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辉窗帘布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西游记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石猴出世·大闹天宫
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四处四海求师,在西牛贺洲得到须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归来打败混世魔王,收复七十二洞妖王,结义六大魔王,去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秦广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欲遣兵捉拿。
太白金星谏言,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猴王初时不知官职大小,后知实情,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二将。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双方争持不下,观音菩萨举荐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战。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把金刚镯从南天门扔下击中悟空。
猴王被擒。玉帝命天兵刀砍斧剁、南斗星君火烧、雷部正神雷击,不能损伤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把悟空置八卦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躲在巽宫,有风无火,遂无伤,得火眼金睛。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下旨游奕灵官、翊圣真君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西游记》原著中的“五百年”形容年代很久远,并非具体时间。根据原著第十四回中记载,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从天降下。据此推算,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实际已经过去大约六百多年)。饥时,给他铁丸子吃,渴时,给他熔化的铜汁喝。
取经缘由·师徒来历
如来佛祖说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派观音菩萨去东上寻一取经人,去往西天取经,以大乘佛法劝化众生。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分别度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徙弟,又度白龙给取经做脚力。
唐太宗开科取士,海州陈光蕊得中状元,被丞相殷开山之女殷温娇抛球打中,做了佳婿,但在去江州上任途中被贼艄刘洪、张彪谋害。殷温娇产下一子,抛流江中,被金山寺法明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十八岁受戒。法名玄奘。后玄奘母子相见。报了前仇。
泾河龙王因赌卦少降雨水,触犯天条当斩,求唐太宗救命。太宗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太宗魂被迫入阴司对证。还生后修建“水陆大会”。请陈玄奘主行法事,开演诸品妙经。观世音显像,指化陈玄奘去西天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御弟,赐号三藏。
唐三藏西行,出离边界即落入魔洞,得太白金星解救。在五行山揭去如来的压帖,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因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强盗,唐僧数落人,孙悟空一怒离去,观世音化作老母,传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哄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动咒语,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钳束悟空的手段。
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观音院,因悟空卖弄锦斓袈裟,引起金池长老贪心,要火烧唐僧师徒,反被悟空弄法烧了禅院。混乱中,袈裟被黑风怪窃走,孙悟空去南海请来观音,自己变化仙丹。诱黑风怪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继续西行,来到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是对月府所有仙女的称呼。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后来唐僧在浮屠山得乌巢禅师传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黄风岭遇怪刮黄风迷人,孙悟空请须弥山灵吉菩萨降伏此怪。在流沙河中,他们又收伏了观音赐名沙悟净并令其在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屡遭挫折·降妖伏魔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婚。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被镇元子拿获。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憎,都被悟空识破,将怪打死。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被黄袍怪摄入洞中的百花公主放了唐僧并央他到宝象国给父王送信,前来搭救。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八戒欲回高老庄,经白龙马苦劝。到花果山请回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拿唐僧,并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二怪。乌鸡国国王因不敬文殊菩萨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狮精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
