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9

鳗鳗小公主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水稻氮肥研究的论文怎么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玉子狗尾草

已采纳

水稻氮肥施用量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水稻生长所需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以达到高产、高质和节约成本的目标。试验将通过对比不同氮肥施用量下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来确定最适宜的施用量。此外,试验还旨在探究氮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经过该试验,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针对性的氮肥施用策略,同时降低因过度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12 评论

小熊加旺旺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种和品质与稻作行业的质量和效益直接相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广大农民的收入。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稻作行业的基本情况,摸清我国水稻品种与品质的现状,从而为调整我国水稻品种结构、改善我国稻米质量、提高稻作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我们于2000年开展了对全国水稻品种与品质的普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普查工作于2000年7月开始,到2001年2月结束,前后历时8个月。我们先后派出12个工作小组,赴全国26个省(市、区)水稻种植地区,拜访各地有关的领导、专家、技术工作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了解各地水稻品种与品质的情况,也了解各地与稻作相关的科研、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有关稻作结构调整、发展优质米生产的经验和情况,有关稻作结构调整、发展优质米生产的经验和做法,并落实水稻品种样品的征集工作。本次共征集全国除新疆、西藏、青海、山西、台湾外的27个省(市、区)的水稻样品1109份,品种919个。其中早籼稻品种349个、中籼稻148个、晚籼稻120个、南方粳稻172个、北方粳稻97个、籼糯稻14个、粳糯稻19个(表1)。其中当年种植面积达6667hm2(10万亩)以上的主栽品种332个,非主栽品种587个,包含了各地种植的传统品种、特质品种、专用品种和近年审定推广的新品种。 表1征集的品种情况 类别品种数占%类别品种数占% 早籼稻34938.0北方粳稻9710.6 中籼稻14816.1籼糯稻141.5 晚籼稻12013.1粳糯稻192.1 南方粳稻17218.7合计919100 样品的理化品质指标的检测依据农业行业标准""NY/T83-1988米质测定方法""进行,感官品质指标依据国家标准""GB/T15682-1995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进行。食用水稻品种的品质评价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20-1986优质食用稻米""进行,也参照国家标准""GB/T17891-1999优质稻谷""中相应部分的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特异种质品种的评价参照""中国优特稻种质资源评价""中的相应标准执行。 二、结果及分析 1、品种分布情况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的气候、生态条件差别很大,水稻品种类别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籼稻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15个省(市、区),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和安徽。此外,北方地区的陕西和河南有小面积种植少数籼稻品种。而粳稻品种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包含东北、内蒙、华北、西北(除青海外)及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云南等省市。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海南等9个省(区),仍是早、晚稻都种植的双季稻区;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苏、上海等南方省(市)经过近年种植结构的调整,已基本上由过去的双季稻区改成单季稻(中稻)区了。 目前,杂交稻仍以籼型杂交稻为主,分布于南方地区,其中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江西、福建、贵州等省(市)是杂交稻的主要产区。 2、优质品种评价筛选 依据国家《优质稻谷》三级标准中与品种品质相关的品质指标(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评价筛选出优质品种118个,占普查品种总数的12.6%。其中籼稻13个,占2.1%;粳稻94个,占28.6%,糯稻11个,占33.3%。