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86

beyond45678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蔡字的历史和现状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糊涂妞呀

已采纳

5000年蔡文姬和她父亲。。。。。。

320 评论

2013rabbit

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俄国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321 评论

永远的终结者

据说源于春秋时蔡国,蔡国源于西周大臣蔡叔(就是曾经反对周公阴谋叛乱的管叔和蔡叔)。历史上名人有蔡伦、蔡京、蔡锷等

243 评论

西西里的蘑菇

蔡名 蔡瑁 蔡国庆 蔡康永

292 评论

朶蕾咪灬

蔡泽,战国秦昭王丞相 蔡义,西汉昭帝丞相 蔡茂,东汉光武帝司徒(相当于户部尚书,光武不设丞相,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蔡邕: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 自魏至南北朝任尚书或宰相的有蔡睦、蔡谟、蔡廓、蔡兴宗、蔡撙、蔡大宝、蔡大业、蔡徵 蔡佑,西魏文帝门下侍中(宰相),祖先陈留圉县人,故与济阳蔡同源 蔡齐,北宋仁宗参知政事(右丞相),真宗乙卯科(1015)状元蔡墨:晋太史 蔡伦:东汉宦官,改进了造纸术,蔡襄:北宋时杰出书法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 蔡丕:汉末五原(今属内蒙)太守 蔡文姬: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户晓,作品《胡茄十八拍》尤为著名。 蔡确:宋神宗时``宰相`` 蔡元定:南宋著名理学家,著有《大衍详说》、《皇极经世》、《八图阵》传世。 蔡德清:明末四大师之一 蔡元培: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曾先后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司法部长等职。 蔡锷:为我国的共和事业奉献了终生。 蔡畅:我国著名的女革命家、中共党员,历任全国妇联主席、中央政府委员、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蔡和森: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后因被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 蔡廷锴:著名的爱国将领,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蔡锡勇:是中国速记的创始人。

