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8

fabregas89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umeiyan01

已采纳

行知互动谈中药学的继承和创新回答于2018-06-18【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学的继承与创新,对中药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促进中药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建议性措施。【关键词】 中药学 继承 创新中药学的创新发展需要以中药学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多学科、多方位的研究,在注重药物作用的全面性与整体性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药物作用进行调控,既要保持药物遵循着整体取性的原理,又要发挥中药调控机制的作用。要实现中药学继承与创新,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思路。1 中药学继承和创新的现存问题1.1 缺乏全面的中药基础理论中药基础理论作为核心的药性理论,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只有真正掌握中药基础理论,方可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应用自如。在继承中药学基础理论中,文献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载体作用,目前我国具有一定数量的中药本草文献,但是多数本草文献都缺乏了全面性,仅仅围绕着固有的性能理论来对药物进行浅论。如此行为会给中药学的创新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关于药理学的研究却依然存在着极大的进步空间,与不断增加的药物种类相对比,存在着极大的反差。例如,人们通常的配伍禁忌:必然以十八反为主要原则,在进行中药配伍时,不敢违反该配伍禁忌的重要原则,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将十八反列为配伍的禁忌。但是随着配伍禁忌的相关研究,发现这与临床实践中相反配伍取效的做法是不相符合的。由此可见一成不变的理论对中药学理论的创新发展造成了更大的限制。1.2 缺乏深入的临床应用记录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其自身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但是由于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处理,以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本来的药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更加充分、更加深入的挖掘中药材的功效以及其应用方式。但是,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经验尚未足够,目前主要的用药经验借鉴于古人以及古老中医。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药材更多新的功效以及应用不断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发现,但是由于没有记录在临床中药学文献中,导致新的中药学功效与用法没有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由此对中药的临床拓展应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传承的主要方式包括了通过直接经验继承与通过间接经验继承。多数的中医药学术经验来自于文献典籍与老中医,老中医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得以继承,并结合其自身时代的特色,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独特的用药经验以及独到的见解,甚至有的用药经验经过了自己的顿悟以及验证所得。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与时代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术经验没有得以传承,导致这些弥足珍贵的学术经验失传。1.3 缺乏及时的现代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有利于中药成分分析以及药理方面的实验开展,可以加深人们对于中药材许多不为人知的药理与毒理机制的了解,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拓展药物使用的范围。目前,从临床实践方面观察,发现临床应用依然比较落后。例如,研究发现细辛所具有的毒性和煎煮的时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按照研究证明:量为15-30克的细辛,只要煎煮的时间超过20分钟,是可以保证没有毒性的。但是目前在许多大型医院内,为了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要求使用该类毒性药物需要通过主要医生的签字方可让患者取药。由此可见,这种因循守旧的做法严重的制约了中药学应用的发展。2 如何促进中药学的创新发展2.1 中医药发展重在继承与创新要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只有合理科学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方可实现中医药的长远发展。从根本方面而论,“以人为本”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立足点。在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集成主体精髓,又要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来促使中药学理论更加丰富,更具特色以及优势,与时俱进。一直以来,中医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获取创新,不仅应当善于吸取不同领域优秀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应当不断的自我完善,促进自身更加完善的发展。在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继承与保持中医药基础理论与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科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使中医药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2.2 保护中医药文化,从而促进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以及国粹,需要得到集成以及保护,这是促进中医药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许多优秀的中医学术理论方法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名老中医缺乏后人继承,同时加上西医发展的冲击,中医药的发展缺乏人才,在科研方面也缺乏足够的实力,伪劣中药材产品大量的充斥着中药材市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为中医学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此从法律的角度来保护中医药文化,以此作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2.3 充分挖掘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潜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首先必须受到关注的是知识产权的问题。关于中医药的科研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与资源,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保护,那么科研人员难以始终坚持中医药的科研工作。因此,首先必须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在法律方面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来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中医药的科研工作成果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通过中药现代化促进中医现代化发展,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传统中药学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中医现代化则涉及到中医理论的现代化以及中医临床的现代化两方面内容。在中医学的发展中融入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了重力理论的应用水平以及疗效。