利用自习前10分钟时间,听写前一天或者当天所学的.单词和短语,翻译几个重要句子,日积月累。事实证明,能够坚持这样做的班级英语总体水平良好,没有掉队的。
四、以学生为主,服务学生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师由教学的主角变为监督者、指挥者。在教师创设的各种语言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2)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高高在上,不能平等的对待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许多学生会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语言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的加以示范、指导、点拨,激活学生思维,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充分的发展。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表扬、鼓励学生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外语在学习中,不犯错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对于学生的些许进步,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也许一个Good,一张笑脸,一句中肯的评价,都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遨游学海。
新课改中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大有使用多媒体就实体现了新课改之势。如果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做基础,只是把课本内容用多媒体来简单搬个家,教师往往会被课件所左右,学生也只顾看热闹,课件又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往往会适得其反。
(2)课堂活动设计过多,但流于形式,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看起来热闹、红火,但学生没等开始讨论时间就到,学生活动成为课堂点缀,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这种重形式、轻效果现象,实不可取。
(3)学生口语表达较好,但语法学习不扎实,基本功不牢固,眼高手低,一说就会,一写就错,书写不规范,书法太差等问题层出不穷。新课改不等于全部否定传统教法,忽视学生的双基训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对待传统教法,才能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改给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的压力,唯有不断创新和反思,让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乐学、善学,才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新课程》是省级教育类期刊ISSN:1673-2162CN:14-1324/G4——中州期刊联盟
《新课程》杂志是正规的吗? 《新课程》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登记注册的正式期刊.(CN14—1324/G4 ISSN1673—2162 邮发代号:22—19
① 《新课程》杂志是正规的吗 是正规的杂志。 《新课程》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由山西出版集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协
一 有同行们参加过《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出版全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活动吗 评职称是需要抄一定的软硬件基础的,如学历、工龄、工作成效等,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对广大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是对新的教材体系不太适应,其次是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