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1

bluelove1995
首页 > 学术期刊 > 水污染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fiongfiong

已采纳

水污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篇一

[1] 李昂. 污泥堆肥过程中污染物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D]. 沈阳大学 2014

[2] 邵雪. 耐盐菌的特性强化及其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3] 梁晨. 紫外诱变毒死蜱高效降解菌的研究[D]. 沈阳建筑大学 2013

[4] 张芷毓. 厌氧产酸相中产酸菌与硫酸盐还原菌协同产酸脱硫试验研究[D]. 沈阳建筑大学 2013

[5] 张连杰. 金属矿山开采引起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6] 周杰. 原油污染环境的微生物强化与共降解处理方法研究[D]. 西安石油大学 2013

[7] 王琳琳.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甲基对硫磷实验研究[D]. 东北大学 2011

[8] 王丽香,吕家珑,庄舜尧,胡正义. 我国东部河网地区土壤与河道底泥对磷的吸附特性比较研究[J]. 土壤. 2009(03)

[9] 王淞,林香民. 模糊数学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能源与环境. 2006(02)

[10] 冯海艳,李文霞,杨忠芳,阮晓红,刑雅囡. 苏州城市河道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特征[J]. 地学前缘. 2006(01)

[11] 胡静波.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02)

[12] 李永华,王劼勇,白文荣,方升华,沈晓强. 通惠河通州段护坡跌水复氧试验研究[J]. 北京水务. 2009(01)

[13] 张学斌. 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地区石炭纪侵入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14] 罗银飞. 青海省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资源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5] 刘斐. 河北省温塘寺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16] 王金晓. 山东省鲁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17] 张冰. 鲁西北平原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18] 刘雷震. 遥感在西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19] 汪生斌. 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保护对策的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0] 李亚男,李岩,张廷,孟宪禹,赵新华. 天津市北塘排污河不同水期的水质状况评价[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22)

[21] 程艳. 基于PCR技术的菌剂强化污泥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 河南工业大学 2014

[22] 李晓云. 污泥堆肥过程中多环麝香的降解与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关系[D]. 东北大学 2012

[23] 范艳明. 污泥停留时间对除磷菌种群结构的影响分析[D]. 天津大学 2014

[24] 王美. 微生物在生物栅处理景观水体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篇二

[1] 郝春博,王广才,董建楠,张倩,蔡五田. 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J]. 地学前缘. 2009(04)

[2] 吕吉利. 生物碳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海水石油污染[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 徐美,李纪人,黄诗峰,庞治国. 从全国水环境数据库看中国水环境状况[J]. 水科学进展. 2004(05)

[4] 张汉波,段昌群,屈良鹄. 非培养方法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 2003(05)

[5] 席劲瑛,胡洪营,钱易. Biolog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报. 2003(01)

[6] 黄立南,屈良鹄,陈月琴. rRNA技术及其在分子微生物生态上的应用[J]. 微生物学杂志. 2001(01)

[7] 武俊,徐剑宏,洪青,刘智,张小华,李顺鹏. 一株呋喃丹降解菌(CDS-1)的分离和性状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04(02)

[8] 张倩. 典型石油污染场地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9] 张晓阳. 陕北石油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0] 赵丹. 井水位的'气压效应特征及其对含水层参数变化的指示[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1] 方慧娜. 利用地下水位气压效应反演汶川地震前后含水层参数的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2] 王金维. 由井水位的固体潮效应反演含水层参数[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3] 卢忠阳. 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14] 崔碧霄. 三种灌木对土壤石油污染的生长反应与生理响应机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15] 陈亮. 铁渗透反应格栅下游水化学环境变化对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3)

[16] 余素林,吴晓磊,钱易. 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的T-RFLP技术及其优化措施[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06)

[17] 路青艳,李朝林,李涛. 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05)

[18] 王业耀,孟凡生.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环保. 2005(02)

[19] 卢莉琼,徐亚同,梁俊.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06)