205 评论

傻傻的双子

蔡氏家族如何?起源? 一、蔡姓来源:蔡氏的构成,主要有三大支: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1)姓蔡氏:姓蔡氏,相传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分布于渭河流域及河南省的东部和北部一带。殷代时,姓蔡氏担任祭司的职务,时常在商王的身边备顾问,所以其采地往往在王畿附近,今河南省的郑州市、中牟县、长垣县、卫辉市,都可能曾是古蔡城的所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有些蔡人迁徙到今河北省邢台市北的蔡河地区,有的则南迁到今湖北省广济县与黄梅县交界的蔡山,也有部分归附蔡叔度,后世姓与姬姓两支蔡氏已融合为一体。 (2)姬姓蔡氏: 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从此其胄裔以国为氏:姬姓蔡氏立姓,至今已有三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蔡氏的足迹已经遍布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秦、汉时期,蔡姓主要活动地在中原地区,在河南省东部与山东省西部一带形成了著名的济阳蔡姓。西晋末,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苏、浙江地区:自东晋以后,居于我国南方的蔡姓人氏,都认为自己的祖根在河南济阳考城,并把“济阳”作为家族专用的堂号,沿用至今。唐初和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有两次移民福建的活动,蔡姓是主要族姓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础;唐代两次移民入闽的蔡姓甚众,其确切人数已经无法统计,而且彼此混为一体,发展成福建大姓,后来又成为台湾、广东蔡姓的主要来源。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乱洗劫之后,蔡姓已经散布江南各地(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到宋朝时由于受战争的影响较少,人口剧增,蔡姓继承祖先敦厚重礼的优良传统,耕读传家,拚搏奋进,出现了些新兴的显赫家族及名人。元、明、清时期,蔡姓继续在全国各地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中华人口众多,影响巨大的姓族。明末清初,蔡姓渡海入台湾,主要来自福建泉州府、漳州府及广东潮州府、嘉应州。蔡姓目前为台湾第八大姓,大多集中于台北、台南、嘉义等地。 蔡姓人氏向国外的移民开始于明代,其主要的出发地是我国沿海地区,以福建、广东、台湾诸省为多,到东南亚和日本、欧美等地谋生、经商、打工、求学。 (3)外族改姓的蔡氏:我国南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北宋时,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匾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兴盛于东北地区。 战国时,高蔡国的蔡姓族人,后来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可以认为唐、宋、明、清时期,贵州、广西、湖南的蔡姓土司乃是春秋时蔡国的后代。 蔡姓迁徙史 蔡氏得姓之初,蔡氏族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河南上蔡一带,随着蔡国的搬迁,部分族人迁到了安徽一带。先秦时期,蔡氏主要在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者。战国时,燕国(都蓟,在现在的北京市)人蔡泽曾游说了大小许多诸侯,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一次,他找当时有名的相术家唐单相面,唐举仔细看过他的相貌之后笑着说:“看先生长得蝎鼻,宽肩膀,大眉毛,有圣人之相。而圣人是从不相面的。”蔡泽知道唐举跟他开玩笑,于是对唐举说:“我知道我今后一定能够富贵,只是不知道我能够活多大岁数,愿听先生的高论。”唐举说:“先生的年龄,从今往后还能活43岁。”蔡泽大笑而去。 在返回的路上,蔡泽对他的车夫说:“我骑着高头大马,可以任意驰骋;怀揣着官印,可以陪王伴驾;吃穿不愁,富贵无比, 43年已经足够了。”他自以为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开始周游列国,向诸侯宣扬他的治国之策。他先到赵国,后又到韩国、魏国,没想到处处受......>> 蔡氏起源于哪里? 一、蔡氏有三个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姓。出自黄帝支裔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姓是黄础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二、蔡氏名人有:蔡伦、蔡文姬、蔡廷锴等人。 蔡姓的来历是什么? 1、来历 ①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②源自姓。出自黄帝支裔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③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北宋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盛兴于东北地区。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2、迁徙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蔡氏足迹已经遍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湖南、贵州地区。战国时,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发向南进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可以认为唐宋明清时期,黔桂湘的蔡姓土司乃是春秋时蔡国的后代。秦汉时期,蔡姓主要的活动地在中原地区,在豫东与鲁西一带形成了著名的济阳蔡姓,这是蔡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名人辈出,影响深远。西晋末,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浙地区。到唐朝初期和末期,中原两次移民福建,蔡姓为主要姓族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名大姓奠定了基础。到宋朝时,蔡姓已经散布于江南各地,蔡姓主体已经在福建形成。明末清初蔡姓进入了台湾。 “蔡”姓的起源和演变 蔡姓的起源与演变: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 ?蔡姓的有名历史人物:蔡伦、至孝的蔡顺、蔡元培、定六经的蔡邕(焦尾琴)、蔡文姬、蔡谔。 蔡祭古时通用 姓氏系承仲胡 关于蔡氏的姓氏来源,历来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而肯定的记载,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相蔡泽,望出济阳,蔡、祭,古通用。” 《性纂》上也指出:“周、蔡叔度既死,其子曰胡,续封,是为蔡仲,后因氏焉。” 