综上所述,中药学的继承与创新需要对中药学的一切成就进行更为深入与全面的挖掘,创新需要以药性的基本理论作为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结果,而创新的前提也在于继承,中药学的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参考文献[1] 祝世讷. 历史性转折 时代性局限――中医药在20世纪的命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01)[2] 商庆新. 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2)[3] 郭世民,马克坚. 中药药性与中药方剂的标准化是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基础[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5(06)论文来源:《今日健康》 2015年7期转载注明来源:https://m.xzbu.com/1/view-11629981.htm阅读原文有用 |分享国内婴儿奶粉排名-淘宝热卖好物汇集,品牌众多,放心购!国内婴儿奶粉排名-购物上淘宝,品类集结,热卖好物!海量优质商品,轻松畅购。simba.taobao.com广告灭一次白蚁要多少钱,先施工后收费,您的品牌专业灭白蚁!值得一看的白蚁相关信息推荐灭一次白蚁要多少钱哪家好?就找您的品牌,专业消杀工程师上门服务,快速高效,治根,,先施工后收费,安全环保,灭一次白蚁要多少钱电话咨询有优惠富盛侨家政服务有限..广告风机专用变频器值得一看的变频器相关信息推荐北京地区专用提供风机变频器安装调试技术方案一站服务北京伟纳鑫盛电气设备广告大家还在搜你认为如何传承和发展中药学如何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创新的例子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内容继承中医药文化的理论意义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思考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医药中医药如何传承与创新excel如何隐藏行列智能家02-26人工智能AI与医疗的关系深圳市和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2020-10-15重庆智能移动密集架档案柜手摇轨道钢制电动密集柜资料办公文件柜¥550 元¥550 元购买simba.taobao.com广告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具体包括哪些步骤?为了帮助中药学职称考生了解,掌握更多知识点、考点,更好的复习备考中药学职称考试,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如下: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大体分为检品登记、取样、鉴定、鉴定记录及鉴定报告书四步。医学教育网官网2020-11-24继承与创新生活中为了成功不得不继承很多东西,但为了离成更功更近一步,必需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只有继承与创新完美融合才会绽放出炫丽的光彩。 继承是创新的源头,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丽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但他的构想却未继承前人的成果,这种无灵魂的构想是注定要失败的,为此他荒费了自己的一生。这告诉了我们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否则就会在大雾中迷茫。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假如没有前人智慧结晶的引领,没有前人智慧的奠基,也许成功离他还很遥远。就像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我要投稿!2019-04-15媒体视角|中新网:中药学专家、学者汇聚上海聚焦中药学继承与创新发展等话题温馨提示:在浏览“媒体视角|中新网:中药学专家、学者汇聚上海聚焦中药学继承与创新发展等话题”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该内容尚未通过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访问。零二七艺考2020-06-27北京调查公司-诚信高效,实名认证京津市场调查工作室广告学习的时代性、现实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立足于新的历史高地和发展起点上的高政治智慧和高文化自觉的显著特征。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学习,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它有着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内涵。我们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宽广的视野去领悟和把握它的非同寻常的精神实质。荆楚网2011-01-14习近平谈创新驱动习近平谈创新驱动:不能“脚踩西瓜皮”要抓好顶层设计 “学习路上”大型网络数据库 【学习路上按】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并指出“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希望上海能够“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党建网2016-03-15创新与继承的融合 捷尼赛思GV60官图发布近日,捷尼赛思官方发布了一组捷尼赛思GV60(参数|询价)的官图。新车为捷尼赛思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与现代Ioniq5和起亚EV6共享全新的纯电动平台E-GMP。新车预计将在2022年上市。汽车之家2021-09-06源头工厂生产档案密集架钢制文件密集架可来图定做¥550 元¥550 元购买1688.com广告谈创新对于统计工作的现实意义谈创新对于统计工作的现实意义 春秋时期,管仲的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从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商鞅的“治市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主张铸就了秦王朝的辉煌,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古往今来,人类历史的每一步发展都无不留下了创新的烙印,她无数次的证明着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只有创新,才能求得发展,只有创新,才能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正如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创新市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作为一名幸运进入统计工作的年轻人,三年前,带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困惑,现在,终于有幸体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惊喜,下面我主要就创新对于统计工作的现实意义谈谈我的理解。fanwen.geren-jianli.org09-03王金玉:创新是一种继承的发展新浪财经2005-12-04继承与创新(5):灵感灵感,是指创造性的、新颖的、表现为突发性的思维结果。对于设计师来说,这种时刻是最为愉悦的,充满着创造的的时刻,但也只是瞬间。 每个工程师都希望得到设计的灵感。文秘帮2019-09-05选购敬老院_批发敬老院_认证企业_百度爱采购值得一看的地区养老院相关信息推荐百度爱采购广告革命故事之纵横驰骋笔不辍继承发展求创新“平津战役”开始后,谭政主管战前的政治工作。在战前进行攻坚战的各项准备时,谭政积极指导部队作好政治动员工作。他号召部队“打响进关第一炮”,争创打好仗、团结好、政策纪律好的“三好”战斗连队。在攻打天津前夕,谭政向部队宣布了“约法八章”,提出争取“军政双胜”、“秋毫无犯,原封不动”的口号。这些行动口号和措施,保证了攻打天津的部队模范地执行了城市政策和纪律。攻克天津之后,担任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谭政,随攻城部队人城,检查了部队在天津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情况,并于1月19日向中央军委写了《关于攻城部队作战勇敢纪律良好及情况的报告》,受到了中央军委的好评。中央军委于21日立即将此报告转发给各中央局、各中央分局、各前委,借以鼓励全军士气,增强纪律性。wds.chinaspirit.net.cn2021-07-14评李瑞环《孔雀东南飞》:继承传统基础上发展创新《孔雀东南飞》是李瑞环同志继《珍珠衫》之后,为评剧奉献的又一部力作。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时刻,这部作品的华彩亮相,对评剧界来讲,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中国经济网2011-12-22—— 已经到底了 ——

