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4

瞳言無忌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内外绿色低碳园区标准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纯度装饰

已采纳

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

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应该去保护它,所以低碳生活绿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地球不受到污染。为大家介绍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

现在处处都在倡议低碳,低碳可是一种好方法,它既十分环保,又可以使地球上的资源节约利用,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行动起来做一个环保的减碳达人,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出一份绵薄之力。

一天下午,我妹妹给我了一张“减碳达人倡议书”我看了看,并和爸爸妈妈商量了一番,大家都十分支持,决定从现在起我们要低碳生活。

现在家家户户都买了车,坐在车上既温暖又舒适,但这其中又会使空气被受到污染,又不低碳。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去八卦田游玩时,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经过商量,我们坐公交车到了八卦田,这便是第一次的低碳行动。

到了八卦田,虽说那儿风景秀美吧!还是不够低碳。我们一家人逛了整整一大圈,发现在草坪中有一大堆废报纸。一看才知道,原来许多游客用报纸垫在草坪上,人走了,可废报纸还留在了那里,正让人看着难受。这时妹妹提议要去见那些废报纸,大家想:在这有许多中外游客,不捡的话,既丢了我们中国的形象,又丢了浙江杭州的形象和中国人民的形象,还是捡了为好。这边开始了第二次的低碳行动。

我们减了足有个把小时,这时天色已晚,正是吃饭的时候了,我们正准备把饭菜打包回家吃时,看到了那些一次性餐盒,这可是白色污染啊!因此,我们打消了打包的念头,为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和哪一棵棵绿色的树。第三次低碳行动也做了成功!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小区组织大家见小区中的垃圾这个有意义的活动,许多居民都参加了,我们家与不例外。那一天大家都拿着扫走在捡地上的垃圾。那些垃圾可真多啊!什么样的垃圾都有,过了几个小时,小区的花园变干净了许多,我们把垃圾进行了分类,放入了垃圾箱。

过了几个星期,社区发下来了一件件精美的物品,听妈妈说,这些物品都是由那些垃圾变成的!当时我大吃一惊,不敢相形妈妈说的话。这些垃圾竟有如此大的功能?没想到妈妈点了点头。那是一个有意义的一天,我既感受到了环卫工人人的辛苦,又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收获。

其实生活中的`低碳处处都有,只要你弯腰捡起一张纸,你就为环保做出了大贡献。我是文三街小学的学生为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收集牛奶纸盒的活动,这就是低碳,每收集一些牛奶纸盒就可以把他们重新变成资源,在变废为宝。

在学校里有时大家都去上课了,可教室里的`灯还看得很亮,有时早晨正是最亮的时候,可点电灯还是还是看着。又是手在擦肥皂的时候,水龙头还在流水——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珍爱每一度电,其实浪费就是不低碳的表现。

所以,重现在开始,希望你能够和我们一样,支持环保,支持低碳,少浪费资源。也许这些行动十分得微不足道,但可以用我们的信心的力量聚成沙和塔,汇集成地球绿色的希望!让我们做一个环保的减碳达人吧!让这一年成为一个低碳年!

家家户户来低碳,地球将会更美好!

我们都知道地球资源非常重要,但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的薄弱以及恶意的破坏,地球妈妈正痛苦地呻吟着。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等消息的报告,犹如一个个晴天霹雳,给了我们当头一击。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啊?我们正经历严峻的考验,保护环境,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人要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现代的文明人,我们应该学会过“低碳生活”。说得通俗些,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节约电资源:出门时把家中所有的电器关闭;手机充完电后,也应该把充电器的电源插头拔掉。节约电资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每天,当我们睡觉时,也应该让电灯“休息”一下,这也可以节约很多度电。家住在街道附近的同学在晚餐时,可以关掉家中的一部分灯,让窗外的霓虹灯照进来,享受一下“烛光晚餐”。

节约用水就更容易做到了,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可回收水”?比如,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来浇花,据说淘米水中还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浇过的花草会长得非常健壮的;再比如,我们可以用洗完衣服的水来拖地或冲厕所。洗完手后,主动把水龙头拧紧;洗碗时,把碗放在大水盆里洗,洗完后用清水冲净,这要比边放水边洗节约水,而且还能洗得更干净呢。

还有其他资源的节约:去上学或上班时,尽量少打车、开车或骑摩托车,因为这些出行方式既耗油也耗电,而且排放的尾气还会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多骑自行车或步行,不需要油和电,非常环保,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

这里,我想说的是,可能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有点困难,因为它可能会占用我们很多的时间,而汽车、摩托车以及电动车的速度要比自行车或步行快得多。所以我们也要根据情况来选择出行的方式,路程比较近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自行车或步行;而在路程远、时间紧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乘汽车或摩托车,只要我们有节约资源的意识,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将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节约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资源吧!

