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4

我从来没喝过水
首页 > 学术期刊 > 圣旨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艾米tiantian

已采纳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第17期,作者:步平,原题:裕仁的《终战诏书》只字未提投降1945年8月15日被有的人称为“日本历史上最长的一天”。这一天从上午开始,日本的广播电台就反复播送着将在中午12时有天皇的重要广播的消息。裕仁天皇即位20年来,还从来没有直接向日本人发表过讲话,于是人们对天皇的讲话内容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尽管有人心中对天皇是否要宣布接受同盟国的宣言有些不详的预感,但是更多的人相信:像过去由人代为宣读的敕谕一样,天皇的讲话仍以激励日本人继续进行“圣战”为目的。也有人认为在经历了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及苏联的出兵后,天皇可能要宣布进行最后的决战。据经历过日本战败那一时刻的日本人回忆:8月15日将近中午的时候,全日本的人,无论是在自己的家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或者是在外出的路上,都会找到附近的收音机,站立着等待“天皇玉音”的播放。而在东京的许多人,甚至直接跪在皇宫的前面虔诚地等待,全然不顾头上似火的骄阳。当时的天皇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现人神”,所以必须毕恭毕敬地聆听他的声音。12点整,电台开始以所谓“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天皇在这次的诏书中称:朕深以世界大势及帝国现状为忧,欲以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布告尔等忠良之臣民:朕已谕帝国政府通告美苏中英四国接受其共同宣言。X者,朕承皇祖皇宗之遗范,拳拳于帝国臣民之安宁、偕万邦交共荣共乐。所以宣战于美英二国,实乃出于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宁。至若排他国之主权、侵彼之领土行为,皆非朕之本意。然交战已阅四载,朕之陆海将士虽勇武善战,朕之百官有司虽励精图治,朕之一亿庶众虽克己奉公、尽其最善,战局仍未好转,世界大势于我不利;而敌新使用残虐之炸弹频伤无辜,其状之惨不可预测。作战若延续,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波及人类之文明。如此,朕何以保吾亿兆之赤子,何以谢慰皇祖皇宗之神灵?是为朕着帝国政府回应共同宣言之缘由。对于与帝国始终戮力同心致力于东亚解放之盟邦,朕惟有深表遗憾;每虑及死于战阵、殉于职守、亡于非命之帝国臣民及其遗族,朕常五内俱裂;至身负战伤、蒙受灾难及丧失家业者之福祉,乃朕之深切轸念之所。今后帝国所受苦难非同寻常,臣民之衷情朕亦尽知。然时运所趋,为万世之太平,朕将堪所难堪之事,忍所难忍之情。朕笃信与护持国体之忠良臣民同在,而忌情绪激昂、滥滋事端,于同胞之间互相排挤,扰乱时局之势力。更忌由此误入歧途,失信于世界。此时宜举国一家,子孙相继,确认神州不灭,念及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信道义,坚定志操,誓发扬国体之精粹,以期世界之进运。此为朕之期待,望臣民周之。之所以全文引用天皇的这一诏书,是因为后来的人们往往把天皇在那一天以“玉音”放送形式发表的诏书视为日本投降的标志。的确,日本的战后是从天皇宣布这一诏书开始的。但战后日本社会关于战争历史认识呈现的复杂局面,可以说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为《终战诏书》一次也没有提到“战败”和“投降”,其实是埋下了日本人关于战争历史认识的“伏笔”。如果对上述天皇的诏书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诏书只说到“世界大势于我不利”,而同盟国一方又使用了“残虐之炸弹”,为了“亿兆之赤子”而不得不宣布接受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宣言,而没有任何一处涉及承认日本战败的事实;其次,诏书强调宣战并非自己的本意,而是为了日本的“自存”和东亚的“安宁”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仍然是站在“解放东亚”的立场上,只不过是对当前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而感到遗憾;第三,诏书中所指的战争是自1941年开始的“已阅四载”的与英美的战争,而对侵略中国的战争则不置一词,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综合上述三点,可见同以往天皇的诏书一样,在这里特别突出的仍是所谓日本的“国体”,仍然坚持的是皇国史观。如果对诏书的意图解释得更清晰一些,那就是:虽然日本现在遇到了暂时的波折,但只要护持日本国体,虽任重道远但日本不能灭亡,仍有希望。日本的各大报都在8月14日的午夜接到了宣布战争终结的天皇的诏书,第二天醒目地刊登在报纸上。《每日新闻》的大标题是:“圣断大东亚战争终结;颁布收拾时局诏书”,而在“维护国体”的大标题下写道:“在聆听大诏终结战争之际,吾辈草民应发挥国体之精华,建设新日本。”《读卖新闻》的前身《读卖报知》则以“为万世开太平”为题,全文刊登天皇诏书,同时发表社论称:“正如大东亚战争的宣战诏书所申明的,我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自卫自存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东亚的解放和十亿民众的福祉。”这些报道和社论没有一处提到“投降”、“无条件”,甚至也看不到任何一处对导致战败的军队与政府的批判。《朝日新闻》虽然承认“日本国民今后面对的和平不是对等的,是单方面的战败”,但是对军队和政府的责任也未置一词。这些报纸的腔调之所以相当一致,是因为就在前一天,负责新闻管制的情报局刚刚向媒体下达了“大东亚战争终结交涉之际的舆论指导方针”。8月16日,情报局针对天皇诏书公布后的形势,再次发布指示,要求各媒体“可以刊登敌方的正式声明,但是将其中谈到战争责任者的追究,军部的责任以及影响国内局势的内容一律删除”,“可以使用‘日本投降’的概念,但是不得说‘无条件’”。其实,到1945年的8月,对于任何一个稍微了解国际形势的人来说,日本战败是不可否认也不可逆转的事实。