各稻组评价筛选的优质品种情况见表2。 表2品种米质达国标3级以上的食用稻优质品种 项目 品种 粳稻一级 (19个) 嘉64-1、秀水11、滇系4号、99鉴72、CR99、沈农8718、上育397、宁稻216、97XW-723、津原28、1045、9618、中系8215、水晶3号、黄金晴、豫粳6号、富士光、寒优湘晴、品优湘晴 二级(53个) 皖稻54、华安2号、当选晚2号、88-146、滇杂32、越富A/南34、云陆29、楚粳香1号、珍优1号、沈农8801、辽优7号、辽137、辽371-308、辽粳294、辽粳454、宁粳16号、98XW-258、腾系747、9807、牡丹江17、龙粳8号、东农V10、合江23、中作321、中作23、1613、京稻21、中作93、中作37、寒幽湘晴、牡丹江19、合江19、垦育16、新秋光、丰优201、农大3号、晚粳9873、晚粳太子11、农大7、农大3号、圣稻301、京引119、971、8-502、9602、常优99-1、武育粳3号、沛优801、金优湘晴、996022、中优4号、沛优01、申优1号 三级(21个) 99-39、西22-2、合系22-2、沈农18、农林315、辽盐16、金引2号、吉96010、975、龙粳10、临稻6号、中作93、九稻19、九稻22、九稻20、空育131、秋光、96-50、R109、苏农86、98-110 籼稻一级(1个) 赣晚籼19号 二级(5个) 枝优香、培两优288、两优培九、98-9 三级(6个) 优I桂99、桂香占、D优527、9709、秋优1025、湘晚籼9号 粳糯优质(11个) 凉糯2号、沈农香糯1号、津糯6号、太子粳糯、丙97-48、嘉99-7、祥湖84、紫香糯2315、97-48、D26、糯22 3、特质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以《中国优特稻种资源评价》中的相应标准评价筛选了具有特异品质性状的水稻品种115个,占12.5%。其中高糙米率(籼稻≥83.0%,粳稻≥86.0%)品种21个,包含籼稻13个,粳稻8个;高蛋白质含量(≥13%)品种13个,全部为籼稻品种;低垩白率(≤5%)品种49个,包含籼稻335个,粳稻14个;特低直链淀粉含量(<10%并>2%)品种9个,全部为籼稻品种;高直链淀粉(籼≥25.0%,粳≥22.0%)并软胶稠度(籼≥60mm,粳≥70mm)品种23个,其中籼稻21个,粳稻2个。具体品种见表3。 表3水稻特质品种 项目 品种 高糙米率品种 籼稻13个(≥83.0%) 粳稻8个(≥86.0%) 嘉育948、K88A/7044、培杂28、培杂279、香两优463、香二优781、金优315、金优80、闽科早22、金优18、金优456、协优390 沾粳7号、武粳4号、武粳5号、鲁粳12号、镇稻88、9707、镇稻5171、9632 高蛋白质含量(≥13.0%) 籼稻13个 湘早籼7号、南保早、抗优148、2757、浙9248、博优212、博优270、金优80、K优47、D优13、C优22、冈优缙恢1号、1290S/F674 低垩白率(≤5%) 籼稻35个 粳稻14个 香两优68、西光、特籼占25、海香1号、浙9248、茉莉新占、闽香早占948、舟优早1号、汕优占、莉花香粘、泰国18、西山香、桥圩香占、黄壳香、双丰占、田东香、桂华占、七桂占、新马占、莉花香、桂艮占、马隘香米、E优540、香优61、中国香稻、91315、黄梅香稻、湘晚籼9号、郴优早2号、优99、晚籼选5、益晚籼7号、Y9413-5、1504、双佳1号 滇粳优1号、滇系4号、99鉴72、双竹粘、CR99、金引二号、宁稻216、97XW-723、98XW-258、975、1613、富士光、观95、品优湘晴 特低直链淀粉含量(<10%并>2%)籼稻6个 粳稻2个 中丝2号、浙农8010、渝优2142、西软米84-4、优99、Y9413-5 滇粳优3号、银光 高直链淀粉含量(籼≥25,粳≥22%) 并软胶稠度(籼≥60mm,粳≥70mm)籼稻20个 粳稻2个 汕优64、优Ⅰ晚三、金优402、金早22、中优402、优154、绵优151、博优大占、金优77、赣晚籼29号、金优207、金优64、金新优77、金优晚3、博优964、Ⅱ优128、博优64、汕优晚3、粤优016、K优507 高原粳2号、珍优2号 4、各稻组品质性状比较 除去不合格的或特殊的18个样品外,其余的1091份样品,分别统计各稻组的理化品质指标,结果见表4.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比较分析了各稻组的品质优劣;也对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品质作了比较。 (1)不同季节种植的籼稻品种品质有所差异。早籼、中籼和晚籼的整精米率分别为40.9%、48.0%和53.1%;垩白度分别为11.7%、12.2%和7.6%。可见,晚籼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均优于早籼和中籼;中籼的外观品质与早籼相仿,但碾磨品质优于早籼。 (2)北粳品质较南粳为优。通常把东北、内蒙、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种植的粳稻称为北粳,其余地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粳稻称南粳。南粳和北粳的垩白度分别为6.8%和2.2%,透明度分别为2.0级和1.6级,可见北粳的外观品质较南粳优;胶稠度分别为74.2mm和80.0mm,说明北粳的质地一般较南粳的粘。 (3)籼粳和粳糯分属不同的亚种(前者属籼型,后者属粳型),其品质也大不相同。从表可见,两类粳稻除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有很大的差别外,与蒸煮和食味品质相关的直链淀粉和碱消值两项指标也有明显的差别,籼糯的分别为3.2%和5.0级,粳糯的分别为1.2%和7.0级,表明粳糯的糯性优于籼糯。 (4)根据对495份杂交籼稻样品和271份常规籼稻样品理化品质指标的统计结果,杂交稻的碾磨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常规稻的相仿,这与通常认为杂交稻出米率差的观念不一致,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杂交稻的平均垩白率(59.5%)和垩白度(13.2%)都明显大于常规稻的垩白率(37.9%)和垩白度(7.2%),可见杂交稻的外观品质不如常规稻。另外,杂交稻的直链淀粉含量(20.8%)高于常规稻(18.1%),而胶稠度(56.5mm)也较常规稻60.0mm)的短,说明两者适口性也有差异。 5、优质性状评价比较 以农业行业标准《优质稻米》二级标准评价品种品质各项指标,并分别统计总体和各稻区的优质性状率,其结果见表5。总体上看,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和碱消值等品质指标的优质率较高,都达90%以上;而垩白率、垩白度和整精米率等3项指标优质率较低,均不足50%。其各项同品质指标达标率的高低顺序为: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碱消值>糙米率>长宽比>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粒长>透明度>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率。分别观察各组的品质性状达标率,情况大体相似,但有以下两点明显差异:(1)南粳和北粳的整精米率的达标率比较高,分别达88.8%和90.6%;(2)籼糯的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低,仅14.3%。 三、存在问题 1、品种多、乱、杂多数水稻主产区省份都有千百个水稻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一些乡镇内应有数十个品种种植,混杂着籼、粳、糯,早、中、晚,杂交、常规等各种类型的水稻品种。多数品种年种植面积在几千至几万亩之间,百万亩以上的品种很少。由于品种杂,规模小,影响了稻作的规模效益和产业化发展。 2、优质品种少,专用品种不明显目前多数品种的食用品质处于中下水平,优质品种少,仅占品种总数的12%上下,尤其是籼稻品种。籼稻品种品质的主要问题是整精米率低(碎米多)、垩白大,影响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市场价值。此外,多数水稻品种的品质雷同,有特色的专用品种少,影响了水稻品种的开发利用,如饲用、食用原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用等。 3、缺少产业化经营从品种(种子)到稻米产品,各地区仍主要是小生产、小经营状态,实行产业化经营的为数极少。育、繁、推脱节,产、加、销分离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农民不管品种品质混种,粮食部门不问品种品质混收,加工企业不明原粮品种品质混杂加工。其结果是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行业效益差等,产生了恶性循环。 4、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品种要优化,品质要分流,需要有适宜的评价标准,以便引导选育优质品种,筛选专用品种。但目前尚缺相应的质量标准。实践证明,原农业行业标准《优质食用稻米》,已不能适应现代稻米市场对品种品质和稻米品质评价的要求;新国家标准《优质稻谷》面向流通和仓贮的稻谷,不很适合于品种品质或市场稻米品质的评价。目前,市场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很多水稻种子或稻米产品,都标榜自己是优质品种、优质产品,鱼目混珠、良莠混杂的现象严重;而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毒谷、毒米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极坏,危害极大。 四、建议 1、加速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步子 各地区主管部门要按照食用、饲用、食品加工用和工业原料用不同角度,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预测,尽快作出品种结构调整的规划,发展那些优质、适销品种,限制或淘汰那些品质差、市场不适销的品种。优质育种、优质引种及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应成为当地品种工作的重心,加大投资力度;并落实强化优质优价政策,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指导品种结构的调整。力争在今后三五年内,当地的水稻品种结构有一个明显的改观。 2、发展产业化经营 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打破部门及地域封锁、分离的格局,以便创造市场化的良好氛围,实现公平竞争的法则。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组建""公司+基地或农户+科技单位""的经济共同体模式,实施科研、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创建名牌产品,实现产业最大化效益。 3、健全并强化质量保障体系 要健全水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制订不同用途的水稻品种品质标准、稻米质量等级标准和各种米制品的质量标准。要适应稻米市场发展的需求,加强质检机构的建设,更新技术设备,加强检验测试能力;并发挥质检机构在稻米的生产、加工、贮运及市场销售全过程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作用,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稻米市场的健康发展。

