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蟹
一般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当中。刘备刚刚起家的时候依附荆州牧刘表。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若要成就大业,必须找才华超群的人士辅佐。就在这时,刘备听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在襄阳颇有名声,于是就去拜访他,征询他对当今形势的看法。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他的意思是说,平庸书生不可能认清天下的形势。于是,他告诉刘备,“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接下来,素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和凤雏美名的庞统便成了他推荐给刘备的首选杰出人物。由此,“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说不胫而走。直到读了《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中与唐代初年著名大臣魏征有关的内容,我对“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魏征在隋朝末年追随武阳郡丞元宝藏策应李密的起义,担任典书记。后来被李密看中。然而,在李密那里,魏征并不得志,“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后来,魏征随李密归顺了唐朝。在担任山东安辑大使期间,窦建德率兵攻陷了黎阳,魏征成了大夏国的一名起居舍人。后来,窦建德失败,魏征重又回到唐朝。在唐朝最初的几年中,魏征先是在太子李建成府中担任洗马。李世民登基后,将其拜为谏议大夫等职。可以说,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魏征数易其主,用一般人的眼光,肯定不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至少不是一个忠臣,不能为主人杀身成仁。然而,历史并没有因魏征的这些“问题”而对其有所贬损,相反作为一代著名谏臣,他在历史上颇有地位。想当年,他追随李密,为的是将失去民心的隋王朝推翻。这是他识时务的表现———识国家之时务,识腐朽王朝即将崩溃之时务。为达这一目的,他多次给魏公李密上疏,劝他“有功不赏,战士心堕”足以使其无法战胜敌人。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魏征被视为亲信,多次被“引入卧内,访以得失”。此时对他来说,最大的“时务”是保证社稷的长治久安,因而要尽量让皇帝和朝廷少犯错误。有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隋唐嘉话》记载,别人送给太宗一只鹞鹰,非常漂亮。太宗见了喜欢得不得了,就架在胳膊上玩儿。忽然,他远远看见魏征走了过来,就将那只鹞鹰藏在怀里。可是,魏征却佯装不知,来到太宗面前,给他讲述历朝历代统治者玩物丧志而丢了江山、没了性命的故事。魏征唠唠叨叨说了很久,等到魏征走了,太宗敞开衣襟一看,那鹞鹰早给捂死了。《旧唐书》说魏征虽然貌不惊人,却“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从上面的故事和其后的总结中,不难看出魏征是个有胆有识的俊杰。然而,他的这种识时务在很多人看来,恰恰是不识时务的表现。原因很简单,提意见一般情况下别人是很难接受的,如果再犯颜谏言,那更是不可思议,不如一事当前明哲保身,为一己之利打打小算盘。倘若一个社会,人们崇尚的不是“有意见就提”而是阿谀奉承,崇尚的不是为国家百姓的利益挺身而出,而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个社会肯定是不会和睦的,这个国家肯定是不会进步的,我们需要的是为国家为百姓识时务的人,这样的人才堪称俊杰。
Hello糖咖啡
1、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奏疏开篇即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直接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
2、树立正确的人民观。奏疏中说“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确,人民就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值得深切谨慎的道理。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替已经让大臣和皇帝充分认识到民心所向的重要性。
3、创业后如何守成。奏疏中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的确,从历史上看,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真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魏征的答案是,因为守成者出现松懈和骄傲的情绪。
4、为政者如何自警。在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后,魏征为唐太宗提出个人生活、思想修养、为政之道等方面的建议,主要包括:生活上戒除奢靡,思想上戒骄戒躁,政务上勤勉谨慎,纳谏上兼听则明,赏罚上分明有度。魏征提出的这些建议,有些具体含义和做法可能因时代变化而变化,但基本原则和精神是不变的。