另外,还有一项明代的归震川《华亭蔡氏新谱序》,把蔡氏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为清楚。该序文是这样记载的:“蔡之先出于周文王,而蔡叔度,武王之同母弟,以武庚之乱迁,其子胡,能改行,率德驯善,周公举以为鲁卿土,复封之蔡,尚书,蔡仲之命是也。今蔡州有蔡城,其后平侯徙居今新蔡,昭侯徙州来,今寿州也,后二十六年灭于楚。” 由上述的记载,有关蔡氏的来源便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了。他们在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他被野心勃勃的楚国所夺,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有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阴魂不散”又动脑筋到蔡国的头上,他们不得已,只好又迁徙到下蔡,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地方。不过,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却仍然不能使楚国“感动”,最后还是难逃被强楚所灭的命运。于是,曾经在周朝初年一度掀起满天风云的蔡国,自此在历史上消失,而他们的后裔,却世代繁衍,同时表现卓越出色,终于成为了一个族大人众的著名姓氏。 蔡氏在历史上的表现,真当得上“杰出卓越”四个字而无愧。汉代的数百年间,蔡氏的表现更加不得了,造纸的蔡伦,至孝的蔡顺,以及定六经文字的蔡邕,都是在历史上闪耀着无比光华的名字。他们的大名,千百年来大家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更早已深入民心。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一位宦官,由于有才学而深受皇帝的器重,后来并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所发明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其制作方法依照《本草纲目》的记载,是这样的:“东汉和帝时,桂阳蔡伦始采树皮,故帛、鱼网、麻缯,煮烂造纸,天下乃通用之。” 蔡邕在当时名望的崇高,真可以说是如日之中天,《后汉书》还记载有他的另一段故事说,当董卓当了汉献帝的司空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曾经强迫他出来做官,并且“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董卓虽然不是好人,后来在王允诛董卓之后,他甚至被连累而冤枉死于狱中,但当时蔡邕的响亮声誉,却已足令后世子孙引以自豪自傲。 “文姬归汉“的女主角蔡文姬,则是蔡邕的女儿,她在离别胡夫及胡子时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和她当着曹操的面诵忆所读四百余篇坟籍的故事,一样的有名。 蔡姓对联的来历 ――蔡(Cài)姓出自姓,为黄帝支裔。得姓始祖:蔡仲。周武王将其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其子胡是为蔡仲。蔡国传二十三代,历二十六君,立国六百多年,公元前四四七年方被楚所灭,亡国后蔡姓子孙散居各地,以国为氏,称为蔡氏。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四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六,在台湾排名第九。 济阳郡汝南郡丹阳郡诸支挺秀; 克慎堂贺岁堂承启堂各族争芳。 ――全联典出蔡姓的郡望和堂号。 芳池月映《胡茄》拍; 故宅风存“飞白”书。 ――上联典指东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名琰,字文姬,蔡邕之女,有“才女”之称。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户晓,作品《胡茄十八拍》尤为著名。下联典指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他博学多才,善散文词赋,又工书且画,曾创“飞白”书,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 琴声经学先生事; 荔谱茶笺学士风。 ――上联典指南宋理学家蔡元定福建建阳人,在理学、易学与音律研究等方面均有成就,常与朱熹对榻讲论经义。四方求学者,必俾先从定元质正。有《律吕新书》《大衍详说》《八图阵》传世。下联典指北宋书法家蔡襄,仙游人。官至端门殿学士。为“宋四家”之一。有《茶录》哗荔枝谱》等。 桂阳纸造,和帝颁诏夸技巧; 泉郡修桥,闽人勒石颂仁风。 ――上联典指东汉宦官蔡伦,桂阳(今湖南郴州)人。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创造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造纸之法。时称“蔡侯纸”,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下联典指北宋时杰出书法家蔡襄,兴化仙游人,工书善画,其楷、行、草书皆具特色,为“宋四家”之一。著有《茶录》《荔枝谱》等。知泉州时,建洛阳桥,植松七百里,闽人勒碑颂其德。 附: 铁血救国; 耕读传家。 ――此联为萧子升赠中国 *** 早期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联。 芳池月映; 故宅风存。 ――此联为湖南省耒阳市蔡侯(伦)祠联。 耒将兰气冲皇泽; 去引星文捧碧空。 ――此联为唐代诗人蔡希周《奉和扈从温泉宫承恩刚浴》诗句联。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此联为孙中山挽蔡锷联。 惜竹不除当路笋; 伐薪教护带巢枝。 ――此联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赠友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此联为清代诗人、书法家蔡之定撰书联。 自九峰别派龙峰,衍百代弘扬祖德; 由仙里卜居犀里,至三世以嗣乡贤。 ――此联为福建省莆田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蔡氏宗祠“建阳堂”联。 相宝琼林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祖德千年不朽; 敷功帝关为卿、为伯、为臬、为宪,孙谋百世长光。 ――此联为台湾省金门岛双乳山下青山坪琼林村蔡氏家庙联。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佚名撰文具纸张店联。上联典指中唐女诗人薛涛。下联典指东汉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 蔡姓氏的由来 蔡姓是以国为姓的。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由于胡在鲁政绩卓著,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历史上的蔡姓名人还有很多,东汉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人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被后世传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东汉还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通经史、音律、天文、书画;其女蔡琰,字文姬,博学善诗,通音律,有《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南朝宋有画家蔡斌,善画人物故实,天下标冠。