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趣多多
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同时也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测绘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008.4(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009.7(27):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991.7(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2000.1(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2:82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9.9633-639.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7.5.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9(3):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1993.11.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27.
[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18]任娜,张道军.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39(35):22013-22016.
[19]计长飞.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马欣,吴绍洪,康相武.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1):87-94.
[1]韩绍伟.GPS组合观测值理论及应用.测绘学报,1995,21(2):8-13.
[2]常青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理论研究.航空学报,1998,5(19):614-616.
[3]王泽民,柳景斌.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6):723-727.
[4]申俊飞,何海波,郭海荣,王爱兵.三频观测量线性组合在北斗导航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2,37(6):690-695.
[5]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2.0版)[R].2013,12:3-6.
[6]邢喆,王泽明,伍岳.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筛选GPS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23-26.
[7]黄令勇,宋力杰,刘先冬.基于自适应聚类算法的GPS三频载波相位组合观测值优化选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4):99-102.
[8]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10]熊伟,伍岳,孙振冰,王泽民.多频数据组合在周跳探测和修复上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2(4):319-322.
[11]伍岳.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多频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
[12]楼晓俊,李隽颖,刘海涛.距离修正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3):646-648.
[13]徐军,陶庭叶,高飞.GLONASS三种载波频率组合值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1):86-89.
[14]陶庭叶,高飞,李晓莉.一种高精度GPS卫星钟差预报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3-4:56-61.
[15]何伟,陶庭叶,王志平.基于改进FCM的北斗三频组合观测值选取[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已录用).
[16]何伟,李明,阚起源.抗差加权非等时距GM(1,1)模型在大型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14-3,34-37.
[17]徐军,陶庭叶,高飞,张京奎.基于GLONASS三频组合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33(6):45-49.
[18]罗腾,白征东,过静珺.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在北斗三频中的应用比较研究[J].测绘通报,2011(4):1-3.
[19]范建军,王飞雪,郭桂蓉.GPS三频非差观测数据周跳的自动探测与改正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5):24-26.
[20]刘旭春,伍岳,黄学斌等.多频组合数据在原始载波观测值预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7(2):14-17.
[21]梁开龙,张玉册.现代化GPS信号的宽巷组合及其求解模糊度研究.测绘通报,2002年第4期:l-3
[22]张成军,许其凤,李作虎.对伪距/相位组合量探测与修复周跳算法的改进[J].测绘学报,2009,38(4):402-407.
[23]刘旭春,伍岳,张正禄.GPS三频数据在周跳和粗差探测与修复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6,31(5):334-339.
[24]王帅,高井祥.利用三频组合观测值进行GPS周跳探测与修复[J].测绘科学,2012,37(5):40-42.
爱上大碴粥
对工程测量学认识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对工程测量学认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不断严峻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形势的驱使下,地球地质地貌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地质情况对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制约影响日渐凸出。因此,为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必须有效提升地质勘探工程技术。地质勘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其中存在着许多要点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重点关注。
1、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测量计划的制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 平和 审美情趣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建筑规模、质量和外观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在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人口数量急剧增多的形势下,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应兼顾当地的地质气候条件。地质勘探工程也因此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测量工作是地质勘探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工程中起到了为后续工程环节的设计、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重要数据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能够得到了全面的检测,并达到一定的精度,需要在开展测量工作前,严格制定好测量计划。
1.2 做好人员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现今的工程项目不论从规模、结构、外观,还是从建设成本、施工场所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因素和所需要考虑的事项也越来越多,这也给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工作带来的巨大的压力。测量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测量设备的质量和测量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受到管理人员这两者组织管理质量的影响。