而天皇发布这样一份并不承认战败的《终战诏书》,固然“终结”了战争,但导致了日本社会思想的混乱,则是不争的事实。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曾指出:《终战诏书》是针对美国、英国、中国与苏联四大国提出的《波兹坦宣言》的回答,理所当然地应当涉及与中国之间的战争。但是诏书中“只将‘宣战于美英二国’视为问题”,“排除了中国和苏联,显然说明其意图是要把战争限定在1941年之后”。也有的学者明确地指出:天皇的《终战诏书》“其最根本之处就是回避天皇的战争责任和‘护持国体’”。因为在所谓的《终战诏书》中,只提及日本与美英两国的战争,而且其内容中根本“不存在战败认识”,至于“关于对中国所进行的侵略,一概不予理会”。所以所谓的《终战诏书》,不过是一个“继续天皇制的宣言”经历过那一时代的日本人,至今也难以忘记当时聆听“天皇玉音”后感到的震惊。尽管天皇是用文言的形式咬文嚼字地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决定,但全日本的人们则是首先从自身的战争体验的角度予以理解,因此引起了巨大的思想混乱。生活在甲府的一位老年妇女,当时还是中学生,在她的日记中这样记载着:8月15日霹雳!!这是怎么一回事。8月17日霹雳这样的日子,对日本人来说真是难过啊。在听到15日的大诏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在为胜利而奋斗着。真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情绪丝毫不奇怪,例如大阪府的调查报告说:“民众中的七成是期待着天皇在讲话中表示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的,没想到竟然宣布结束战争,实现和平。许多人立即感到失魂落魄,悲愤不已”。神奈川县的调查说:“一般的县民都以为要宣誓抗战的,所以听了天皇发表的玉音,一时呆在那里,许久说不出话来”。而鸟取县的警察更发现:“人们表面上是聆听了玉音,但心中无非是在想:‘现在结束战争为时尚早’,‘无视国民的意志’,一些人表示了批判的意见,而有人甚至散布对天皇和皇室大不敬的流言”。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日本民众被军国主义思想愚弄到何等地步!尽管《终战诏书》并没有正面触及日本战败的事实,但天皇亲自宣布“终战”这件事本身,等于承认了以往鼓吹的“圣战”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战争的失败导致“圣战”思想的崩溃,于是日本社会出现强烈的“被欺”的感觉,出现了一个时期的思想“真空”。后来成为日本白桦派作家的长与善郎曾记载说:8月13日,听在众议院图书室工作的朋友说将要发表重大的新闻。当时已经意识到战局发展对日本不利的人们都以为天皇可能会一方面检讨自己,一面亲自鼓动国民全力抗战。如果天皇那样做的话,日本全体国民肯定会对天皇感激涕零而积极参战。但是,在听了15日的“玉音放送”后,人们“一下子泄了气”,“不知道应当做些什么了”。战前曾经参加了反战运动,但是在战争开始后“转向”加入了文学报国会并担任审查部长的高见顺在8月10日听到了御前会议的消息后在他的日记中记载:“看来战争终于要结束了,可是说不出心中是什么样的感情。是高兴吗?不是。但是也没有别的什么感情。”1994年,我在访问日本的时候,从法政大学退休的梅靖三先生说起过日本战败初的经历:1945年的6月,我已经接到了征兵令,就是当时被称为“赤纸”的入伍通知书。按照当时的规定,青年人一旦接到那一张“赤纸”,就必须按照纸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整理好行装前去报到,我当然也不例外,虽然上了年纪的父母很担心。在被集结在学校中待命的时候,天皇的“玉音”发表了。两天后我们被告知不再向军队派遣,而解散回家。听到这一决定,我们的心里确实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可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我们不能把喜悦表现在脸上。回到家中的时候,母亲不禁一把将我搂在怀里,哭了起来。梅先生还补充说:别看当时许多人嘴上仍然说不甘心失败,但其实都真的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到了战争的后期,战争在人们的心中早已不是那么神圣,但只有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人们才敢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可见,一般民众从内心来说是不希望继续战争的,但是在强大的政治高压下,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感情掩盖起来。其结果是导致思想的真空和精神的崩溃。1995年,即在战后50周年的时候,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了《战后50年》摄影集。摄影集的第一页是一张对折的巨幅照片,拍摄的是1945年空袭后的大阪鸟瞰图。密密麻麻,星罗棋布的建筑组成了灰暗的大阪城,即使是庞大的建筑,在照片上也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但是照片上三个无比巨大的炸弹坑和无数较小的炸弹坑则引人注目,真的像是月亮上的环形山,形象地表明了城市被轰炸后的景象。所以这幅照片上的标题是:“战后的日本是从这类似月球表面的废墟上开始的”。其实,不仅是大阪,日本整体的经济与社会,包括日本人的思想与历史认识,都是在这一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崩溃而变成了一片废墟。日本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社会崩溃,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精神大崩溃。战后日本人的思想与历史认识,也是在那样的废墟上建立的。这样,伴随1945年8月15日《终战诏书》的公布,所有的日本人一夜醒来就不得不面对战败的残酷的现实,但同时也面对复杂的关于战争的历史认识。战争期间作为日本精神支柱的皇国主义史观本来也应当是寿终正寝了,但由于《终战诏书》仍然坚持着皇国史观,不过是从形式上以暧昧的态度结束战争,所以从对战争责任认识的角度和对历史负责的角度,《终战诏书》可以说没有任何建树。这就带来了战后关于历史认识的一系列的问题与争论。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终战诏书》为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埋下了“伏笔”。