154 评论

糖仔食糖仔

图像时代的文学 图像的直接性、直观性、当下性,不仅得到传统的绘画、雕塑的支持,而且得到摄影、电视电影、机等媒介技术的扩展,如今已经成为公共交往、信息传播、娱乐消费最重要的对象。影像文化不仅在受众的覆盖面和受众的选择量上超越了文字文化,而且传统的文字媒体本身也在越来越多地借助图像的魅力。各种图书杂志对排版空间的重视、对封面图像造型的考究、对插图的追求以及各种报纸越来越多地刊登摄影、漫画等图像作品,都显示了图像文化的膨胀。在如今流行的邮件中,一些文字符号也被"图像"化处理,如用 :〈 表达愤怒,用:〉表达开心,用:( 表达悲痛,用:) 表达喜爱等等,抽象文字获得了形象造型,在如今的中小学生中,更是流行用大量的图形符号来替代一些表意比较复杂、暧昧和模糊的文字(如用桃心的图形来代替"爱"字,用一个眼镜的图形代替"眼镜"的文字),这种文字加图形的文体不仅出现在他们的书信和日记中,甚至出现在交给老师的作文里。即便在学术性的论文中,越来越多的图表以及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和课堂中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都证明着图像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符号。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图像的,或者说一个图像主义的时代。图像的时代与文学所面临的挑战。学生发给我的邮件,文字变化。 虽然我们可以列出文字比图像优越的众多理由正如我们同样可以列出图像比文字优越的众多理由一样,但是,应该承认,图像主义的确不仅在严重地争夺着文学的受众,而且也着文学的品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图像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摄影文学。它试图将图像与文学相结合、将文字的抽象性与图像的具像性相结合、将叙事的线性时间与造型的构图空间相结合,创造一种文学化的摄影和摄影化的文学,以一种杂交的优势,在文学与摄影之间、文字与图像之间找到一种艺术的空间。 应该说,这种愿望和努力都是对时代的一个积极的响应。当然,摄影文学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成长需要过程,它的生命力也需要检验。如何达成摄影与文学的结合,如何在文字和图像之间保持艺术的张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1+1的。如今的文化消费者或者接受者与过去不同,由于大家都如此频繁地接触各种文字的和视听的媒介,受到过越来越良好的文化,具备了越来越丰富的空间鉴赏经验和叙事审美经验,显然,如果继续按照当年的连环画方式来创作摄影文学,那么无疑是对受众审美成熟的一种蔑视。重要的是,摄影和文学应该成为一种补充的、互动的、张力的关系,而不是一种说明的、重叠的、同步的关系。一方面,图像和文字本身都应该具有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图像和文字的组合应该创造一种新的意义空间和生成一种新的阅读快感。而这一点,可能正是一些摄影文学还不具备的。如果要具备摄影文学的形态特点,应该游记题材、人物传记题材、题材等,这些题材为我们摄影和文学的结合都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文体的自觉是一种体裁成熟的标志。摄影文学的成熟也需要摸索一种自觉的文体观念,如何通过图像为抽象的文字提供一种具像的现实、一种在场感、一种体验性,如何利用文字来为表象的图像提供一种深度的表意、一种象征感、一种抽象性,如何在文字和图像中寻找到一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艺术张力,将成为摄影文学文体共同的难题。但是,摄影文学的空间是巨大的,当我们看到如此多的人在几乎任何一个可以发现生活意义的地方都会留影,如此多的人愿意在提供的聊天空间中与人交流日常的感受和经历的时候,我认为摄影文学会有它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充分理由,只是也许它不一定是专业精英的专利,很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的形态:人们用自己捕捉到的生活图像和对这些图像的情感记忆、体验来与他人共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232 评论

豆瓣酱7

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特点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 2 生态城市的特点 目前,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已从最初的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原理,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生态城市的特点也在研究和实践中日益深化。就目前的总体认识水平,概况起来说,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在自然物质——经济物质——废气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产业结构方面的表现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以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3)整体性和前瞻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时,不仅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利益,协调发展,而且还要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后代的发展需求。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会因眼前利益而用“掠夺”其他地区的方式换取自身暂时的“繁荣”,或牺牲后代的利益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4)高质量的社会人文环境 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础和智力条件之一,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相合的社区环境。 (5)环境质量指标国际化 生活环境优美,管理水平先进,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也达到国际要求。同时对城市人口控制,资源的利用,社会的服务,劳动就业,城市建设等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6)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7)区域统一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以人—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建立全球生态平衡。广义的区域观念就是全球观念

83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污染研究论文

    大小化工厂已经在小镇东南西三个方向,形成重围之势。年轻人患病,查出即晚期。

    花花绿绿201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水污染毕业论文

    水污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篇一 [1] 李昂. 污泥堆肥过程中污染物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D]. 沈阳大学 2014 [2] 邵雪. 耐盐菌的特性强

    bluelove199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认识水污染论文

    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水污染处理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我国城市

    夢女孩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水污染论文1000字

    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是近期解决我国城市用水紧张的有效办法,在今后相当的时期内,它们也是一项必须推行的重大政策。我为大家整理的节约用水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节约用

    s泡沫之殇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环境污染水污染论文

    汉斯有本(环境保护前沿)的OA期刊, 你可以看看了解下

    我最亲爱的1234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