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烟,抵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降妖。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黑水河龙王变作艄公。诱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孙悟空请来西海龙王太子摩昂擒龙回西海。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国师,国王敬道灭僧。悟空等与三法师斗法,一一挫败他们,使之现了原形。
观音座前莲花池内金鱼修炼成精,在通天河岁食童男童女。悟空和八戒变作童子,打退妖怪。妖怪作法,使通天河封冻,诱唐僧上冰上行走,摄入水府,观音菩萨赶来。把金鱼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骑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刚镯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空金箍棒被收,打不过他,请来火德真君、李天王、天兵天将、邓辛天君、水伯、十八罗汉等,无人匹敌,都被妖怪用金刚镯把兵器收去,如来暗示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后来找到太上老君处,方用芭蕉扇把青牛收伏。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唐僧、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悟空取来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气。西梁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琵琶洞蝎子变化的女妖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使妖怪现了原形,死在坡前。
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强盗,再次把他逐走。六耳猕猴趁机变做孙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天庭众神、地藏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六耳猕猴被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灵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勇,借天兵神力,降服二怪,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去。
后来,师徒四人又先后除去了万圣老龙和九头虫驸马,黄眉怪,蜘蛛精,蜈蚣精和青狮、白象、大鹏三怪。
比丘国国王被圣寿星坐骑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从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婴儿,败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
陷空山无底洞里老鼠精又变化女子掳唐僧强逼成亲。孙悟空访知老鼠精是李天王义女,上天庭告状,李天王把鼠精押回天曹发落。灭僧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主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隐雾山豹子精欲食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虫睡倒,八戒一耙结果了妖怪性命。
师徒四人到天竺国,郡侯张榜求雨。悟空访知原委,劝郡侯向善,天降甘霖。师徒来到玉华州,因教授王子学艺,被黄狮精盗走兵器。悟空等三人夺回兵器,黄狮精投奔祖翁九灵元圣,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头狮子所化。悟空至青华长乐界东极妙岩宫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九灵元圣。
来到金平府,唐僧元宵夜观灯,被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尘三个犀牛摄去。悟空请来四木禽星擒拿三怪,斩首示众。
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主。
在铜台府地灵县寇员外家化斋后,寇家遭劫,寇员外丧生。唐僧师徒被当做强盗捉起入狱,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员外灵魂,案情大白。