88 评论

水乡的风光

不给代写你会给人家支付一定酬劳,这里就不需要给别的费用了。代写又俗称代笔,顾名思义,就是代替别人写东西。让人代笔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据说古代皇帝有的圣旨就是大臣代写的。正德二年,杨廷和正式进入内阁,帮整天玩耍的皇帝代写文书,当时的圣旨就大都出自于他的手笔。一般古代圣旨分两种:圣旨开头是“诏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而开头为“制曰”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比较常见的代写服务有代写春联、书信、回忆录、传记、家族史、企业发展史等;同时,也存在一些颇具争议的代笔行当,比如:代写年终总结、代写个人博客等;此外,还有一些代写行为涉及法律问题,如代写欠条,代写遗嘱、诉状等。另外还有代写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硕士论文,职称论文,工作小结等。经济学论文,应用经济学,国贸,金融,经济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统计,财经,证券保险,财政税收,网络营销。管理学论文,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法学论文,经济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教育论文,学前教育,教育学原理。心理学论文,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科学论文,社会保障,思想政治,社会学,伦理学,新闻传播论文,新闻学,传播学。英语论文,食品科学论文,环保论文,机械论文,计算机论文等。同时还有“代写简历”服务,是最近几年才初步有些市场的小行业,目前国内有很多家代写简历的机构,简历前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62 评论

EatDrinkWorld

《佟佳氏宗谱》由明朝末年佟卜年首创,清初经佟国器“订旧增新”所完成。《宗谱》长约27厘米、宽约20厘米,共计74页,记载了佟佳氏的姓氏由来以及一至十二世族人的迁徙、世系、诰封、圣旨、人物传记、官职录等内容。抚顺市满族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佟明宽告诉记者:努尔哈赤从16岁时被继母赶出家门,艰难度日的努尔哈赤被佟登的父亲收养,他不但对努尔哈赤进行培养,而且还把自己的孙女佟春秀(哈哈那扎青)许配给他。当时,佟佳氏是除皇族以外的第一世家大户,当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佟登拿出自家当铺中十三副半铠甲和巨额钱款进行支持,而当时在明朝内为官的佟佳氏的族人和军队全部投靠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有了强大的军械和财力支持后,最终才创造了一番大事业,从而改变了明朝和后金军事力量的对比,进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根据史学记载,如果没有佟佳氏的鼎力相助,努尔哈赤将难成大业,建立清王朝更是无法说起。那么以上这两件收藏品又是如何得来的?佟明宽说:1999年,抚顺市满族佟氏历史研究会出版了《满族佟氏史略》一书,2002年,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在萨尔浒风景区的罗台山庄召开了“中国·抚顺满族佟氏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国外共64名满学家和知名佟氏族人当时会聚在辽宁抚顺,大家一同对佟佳氏的起源、历史、家谱及人物等进行学术研讨。并将此次研讨会上的论文集合成书出版,名为《满族佟佳氏研究》,面向全国发行。当住在山东省临沂市的满族佟佳氏第21世孙佟德宗在别人手中看到上述两本书之后,在2004年年初,一行三代5人特地赶到抚顺寻根问祖并求得两本书。同时,佟德宗还将他们收藏祖辈传下来距今400余年的佟登画像和《佟佳氏宗谱》带至抚顺送交于佟明宽,期望能对佟佳氏和明清历史研究有所帮助。目前,抚顺市满族佟氏历史研究会下一步将把这两件物品送至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然后再正式对外展出。