234 评论

婕哥大王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不懈斗争的经验总结,热力学是源于西 方的物理化学学科,这两者一古一今、一洋一中,分属两大学科门类。乍看起来, 两者毫无关联,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医药学与热力学“貌离神合”、“灵 犀相通”,两者无论在思维方式方面,还是解决问题的着眼医院药物研究中心肖小河教授提出了中医药热力学观,为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医药 特别是中药药性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将为进一步阐明中医治法治则、复方配 伍规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品质药效评价等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体系。 与中医药学灵犀相通的现代学科——热力学 肖小河介绍,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的一门学科,归属于物理化学学科。其 中的化学热力学、生物热力学一直是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今物理化学中 发展最活跃的领域。 热力学又称热动力学,起源于1824年卡诺(Carnot)对热机效率的研究,当 时的热力学研究仅研究热与机械功之间的相互转换。随着电能、化学能、生物能 以及其他形式能量的发现和应用,热力学发展成为研究热与其他形式能量相互转 换所遵循规律的一门学科。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化学现象以及和化学现象有关的 物理现象中的应用,称为化学热力学;相应地,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在生命现象以 及和生命现象有关的物理现象中的应用,则称为生物热力学,或生物热力学。 热力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两个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亦称能量守恒与转 化定律,主要研究热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守恒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 主要是研究热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方向和限度的规律。 上世纪七十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Prigogine)通过对复杂系统演 化过程的深入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指 出,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由于系统内部非线性的相互作 用,通过涨落可以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丰富和发展 了热力学基本理论,为人们研究包括化学现象和生命现象在内的各种生物、自然 和社会的复杂体系,提供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肖小河认为,简单来说,热力学就是采用宏观的研究方法,即主要依据系统 的初态、终态及过程进行的外部条件(均是可以测量的宏观物理量)对系统的变 化规律进行研究,而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过程进行的机理。 热力学可根据人类实践经验并借助数学知识,用逻辑推理方法得出的具有普 遍意义的热力学规律,其结论绝对可靠;但正因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所以不 能对热力学规律做出微观说明。换句话说,热力学只能告诉人们,系统在一定条 件下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规律,而不能回答为什么具有这样的规律;热力学只能 告诉人们,在某种条件下,变化是否能够发生,若能发生,会进行到什么程度, 但不能告诉人们变化的速率及变化所经过的历程。 肖小河指出,热力学的上述特点和中医药学特别关注机体的状态表现及其系 统的平衡或有序性,以机体变化的状态表现作为参照系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 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有相通之处。 热力学阐述中药复方配伍关系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也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长期以来,国内学者 主要从药效药理学角度,同时结合药物化学手段,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关系和药效 物质基础,但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肖小河采用生物热力学方法,证实了中 药配伍关系的客观存在。 肖小河认为,中药复方的配伍关系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处方中各单味 药的药效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全方的药效物质与机体之间的药理毒理作用。 从本质上说,无论是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还是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都属于 化学反应范畴。而任何化学反应发生时,均伴随有能量的转移和热变化。这些能 量的转移和热变化均可用热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检测与描述。 