到达灵山·取得真经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难、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上古燃灯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这才求得真经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东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
唐三藏把佛经送回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马。孙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儿也自然脱落。自此五圣成真,共享极乐。
文学成就
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社会影响
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戏,十本,240出。《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西游记》也备受西方人士的关注,译介较为及时。19世纪中叶,法国汉学家泰奥多·帕维把《西游记》中的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和第10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译成法文。第九回译文题名为《三藏和尚江中得救》,第十回译文标题为《龙王的传说:佛教的故事》。译文皆刊于巴黎出版的《亚洲杂志》(亦称《亚洲学报》,由亚细亚学会主办)。1912年法国学者莫朗编译的《中国文学选》一书出版,收录了《西游记》第10、11、12三回的译文。12年后,即1924年,莫朗译成《西游记》百回选译本,取名《猴与猪:神魔历险记》,当年在巴黎出版。这是出现最早的较为系统的《西游记》法文译本。
蔡一诺1989
长期以来,大家受影视剧的影响,对《西游记》的原著有很多误区。比如: 1,以为妖怪都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其实只有白骨精,金角大王和红孩儿这三个妖怪明确知道。 2,以为金蝉子和唐僧一样天生就是和尚。根据原著分析,金蝉子很可能是半路出家,出家前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这比较符合人性,如来佛祖的原型释迦牟尼在出家前也结婚生子。 3,以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功德圆满之后还是原来的本相。实际上只要他们得到正果后,他们很快就可以修炼成人身肉体。所以“斗战胜佛”未来很可能是个帅哥,而且是一个举止庄重的佛门弟子,就像毗蓝婆菩萨一样,她的本相是一只母鸡。 4,以为观音的本领不如如来,实际上观音的能力不在如来之下。 5,认为唐僧自始至终戴着“毗卢帽”,身穿锦澜袈裟,其实这只是唐僧在正式场合中的正式着装。 6,以为猪八戒好色又懒惰。实际上猪八戒并不懒,否则高老庄的高老头怎么会看中他。取经路上,挑担的是猪八戒而不是沙僧,猪八戒喜欢女色但并不贪色,美女妖精几乎都死在猪八戒耙下。 7,以为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故事和聊斋一样是并列的,甚至还有人认为西游记可以倒过来读。其实这是对西游记原文的深度了解不够,西游记的故事有着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 …… 《西游记》原著中存在很多的疑点,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需要多次认真阅读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 天蓬元帅喝醉酒调戏嫦娥,拱倒了斗牛宫,吃了王母娘娘的灵芝菜,这是不是很像一头猪,是不是意味着天蓬元帅本身就是一头猪? 蝎子精能够坐在如来佛祖旁边,并且蜇伤了如来,是不是意味着如来曾经很信任她,或者蝎子精本性善良,所以如来对她没有防备。我们是不是可以深挖一下蝎子精的故事? 孙悟空在营救百花羞公主的时候,为什么骂她不知羞耻,难道孙悟空不知道百花羞公主是被黄袍怪绑架的吗? 七仙女和蜘蛛精有没有关系,答案就在“土地”与孙悟空的对话中,尤其是第二次对话(原著第72回) 西游记中有两对“旷世情侣”,黄袍怪与百花羞公主,唐僧与金鼻白毛老鼠精这两对,其中一对是假的。孙悟空听完他们的故事,认为奎木狼说的是真的,因为他是神仙,老鼠精是假的,因为她是妖精。实际上说谎的是奎木狼,金蝉子和老鼠精才是真正的情侣。 须菩提祖师和乌巢禅师真正的身份是什么?他们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观音为什么两次以鱼篮形象现身? 唐僧师徒在车迟国境内兜兜转转半年,为什么突然加速,连夜赶到通天河? 西凉女王为什么疯狂追求唐僧?直接原因既不是唐僧长得帅,也不是唐僧的“御弟”身份,而是有人让女王做了个喜梦,女王认为唐僧是上天赐给他的姻缘,就像是紫霞仙子和至尊宝一样。 ...... 对原著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熟读《西游记》有利用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西游记》对人物以及各种景观描写精致细微,塑造的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内容构思紧密又充满想象力,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块璀璨的瑰宝。 《西游记》成书于万历年间中期,此时明朝的统治阶级已经非常黑暗腐朽。读书人找不到出路,经常借写文章来批判社会,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或对上层社会的政治诉求。 《西游记》既不是为神仙歌功颂德的传记,也不是佛道宗教经典,更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一部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讽刺小说,反应社会现实的批判小说,是一部描写人性的巨著。