低碳生活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认为低碳生活会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其实恰恰相反,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够有效地是环境不遭到破坏。如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大,丝毫没有减少,这对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弊处,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患病的几率增加,更破坏了我们的环境,。只有人们共同意识到二氧化碳的危害,理解低碳的好处,才能使我们的环境不遭到破坏。

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地球的能源,并不断向外界排出有害物质。在众多的有害物质中,二氧化碳就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在这个优越的环境里,有不少的人浪费能源,更甚有破坏环境者。很多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低碳出发。

面对着气候变暖的问题,二氧化碳依然是罪魁祸首。而这就是人类不珍惜能源造成的,很多的人都毫不在乎能源的流失,认为能源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但事实是,能源需要在地球上几百年甚至上一年才能产生。人类不能阻止二氧化碳的产生,所以我们更需要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让我们从低碳做起。

在很多事上我们是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几步看似简单,但其实真正去做的人并不多,很少人在乎这丁点的资源。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很多人因为懒得爬楼梯而去乘电梯,爬楼梯虽然有一些累,但不仅能够省电,还对身体有好处。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这些东西不但不耐用,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每年都有大量的资源用来造这些没有用处的东西。

在6月1日,中国环境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在50年内中国人均生态足迹足足增长了2倍。居世界第69位,据统计,中国消耗的资源已经超过了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是日新月异,从以前的马车换成了三轮车至今换成了汽车,在这个时代,汽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在这汽车好处的背后又有很多的弊处。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生活的富裕,中国人口急速上升,使买车用车的人越来越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量越来越大。地球的臭氧层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二氧化碳不仅伤害了人们的健康,甚至还严重破坏了环境,在南极上空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洞。

低碳生活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不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地球献出一份力,让我们为这个共同的家园一起努力,为环境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让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195 评论

