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8

blueberry317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与苦思冥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耗耗和妞妞

已采纳

心理学是帮助心理有问题的人解决疑虑的学科,要学好心理学专业并非易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一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毽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 教育 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毽球运动在学生中的盛行,大部分小学已经将毽球教学作为了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心理学对小学毽球教学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从促进小学毽球教育出发,对心理学在小学毽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心理学 ;体育教学;小学毽球;应用 毽球运动是增进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毽球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然而多数学生虽喜欢毽球但不代表喜欢毽球课,为了能更好地在小学中实施毽球教学,需将心理学应用到毽球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从根本上促进毽球教育的有效实施,并且与心理学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毽球教学的现状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身体,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毽球运动作为一项很受学生欢迎的运动,已经被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在小学毽球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对毽球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毽球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毽球教学是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游戏,并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与毽球教学的初衷同步,但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往往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二是毽球 教学 方法 及组织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都是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优秀的组织形式是毽球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效果的有利保证,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依旧采取的是传统模式,缺乏多样性;三是对毽球基本技术的学习缺乏兴趣,如前面所诉,目前大部分学生虽喜欢毽球,但不代表喜欢毽球课,小学毽球教学主要采取的是集中传授基本技术形式,对于本就爱玩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导致在基本技术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毽球教学的效果。 二、心理学在小学毽球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为体育心理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专门条件下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而毽球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必然与心理学有着一定的关联。实际上亦是如此,将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毽球教育中,对其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意义。那如何将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毽球教育中去?就此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 毽球教学的实施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行为,无论是毽球方面的教育还是思想方面的教育,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共识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两者间的心理关系都会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将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而如何在毽球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与学生间的心理关系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加强与学生间的心理沟通,保持教学热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小学毽球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贪玩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制定。如采用游戏学练法,将毽球基本技巧作为游戏来进行,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这种所谓的游戏玩具产生良好的感觉,激发其兴趣;又如采用竞赛学练法,将毽球基本知识与竞赛结合起来,营造有趣的学练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能促进毽球教学的实施。 3.消除学生在毽球学习中的胆怯心理 对于毽球的学习,有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如由于学习毽球网上进攻需要难度更高的动作,担心自己在运动过程中会受伤;由于自身运动能力和别人相差较大,怕受到老师责怪等等都是学生对其产生胆怯心理的原因,并且还易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等问题的出现。因此,为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教师应对各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针对性的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耐心指导,时常鼓励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能应对自如, 4.加强心理学的理论应用 学生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毽球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而需进一步加强心理学在其中的理论应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毽球教学,只有学生对其产生了好的学习动机,才会真正去积极进行学习,因而教师需采取各种有效 措施 来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心理特点不同,教师应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毽球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松生.小学生毽球训练8法[J].体育师友,2007(5) [2]范传加.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教学改革[J].东疆学刊,1988(4) [3]王武.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2) 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二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 作文 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作文创作的过程是学生们把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转化为自己主观感受的过程,是需要写作者主观心理为条件的,因此心理学知识在学生们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是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的。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作文教学中,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心理学;作文教学;观察;真情实感 作文是语文素质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以掌握知识并形成技能的动态的、内在的、心理的运动过程,也是令学生头疼、教师费心的一个教学难点。作文课上,学生经常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常常是找不到灵感,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好 文章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过程语文学科四个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具体应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们把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转化为自己的感知然后具体的表达出来,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动机、兴趣、情感等非认知活动,引导学生们心理和情感的合理表达,来调动学生们写作的热情与灵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为写作提供素材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要首先打好腹稿,然后在此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成为写作的基本框架,这样学生们写起作文来相对才会顺手。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第一步就出现了问题,往往对于需要写作的题目没有什么话可说,就是常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无从下笔,要不就是三言两语的写了,内容空洞,情感虚假。这一问题的出现是与学生们缺乏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知密切相关。从常规来看学生们觉得有话可说的作文往往是自己关注过的,这样才能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所谓观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事物去感知。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能够看到一点就写。”这事实上说明了日常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那就是既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走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主观动机对于做事情的态度和过程的影响非常大,学生们感兴趣的他们往往才会主动去做,喜欢去做,学习的效果才会优化。 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在日常学习中有目的去引导学生主动去写作,对于一些 热点 话题和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小作文的练习,通过布置周记来慢慢的使学生们习惯写作,这样学生们内心的畏难心理才能够慢慢的消除。另外,教师要抓住一些重要的写作契机,如每年的 清明 节扫墓、春游、运动会等学生们喜欢参加的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就可以在活动前给学生针对性的布置一些写作的任务,这样学生们在参加的过程中留心体会和观察,自己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 心得体会 ,写出作文来就方便了许多。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会像涓涓流淌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永远常新。 二、调动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 心理学认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亢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情和欲望的契机,及时加以引导,教学生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在作文中把自己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最深的地方真实地写出来,能以情动人。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创作创设恰当的情境,也就是提供写作的平台,让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习作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特点;也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动物王国;或者是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这些动物,然后再进行习作。这样课堂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创造力也油然而生。 总之,在 小学作文 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感情脉搏,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状况,如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现实,以学生为主体,加以科学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进科.立足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深化新课改对策浅探【J】.吉林教育,2011(22) 【2】周健.网络让作文教学从“有限”到“无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Z1) 【3】孙秀萍.抓好作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5) 【4】李翠.谈谈心理学原则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金田(励志),2011(06) 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篇三 《浅谈运用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心理学主要分析和了解人们内心的想法,以便更好地引导人们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就是简单的数字组合,除了数字计算,还是数字计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单一呆板,有的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以至于放弃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心理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是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思维意识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能极大限度地挖掘人们潜意识里的积极思想,从而使人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心理学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能力,使人们以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小学数学最大的教学缺陷就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 学习态度 消极。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运用心理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自控能力非常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基本是待在教室中,不太了解外界的信息,教师成为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 渠道 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在课堂上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好奇、爱玩的特性,开展数字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彻底改观,爱上数学。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能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在积极、轻松地氛围中学习,极大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积极的环境下,人们能有效地去完成事情;反之,在消极的环境下,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会变得非常低。如在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霸”,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霸”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一个宿舍里出现了一位“学渣”,那么这个宿舍的其他学生都会向“学渣”的方向发展,消极对待学习。因此,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有效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给学生营造愉快、乐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三、结语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的存在是为了使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学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因此,把心理学科学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让小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转变学生的消极心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1. 心理学方面的论文2000字 2.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有关心理学的相关论文2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101 评论

