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菲宝宝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抑郁症,去了解抑郁症,让人们正视它,明白它并不可怕,每个人都可以去克服它。很多人并不在乎自己的抑郁情绪,导致加重。可能身边人的一句话,就能改变很多人的情绪,而不是过多的抱怨。能正视自己抑郁症的人很少,很多人不去认同抑郁症,所以希望更多人能重视抑郁症,去关心身边负面情绪很多的人。一个简简单单的拥抱,一些最普通不过的话语可能就会改变他的情绪。很多人说对于抑郁症并没有什么偏见,但是十有八九都是假的,很多人因为遇到一点点的负面情绪就说自己抑郁的。也有人说很多人因为一点点负面情绪的影响,开始装抑郁,抑郁本没有错,只是装的人多了就成了过错。对此我特意去查了关于抑郁症的解释。对于抑郁症的解释:在临床上关于抑郁症是一类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缺乏兴趣乐趣为主的一组心境障碍在临床上患者往往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大脑反应迟钝,感受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兴趣和快感。所以说,患者往往感受到自己没有价值感,一无是处,无能无用,患者常常自罪自责,严重的出现了,活着没有意思,自杀的行为或想法。抑郁是负面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觉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
韩建忠001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症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5-01
1 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下降导致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分:
1.1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忧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1.2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1.3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1.4 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1.5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1.6 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1.7 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2 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然,严重的抑郁症,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2.1 心理护理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心理护理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药物副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2.1.1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挫折、遭受不幸等),出现情绪抑郁、低落,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的情况。心理护理采用耐心、细心的安慰,适时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和情绪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
2.1.2 用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患者倾述内心烦恼和痛苦,帮助分析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适时给予安慰性语言,用同情、理解的心态和关心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解,与患者共同分析是受到哪种情绪干扰(潜在焦虑的情绪干扰、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情绪干扰、非理性想法的情绪干扰)找到原因制定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3 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
2.1.4 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2.2 饮食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缺乏神经传递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抵抗抑郁症的饮食:
2.2.1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2.2.2 鱼肉减轻心理焦虑,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2.2.3 含锌铜量高食物缓解抑郁,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2.2.4 含硒高食物可改善情绪,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也能改善情绪。
2.2.5 另外,长期的失眠消耗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重视抑郁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佳音音乐
弗洛伊德的《哀伤与抑郁》从几个方面来对哀伤和抑郁进行探讨,当然,他强调这里的抑郁并非包含所有抑郁,而是跟客体丧失有关的抑郁。在这篇文献中,弗洛伊德区分了哀伤和抑郁的共同及不同之处,尤其是通过心理动力学视角,即从力比多的角度来去诠释抑郁发生的过程和心理机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文献进行解读: 一、文章产生的背景 这篇文章是弗洛伊德写1916年,发表于1917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在最初,弗洛伊德是支持这场战争的,并把儿子送到战场,可是随着战争导致很多人死亡,他也开始对儿子的牺牲有所担心,逐渐转变了支持战争的想法。 随着战争的继续,周围的一些朋友和亲人开始因战争而死亡,所以在当时的整个社会中弥散着哀伤的气氛,使得弗洛伊德开始关注到死亡,为他对死亡的思考奠定了一些基础。当然在1921-1922年,他写的《超越快乐原则》开始讲到跟死亡相关的内容,也是第一次提到死亡驱力。 二、 文章的意义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和潜意识理论,我们也将它称为“地形理论”;随后弗洛伊德又提出了“结构理论”,也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而这篇文章是“地形理论”和“结构理论”的分水岭。