宋代的蔡姓名人大都出自福建,如北宋书法家兴化人(莆田人)蔡襄,为北宋庆历名臣,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担任泉州太守时主持建造洛阳桥,名扬天下。南宋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学者蔡沈,均为建阳(今属福建)人。金朝有文学家蔡松年、蔡。元代有江西农民起义首领蔡五九。明代有四川农民起义首领蔡伯贯。清代有画家蔡元有。到近现代,蔡姓更是人才济济,主要有教育家蔡元培;军事家、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蔡锷;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蔡畅兄妹;抗日名将、全国政协副主席蔡廷锴;电影导演蔡楚生等。由此可见,蔡氏对中国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蔡氏图腾的来历 蔡姓是炎帝氏中的以长尾鸟为图腾的氏族的族称。因为这种鸟好杀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罢休,在甲骨文中作“杀”解,这种长尾鸟是山雉。这个字后来又衍化为“刈”。蔡图腾由两个鸟的图形组成,右面的鸟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鸟代表炎帝的丹凤,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权的氏族,同样也是炎帝族的别称。周公封文王孙胡于蔡,称蔡钟(一作仲),子孙以国为姓。 有关蔡氏的来源的故事 蔡姓姓氏探源: 蔡姓相传出自黄帝,远祖与黄帝裔孙周文王有关。据些蔡姓谱牒记载,周文王第5子叔度在西周武帝时 被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建蔡国,史称蔡叔。蔡叔的子孙世代统治蔡国,前后沿续约600年。公元前44 7年,蔡国被楚国灭掉,蔡国遗民便改姓蔡。 蔡姓人在国以后,开始迁居中原各地。至西汉末年,又有蔡勋避王征召,迁居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南) 后来,留分置济阳郡,其裔又称济阳人。汉魏时期,蔡姓是当地大族。至西晋末年,一些蔡姓人又迁居江, 仕于晋南朝。隋唐以后,蔡姓在南北各地都有发展。其是有南沿海一带,至今仍有“林王郑蔡,天下占一 半”的俗谚。 蔡姓人得姓于蔡国,发展于济阳,故蔡姓人大多以“济阳”为郡望。战国时,蔡泽在秦国担任相,以 足智多谋见称于世。至汉代,蔡伦是纸的发明家,蔡邕是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蔡琰则是著名的妇女文学 家和汉朝、匈奴之间的友好使者,人们至今还在传颂着“文姬(蔡琰字)归汉”的故事。此后,蔡姓中又 相继出了宋相蔡京、名臣蔡攸、蔡、金文学家蔡、清名臣蔡新、蔡锡勇、民国名将蔡锷、教育家蔡元培以 及当代革命家蔡和森、蔡锴、蔡畅等著名人物。 蔡氏 *** 起源什么地方 蔡: 云南 *** 蔡姓,于公元1224年随赛典赤・赡思丁率官兵进入蒙古,1240年入华到燕京(北京)。1274年赛典赤征战云南,始祖蔡印奇将军在其部下任指挥之职。后随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征战大理,遂落籍云南县(今祥云县),后又迁大理赵州红岩班曲村(今弥渡县),世代以经书传世,耕读传家。现在红岩班曲村的祖茔遗址仍在,长达二十多辈。但由于历史变迁,历程坎坷,饱经风霜,战乱和自然灾害频繁,又有分支迁邓州(今邓川县),新兴(今玉溪市)、昭通市鲁甸县等地。 咸丰、同治年间,清王朝多次掀起“杀回灭回” *** ,迫使大理各州县 *** 起义,在杜文秀的 *** 起义军中,也有蔡姓不少官兵参加。如在姚州起义的蔡发春及其弟蔡遇春、蔡德春亦是蔡姓支系,蔡发春与杜文秀又是儿女亲家(蔡廷栋之妻杜凤扬为杜文秀女),因杜氏大理政权1872年覆灭,遭全家遭屠戮,蔡姓家族95%以上全部遇难,幸存者离乡别境,逃散各方。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岩洞村 *** 蔡姓系康熙二十八年至玉溪市纳古乡 *** 寺任教的蔡(字至衡)之子孙。 《民国昭通志》说:“前清哈元生两次平昭,所带兵丁多系 *** ,科举时代,常中武魁,及中伍者,亦列显官,但居乡人多,除农牧外,以走厂(办矿)贸易为事。”从鲁甸桃园、岩洞 *** 聚居区调查,乐马厂银矿盛时,各村有一半人从事开矿、炼矿,如桃园乡阮家院子村一些大户用骡马驮矿砂到大水井冶炼。在乐马厂矿区,至今还有 *** 矿工后裔在龙头山、乐马口、回子坡等 *** 村居住。在矿区八宝有大 *** 寺遗址,老君山下和老屋基有两处 *** 坟山。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 大寺碑》说:“滇之乐马老厂,实为名胜之区,吾教亲友,何止亿万之广,乾隆年间有捆载荣归者,众皆欣羡。”如“客籍马”原籍陕西,雍正元年(1722年)第16世祖迁移贵州威宁,雍正八年(1729年)迁来鲁甸岩洞村,在乐马厂银矿烧炼银罐。 住鲁甸县马漉沟、白沙坡村蔡姓,原籍湖南邵阳人,乾隆时来乐马厂办矿落籍。岩洞村蔡家,是清咸丰初年蔡文炳大阿訇,从滇西弥渡县来乐马厂大 *** 寺任掌教,凡知名弟子四十名。因与昭、威、鲁三属统领李本忠“情如手足”,1856年遂被延请至岩洞村大 *** 寺执教主讲《古兰经》,遂定居岩洞村小礼拜寺,世代以经书传世,耕读传家,并至各处执教于 *** 寺。后蔡文炳之兄蔡文魁从滇西来寻访,被亲友挽留,亦在此定居。无论是居住大理州巍山县文华镇、下关市城关镇、嵩明县上大路积德村、澜沧县竹塘乡、咸宁县的哈喇河乡黑石镇、昭通市城镇、白泥井、鲁甸县岩洞村、箐门村、文屏镇、大水塘村李家院子,排行分明,分支清楚。

1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武姓氏的研究和现状论文

    传说武泽天是中国的第一位女皇帝。《武松打虎》是著名的《水浒传》中的一篇文章(著名的文章)

    勿忘我123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历史学研究现状论文

    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历史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6月25—27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

    Wenlll102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鹿姓的历史现状研究报告论文

    1、提出问题2、研究方法3、资料整理4、结论

    替拉米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数字出版研究现状的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

    璞璞小熊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历史学研究现状论文选题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爱做美梦的鱼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