许多测量工作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的考虑和科学的调配,各个测量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导致不同测量阶段的工作内容存在重叠、部分测量工作结果对后续工程无用、某些测量工作质量低等后果。这不仅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造成的阻碍,给工程建设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大大挫伤了地质勘探工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部门绩效的获取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一些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部门由于对测量人员和设备管理上的疏忽,导致一些在职业技术水平上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测量人员和在质量、规格、数量上不满足测量工作要求的器材流入测量部门中,同样导致了测量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下降。
2、提升测量工作质量的方法
2.1 升级测量设备及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新兴仪器设备和理论方法的出现,给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化市场中,地质勘探工程企业要想博得头筹,必须加强对测量设备及技术转变的关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和经济实力对这些技术和仪器作及时的引入,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先进仪器和技术的升级,不仅有利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也推动了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2 加强管理工作
地质勘探工程中的测量工作所涉及的因素和要点众多,为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升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管理。一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管,防止在职业技术水 平和 道德素养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人员混入工程部门当中;一方面,对测量工作中所涉及的器材和文件进行管理,保障其质量和安全。另外,在执行测量工作中不同阶段的任务时,要处理好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防止工作的脱节和工作内容重复的现象出现。
3、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中所常用的技术
3.1GPS 控制网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国与国之间在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日臻频繁。这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传统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往往利用测角网、导线网等测量方法对工程施工场所进行测绘。由于早期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较小、使用环境也较为良好,因此,利用这些方法所测定的数据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施工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计算机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发展的推动下,GPS 定位系统等技术开始在地质勘探工程领域崭露头角。利用 GPS 定位系统,能够很好的消除地质地形、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等的干扰,在提升测量精度的同时,也缩短了测量工作的时间。为了更加快速有效地得到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中所需的数据,人们开始借助于 GPS 定位系统,建立 GPS 控制网。GPS 控制网对工程项目施工场所的各点进行精确定位,而控制网中的储存区能够储存各点地质条件情况信息,借助于计算机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达功能,实现对该区域地形情况的测绘。
3.2 红外遥感技术
鉴于现代工程项目规模逐渐扩大、施工场所地质地形条件变得愈来愈复杂的情况,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在质量和效率上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红外遥感技术与 GPS 定位系统类似,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发展起来的。红外遥感技术是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进行观测,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与接受,感知目标的某些特定并加以分析的技术。由于不同物体具有光谱特性,对同一光谱区的光线的反映情况不同,人们可以通过对不同物体间的这些差异,对物体作出判断。
基于红外遥感技术的这一特性,同时考虑到在利用红外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测量时,具有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以及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等特点,目前大多数地质勘探工程的测量工作均有采用红外遥感技术。
4、结语
测量工作是地质勘探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对地质勘探工程的质量以及后续工程建设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满足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要求,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的研究,促进地质勘探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彦春 . 关于地质勘探工程测量问题的探讨 [J]. 甘肃科技 ,2012,28(18):40-41.
[2] 王凤玉 .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J]. 应用技术 ,2011(10):141-143.
[3] 张义海 . 对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全面探讨 [J]. 科技与企业 ,2013,1(1):76-78.
工程测绘是进行施工过程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对于后期工程的质量好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这些年来,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测绘的地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工程测绘的准确度对于工程质量的好坏起着不可小觑的意义。所以,现如今在很多的工程进行正式的施工之前都需要进行工程测绘工作,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1、工程测绘概述
1.1 工程测绘技的革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一些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引进,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一些测绘工具和测绘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型的测绘工具开始渗透到建筑工程队各个方方面面,这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严格控制工程质量问题方面有着重要大意义。在当今所有的先进的测绘技术之中,光电测绘技术的影响可谓是更为深远,这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管控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作用,并且现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优良的技术设备也开始问世,这些现今技术的采用大大缩小了测绘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可以说是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1.2 工程测绘特点
工程测绘可以说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在进行具体的测绘之前,首先要确定好测绘过程中运用到的工具、图纸以及具体的流程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比如,施工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材料的禅定、型号、材质方面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之前,必须严格 强调 相关的测绘工作人员对于整个施工方案进行一个全居的把握,细致了解到每一个施工区域需要注意的问题,确保做到面面俱到,对于涉及到相关数据的地方进行反复的核对,因为一个小小的数据查促都可能导致无法挽救的后果,这样才能对后期的施工过程按照之前设定的流程具体进行。
1.3 工程测绘质量保证体系