如比丘国的国王用1111个小孩的心肝做长生不老的药引,是讽刺明朝的嘉靖皇帝想长生不老,用1111个少女的经血做药引的历史;朱紫国的国王为了女人长期不理朝政,是讽刺当朝的万历皇帝;朱紫国甚至出现了明朝才有的“锦衣卫”…… 作者把贞观年号故意写到27年,而真实历史上的贞观年号总计23年,就是不想让大家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历史小说。西游世界里的故事和人物与历史、宗教无关。在《西游记》中,老君不仅是道教的创始人,还化胡为佛创办了佛教,观音取代文殊成了“七佛之师”,在道教的神话中,开天辟地的是元始天尊,在西游记中变成了太上老君,这些都与现实中的宗教不符。 西游记中的“道教”和“佛教”与现实中的佛道两教是两码事。西游记是一部虚构的神话小说,小说中的观音、如来、太上老君是小说创作的人物,只是同名同姓而已,不是现实中的宗教圣人,他们互相不等同于对方。如果真的要把他们扯上关系,那西游记就是一部歪曲历史和诽谤圣人的禁书。 《西游记》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原著中,玉帝、如来、观音和老君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没有逃脱被作者讽刺的命运。在西游记中,“如来”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而是相当于佛教里的“总统”,如来的原型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尊者。 如果把玉帝和王母娘娘比做当朝的皇帝和皇后,如来和老君就像是朝廷新旧两股政治力量,观音和南极仙翁则是中间派。其他神仙就是皇帝和这两股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妖怪就是被上层宰割的底层官吏,甚至是普通百姓。这样比较,小说中的故事就好理解:《西游记》描写的是皇帝与新旧两大政治力量的较量,以及他们内部的扑朔迷离的关系。 《西游记》描写的是一群世俗化的神仙或者神仙被世俗化。他们也有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追求,如来就赤裸裸地抱怨出场费不高。神仙也需要钱,神仙也需要生活。不仅如此,在西游世界里,神仙也会死,只是寿命长而已。 如果没有续命的东西,如蟠桃、金丹、人参果和人肉,神仙就会死得很惨,魂飞魄散灰飞烟灭,连投胎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长生违背了自然规律,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所以西游记并非天马行空,而是逻辑非常严密的古代科幻小说。 西游世界的时间以地上的时间为准,天上和仙山的计时和地上不一样,它们的一日相当于地上一年,天上的一天可能比较漫长。如来虽然住在人间的灵山上,也是按天上的时间计算。灵山脚下的时间和地上是一样的,金顶大仙在灵山脚下等了唐僧十四年。 西游世界的纪年以天地交合一次为一元,第一次混沌,由盘古劈开。人类诞生后,便是由老君开天辟地,老君为人类的祖先。 每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天地会交合一次。交合的时候,空气慢慢污浊,天地解体逐渐变成混沌,万物皆灭,有高深修为的神仙除外。经过四个四千五百年后,然后地气渐渐上升,天气渐渐下降,天地阴阳交合在一起,天地变得清爽,万物皆生,有日月星辰,有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世界又恢复正常。 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讲,一元相当于太阳系的一天。 在《西游记》中,神仙排位是: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如来是五老之一的“西方佛老”,观音是“南方佛老”。老君是万仙之祖,“三清”之一,属于元老级别。玉皇大帝介于“三清”和“四御”之间,全称为: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帝是万神之神,天地间的最高统治者,是最高行政长官,掌管上至三十三层天下至十八层地狱的万物万灵。 “三清”相当于天界的创始人董事长,没有任职,属于天庭的荣誉顾问。他们住在三十三层天之上,不受玉帝控制。“四御”指的是: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他们相当于四个副总经理,如果玉帝是总经理的话。“五老”则相当于五个加盟店老板,独立经营但是接受玉帝的管辖。 第十八层地狱为冥界的“九幽”之地,冥界的最高统治者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他的助理为十大阎王: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注意阎罗王只是其中的一个阎王。 取经项目策划人是如来,审定人是玉帝,项目总监是观音,项目经理是唐僧,而取经团队的核心是孙悟空。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的佛家名称代表修行者的最高境界:空、能、净。 取经团队五人组,由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组成,孙悟空属“金”,猪八戒属“木”,小白龙属“水”,唐僧属“火”,沙僧属“土”。五行相克。组成一个稳定的团队。沙僧的加入,是玉帝对取经团队最大的贡献,是维系取经团队稳定的基石。 唐僧师徒取经的目的:打通佛教传播至东土大唐的通道,将佛教在南部詹州发扬光大,迎接唐僧重还灵山,消灭如来的竞争对手。 《西游记》中的五界,分为天、地、人、神、鬼,即:天仙、地仙、人仙、神仙、鬼仙。天仙住在天上,如玉帝、托塔李天王等;地仙住在地上,如“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罗刹女等;“人仙”指的是各个时代的圣人;神仙住在海外和仙山上,如观音、如来等;“鬼仙”住在地下,如土地、山神、阎王等。 妖怪的身份比较特殊,其实他们就是还没有获得正式岗位的神仙,他们没有天庭的福利,也不在玉帝管辖范围内,他们相当于叛乱分子,随时会被招安或被剿灭。 