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阿梅
1、《吴门书派研究的界定与成因探析》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5期。2、《文徵明的出蓝高足——陈淳》发表于《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3、《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发表于《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6期。;4、《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及其得失》发表于2004年第1期《云梦学刊》(全国社科核心期刊)。5、《从文徵明写经谈起――兼论书家写经与经生抄经的区别》发表于2004年第5期《书法》。6、《丰坊的书法学习观》发表于2004年第12期《书法世界》。7、《吴门书派》发表于2004年第8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8、《文彭的篆刻与书法艺术》发表于2005年第1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9、《明代苏州的书画市场与吴门书派成员的书画交易》发表于2005年第3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10、《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入选2005北京书法国际双年展学术讨论会,入编《2005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11、《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发表于2005年第6期《书法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王宠书法艺术风格研究》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3、《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05年第6期《艺术教育》(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14、《对四年制书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入选“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入编《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15、《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徵明书法的影响》入编《翰圃积跬·理论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16.《技能课程设置----书法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难题》入选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入编《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17.《“启功模式”与当代书法人才培养》入选“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入编《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18、《简论陆游的书法观》(合著,第一作者)发表于2006年第1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从心境到书境――略论周雪耕书法艺术》发表于2007年第2期《中国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状况》(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4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1、《中国古代皇室书法教育考察》(独著)发表于2008年第5期《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2、《文徵明的书法题跋刍议》入选“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入编《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23、《我国古代书学设置始末管窥》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2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入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5、《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文字与书法学术讨论会”,。26、《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生源状况与人才培养——以聊城大学为例》入编《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7、《肩负培养学者书家的使命——丛文俊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发表于2011年2月2日《书法导报》。28、《学习正典 培养通材----张传旭博士的书法教学观》发表于2011年2月16日《书法导报》。29、《在三种学术意识中成材----浅论张金梁教授的书法育人观》发表于2011年2月23日《书法导报》。30、《在书法教学中育人——任平教授的书法教学观》 发表于3月9日《书法导报》。31、《从文徵明的书法题跋看其在书法考证与鉴定上的成就》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2、《中国古代小学书法教育的教材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学报)2011年第5期。33、《自我修养与艺术追求——论我国古代文人对书法学习的定位》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4、《论我国古代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社科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35、《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首位),发表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6、《谁给书法家验明正身》发表于《书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4期。37、《文徵明书法题跋在考证、鉴定上的作用》发表于2012年4月7日《中国书画报》。38、《论当代书法本科教育中文字学课程的设置——从唐宋两代“书学”的课程设置谈起》发表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欧体成为小学书法技能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分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2年第11期。4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入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12月。41、《书法门槛与书法圈》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1期。42、《文不饰者乃饰之极——评杨宝林教授<刘熙载书学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1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3、《小学书法教材内容选择探析》(首位),发表于《书法》2013年第4期。44、《文徵明<西苑诗>书法研究》,发表于2013年第5期《中华书画家》。45、《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何以能为当代书坛树典范》,发表于2013年第5期《书法》。46、《蒋伯宣藏<十七帖>题跋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7期《书法》。47、《文徵明跋钟繇<荐季直表>考论》,发表于2013年第8期《中华书画家》。48、《楷体印刷字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负面影响——以“重捺出锋”为例》,发表于2013年第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9、《论文徵明的书法审美观》,发表于2013年第10期《书法》。50、《论草书之‘格’——从米芾<论书帖>谈起》发表于2014年第2期《书法》。 51、《文徵明跋<王右军思想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7期《书法》。 52、《当代书法的创作心理与形式应用分析》发表于2014年第10期《中华书画家》。 53、《文徵明<跋袁生帖>考论》发表于2014年第5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西晋至北宋书学设置沿革管窥》被2014年12月31日《书法导报》全文转发。 55、《徐悲鸿书法形态研究》发表于2015年第1期《美术观察》。
杨杨d妈咪
一.专著1.《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2.《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二.参著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王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参著)。2.《文学理论导引》(季水河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著)。3.《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参著)。4.《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周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著)。三.译著1.尼采:《权力意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译著)。2.培根:《论人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译著)。 一.CSSCI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34篇)2012年1.《从诗学的审美诉求到批判的社会规划:马尔库塞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2期。 2.《艺术的自主性》,《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湘潭大学认定二类期刊)。 3.《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及其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1.《文化社会学:学科抑或理论浮现》,《思想战线》2011年第6期。2.《边界游离中的知识建构: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聊城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时尚、眼球与名牌的追逐: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4.《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解读》,《文学评论丛刊》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0年1.《俄国形式主义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2期转载)2.