122 评论

小禾小影

努尔哈赤岳父佟登的画像和《佟佳氏宗谱》在抚顺被发现,这也是已知最早的佟登画像和佟佳氏宗谱,有关专家认为,两件珍贵文物的发现对明清史相关部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画中人曾对努尔哈赤有恩 抚顺市满族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佟明宽介绍称:努尔哈赤从16岁时被赶出家门,后被佟登的父亲收养,他不但对努尔哈赤进行培养,还把自己的孙女佟春秀(哈哈那扎青)许配给他。 当时的佟佳氏家族是名门望族,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其岳父佟登拿出自家当铺中十三副半铠甲和巨额钱款进行支持,而当时在明朝内为官的佟佳氏的族人和军队全部投靠努尔哈赤,有了强大的军械、财力支持后,明朝和后金军事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改变,进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因此曾有史学家说,没有佟佳氏,努尔哈赤难成大业。 佟登画像长约2米,宽约0.8米,是明万历4-6年(1576-1578)所绘制,由于年代久远,画面已有破损。画像上的佟登面容瘦长,胡须发白长约尺余。头顶黄色乌纱帽,身穿红色团蟒官服,足登白头绿面官靴端坐在虎皮椅上。虽已年过七旬,但看上去精神矍铄,十分威武。 《佟佳氏宗谱》由明朝末年佟卜年首创,清初经佟国器“订旧增新”所完成。《宗谱》长约27厘米,宽约20厘米,共计74页,记载了佟佳氏的姓氏由来以及一至十二世族人的迁徙、世系、诰封、圣旨、人物传记、官职录等内容。 佟氏后人来抚顺寻根并献宝 关于2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的来历。佟明宽表示:1999年,抚顺市满族佟氏历史研究会出版了《满族佟氏史略》一书,2002年,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出面承办召开了“中国·抚顺满族佟氏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国外共64名满学家和知名佟氏族人相聚抚顺,对佟佳氏的起源、历史、家谱及人物等进行学术研讨。2003年,此次研讨会上的论文集合成书出版,名为《满族佟佳氏研究》,面向全国发行。 后来,住在山东省临沂市的满族佟佳氏第21世孙佟德宗在别人手中看到上述2本书,去年年初,他带着一行三代共5人赶到抚顺寻根问祖。同时,佟德宗还将祖传的,已有400余年历史的佟登画像和《佟佳氏宗谱》带至抚顺送交于佟明宽,期望能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佟明宽称,他研究满族历史30余年来,首次见到这样的画像和宗谱。他为此特意走访了北京、沈阳、上海、山西、吉林等地的文物部门,均没有查到有关2件物品的记载,“可以说是最早的画像和宗谱”。他指出,这2件文物的发现将对明清史

288 评论

相关问答

  • 对于圣经的研究英文论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摘 要:《圣经》不是某个人写的一本书,而是一个系列的有关经典,共有六十六本之多。前三十九本合称为《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千年

    威达天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万圣节研究性课题论文

    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策略初探的论文 一、初中英语作业的重要性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深度改革与有效实施,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学过程、方法及其策略较之以前都有

    我究竟怎么了55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巴黎圣母院的研究论文

    请仔细看,老君论文,只要我回答了,就铁定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方法不对!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由于文献较多,我不可能全

    TINA敏敏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圣旨研究论文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第17期,作者:步平,原题:裕仁的《终战诏书》只字未提投降1945年8月15日被有的人称为“日本历史上最长的一天”。这一天从上午开始,日本的

    我从来没喝过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寿光农圣旅游文化研究论文

    旅游文化方向的毕业学生论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在近年来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将旅游与文化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接下

    酸奶娃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