为此,肖小河以处方组成基本相同或相似但配伍比例不同的两对经典名方 ——左金丸/反左金、麻黄汤/麻杏石甘汤为例,先采用生物热力学方法,定性定 量测定复方配伍过程中的能量转移和热变化,建立中药复方配伍关系的生物热力 学模型和热谱图;再对发生显著能热变化的配伍关系,结合生物分子标记技术和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诊断和示踪,辅以药理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阐明其主要药 效学及物质基础的差异;然后,以传统给药方式,在临床上进行小样本的辨证施 治验证;最后,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建立基于生物热谱图、生物分子标记和 化学指纹图谱等的中药配伍关系数字化高通量检测方法和系统,从而实现了中药 复方配伍变化的实时、连续、在线、无损、快速、灵敏。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中药配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中医经典名方配伍精当, 但不一定都是惟一最佳的组合;生物热力学可以作为刻画中药复方配伍关系的基 础方法之一,焓变(△H,指热量输出变化)可作为衡量中药复方配伍变化的客观 指标之一。研究还发现,作用于生命体系的复方中药,如组成配比不同,其生物 热谱图及主要热力学参数值有不同程度的改变,△H呈现明显而有规律的变化, 并与复方中寒热药性中药的比例之间存在映照关系。 由此,肖小河指出,中药复方通过不同药性药物的配伍作用,调控生命体系 能量的代谢、转移和热变化(特别是△H),使机体维系新的稳定有序状态。这 可能是中药复方配伍的机制之一。 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神交”已久 肖小河指出,中医药学与热力学其实“神交”已久,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两者都重在研究系统的存在状态(初态和终态)和变化方向,而不关注系统的内 部构成和变化过程;两者都工于宏观描述而疏于微观分析;两者都讲求系统平衡 与调节,远离平衡和开放条件下的生命体系和化学体系,都属于耗散结构。众多 的生理病理现象和物理化学现象都可以用耗散结构理论加以阐释。可以预见,借 鉴或融会热力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能会为中医药学研究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肖小河认为,生命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或自组织系统,或耗散结构。 一切生命活动都包含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转换(代谢)。能量流是生命活 动的主导,正常生命体系的能量代谢和转化符合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特别是开放 系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阴阳五行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平衡观、辨证施治等中 医药基本理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虚之、虚者补之等中医治则治法,均 遵循了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特别是开放系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机体出现异常或 生病,就是生命系统内部出现“混乱”、“无序”,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时, 无论是进行药物,还是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其实质上是生命系统从外界吸取 “负熵流”(在热力学上,与无序相对抗的自由能和信息都称为负熵),使系统 熵增(熵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熵增是体系趋于无序状或混乱的增加)减少, 降低混乱度,使其达到新的有序状态或形成新的稳态,从而恢复正常和健康。这 也符合热力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开放系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从中药作用的角度来看,任何中药的药性功能都是通过干预生命活动的能量 流、物质流、信息流的转换而实现的。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温中散寒、益气 升阳等就是中药通过干预机体的能量转换而发挥的药性功能;清热解毒、滋阴壮 阳、益气补血、益气活血、益气生津、滋阴清热、温阳利水、清热生津等是中药 通过干预机体能量-物质转换而实现的;而中药对物质-信息转换的影响,可以产 生养血安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平肝潜阳等药性功能;中药对能量-信息转 换的干预,能产生行气止痛、散寒止痛、温经散寒、清热安神等药性功能。 因此,肖小河认为,作为能量转移和热变化的重要刻画工具,热力学是以体 系的状态参数为研究对象,可以定性定量测定机体生长代谢过程中以及中药与机 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移和热变化,能实时、在线、无损、高效、快速地刻 画机体的表观状态及其变化情况,符合中医药学整体观、系统观、动态观和平衡 观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法,有望发展成为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新手段、新领域。 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力学研究 吃中国红参上火,吃西洋参不上火,这是为什么◇按中医来讲,这是中药四 性(寒、热、温、凉)使然。那么,中药四性是否客观存在?如客观存在,能否 客观测度?如何测度?其客观本质、作用机制和实际意义如何?长期以来,中药 四性一直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虽然我国和日本的学者先后从不同角 度研究了中药四性对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及其功能的影响,初步发现四性与中枢神 经递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能量代谢、内分泌 系统、微量元素等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但从整体上讲,中药四性研究至今尚未 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中药四性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肖小河认为,完全 可以将生物热力学理论引入到中药四性的研究当中。 ■热力学可探讨中药四性 肖小河指出,“寒、热、温、凉”是中药药性功能的高度概括,在某种程度 上也是机体对物理热学变化的一种生理或病理感受。如温热药作用于机体一般表 现为功能的亢奋,机体功能亢奋则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就会产生较多的热量; 反之,寒凉药作用于机体一般表现为功能的抑制,机体功能抑制,则消耗能量较 少或抑制产热。 另外,中药四性功能实质上就是中药与生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 作用,可能是物理反应,也可能是化学反应。而任何反应发生时,均伴随有能量 的转移和变化(表现为吸热或放热),这些能量的转移和热变化,均可用热力学 方法加以检测,用热力学理论加以刻画。微量量热学是一种能够在线跟踪检测且 非常灵敏、无损、客观有效的热能检测方法,近年来在化学热力学和生物热力学 研究中应用较广泛,有望开发成为刻画中药四性的新方法。 ■中药四性热力学研究模式 根据以上观点,肖小河初步建立了在中医药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的双重指导 下,以能量(热量)为基点,以能量-物质-信息转换(代谢)为链条的中药四性 热力学研究模式和方法。 首先,采用生物热力学方法,定性和定量地研究不同药性药物的水煎剂和血 清药物成分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能量转移和热变化,建立中药四性的生物热谱图 和热力学模型。 其次,对生物热力学表达差异显著的不同药性的药物,采用DNA分子标记和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进行识别和示踪,以获取寒热药性差异表达稳定的基因片段和 与代谢产热有关的化学信号因子,寻找和克隆与寒热药性相关的基因。 第三,辅以血清药物化学分析和血清药理学试验,阐明中药四性可能的物质 基础和药性作用。 第四,以传统给药方式,进行小样本的寒热辨证施治的临床验证。 最后,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分析方法,阐明中药四性的客观真实性和 现代科学基础及其在中医治则、中药鉴定、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复方配伍、中 药炮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热力学方法验证中药四性理论 为了凸显中药“四性”的差异,克服研究对象的背景不同,肖小河重点选取 中药种类、植物来源、处方组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基本相同或相 似的方药,如人参类中药、黄连不同炮制品、左金丸(黄连誜吴茱萸=6誜1)与 反左金(黄连誜吴茱萸=1誜6)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肖小河发现,中药四性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相对的;生 物热力学可以作为刻画中药四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焓变(△H)等参数可作 为重要的评价客观指标;作用于生命体系的方药,如药材品种不同,或产地不同、 或炮制规格不同,或处方配比不同,寒热温凉药性不同,其生物热谱图及主要热 力学参数值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H呈现较明显而有规律的变化,并与传 统中医对方药的赋性有映照关系。在研究中可以看出,温热药性药物能使供试生 物体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相对减小,传代时间延长,△H增加较显著;反 之,寒凉药性药物能使供试生物体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相对增加,传代时 间缩短,△H增加较少。 由此,肖小河认为,不同药性的药物作用于生命体系,能调控生命体系能量 的代谢、转移和热变化(特别是△H),使机体本身呈现寒热温凉差异,从而形 成新的稳定有序状态,这可能是中药四性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也可能是“寒者 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损者益之”等中医治法治则的作用机制之一。

204 评论

相关问答

  • 葛根的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葛根别名鹿藿、黄斤、鸡齐,多年生野外豆科藤本植物,药、食两用,盛产于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山区。葛源之葛,由于生长环境独特,品质最佳,闻名于世。葛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z小九z585856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鱼腥草的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鱼腥草有什么药用价值?

    温江成都银行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药代谢研究论文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传承历史,历经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中药的研发仍

    chenmingzhu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现代中药杂志

    应该不属于国家级核心刊物。国家级的药学核心刊物有: 《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

    mengjia09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现状论文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关注袁大夫,科普 健康 知识,同享 健康 生活。欢迎收藏+转发! 医学知识科普我们是认真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慢性胃炎,中医称之为胃

    秋意凉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