健健康康。

低碳生活其实并不难 多份研究报告呼吁关键在行动,注意你的衣食住行就可减半碳足迹 人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并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今年世界环境日发布的两份报告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实现“消除碳依赖”这一目标也许比想象的要容易:你只需采用气候友好的生活方式,这不会对你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改变,更不用做出什么大的牺牲! 这两份报告中的一份名为《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Kickthe Habit:TheUNGuideto Climate Neutrality),是以低碳生活方式为目标的概略性指南;另一份名为《旅游业如何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and Mitigationinthe Tourism Sec-tor),是由同UNEP、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的专家们共同编写的。 6月10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表明在中国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形势紧迫。报告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了约两倍。中国如果希望减少生态赤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和优先解决见效慢的问题。 接踵而至的这几份报告,从不同角度呼应了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一方面表明如果人们能够改变传统的高排放生活方式,那么对于低碳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凸显,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正努力减少碳足迹,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人均生态足迹:50年增长两倍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是受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WWF(中国)的联合委托,由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完成的。 报告分析了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总体开始出现的生态赤字,指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路径,以实现其长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报告分析指出,作为一个国家,中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15%;尽管生物承载力不断增加,中国的需求仍是其自身生态系统可持续供应能力的两倍多。 报告指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6全球公顷,也就是说,平均每人需要1.6公顷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来满足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在147个国家中列第69位,这个数字低于2.2全球公顷的全球平均生态足迹,但仍然反映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事实上,中国消耗的资源已经超过了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 报告的结论显示,中国如果希望减少生态赤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和优先解决见效慢的问题。 从简单的事情做起,能够产生快速的、短期的收益,推动社会向着降低生态足迹的方向发展。而要彻底减少中国的生态赤字,需要考虑到现在所做出的很可能会有长期影响的决定。 报告还提出了减轻生态足迹的“CIRCLE ”方式:压缩城市发展(C)、个人行动(I)、减少潜在废弃物量(R)、碳减排战略(C)、土地管理(L)和提高能效(E)。 报告也指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相对较低。然而,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本地区的总生态足迹在世界居于首位。 低碳生活方式:小举动带来大变化 生活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里的人们可以马上“消除碳依赖”——实际上,这并不难。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指出,只要采取一些很简单的措施,就可以减少一个人每天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像电力公司、汽车制造商、以及航空设备制造商这样的企业也努力实现绿色经济,那么我们可以削减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表明,如果每个飞机旅客将携带的行李减少到低于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削减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他在家里或在旅行中可以采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鼓励航空公司提供免费公交车或铁路奖励里程,而不是免费的飞行里程,以便促进旅客采用更环保的交通工具; ——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每人每天可以节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每天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这样可以节省近1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 开始你的“低碳的一天”:将碳足迹减半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中有很多小的“不后悔的选择”,可以帮助减少每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些方法的使用者可能来自澳大利西亚、欧洲或北美洲——这是历史上造成全球变暖的几个主要地区,采取以上方法有可能将人均排放量从38公斤减至14公斤。 这些建议对人们生活舒适造成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同时也可能部分地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和人有关,因为他们的碳足迹正在急剧升高。 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半是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的,例如我们的驾车方式、航空旅行方式、房屋的能源以及取暖方式。 在余下的个人难以控制的50%中,有大约一半间接来源于为我们的工作提供能源,有10%以上来源于对基础设施和政府部门的维护,剩下的大约20%来自于商品的生产。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提出,应怎样开始“低碳的一天”呢?在你关掉发条时钟后,穿上日晒干燥的衣服,接下来的刷牙和早餐应该怎么做呢?请考虑以下几方面: ——选择非电动牙刷将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烤面包机烤面包,而不是用15分钟的烤箱,这样可以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 ——将火车而不是汽车作为日常上下班的工具,仅仅8公里的路程,就可节省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平板显示器,将使这些设备造成的排放减少1/3 ——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 如何尽力减少航空旅游排放量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指出,跨大西洋的飞行所造成的碳排放相当于驾驶汽车1年。 对于经常飞行的人士——不论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游客,乘飞机是目前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短距离空中旅行与铁路相比较,每名旅客产生约3倍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作为一个行整体,则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 长途公交车可能是市际旅行的很好选择,因为一些新的超高速铁路服务会造成可观的碳排放。同时,技术创新可以帮助提高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效率。 《旅游业如何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报告提出了其他的一些方法,使航空和旅游业可能有助于过渡到低碳经济。 除了削减手提行李、削减飞机上的免税额等措施外,专家们还提出了其他建议: ——鼓励旅游经营者预订直航航线,而不是那些绕路或是中途需要经停的航线; ——鼓励航空公司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将载客率提高到80%,目前欧盟的平均载客率是65%; ——大幅增加公务舱旅客票价,以真正反映其占据的额外空间,这些空间可以被用来运送更多的旅客,从而使飞机更加环保; ——制定措施减少服役飞机的平均年龄。在瑞典,飞机的平均年龄刚刚超过10年,而在美国,1/3的飞机的平均年龄是25年。先进飞机可以减少每名旅客每公里高达30%的废气排放量

150 评论

夏天的小雾

国政府已经向世界做出在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承若,但是许多国家都表示怀疑,我们暂且不说中国可不可以做到,要实现减半目标,中国多少工业企业得关闭啊!这是否是欧美国家在自己已经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设的一个圈套,限制中国的发展!还是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我们必须科学发展呢!?这有什么不对?虽然发达国家现在好像捞到了便宜,且到处就此论与中国过不去,但现在强者为尊,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不照样也可以一样欺压别人,再说低碳也是为全人类做贡献,且这样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利益,推动了科技发展,别人又没什么说得。到 2020 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如今减排目标公布后,这种局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也需要新能源行业更快地发展与成熟。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规划将全面提升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包括创新能力,产业应用。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风电、太阳能产业链,形成了产业的群体, 比如,光伏电池从最前端的硅材料,到生产多晶硅的原料,到铸锭、切片,生产电池,到生产组件,到建立电站,有完整的产业群,通过政府宏观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下,我们的基础力量已经开始形成了。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将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因此,我们需要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这一分布。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低碳化”;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同时,要推进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 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总之,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必将是未来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必须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大踏步向低碳经济迈进。 大家都这么干,也没什么阴谋不阴谋, 浅谈“低碳生活” 对生活的影响 这2009年年底的气候大会中“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128 评论