204 评论

耶丽芙小熊

水稻种植防病稻瘟增产分析农科论文

一、试验的设计

水稻在本田的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包括返青、分粟)及生殖生长期,或简称“长苗期”及“长穗期”。一般把“幼穗形成期”作为上述两个生长期的分界。施肥是为了“促苗”或“促穗”。我们便称促一苗的肥料为“苗肥”,促穗的肥料为“穗肥”。选主秆叶片数为15的“云粳九号”品种供试。设计将营养生长期的苗棵长相控制在既不徒长(叶色浓绿,叶片披软)又不脱肥(下部叶片枯黄)的范围内,并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的苗色最绿,生长旺盛,分粟较多,到分孽末期封行,不见田水,幼穗形成期要求轻微褪色。第二级苗色绿,叶片较挺,分集中等,全株似水仙花状,分簸末期苗色褪黄。第三级苗色浅绿,分孽中常,生长平稳,叶片挺直,不封行,但无缺氮而枯叶的现象。每级苗棵分设两区。一级苗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剑叶从第二叶鞘露出叶尖时(叶龄为14.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二级苗棵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幼穗形成期(叶龄为10一1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称为标准区,作为全试验的对照。三级苗棵的两个区,都在幼穗形成期(叶龄10一n)深层追肥,但施肥量不相同。行距5一6寸,株距2一3寸。在中等肥力稻田内进行,不施底肥。施用不同用量的氮化肥,达到上述三种苗棵长相。各处理的要点(表略)

二、栽培管理情况

1.秧苗情况: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播种,一般水秧育苗。曾喷药杀叶蝉预防普通矮缩病。秧苗质量基本达到无病壮秧的标准。五月十三、十四日移栽。秧龄53一54天,秧苗叶龄为6。(即多数有6片叶)。2.各区施肥情况:按设计要求的三种苗棵级别调节苗肥的用量。一级苗用纯氮量14?8一17?7斤/亩,二级苗用11.1斤/亩,三级苗用6.4斤/亩。按“早施氮肥”的原则,于裁秧前作水皮肥或栽后第四天施用一次,栽后约两周(五月三十日)分孽开始时再施一次。都是表层撒施。除第1区的水皮肥用硝按外,其余均用尿素。穗肥的施用法有两种,一为表层追肥,一为深层追肥。深层追肥是将规定数量的尿素加三倍重量的红土,混和均匀,搓成粒肥,塞入泥土中3厘米深处。每隔一行塞肥,每两个粒肥之间的距离为6寸左右。施肥期及施肥量(表略)。4.田水管理:为了达到设计中苗棵褪色的要求,在栽后第四周末,(分栗盛期后),一、二级苗均已较繁茂,而一级苗已接近封林时,于六月一l-一日在田内开沟排干二级苗(第3、4区)田水,次日田边开缺排去一级苗(第1、2区)田水。三级苗的两区,始终保持干干湿湿状态,不排水晒田。六月二十四日,水稻进入幼穗形成期,全部复水,保持水层。5.其他管理措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未中耕,在整个生育期中无草害。五月二十七日用杀虫脉防治螟虫一次,以后未见有枯心和白穗。唯未警惕稻秆潜蝇,以后造成了相当损失。6.栽种稻瘟病秧:六月二十五日,移栽已有稻瘟病的“373”秧苗于保护区内,繁殖病菌。