《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3期。3.《文化悲剧与现代性货币》,《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4.《距离》,《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5.《从康德到鲍德里亚:基于“审美距离”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2010年第2期。6.《文化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范式》,《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政治与情感的复调变奏:毛泽东“鲁迅论”的悖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第2期。2009年1.《模仿与再现新读》,《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2.《陌生化与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批判与超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3.《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4.《现代性、游戏与审美:齐美尔的游戏理论解读》,《东方丛刊》2009年第3期。5.《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三期摘载)。6.《齐美尔的现代性批判路径》,《社会理论论丛》2009年,总第4辑。2008年1.《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思想解读》,《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2.《齐美尔现代性美学批判》,《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3.《跨越边界,填平鸿沟: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4期摘载)。4.《距离的生成与消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3期。5.《审美幻象抑或审美救赎:阿多诺艺术自主性的悖论》,《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6.《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第12辑(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7.《陌生化诗学的价值维度建构》,《文学评论丛刊》2008年第11卷第1期。8.《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2003年-2007年1.《距离:现代主义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2.《悖论中的张力美》,《俄罗斯文艺》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摘载)。3.《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4.《齐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6.《取消前在性》,《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二.部分其他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52篇)2012年1.《五四启蒙话语的反思与批判》,《聊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2.《循着齐美尔的思想轨迹:时尚及其审美意义建构》,《社科文库·人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官网2012年1月5日。 3.《波希米亚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涵解读》,《艺术设计研究》2012年第1期。4.《〈讲话〉与20世纪中国文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1.《〈迷途〉之“迷”在何方》,《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2.《从〈新华日报〉重大节庆报导看党报影响力的创新建构》,《传媒观察》2011年第9期。(中文核心)3.《〈讲话〉与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论》,《君子莲》2011年第3期。4.《毛泽东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开拓》,《中国文化报》2011年8月4日。5.《文学文本与政治文本的对话:鲁迅与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对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载)。2010年1.《童年的影像记忆:谈谈“80后”的集体怀旧情结》,《中国政协报》2010年10月25日。2.《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文艺报》2010年10月15日。3.《当下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理思考》,《文艺报》2010年8月3日。4.《意识形态的突围:阿尔都塞对布莱希特的批判与超越》,《马列文化研究》第15辑,2010年9月,湘潭大学出版社。5.《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6.《主体性的缺席与在场:模仿与再现对读》,《外国语文》2010年第2期(CSSCI扩展版)。7.《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溯源》,《聊城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8.《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9.《政治巨人与文化巨人的情感桥梁:毛泽东的鲁迅情结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0.《政治文化视野下小说创作的批判性反思》,《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1期(CSSCI扩展版)。2009年1.《传媒时代的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2.《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60年文艺学的发展走向》,《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3.《山寨文化解读: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路径》,《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3期(中文核心)。4.《陌生化与语言的牢笼: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探求》2009年第3期。5.《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聊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2006年-2008年1.《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认同话语建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2.《齐美尔艺术形式的现代性解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中文核心)。3.《齐美尔艺术距离的现代性解读》,《艺术百家》2008年第1期。(中文核心)4.《文化社会学视域下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中文核心)5.《陌生化与非人化》,《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6.《奥尔特加与艺术的非人化》,《文景》2006年第12期。7.《现代生活的中断与救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8.《货币与现代生活风格》,《文景》2006年第7期。9.《时尚的文化社会学思考》,《文景》2006年第4期。2003年-2005年1.《“陌生化”与“新奇”》,《文学评论丛刊》,第8卷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中文核心)2.《现代性视域下的艺术自律》,《艺术百家》2005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3.《弗莱神话理论的文化学解读》,《英语研究》2005年第2期。 4.《〈挪威的森林〉中的“性”与“死亡”》,《学术前沿》2004年第4期。 5.《西方陌生化诗学纵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6.《论艺术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7.《说韵》,澳洲《汉声》2003年第9、10期。8.《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天中学刊》2003年第3期。9.《陌生与熟悉》,《钦洲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10.《论“韵”的流变与内涵》,《株洲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11.《论文学性与陌生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三.教改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4篇)1.《文艺学研究范式的新变》,《质量的风(二)》,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1.《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2.《〈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1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3.《〈文学理论〉课程改革与优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2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一、写开题报告之前的准备 1.明白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是在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对课题进行的论证和设计,阐述这个课题有什么价值、应该怎样进行研究,提
发展论文的参考文献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潘自强;核能与环境一加快核能的发展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途径之一[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
学校用知网查重。要是你想提前查的话,建议用paperpass先查,因为paperpass比知网更严格,要是paperpass过了,知网基本就没问题了。而淘宝上的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5篇 致谢一: 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度过的宝贵时光,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和眷恋。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了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