细舆媚砜

造成初中数学教学“无效”的原因分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造成初中数学教学“无效”的原因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意识上的转变,避免在课堂中出现“无效”教学的行为。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其进行自主交流与讨论,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无效”教学行为;综合素质;

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沉重的情况下,如何消除课堂中的“无效”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造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无效”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认识层面的问题,包括没有吃透教材、学情把握不到位、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等;二是课堂实施的低效运作,即教师缺乏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如“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不知不觉偏离了教学的内容、目标等[1]。

一、教师认识层面上的问题

(一)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

部分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不到位。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上得复杂,原因就在这里。教师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2]。

(二)对学生的把握不到位

课前准备阶段,我们常说要备教材,其实还得备学生。解读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很多教师都能注意到。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不同,对所有学生设定同一个教学目标,显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三)对目标的定位不准确

我们说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3]。如果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虚无缥缈的,好像并不能在一节课中完全一下子体现出来,那么对于量化的知识技能目标,笔者认为它的制订必须具体、确实可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常规管理不到位

由于部分教师疏于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管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趴在桌上睡觉、和同桌聊天、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教学情境创设不当,课前导课效率低下

不少教师为了情境而情境,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甚至是“苦思冥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之相反,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造成情境中所隐含的非数学问题对数学问题产生干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教师设计的课前导入环节太烦琐,占用的时间过长,没有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黄金时间把主要学习内容展现出来,导致课堂教学如同做饭一样成了“夹生课”。

(三)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无效发问太多

好的提问应当是准确、通俗易懂的,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学生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同时,好的提问应是难易适度的,要有层次性,否则,学生会觉得高不可攀,只会望而却步,出现冷场[4]。我们要将一个难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目的。同时,提问的方式也很重要,我们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问,在学生遇到思维难处的时候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继而实现预设的目标。

(四)教学内容呈现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学习形式不能和谐统一

如何配合教学内容特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听课中,我们看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协调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概念性教学需要教师进行精到的讲解,对于概念中关键性的词语和语句则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索,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然而我们看到,不少教师在这一类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所学概念进行全程的探索与研究,这其中教师并没有进行精到的讲解。由此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所学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理解并掌握其深层的含义,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概念理解方面的欠缺,从而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五)没有精心选择与设计学生练习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练习而练习,设计的练习内容没有选择性、针对性、层次性,更没有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目进行反馈。更重要的是,教师不能纵观数学教学的思维教学,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学习数学已经有一段时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水平也有所差异。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根据自身固有认知设计教学内容,以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这也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对“无效”。

(七)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很少关注学生的想法和观点,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味灌输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甚至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教师的教学出现“无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学习中,并在交流、探究中,增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严重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警醒、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自身的不足,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重新面对我们的学生。大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教师若都能达到“传道”的境界,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

四、参考文献

[1]杨莹利.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与学行为的转变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6(05):336-338.

[2]罗炳禄.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读与写,2019,16(13):140.

[3]董维.浅谈中学数学课堂的落实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03):145.

[4]周军.浅谈初中数学课改“五部曲”[J].人文之友,2018,9(09):234.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冥想空间论文题目

    巧赢硬币记得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到叔叔家里玩,正玩到兴头上,叔叔拿了10个硬币走了过来,说:“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吗?”“当然想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望着叔叔

    wangweil0726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与科技思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科技论文的格式和要求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收

    KingkonG198702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理想信念的思修论文参考文献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

    偶是透明哒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养猫人苦和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杨贵仁,廖文科。《重视学生营养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郝明。《关于加强高校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探讨》 3、林芃,李清。《结合实际进行《营养学》知识

    梁小姐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痛苦源于热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简爱与众不同的爱情观19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的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了她的代表作《简爱》。在作品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尾中。女主人公的自由、叛

    美食风中沙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