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测绘的时候,建立科学合理的测绘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测绘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必要前提条件。在测绘过程中拥有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有利于测绘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可以让设计到测绘工程的各个环节部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测绘工作中的相关记录得出有效的数据为后期的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将得到的一些数据准确运用到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之中,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从而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程测绘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 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第一,在进行具体的施工过程之前,首先需要根据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一个方面的定点,第二,根据具体的测量单位提供的具体地点进行一个全方面的控制,第三,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实际情况,实现进行一个先前的模拟环节工作,并且对于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多次的核准,第四,具体的点就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测绘,第五,正确规范相关的控制点都在一些固定性的建筑或者是相关道路的周围,并且要保持视线良好没有遮挡物,以此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2 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首先,场地控制测量,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整体后控制碎部的逐级控制的测量原则,结合场地、工程建筑结构特点,根据现场通视条件以及现场施工的需要,以城市导线点为高级控制点,沿场地周围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其次,在施工测量的总体控制采取内控为主,外控为辅,内外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但始终保持内、外联测。测设现场方格网作为轴线控制时,边长不宜过长,并以此作为工程的二级导线,为减少由于工程高差太大产生1角的影响,避免地下、地上两部分结构出现测量放样的超差,事先在基础护坡周围布设“十”字轴线控制点,并与地上I、Ⅱ级导线点联测,检核,以确保施工测量控制精度的要求。最后,轴线控制点的测放,按常规正倒镜投点法投测,并经平差、复核后,采用内分法或直角坐标法测放出其他线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如基坑开挖进行边坡上、下口线控制时,应根据坡度计算边坡外放量。为便于层间的检核,在各流水段内应以适当密度设置预留点:轴线控制点,主楼每层预留点9个,以此进行层间放线的复核,对于大凌空层间较复杂的点位采用激光铅直仪法进行投点检核。
3、工程测绘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工程测绘工作的意义不可小看,它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与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密不可分。在一项工程正式开展之前,应该首先从整体上进行工程测绘工程,然后再从局部进行一一分析,本人认为在工程测绘工作中主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3.1 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制图水平
工程测绘技术的高低与工程建筑制图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并且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的测量、记录、分析、整理数据过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工程测绘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一些先进的测绘仪器对于施工现场进行一个前期的勘察和考量,并且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施工现场具体区域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为之后再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同事也能在测绘过程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保持信息的畅通性。在具体的工程开始运行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利用测绘工作对于施工现场的整体环境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勘察,从而才能确保后期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2 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随着新兴的科学技术的引用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测绘工作可能说是对于工程质量的好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必须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多角度、精确化的考量,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施工材料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落实到位,以此来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工程测绘对于节约原材料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方面、实现各部门信息交流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进行工程测绘可以了解到各个环节的运作过程以及相关人员对于该项目的一些意见和看法,从而进行沟通交流之后确工程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4、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一些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事件层出不穷,相关部门对于工程质量问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都必须进行工程测绘,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和规模都比较大的工程更是提出了相当严苛的要求,在施工具体开始之前,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工程测绘,对于相关图纸和资料之类的都会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以便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得以发挥。所以,一项建筑工程在进行具体的质量监控的时候,第一步应该对工程测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落实,提出合理化的对策,才能保证后期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测量技术论文 测量也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测量学的学习和实习,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测量学的轮廓。如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工程测量技术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
确的工程测量对于工程建设来讲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受到内外因素的作用,工程测量会出现精度不足,这会制约工程测量的发展,并直接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
七、参考文献 [1] 张国雄.测控电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6-128. [2] 孟立凡,蓝金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
在建筑工程中,精确的工程测量对于工程建设来讲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受到内外因素的作用,工程测量会出现精度不足,这会制约工程测量的发展,并直接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下
工程测量被广泛应用于测绘、国土规划、土建工程等多领域,包含普通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海洋测量、大地测量、道路测量、建筑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