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9

我是一只喵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夏目漱石少爷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幽花零落

已采纳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夏目漱石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鎌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 夏目漱石作品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在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序文里,有这样一段: “在这里我决定,将从根本上解释‘何谓文学’的问题。同时我下决心,利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把它当做该研究的第一阶段。我把一切的文学书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层,已经把自己关在一家租房里。我之所以要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来知道何谓文学,是因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为有效。我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心理需要,因而在这个世界里生成、发达和颓废的。也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社会需要,因而存在、兴隆和衰亡的我是猫(吾辈は猫である)--1905年; 我是猫少爷(坊っちゃん)--1906年; 漾虚集--1906年; 虞美人草--1907年; 梦十夜--1908年; 三四郎--1908年; 从此以后(それから)--1909年; 门--1910年; 过了春分时节--1912年; 行人--1912年; 心(こころ)--1914年; 道草--1915年; 明暗--1916年,遗作;

81 评论

罂粟女孩

作者: 夏目漱石写此书此句的年份: 1988年此句话出现在书中的第几页: 第209页

213 评论

幸福、定格

[1]陈雪.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1) . [2]吕兴师,王正东. 论夏目漱石的前期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 2002,(01) . [3]朱丽仙. 《我是猫》中猫在文本结构中的意义[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S1) . [4]陈占彪. 《野草》与《十夜梦》形式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 [5]李琴. 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科技信息, 2009,(14) . [6]陈占彪,陈占宏.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 南都学坛, 2005,(06) . [7]夏爱元. 试论夏目漱石的知识分子情结[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5) . [8]谭艳红. 简论夏目漱石的散文诗《梦十夜》[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06) . [9]牛立忠. 猫眼中的世界——从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看日本社会[J]. 作家, 2009,(20) . [10]江静. 无学祖元《临剑颂》源流考[J]. 文献, 2010,(01) . [1] 管永翔. 猫眼看世界[J]. 语文世界(蓝B版), 2001,(Z1) [2] 宋馨华. 读夏目漱石的《我是猫》[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3] 王秀珍. 夏目漱石创作风格的展开[J]. 日本问题研究, 1996,(01) [4] 李艳梅. 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5] 王霞. 论日本近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的夏目漱石[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7) [6] 蓝泰凯. 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夏目漱石及其创作[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0,(04) [7] 封家骞. 略论夏目漱石的汉诗[J].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1997,(01) [8] 雨霏. “猫眼”里的冷暖人生——夏目漱石[J]. 中文自修, 2006,(12) [9] 蓝泰凯. 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J]. 贵州社会科学, 2000,(06) [10] 夏爱元. 晦涩家庭中的孤苦学者——试析夏目漱石《行人》中的一郎形象[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李光贞. 《我是猫》与批判现实主义[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1]陈雪.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1) . [2]吕兴师,王正东. 论夏目漱石的前期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 2002,(01) . [3]章小叶. 《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01) . [4]刘婧. 《我是猫》与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5]李光贞. 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情感世界[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1) . [6]李炜,庄凤英. 论翻译中导致误译的因素[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4) . [7]陈占彪. 《野草》与《十夜梦》形式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 [8]张碧波. 实现川端文学虚实合一的媒介——《雪国》、《古都》中镜子的作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0) . [9]李琴. 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科技信息, 2009,(14) . [10]陈占彪,陈占宏.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 南都学坛, 2005,(06)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刘宏多. 夏日漱石早期创作中的思想矛盾──试析《我是猫》与《旅宿》[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

100 评论

爱爱囡囡

夏目漱石【中文摘要】 日本明治时代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心》以明治时代的日本为舞台,让“先生”、K、“我”等人物登场,在与时代的关联中演绎一场关于人性的戏剧。关于人性的探讨和对于明治精神的追思相互交织,贯穿于小说始终。本论文以「先生」这个关键人物为主线展开论述。一、考察了他的成长经历,认为其成长背景和教育环境对其伦理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先生”在儒教以及武士道精神等传统思想受到强化的同时,学习了西欧追求自由、独立、自我的近代思想。这两种思想的矛盾,造成了“先生”思想上的困惑,这种困惑伴随其一生,成为“先生”精神上痛苦的根源。二、考察了“先生”在恋爱中的表现,探讨了他的“洁癖”、他的爱情观、他的猜忌和犹豫不决,认为他的恋爱悲剧与其性格有很大关系。三、探讨了“先生”与K的关系,从亲密无间的好友,到势不两立的敌人,爱情的竞争导致友情的破裂,体现了充满个人主义的西方近代精神对“先生”的影响。四、探讨了“先生”与“我”的关系,认为在年轻的“我”身上,寄托了“先生”对未来世代的期望。五、探讨了“先生”的自杀与明治天皇去世的关系,认为明治时代的结束对于深受明治精神影响的人是致命的打击。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先生”的形象这是一个背负自责的先生。他和自己的朋友K同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他背着K,先向房东家提了亲。K最后自杀了。几十年,先生一直活在内心的拷问中。他沉默,逃避世界,讨厌世人。他每个月一个人去给K扫墓。最后,还是在自己内心的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直在想,书中先生的厌世是因为什么。看到最后先生的遗书,终于给了在自己遭到叔父迫害的时候,先生也仅仅是对“世人在钱面前的态度绝望了”,而当自己在K面前反复使用心计,最终K自杀的时候,我想先生是开始讨厌自己了的吧。这样对自己的厌恶,延伸到世界,延伸到世人。终于还是绝望了的。可是作者还是留下一点温存的。作者一直没有忍心,把爱放在绝望的范围。无论如何,书中种种平淡的爱在我看来几乎是逃避世界所有的庇护。作者以及译者语言功力都极其深厚。文字的流畅以及平淡中的锐利,都是现在很多作家值得学习的。看夏目漱石的书,让我想起岩井俊二的电影,温和却有力。闭卷之后,如饮一杯绿茶,香味沁脾。

277 评论

零碎的回忆123

《少爷》是夏目漱石在1906年发表於〈杜鹃〉杂志的作品,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来自东京的主角「少爷」有著典型江户人率真朴实的性情,赴乡下任教後目睹种种人心丑恶的现象时代背景为倡导“文明开化”的社会转型期,旧传统被打破,新观念未确立,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或正直未泯,或放纵卑劣,小说语言幽默,描写夸张滑稽,人物个性鲜明,勾画出彼时教育界人物的众生脸谱,充分展现了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 求采纳啊~

84 评论

相关问答

  • 石油能源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一般在三十个左右就可以,里面要包含少量的英文文献,5个左右即可

    王凡Angel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我的傻爷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

    qieerdingdo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石化石油本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以第一篇为例:蒋怀远,饶福焕,蒋宝源. 是文章作者驱油用石油磺酸盐成分分析 文章题目〔J〕.表示期刊文章,期刊的名字

    上海阿稀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大爷二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上有几千的功臣名将,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第一名将无疑是关羽,因为关羽不仅仅是一个古去的名将功臣,而是神将的代表。并且还是很多个行业的祖师爷。当然了,有神

    双双鱼儿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夏目漱石少爷论文参考文献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

    我是一只喵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