夕阳下看晚霞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相关内容如下: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小昕总理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首诗:一段鼓励的言语,一个真诚的微笑,足以将沉重的心,瞬间,轻轻抬起。表扬是一种慰寄,表扬在每个人生的道路上都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为人遮风避雨。然而,就中国的教育史来说,从批评到表扬真可谓是一段慢慢历程。“不打不成器”的教育占据了中国培养孩子的多年理论,听我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不论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管理都很严格,且不提方法是否正确,至少结果很好,由于管理的严格他们或是在做人或是在学习上成绩都会很出色。也许这种类似于“批评催人进步的思想”正是由于在这种好成绩而在大家心中根深蒂了吧……从批评到表扬,不仅需要时代的进步更需要思想的进步。时代在前进着,从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来巩固中华名族的博大精深。从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到北大,外国的教育不断涌进我们的头脑。从此我们发现了表扬的魅力,开始了教育方法论的变革。替代了答不出问题的打手心,替代了犯错受罚的管理模式,表扬,这个以前只出现在获得荣誉时才有的鼓励降临到了每一个普通孩子的身上。当我们为一个目标奋力追逐时,当我们认为自己做对了一件事后,老师、家长那充满真心的表扬,就是我们炎炎烈日下喝的第一杯绿茶;当我们向别人坦白曾做的错事,并下决心一定要改正时,当我们因为良心发现,却帮了倒忙的时候,一句“勇于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或“你已经很棒了,我感激你!”这样的话,就是我们在心灵受到创伤快要结疤时,一瓶晶莹可口的滋润膏。表扬使我们更加努力,表扬使我们充满信心和力量表扬可以是一扇心灵的窗户,指引我们走上阳光之路;表扬又是一个无底洞似的陷阱,是我我们沉迷在无底深渊!骄傲使人落后,在过多表扬的充斥下,很多孩子都会产生一种我行我素固执己见或冲动等骄纵的坏毛病。我真的很担心,在表扬声中在糖水里泡大的我们的未来。所以面对表扬,我们应该想到:夸奖过后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我们何不趁着这一刻,再给自己多施一些肥料,接受阳光的照射,让自己变得更加光彩夺目呢?通过这些年表扬教育的成果,引值得我们发思,中国古老的批评教育法是否完全是不可取的。有人说评是一种武器,就是说这件武器要注意收藏,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走火伤人。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善意的批评是良药及时治愈人们的病症,恶意的批评,是一把大锤可以压得人喘不过气。世界上不能没有批评的存在,倘若是没了批评那么社会的进步将大打折扣。没有了唐朝魏征的批评唐圣主的盛唐不可想象;没有了毛泽东等人对左倾的批评改正中国不可想象;没有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个人崇拜、文革的批评矫正新中国更加不可想象。从表扬到批评,是我们的成长表现,但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成长,不仅要有听批评的雅量,而且还要有经得住表扬的宏量,一句话:表扬要珍视,批评要珍惜。
维尼达熊
魏徵 返回目录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魏徵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他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的文风作了概括的评论,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点。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贞观十一年(637)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思俭”,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在十方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风之上,这类文章,虽用偶句,但词旨剀切,气势雄骏,无典故堆砌之病,已表现出由骈入散的倾向。后来刘知几的论文、陆贽和宋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献纳、奏议之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诗多颂功祀神之作。但五古《述怀》一篇,意气慷慨,语言劲健,在初唐诗歌中不失为格调较高的作品。《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俱著录《魏徵集》20卷,已佚。《全唐文》存其文3卷,30多篇。《全唐诗》存其诗1卷,30多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写法如下: 可以把研究综述放在第一章内,和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共用一掌节。并在下面分别论述国内研究综述和国外研究综述。 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太旧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利1943年发表的一部童话故事。这部几十页的童话故事却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成了除了圣经以外,世界上译本译文最多的书。而该
柴胡属于伞形科柴胡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的高原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分布,但是没有那么广泛。柴胡喜干燥、阳光,所以常常生长在干燥的草原以及向阳的山坡。
一般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最早出现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当中。刘备刚刚起家的时候依附荆州牧刘表。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若要成就大业,必须找才华超群的人士
hk kjdj kndjk nkadj nkjd njkd k dkdj kjsd kjdk k kj kj kj h jhjhdhj szh zszs c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