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0

水中央1985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环境激素的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auluwehiS

已采纳

地球生命的新威胁——环境激素英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生长在受污染水域中的大部分雄性鱼,会变成两性鱼或雌性鱼;鸟类吃了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产卵减少,蛋壳变薄,很难孵出小鸟,一些鸟类甚至濒临灭绝。专家们指出,罪魁祸首是环境激素——近年来才冒出来的一个相当时尚的词汇。激素这个词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环境激素究竟是何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相信你一定有兴趣。人类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渠道混入食物和空气中,进入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成为干扰人体分泌的一种力量,致使内分泌失调。这些物质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类似的作用,于是,科学家把这种能起到类似于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环境激素”,又称“类激素”。专家们已经筛选出70种化学品为环境激素类物质,其中有7种最危险的多用来制造人们日常用的涂料、洗衣剂、树脂、可塑剂等。 近70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环境激素在制药、塑料制品添加剂生产、除草剂的使用和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不断释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环境激素不易分解,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又可随风飘散,因此,不管其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威胁。去年以来,让欧洲人谈虎色变的二恶英,就是环境激素中的一种。环境激素的另一个恶果,是动物界的雌性化现象严重。英国的一项调查报告说,生活在工厂排污河流的石斑鱼发生了严重的雌化现象。在诺福克郡的艾尔河观测点,接受调查的雄性石斑鱼60%出现了雌性化的特征,并出现了两性鱼。研究人员认为,排入河水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176 评论

心向着谁

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渠道混入食物和空气中,进入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干扰人体内分泌,致使内分泌失调。科学家把这种能起到类似于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环境激素”,又称“类激素”。环境激素”的摄取,引起女性的性早熟,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男性不孕症增加。科学研究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其他生物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根据个体生长阶段所需要的物质,合成各种新陈代谢,并世代相传。然而近些年来,当产业化浪潮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时,人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获取暂时利益的同时,也蒙受了巨大危害。为了使牛、羊多长肉、多产奶,人们给这些牲畜体内注射了大量雌激素;为了让池塘里的鱼虾迅速生长,养殖户添加了“催生”的激素饲料;为了促使蔬菜、瓜果个大,提前进入市场,菜农和果农们不惜喷洒或注射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脱落酸等“催生剂”。这种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或者说通过来自外部环境的合成化学物质,被科学界称之为环境激素,又称环境荷尔蒙也叫“第三类损害物”。世界卫生组织给环境激素所下的定义,就是说,如果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并因此对个体及子孙或者集团产生有害影响的外因性化学物质或者混合物。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含有这种激素成分的物质,被人食用或使用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比如化妆品、洗浴剂、洗洁剂、瓜果、蔬菜、肉类、食品等,与人体内的正常激素“结合”,引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失常。表现在发育、生殖、精神、情绪等多个方面。据科学研究初步证实,目前在社会生活中对人和动物起着类似于激素作用的有害物,已经发现至少三百余种。其中有7种最危险的多用来制造人们日常用的涂料、洗衣剂、树脂、可塑剂等。 其主要危害表现为:一是由于食物、饮水中大量存在环境激素物质,正在造成减少,雄性退化,乃至男性不育症的高发。二是导致怀孕胎儿的致畸。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育龄妇女长期受环境激素的污染,会使受孕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胎儿的五官、肢体或性器官的局部畸形。三是干扰和降低人体免疫机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严重的还会引发某些癌症。

95 评论

筱晓鱼T3Y

也就是环境激素的别称, 环境激素这类物质的聚焦研究其实起步甚晚;虽然早在早在1950年就有关于DDT会导致公鸡性成长发生变异,并产生所谓“化学去势”(chemical castration)现象的科研报告;而Rachel Carson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这本书里已谈论到DDT这类有机氯化合物所对于生态系统的危害;而于1930年代所开发用于防止流产的合成雌激素(DES,已烯雌酚)也于1960-1970年代发现只要用量过多将促使女性生殖器官产生迟发性癌症;但科学界却是迟至1990年代才对于环境激素这类物质的数据具有较完整的论述和整理。1991年7月,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温格斯普勒德举行了首届关于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专家会议。这次的会议让人们正视到特定种类的化学物质所对于人和野生动物产生的类天然激素作用,其可能造成生殖功能受干扰,甚至导致癌症。对于这类化学物质的调查研究已刻不容缓。此后,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这类化学物质的重要性,于1991年-1998年之间共计召开了7次关于环境激素的国际会议。曾经参与温格斯普勒德会议的T. Colborn、D. Dumanoski、J.P. Myers于1996年出版了《我们被偷走的未来》(中文又译为:被夺取的未来、失窃的未来,Our Stolen Future)一书,本书是继《寂静的春天》后第一本更有系统介绍环境中潜在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书籍,也因而引起各国政府与国际学术界对于环境激素更普遍的重视。 约当在同一时间,日本也发现许多因为受到环境激素干扰而产生的疾病问题,于是日本的环保学界也开始聚焦于这类化学物质的研究。 他们对于环境激素有另一项名称:环境荷尔蒙(Environmental hormone)。 环境荷尔蒙是日本横滨市立大学井口泰泉教授等人所创的名词,日文名称为“环境ホルモン”。国际学术界针对这类化学物质还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内分泌干扰素(Endocrine disruptor)以及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第三类损害物、环境雌性素、环境干扰物等称呼,依习惯与操作定义而有所不同。这类物质在英文早期文献中被称为Endocrine disruptor,但现今英语国家多以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统称,或简称EDCs。近几年,在美国学术界又有荷尔蒙活性物(Hormonally Active Agents,简称HAAs)的称呼。其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范围亦包括部分实验室所刻意制造出来的化学物质或是医界用以模拟代替生物激素的合成物(1950年代以后医学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工合成药物可以仿造天然激素的功能,如口服避孕药)、动物体激素(如畜牧业与水产养殖业为了大幅增高产量所使用的雌激素和生长素)、植物型雌性激素(如大豆异黄酮或黄酮类化合物)、农药(如DDT)以及化工业制品(如人造树脂、合成树脂、界面活性剂、塑料原料)等化学物质。 更多内容LZ可以参阅

24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的研究报告论文

    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如何写一篇

    呼啦啦呼嘞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的论文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幼儿为先。当前,幼儿园已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把环保教育列入教育教学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环保教育论

    无敌炒米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环境激素的研究论文

    地球生命的新威胁——环境激素英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生长在受污染水域中的大部分雄性鱼,会变成两性鱼或雌性鱼;鸟类吃了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产卵减少,蛋壳变薄,很难

    水中央198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无锡环境研究问题的论文题目

    想给你发过去但是字数是有限制的,我吧网址给你吧 自己借鉴一下!!很有用的,与你给你题目很相符的!!

    huyinghe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环境的研究性论文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论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径毕学云,张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情感白羊座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