在西游世界中,妖怪吃人,就像人吃动物一样,是正常的食物链。神仙下界变成妖怪后也会吃人,如奎木狼,金角、银角大王。猪八戒和沙僧在下界做妖怪时都吃过人。也有妖怪不吃人,如黄狮精,黄狮精是唯一不吃人却被人吃掉的妖怪。孙悟空在做妖怪的时候没有吃过人,唐僧师徒在乌鸡国中,原文有提到孙悟空没有吃过人。 动物成仙首先要修炼成人形,但是以人形存在的妖怪战斗力直线下降,所以他们经常变回本相与孙悟空交战。由于女妖精爱惜容颜,她们的修为基本上用在了外貌上,所以她们的战斗力比较弱。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科幻小说,反映了早期中华民族探索未知世界的思想。如: 牛魔王的“避水金睛兽”相当于现代的潜水艇; 照妖镜相当于雷达扫描; 孙悟空变成几十个相同的猴子相当于克隆技术; 千里眼顺风耳相当于卫星传播; 龙王布雨相当于现在的人工降雨; 老君的“金刚琢”相当于巡航导弹; 神仙的坐骑包括天马相当于现在的载人飞行器; 老鼠精的“隔空传音”相当于现代的无线电话 瞌睡虫相当于现代的安眠药 火眼金睛相当于现代的探测器 …… 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丰富想象力,他们已经具备了对宇宙探索的初步的现代思想。
qingqing829
1、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悟空见山中黑松林内有黑邪之气,劝唐僧不要救被绑在树上的妖女,唐僧不听,带女子到禅林寺。寺中老喇嘛请师徒入内,并引出七八十个小喇嘛相见。
2、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悟空听众僧说有妖魔在此伤人,夜间变成一小僧,一位美女来引诱,他现出原身,轮棒就打。那女子摄走唐僧。
山神、土地跪告陷空山无底洞中之妖摄去唐僧。悟空让八戒入山探路。
3、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八戒探明那妖与唐僧晚间成亲。唐僧用悟空之计,邀那怪入后花园,摘下悟空所变红桃奉与妖怪。悟空入肚,迫使那怪送唐僧出洞。
4、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那怪出洞变花鞋为替身敌住三徒,复摄唐僧入洞。悟空发现那怪供奉的父兄托塔天王与哪吒牌位,不禁大喜,执牌位上天,先向玉帝告天王纵女精害人罪,又随金星到天王府。
天王父子随悟空下天界。那怪是曾被天王父子降伏,拜为父的鼠精。见到哪吒,磕头求命。
5、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灭法国国王专嗜杀僧。悟空趁夜纵云入城,变成灯蛾飞入一客店,拿走众客衣服,复驾云出城。
师徒衣至客店,睡在大木柜内。店内伙计听悟空说带有许多银两,伙同贼盗,将大柜抬出城去。官兵夺回大柜。悟空出小悟空,将国王、嫔妃作众官均剃成光头。
6、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君臣表示不再杀戮和尚。师徒从柜中跳出,倒换关文。行至一座高山,八戒与妖怪相斗而取胜,那怪以三小妖变成自己替身,敌住三徒,自己趁机抓去唐僧,悟空见师父,不由大惊。
7、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八戒将妖洞之门筑破。妖怪抛出树根做成的唐僧头,被悟空识破。又抛出真人头,过三徒。悟空、八戒决心报仇,屯那怪相战。
悟突变成瞌睡虫,使众妖睡倒,又去后园解下师父再次入洞将怪绑出。八戒一耙将其筑死,原来是一豹精。
8、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凤仙郡郡官张榜悬赏,祈雨除久旱。原来郡侯不敬天,故被降灾。悟空劝郡侯归佛教,上天径访九天应元天尊,借来雷、电、雨诸神,降雨三尺。郡侯为四众建生祠。
9、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到天竺国玉华城,三徒为三个前来寻畔的王子演示身手,使他们折伏。玉华王恳请悟空三人收三子为徒,并借三人兵器为王子依样制作。
三兵器在厂坊夜放异彩,被附近虎口洞妖怪看见摄走。
10、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耙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悟空入山侦知妖王欲买猪羊祝得到兵器,与八戒就成二小妖,让沙僧扮作贩猪羊者,三人进入洞中,各抓兵器,边打边走。
妖王黄狮怪至竹节山盘桓洞其祖翁九头狮处告急。祖翁率从狮怪来城。
11、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九头狮噙走唐僧和玉华王父子,叼上八戒。悟空也被叼入洞中。悟空打死看守的小妖走脱,又根据土地所说,访九头狮之主太乙天尊。天尊降了九头狮。王子随悟空三人习武。
扩展资料: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历史背景】
唐三藏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近百年来,关于孙悟空形象的原型研究始终包括文化原型和现实原型两个层面。关于文化原型的探讨影响很大,几乎构成孙悟空原型研究的主体。其开始于本世纪初的两位文学史大家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论文导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西游记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
人说是:西游记里最厉害的妖怪是九头元圣、大鹏金翅鸟。 有人说是孙悟空,哈哈这反正是不正确的/九头元圣就是在有一个国王因为一个恶梦就驱逐和尚,后来自己也被剃了光头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唐僧这个一向人们褒贬不一的人物的理解: 第一:耳朵软,没有主见。就等"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辩真假,也不能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