小喵酱碎碎念

(开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七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升温速度是100年升温速度的两倍。而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气候变化如此恶劣,低碳经济全面实施迫在眉睫;我们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又重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来应对挑战。 我国是最早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1992)和《京都议定书》(1997)的缔约国和推动者。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把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走新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近几年来,我国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6)、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2007)、制定了和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从2005年到2010年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20%、主要污染物排放10%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应该说,这些行动对遏制全球性气候变暖做出重大贡献,因为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中国5年内可以节省能源6. 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这个指标比《京都议定书》所有附件1国家在2012年前减排总量的1/5还要多。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话语权决定投票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尚未走出谷底的时刻,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悄然成为最热门的世界级话题。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一反布什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拒绝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态度与做法,声称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恢复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推动联合国气候谈判,其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多次场合一再说“美国已准备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中起主导作用”。欧洲和日本由于自然和人文的原因,一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及其工作方案《京都议定书》(1997)的积极推进者。如果没有这场金融危机,他们很愿意也很有可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倡导者和生产方式全球性转变的举旗者。然而,历史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几乎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英国这个虽为欧盟主要成员,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经常同美国保持高度一致的老牌工业化国家,却高举起“低碳经济”旗帜执同美国人一起成为“绿色经济”的推手。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肩负着责任和使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给我们的影响而去“低碳”地生活呢?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副秘书长金鑫对记者说:“大学生是肩负责任的青年先锋,在引领环保文化、推进环境科学研究和组织环保活动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应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生力量。”北京大学数千名学生当晚自愿熄灭宿舍灯光12分17秒,体验无灯生活,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前以实际行动响应“低碳减排”的共同承诺。此外,北大BBS等校内网站上,同学们围绕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校园建设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宣言呼吁全国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建设,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节约使用水电资源,降低校园能耗水平,提倡节能消费观念、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校园、社区乃至全国范围广泛宣传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科普理论和成功实践。 为应对气候变化,大学生应学习环保知识,开阔眼界,以此提高环保意识;依据国家需要,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献计献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将自身碳排放降到最低。现今大学生开始逐渐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 “我更喜欢棉布衣服。因为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这是不环保的。”林辉说。棉布衣服是不是真的比化纤衣服更环保姑且不论,但是林辉希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改变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是所谓的“低碳”生活方式。“我个人能做的都是小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效果就是巨大的。”林辉说。林辉所工作的环保网站“中国低碳网”上提供了各种各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信息,既有相关政策,也有生活中减少排放的小窍门。然而,像林辉这样的人仍是少数。中国低碳网去年4月对300名网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16.5%的人了解“碳中和”的理念。出租车司机刘永说:“低碳?没听说过。我知道全球变暖。不过,这是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还不好说吧。”在他眼里,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从西方传来的舶来品,是赶时髦,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其实,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传统的生活方式。节约一向是传统美德。可是现在,人们崇尚消费主义,总想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林辉说,“我希望中国人能够重拾传统哲学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现在却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汽车市场之一。uZ5禾苗祝福站 社科院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专家崔大鹏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责任防止全球变暖。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我们也许需要五个地球。”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除了民间的努力,我国政府也进行了节能减排的各种尝试。2008年6月,全国推行塑料袋收费制度;奥运会期间,北京前所未有地采取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有效减少了1.2万吨污染物排放,相当于限行前63%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奥运结束后,北京市政府继续了限行政策,机动车按尾号每周停驶一日。崔大鹏说:“中国为履行‘绿色奥运’的承诺采取了很多环保措施,因此对在中国低碳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设低碳社会,我们才刚刚起步。”他说。“但是,低碳的发展方式无疑是正确的方向。”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建设者,作为肩负着民族兴旺与发达的伟大使命的建设者,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起改变现状的责任。掌握一些有关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应该建立环保、节能减排的观念,在平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做到环保;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要学好本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研究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更积极、有效的做法还是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让气候变化的脚步慢些,更慢些。其次,充分吸收和固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仍然是持久不变的应对策略。 为全球的气候变化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195 评论

只爱小火锅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减少粮食的浪费;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使用手帕,少用纸巾……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的减少,从而减低碳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减少,我们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

334 评论

相关问答

  • 低碳校园绿色环保的论文文献

    (开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七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升温速度是100年升温速度的两倍。而多种研究

    樱桃鹿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绿色生活低碳出行论文

    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 低碳生活绿色发展议论文,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应该去保护它,所以低碳生活绿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地球不受到污染。为大家介绍低碳

    dp786639854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践行绿色低碳2000字论文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

    hanshiyingxu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论文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

    私人发艺工匠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绿色低碳生活主题论文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

    DP某某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