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0

番茄妹妹11
首页 > 学术期刊 > 自然催化期刊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不娃娃

已采纳

1.分子催化

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 《分子催化》工业催化过程中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均相催化剂、固...

2.催化学报

《催化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 《催化学报》主要报道能源、环境、有机化工、新材料、多相催化、均相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电催化、表面化学、催化动力...

3.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主要报道我国化工、石化、炼油、生物工程、医药、环保、新能源等方面催化新技术、新工艺,催化剂和工业助剂的研制,催化剂性能的测试与表征,催化反应器的开发,催化剂新成果、新产品的应用技术等。...

4.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工程、反应工程技术及其分析、反应装置中的传递过程、流态化及多相流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反应过程和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仿真、工业反应装置结构特性的研究、反...

142 评论

小百合20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周炎博士和沈文杰教授及其合作者发现了催化活性铜-铈界面的原子结构,并提出了一种铜双层模型,他们的发现发表在《自然催化》上。铜催化剂由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低廉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已经在工业上得到应用,并从根本上研究了与能源密切相关的几种化学反应。分散在二氧化铈上的铜纳米颗粒是低温水气转移反应(产生氢气)和CO/CO2加氢(产生甲醇)的高效催化剂体系,这两个过程对碳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博科园-科学科普:铜-二氧化铈界面被认为是催化性能的原因。然而,直接识别和定量描述在催化过程中直接与活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活性位点仍然具有挑战性。沈教授说:我们的结论是基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和电子能量损失光谱(EELS)结合观察微小的铜簇,原位红外光谱(IR)探测界面结合环境,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合理性。在研究催化活性铜-二氧化铈界面的原子结构时,我们发现铜簇由底部的一层铜+原子结合在二氧化铈的氧空位上,而顶部的一层Cu0原子与底部的铜+原子相互协调。

此外,科学家发现,低温水气转移反应发生在铜-铈界面周缘,通过位点合作机制,铜+位点化学吸附CO,而相邻的氧空位位点则游离激活水。Cu/CeO2催化剂在低温水气转移(合成气化学中调节原料流中H2/CO/CO2比例的核心反应)中具有很高的活性,但活性位点的直接识别和定量描述仍然具有挑战性。活性铜簇主要由一层铜+原子以铜+ -Ov-Ce3 +的形式结合在二氧化铈的氧空位(Ov)上底层,以及一层与底层铜+原子协调的Cu0原子的顶层组成。

该原子结构模型是基于扫描透射电镜和电子能量损失谱相结合直接观察分散在二氧化铈上的铜簇,红外光谱原位探测界面铜-二氧化铈结合环境,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行理性化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些结果,结合反应动力学,揭示了反应发生在铜-铈界面周界通过位点合作机制:铜+位点化学吸附CO,而相邻的Ov-Ce3 +位点则离解激活H2O。

博科园-科学科普|研究/来自: 中国科学院

参考期刊文献:《Nature Catalysis》

DOI: 10.1038/s41929-019-0226-6

博科园-传递宇宙科学之美

221 评论

相关问答

  • 催化顶级期刊有哪些

    《SCI》。1985年至今,SCI一共收录电催化相关文章1551篇。通过发文数量我们可以得出,近几年对电催化的研究上升极快,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其发文数量呈

    美妮宝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催化有关英文期刊

    应用催化B环境 APPLIED《 CATALYSIS- ENVIRONMENTAL》期刊刊号为0926-3373,期刊2017-2018年影响因子为11.698

    北冰洋的海豚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自然催化期刊

    1.分子催化 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 《分子催

    番茄妹妹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催化科学与技术期刊

    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和燃料的技术燃烧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而生产甲醇和其他有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则需

    不蓉错失92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自然催化的期刊影响因子

    《催化学报》SCI影响因子为8.271,在国际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和物理化学学科中居Q1区,位居中科院期刊分区化学大类一区,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

    apple樱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