三、观察的结果

1.稻株生长及成穗情况按前述施肥管理的结果,各区的苗棵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基本上符合设计的要求。各区的苗棵,均在栽后的第二周末开始发生分孽,与1974年保山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因“苗肥”的用量不同,三种级别的苗棵颜色,繁茂程度,叶片的挺直程度等,有显着的差别。第三级苗棵在营养生长期间的叶色淡绿,分巢正常,直至孕穗期都未封行,但无缺氮枯黄的现象,到六月末,株高约为55厘米。深层追肥后约一周,叶色逐渐转绿,但绿而不浓,一直保持到抽穗以后。二级苗于六月十一日排水晒田后约一周,苗色开始褪黄,到六月二十四日复水时,见脚叶尖部有枯黄现象,复水后,叶色稍微转绿;以?后,表层追肥区的叶色,比不追穗肥区的较绿些。一级苗棵的生长,始终最旺盛,与一般认为丰产的苗棵近似。六月末,株高达到65厘米左右,无论6寸或5寸的行距,都已封行。在晒田期间,只是轻微褪色。六月三十日调查每丛分孽数代表最高分粟数,成熟后调查每丛穗数、株高及剑叶长。2.稻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在营养生长期间,试验区基本上没有叶瘟。本所其他试验田及种子繁殖田的叶瘟亦轻。出穗后,部分其他试验田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穗瘟,而本试验区穗瘟极轻,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调查了试验区及本所其他稻田内“云粳九号”的穗瘟发生情况(表略)3.实产及考种结果九月二十五日收割。脱粒、晒干、扬净称重。收割前,每区取有代表性稻株10丛考种。结果(,见三级苗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较好的收成。比标准区(二级苗不施穗肥)增产27一35%。千粒重有显着的增加,实粒数也有增多。

四、讨论

在水稻营养生长的前期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结合田水管理,使苗棵的长相在既不徒长,又不脱氮的范围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繁茂程度,然后分别施用穗肥,观察各种处理对防病增产的效果。结果,都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且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为“苗色淡绿,生长平稳,叶片挺直,分粟中常而不封行”的三级苗棵上于幼穗形成期进行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与标准区相比,增产27一35%。在这种处理下,其成穗率有所提高,空桃率显着下降,千粒重明显地增加。在“早施氮肥”的基础上,为水稻防病增产的施肥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有效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用增施肥料来增加有效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促进分集的大量发生以求得穗多(例如本试验的第2区)结果是总穗数虽多,无效分孽也多,成穗率下降。另一种是只要求适当数量的分栗,即保证略多于所希望的穗数,在这个基础上施用穗肥来促进已有的大部分分栗长成有效穗,其成穗率便高(如本试验的第5区)。这两种方法,都可获得较多的有效穗,为增产打下有利的基础,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异。今年,保山县农科所植保组与沈官大队试验站研究施肥与穗瘟的关系,见单株最高分孽数与穗瘟有一定的相关,即随单株最高分草数的增加,后期的穗瘟亦有加重的趋势按此推论,采用促使多发分莫来获得多穗,很易造成穗瘟的加重。相反,适当抑制分粟的过多发生,则有利于对穗瘟的控制。在上述的试验中,还可看出营养生长期的苗裸长相不同,千粒重也有差异。即苗棵愈旺盛,千粒重亦有愈低的趋势。另外苗棵长相为三级,而采取深层追肥促穗,实粒数显着增多,而空批率下降。由此看来,采用增施肥料以促分靡数的增加,苗棵旺盛,获得多穗而增产,往往易使稻瘟加重,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不利于防病增产。在前期适当控制其分孽和繁茂程度以防病,在这个基础上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促使穗多、粒多、粒重以增产,对于防病增产都可兼顾,从而可望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

242 评论

影子kerry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农业问题方面论文是我们特长, 服务保障: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05 评论

candy小蔡

以哪个市为主的了

193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库氮硫循环研究论文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

    刺xin的刺刺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水稻相关研究现状论文

    以哪个市为主的了

    丹枫在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耐盐水稻的研究现状论文

    以哪个市为主的了

    又肥又馋的兔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水稻氮肥研究的论文怎么写

    水稻氮肥施用量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水稻生长所需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以达到高产、高质和节约成本的目标。试验将通过对比不同氮肥施用量下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

    鳗鳗小公主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杂交水稻的论文美国研究

    袁隆平是一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灰常灰常了不起。

    蜡笔小新新X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