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真罗
1、《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历史发展》,《博物馆研究》1991年3期。2、《东北早期博物馆概述》,《中国博物馆》1991年4期。3、《“文物”一词浅析》,《文物春秋》1992年1期。4、《九十年代藏品管理的新发展》,《博物馆研究》1997年1期。5、《关于建立藏品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中国博物馆》1997年3期,第一作者,(1998年1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6、《历史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博物馆》1997年2期,(1998年1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7、《关于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现代化问题的探讨》,《博物馆研究》1997年2期。8、《吉林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博物馆的现状与前景》,《中国博物馆》1998年2期,(1999年3月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9、《瓷器藏品登记中的几个问题》,《博物馆研究》(省级)1997年3期。10、《邯郸市博物馆观众调查的启示——兼谈博物馆改变“门庭冷落”局面的对策》,《文物春秋》1997年3期。11、《红山文化玉器研究》,《青果集》(二),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12、《俏色玉器》,《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31日第4版,第一作者。13、《辽宁省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中国博物馆》1999年2期,第二作者,(2000年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14、《鲜见墨彩瓷》,《中国文物报》2000年5月31日第一版,第一作者。15、《关于藏品管理程序问题的探讨》,《博物馆研究》2000年1期。16、《藏品管理电脑化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中国博物馆》(C)2000年3期,(2001年获校优秀论文二等奖)17、《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北方文物》2000年3期,第一作者。18、《关于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物春秋》2001年1期,第一作者。19、《元上都城址东南砧子山西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C)2001年9期,第一作者。20、《20世纪汝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21、《良渚文化“玉殓葬”与红山文化“玉器墓”的比较研究》,《良渚文化论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22、《从牛河梁积石冢谈红山玉器的功能》,《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23、《从考古学上谈岫岩玉在中国古代玉文化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第五卷 第五期。24、《试论博物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博物馆》(C)2002年2期。25、《新时期藏品搜集途径的转变》,《博物馆研究》2002年2期。26、《关于文物定义的研究》,《博物馆研究》2004年第4期。27、《关于博物馆藏品定义的研究》,《博物馆研究》2005年4期,第一作者。28、《20世纪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原文物》2006年2期,第二作者。29、《高校博物馆学专业藏品管理学课程教学问题的思考》,《博物馆研究》2006年4期。30、《辽宁省博物馆2007年度阶段观众调查报告》,《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2辑,辽海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61——472页,第一作者。31、《20世纪汝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七辑,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0月。32、《20世纪中国古瓷及瓷窑址的专题研究与讨论》,《文物春秋》2005年2期。33、《内蒙古出土的元代窖藏瓷器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一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1月。34、《奉节鱼复浦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9卷),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145—155页。第二作者。35、《百年回眸学术路,盛世展望发展观——纪念〈博物馆研究〉100期》,《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4期。36、《关于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思考》,《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37、《沉船考古与瓷器外销——以“碗礁Ⅰ号”资料为中心》,《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3期。38、《云南青花瓷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三辑,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11月版。39、《奉节宝塔坪墓群唐宋墓葬的发掘》,《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0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27—547页,第一作者。40、《奉节永安镇电厂北山古墓葬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0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92—610页,第二作者。41、《奉节新浦遗址2001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10—321页,第一作者。42、《奉节老油坊遗址2001年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上),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22—336页,第二作者。43、《牛河梁红山玉器——中国玉文化之源》,《古玉新韵——2007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版,85—95页。44、《东北系青铜短剑辽西起源新论》,《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45、《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我国文博人才的培养》,《文物春秋》2009年2期。46、《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化关系初探》,《博物馆研究》2010年1期。47、《从考古学上谈红山文化玉器的源与流》,《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9月版。48、《张湾区犟河口遗址》,《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重要发现·Ⅱ》,第一作者。49、《湖北省十堰市犟河口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四川文物》(核心期刊)2010年6期,第二作者。50、《山西、河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红绿彩瓷器的比较研究》,《文物世界》(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51、《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中原文物》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52、《吉林地区出土的玉壶春瓶及其相关问题》,《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第一作者。53、《免费开放语境下博物馆人性化服务的建设——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观众调查与启示》,《中国博物馆》(D)2011年合刊,2011年。54、《湖北省博物馆观众行为调查报告》,《东南文化》(CSSCI)(D)2012年第3期,第一作者。55、《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战略思考》,《东北史地》2012年第4期,第二作者。5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认识与我国立法保护历程》,《紫禁城》2012年第8期,第二作者。57、《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红山文化为重点》,载《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20—125页,文物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独立完成。
520美食吃货
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这几个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所以,人们后来都叫它“红山”。公元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当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请了一位叫鸟居龙藏的日本学者来讲学。据日人回忆,当年他越过辽上京(今巴林左旗)来到了红山,在附近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陶片。1919年,来了一位法国人,它的名字叫桑芝华。他来到内蒙林西(今巴林右旗),无获而归。还有一位法国人,名叫德日进,他在红山一带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1930年冬,从东北通辽来了梁启超的一个儿子叫梁思永,他生于澳门,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开始研究考古学。它收集了一些鸟居龙藏的资料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组。他到过林西、沙拉海、锅撑子山一带,仅发现一些陶片后就回北京了。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所谓的日本考古工作团,叫满蒙考察团。有个叫滨田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他们来的动机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30多处遗址仅发现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结果是日寇枉费心机。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为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论述了东北这一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其后不久,在内蒙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又陆续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学地层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从而使红山文化确有玉器成为定论。1981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上,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孙守道先生等,向大会提交论文:《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又一次确认了上述发现均属《红山文化》。此后,一时造成了世界考古界的轰动。大批海内外学者纷至沓来东北考察。与此同时,已故的中国考古大师苏秉琦先生,对红山文化作了进一步的肯定。确认: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
黛玉的艺术形象很美,一说到她让人想到凄美。但要说到她的性格,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冒出来了是小性,爱哭、刻薄。黛玉既然小性刻薄,为何大观园里她如此受宠爱?答案:她
申请免答辩:(1)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相近的或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论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且作者署名单位为山东女子学院);(2)学生毕
不知道不同学校形式是不是一样,即便有差异也不会差得太远。过程大体上非常简单,主要两个环节,答辩人报告,和答辩委员提问与回答。有的可能在答辩前要集体宣读原创性声明
1、《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历史发展》,《博物馆研究》1991年3期。2、《东北早期博物馆概述》,《中国博物馆》1991年4期。3、《“文物”一词浅析》,《文物春秋》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我叫,来自班,学号,我论文的题目是。本篇论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