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6

不想吃成胖嘟嘟
首页 > 学术期刊 > 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那一朵云啊

已采纳

一、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选择结构体系,该体系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因此,要想合理的选择结构体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结构体系需要具有明确计算的简单图纸。在对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时,应该将建筑物房间的主要受力点放在主梁上,以便垂直的重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从长度最短的路径传到主要的受力部位。合理布置屋内的内部结构,可以采用竖向构建的内部结构布置方案,该方案需要保证竖向构件压应力的均匀性。第二,结构体系的强度应该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一个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强度决定的,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建筑物的薄弱部位进行合理的强度抗震设计,提高其抗震性。同时,在对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时,要保证节点构造不被破坏,尽可能的分散房梁和房柱顶端的塑性,并提高其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二)选择抗震的场地

建筑地点的抗震性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选择抗震性较强或者是有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来建造建筑物,尽可能的避开那些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地段。由于地震会引发地裂、地表错动等,对地面的危害较大,所以,在选择抗震场地时,一定不可以选择一些土地液化、软弱、地质元素分布明显不均衡的地点,如果确实无法避开这些地点,则应该在施工初期在地面进行一定的抗震设计,加强地面的强度,稳定地基建造。同时,对于一些随时可以会发生地裂或者是滑坡的场地,施工人员一定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地表进行全面的稳定。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将地基建设在土层分布不均或者是粘性土质较多的地区的建筑物,需要采用地基加固、桩基等方式来加强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争性,做好抗震措施的处理。

(三)建筑的平面布置要有规则

在对建筑进行平面布置设计时,应该尽量的`遵循采用抗震设计的原则,使用规则性高的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结构的规则性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建筑物的主体的抗压性必须要够强,其侧面受力结构不能够出现变形的情况,要尽可能的均匀受力。第二,建筑物主体在抗侧力结构方面的平面布置情况,在布置建筑物主体的抗侧力结构时,要保证同一侧的建筑物主体其抗侧力的强度是相同的,要保证同一侧各部分都能够均匀受力。第三,保证建筑物主体的抗侧力结构在布置上是与其周围结构体系的刚度是相同的,并且,都具备很强的抗扭刚度。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

目前,当今社会已有的有关建筑抗震设计方面的理论,是对建筑行业逐年的实例验证进行研究分析,对结果不断的总结归纳得到的。并且,随着当前人们对于住房质量要求的提高,在建筑物结构中融入抗震设计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当前人们之所以高度重视抗震设计的原因。因此,为了能够设计出抗震性较强的建筑物,在实际设计时应该注意:第一,建筑物的布局要保证科学合理性,保证建筑物中每个主要的受力物体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地震来临时承受住来自地面的压力,减少地震的破坏程度。第二,按照地震等级的不同,对房梁、房柱以及墙体的各个节点部分进行对应的抗震等级设计,保证内部的混凝土钢筋结构能够在受到地震作用后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建立一个良好的抗震体系,对于缓解和消除地震带来的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该根据地震等级的不同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当地震来临时,可以依靠这些防线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多重的保护。

三、结论

虽然,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在建筑物抗震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整个建筑体系的抗震设计也日趋完善,但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还没有被及时全面的解决,这也是相关行业在日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因此,相关行业部门应该将日后的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地震破坏的原因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取得质的飞跃。

275 评论

lclcjunjun

1. Z. Y. Wang, D. Y. Wang, and S. A. Sheikh. Seismic Performance of FRP-Confined Circular RC Columns.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P Composites in Civil Engineering (CICE 2010), 2010, Sep 27-29, Beijing, China. (revised)2. Z.Y. Wang, D.G. Lu, D.Y. Wang, Z.M. Chang. Nonlinear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C Columns Designed According to Chinese Codes.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of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in Civil Engineering (ICASP11). August 1-4, 2011, ETH Zurich, Switzerland. (revised)3. Z. Y. Wang, S. A. Sheikh, D. Y. Wang, and J. T. Liu. Seismic Behavior of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nfined with 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s Ⅰ: Experimental Research. ACI Structural Journal. Feb. 2010. (submitted)4. Z. Y. Wang, S. A. Sheikh, D. Y. Wang, and J. T. Liu. Seismic Behavior of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nfined with 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s Ⅱ: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CI Structural Journal. Feb. 2010. (submitted)5. 王震宇, 王代玉, 吕大刚. 高轴压比CFRP约束钢筋混凝土圆柱抗震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已录用)6. 王震宇, 王代玉, 吕大刚. FRP约束混凝土圆柱应力­­—应变分析模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 Vol.42 (2) :1569-15757. 王震宇, 王代玉, 卢学磊. 碳纤维约束高强混凝土圆柱压弯构件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计算力学学报. 2009, Vol.26(6):913-9188. 王震宇, 芦学磊, 李伟, 王代玉. 塑性铰区碳纤维约束高强混凝土圆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09, Vol.39(2):21-249. 王震宇, 李洪鹏. 重复荷载作用下碳纤维约束混凝土加卸载准则. 建筑结构. 2009, Vol.39(7):100-10310. Zhen-yu Wang, Hui Li. Seismic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New Hybrid Steel-High Strength Concrete column. Pacific Science Review. 2006. Vol.(7):151-15611. 王震宇. 外包碳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柱的研究趋势. 混凝土. 2005, (1):16-19

199 评论

无锡小呆

到这里来求助吧

202 评论

相关问答

  •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论文

    楼主这个你都不知道呀,我来给你说说吧

    栤菊粅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石墨烯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班级: 学号: 姓名:目录一、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1二

    劲草黑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论文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粘结应力对钢管混凝土性质的影响,以供参考。过去的研究已经总结了建筑中钢管混凝土(CFT)的应用,交互面的粘结应力状态的重要性,同时分

    我爱我家2小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研究论文

    1.简述混凝土近百年的发展 2.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性 3.怎么提高混凝土耐久性4.混凝土耐久性的发展前景

    紫色的花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泥质岩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论文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

    WongQueeni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