这篇文章孵化了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并为之后弗洛伊德所一直倡导的“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 浅谈哀伤 1、哀伤发生的心理机制 哀伤发生在重要客体的丧失之后,当然重要客体并非仅为实物,也包含让人们有情感投注的客体,如弗洛伊德所举例的:自由、理想等。客体丧失之后之所以有哀伤反应,源于客体原本是个体力比多的投注,但突然的丧失后,暂时未有新的投注对象时,力比多还保留着,于是哀伤反应就是个体释放力比多能量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哀伤经过一段时间就对自然痊愈,即 个体通过哀伤反应的发泄,消耗了个体投注在丧失身上的力比多能量。 2、仪式对哀伤的作用 在我国,亲人离世后我们会举办葬礼,在葬礼上,大家都哭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在时间上,我们会有做‘七’仪式,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之后还有周年祭、三年祭等,当然这是来自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但是同时,这也符合人们的哀伤过程。当然因为是重要亲人,所以哀伤可能会要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亲人会在梦中出现,也表明哀伤在持续进行。 在犹太文化中,会把所有的亲人召集起来,大家坐在一起,连坐7天,共同来谈论跟死者有关的话题。当然不论是中国文化背景下,还是犹太文化背景下,人们都是 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亲人们释放哀伤,也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宣泄掉我们内心的力比多能量,进而削弱内心对重要客体的力比多的投注。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会看到有人在葬礼上无法表达哀伤,看似不悲伤,或者没有太大的情绪,这就需要重点关注 ,如果哀伤无法表达或者宣泄,也许力比多就以其他方式来表现,也有可能转为抑郁 。 当然也需要去思考,为什么个体无法表达哀伤? 例如一个男性来访者的表现症状为强迫洗手,询问之后发现有个哥哥在十几岁意外去世时,在葬礼上他没有任何的情绪表现,但是之后却出现了强迫洗手。如果从潜意识的角度来看,也许子内心中来访者一直和哥哥是竞争关系,他在潜意识中一直想杀死哥哥,来获得父母全部的爱,可是当现实哥哥真的死了时,潜意识的愿望达成,所以在葬礼上他表现不出来悲伤,但是超我又有很多的内疚和自罪感,于是通过强迫洗手来抵消。 3、哀伤的特点 通常来讲,哀伤是由具体的生活事件引起,并因重要客体的丧失而导致一系列的自我价值低、痛苦、悲伤等情绪体验,但是 哀伤是意识状态下个体知道自己丧失了什么 ,也就是丧失的客体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哀伤是释放在重要客体上投注的力比多,进而完成个体和客体内心分离的过程 ,而当内心的分离完成,个体的哀伤反应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哀伤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痊愈,并非病态。 四、浅谈抑郁 1、抑郁的表现 通常而言,我们看到抑郁的表现为对外界失去兴趣、爱的能力丧失、所有能力丧失以及自我价值丧失。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抑郁的个体在不断的向自己证明自己不好,而之所以这样是源于 个体与过往重要客体的关系 。(注: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重要客体,只有早期的养育着,通常是母亲。) 2、动力学视角下抑郁的心理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在与过往的客体关系中,个体遭受了“抛弃”,进而个体会对过往的重要客体产生蔑视和失望,这样受损的关系使得个体并 未将力比多投注到新的客体上,而是投注到了自身 。于是看似是个体对自身的贬低或攻击,其实是指向过往的客体,只是以自我攻击的方式呈现出来。 那么为什么个体无法将攻击转向新的客体,而是转为自我攻击? 3、抑郁形成的前提 (1)客体选择 阿诺德认为抑郁个体内心的自我理想与客体的丧失有关,在个体与客体建立亲密关系时个体会根据客体与自己的关系将客体分裂为爱的部分和恨的部分,而抑郁是因为在客体选择时内化了客体坏的部分,所以 客体离开时坏的部分留在了心中,就产生了自责和自罪 。当然这和客体关系理论中克莱因的理论有相似之处,克莱因一直标榜自己是弗洛伊德学派,但是弗洛伊德为了保护安娜.弗洛伊德,拒绝了克莱因。 (2)认同 在抑郁中, 个体对自我的不接纳实际上是来自客体对自己不接纳的认同 。因此,个体将过往客体对自己的不接纳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不接纳,内心的冲突也转化成自我结构中不接纳的部分和接纳的部分之间的冲突。 在抑郁个体内心中的冲突虽然看起来呈现的是个体对自身的不满,但其实是个体对过往重要客体的不满,进而使得 客体丧失变成了自我丧失 ,这也是和哀伤的不同之处。 (3)力比多退行到自我 阮克认为,个体在客体选择时是基于自恋,即在对客体投注出现问题时马上转向自身。这也是从客体选择进而转为一种原始自恋的退行。 当然,在这点上哀伤和抑郁有很大的不同, 哀伤是通过释放力比多来与客体分离 ,而抑郁是个体无法与客体分离,一直无法摆脱对客体的投注,通过贬低自己使得个体与客体的关系一直维系着,并 抑郁是固着在潜意识中,将对客体投注的力比多转向自我 。五、对养育孩子的启示 我们常常谈到3岁之前很重要,这是孩子与重要养育着建立亲密关系阶段。 仅从哀伤和抑郁的角度来看,好的亲密关系,通常而言是 稳定、亲密、接纳的关系,会帮助孩子增加对自己的接纳部分,内化与养育着关系中好的部分,有助于孩子独立自我的形成,使得他们能很好的区分自己和客体,也发展了承受丧失的能力, 于是在未来的分离和丧失时主要表现为哀伤; 而坏的关系,通常是早期的分离、抛弃等心理创伤, 在孩子内心中未能完全形成独立自我时,让孩子内化了与客体关系中坏的部分,并认同了这一部分,使得孩子心中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也就无法将自己和客体分离,也就无法将对客体的力比多投注出去 ,在内心不断与客体进行纠缠,之后在遇到丧失事件时,就会激发早年对养育着关系丧失的感受。 因此,现实中看到的有的人遇到的丧失事件不仅仅是哀伤,而是转为抑郁是在于现实的生活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激发了个体在早期对过往重要客体丧失的情绪体验。我们也可以通过个体与过往客体早期的关系来判断在丧失时,可能出现哀伤还是抑郁。 结语: 中国汉字真是精辟,“分离分离”,先分开,才能离开,然而唯有爱才能让人离开,而恨只能让人紧紧相连。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帮助孩子完成分离。 真正的内心力量是能够承受丧失。 注:部分资料来自阿诺德讲课内容。
挺难的。研究生论文要求很高,要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推论能力,字数要求也高。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抑郁症,去了解抑郁症,让人们正视它,明白它并不可怕,每个人都可以去克服它。很多人并不在乎自己的抑郁情绪,导致加重。可能身边人的一句话,就能改变很
综合视角下大学生的抑郁成因治疗及启示 【摘要】“核心自我评价”与“领悟社会支持”都可对大学生的抑郁起中介作用,两者的切入角度不同在于前者侧重自我认知理论,后
纺织学报 国外的一些期刊比较好
1,论文《拉奥孔悖论》,发表于《美术》1988年第8期。2,论文《中国近代油画略史》,收入专集《东亚油画——其觉醒和发展》,日本静冈县立美术馆1999年4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