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2

queeniechen2007
首页 > 学术期刊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昕总理

已采纳

吴毅、陈颀:《农地制度变革的路径、空间与界限——“赋权”-“限权”下行动互构的视角》,《社会学研究》(A类权威)2015年5期。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目标与可能路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陈颀、吴毅:《群体性事件的情感逻辑——以DH事件为核心案例及其延伸分析》,《社会》(B类权威)2014年1期。《“地根政治”:揭示农地制度新变革的真问题》,《北京日报》2013年8月19日。吴帆、吴毅:《整风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湖北大冶县矿山公社为例》,《开放时代》(B类期刊)2013年2期。吴毅、陈颀:《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社会学研究》(A类权威)2012年6期。吴帆、吴毅、杨蓓:《意识形态与发展进路:农业合作化运动再反思》,《天津社会科学》(B类期刊)2012年1期。杨蓓,吴毅:《人民公社:现代乌托邦的追求与受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吴毅、吴帆:《结构化选择: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再思考》、《开放时代》(B类期刊)2011年4期。吴毅、吴帆:《传统的翻转与再翻转——新区土改中农民土地心态的建构与历史逻辑》,《开放时代》(B类期刊)2010年3期。吴帆、吴毅:《历史社会学的发展与特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理想抑或常态:农地配置探索的世纪之摆——理解20世纪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史的一个视角》,《社会学研究》(A类权威)2009年第3期。吴毅等:Twenty Years of Rural Political Studies: The Rise and Fall of a Public Academic Movement,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Fall 2008 Vol. 41 No. 01.(SSCI)。吴毅等:The Path and Subject of Rural Governance Studies: A Response to Ying Xing's Critique,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Fall 2008 Vol. 41 No. 01.(SSCI)。《权威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中国改革报》2008年11月17日。《治道的变革——也谈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权建设》,《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9期。《从革命走向革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5期。《“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社会学研究》(A类权威)2007年第5期。《迎检的游戏——乡镇调查手记》,《读书》2007年第6期。《何以个案 为何叙述——对经典农村研究方法质疑的质问》,《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吴毅、李德瑞:《二十年农村政治研究的演进与转向——兼论一段公共学术运动的兴起与终结》,《开放时代》(B类期刊)2007年第2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转载。《局促的改革空间——一个学者眼中的乡镇机构改革》,《南风窗》2005年5月(上半月刊),该文为《南风窗》对吴毅的专访。吴毅等:《村治研究的路径与主体——兼答应星先生的批评》,《开放时代》(B类权威)2005年4期。《最后的征收》,《读书》2005年5期。 《农村政治研究:缘自何方,前路何在》,《开放时代》(B类权威)2005年2期。《“诱民致富”与“政府致负”》,《读书》2005年1期。《对农地征用中政府与农民争利现象的两点思考》,《上海行政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催收与拖欠》,《天涯》2004年5期。《乡村的权力承包》,《天涯》2004年5期。《法的正义抑或情的入理》,《天涯》2004年5期。《不同语境下的乡村关系》,《探索与争鸣》,2004年9期。《农地征用中基层政府的角色》,《读书》2004年7期。《农民“种房”与弱者的反“制”》,《书城》,2004年5期。《税费改革中乡村利益张力下的村级财务困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期。杨震林、吴毅:《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中州学刊》2004年1期。吴毅、杨震林:《道中“道”:一个村庄公共品供给案例的启示》,《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期。《宗族权威的变异与经纪模式的消解》,《文史哲》2003年4期。《从革命到后革命:一个村庄政治运动的历史轨迹》,《学习与探索》2003年2期。《记述村庄的政治》,《读书》2003年3期。 《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管理世界》(A类权威)2002年11期。《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缺失治理资源的乡村权威与税费征收中的干群博弈》,《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4期。《公共空间》,《浙江学刊》,2002年2期。吴毅、杨震林、王亚柯:《村民自治中“村委会自治”现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学海》2002年1期。徐勇、吴毅、贺雪峰等:《村治研究的共识与策略》,《浙江学刊》2002年1期。《无政治村庄》,《浙江学刊》2002年1期。《“双重角色”、“经纪模式”与“守夜人”和“撞钟者”》,《开放时代》(B类权威)2001年12期。贺雪峰、吴毅、仝志辉:《村庄选举研究:眺望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窗口》,《江海学刊》2001年1期。吴毅、贺雪峰:《村治研究论纲——对村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尝试性揭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3期。《新规则是如何演绎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卷(国际性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与评论中文期刊)。吴淼、吴毅:《村民自治:理论资源和运作绩教》,《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4期。《制度与国家: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透视》,《天津社会科学》(B类权威)1999年3期。《制度引入与精英主导:民主选举规则在村落场域的演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2期。《村民自治的成长:国家进入与社区内生》,《政治学研究》(A类权威)1998年3期。《村治中的政治人——对一个村庄村民公共参与和公共意识的分析》,《战略与管理》1998年1期。《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政治稳定形态及其效应》,《天津社会科学》(B类权威)1997年5期,《新华文摘》1997年12期全文转载。《农村衰败与晚清现代化的受挫》,《天津社会科学》(B类权威)1996年3期。被《新华文摘》1996年5期部分转载。《跨世纪的课题: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1期。《跨世纪的课题:中国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科学报》1995年12月14日。《社会政治取向与政治稳定关系的结构分析》,《政治与法律》1995年4期。徐勇、吴毅:《地区发展非均衡性的政治影响分析》,《学习与探索》1994年3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环境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与制约》,《重庆社会科学》1993年3期。《试论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制约因素》,《社会主义研究》1992年4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1年5期。《发展我国城市的正确方针》,《城市开发》1991年5期。《论城市发展的历史机会》,《城市科学》1991年3期。《从日本的国策看其对华北的渗透》,《重庆史学》1989年2期。

279 评论

维尼达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创办于1980年,1994年公开发行,原名《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初为季刊,2002年改为双月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165 评论

偶是透明哒

同学你好,如果你们学校要求毕业的时候要至少发表一篇论文,那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增刊学校是认可的,增刊和正刊的区别就是如果你想在单位评职称什么的,这个增刊就不行,不会被认可的。

194 评论

相关问答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周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上。田澜和邓琪的问卷调查是一项关于中国大学生的性行为和性健康知识的研究,该研究的相关信息和问卷调查内容可以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乖乖米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

    橘子哈哈1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报录比

    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报录比约为30%,不同学院会有一定的浮动;其中工科类专业更低一点,毕竟工科是华科的强项。\x0d\x0a报录比是指录取人数与报名人数的比值,

    冷月无痕MN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

    吴毅、陈颀:《农地制度变革的路径、空间与界限——“赋权”-“限权”下行动互构的视角》,《社会学研究》(A类权威)2015年5期。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目标与可

    queeniechen200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已发 查收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无双天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