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2011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欣赏音乐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是治疗我们心灵的最佳良药。一个人在情绪低落时,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人便会把伤心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心情就会变的愉悦。
在我们无聊或者工作一天累的时候,可以做下来,喝着茶,水或者饮料,边听着最近喜欢的歌曲,这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在听欢快的音乐是,嘴会跟着哼起来,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在听着比较忧伤的音乐是,我们的心情也会变的一落千丈——跟音乐的音律变的一样悲伤.而在听着那些描写平淡生活和描写校园生活的歌曲时,我们本来烦躁的心情也会归于平静,音乐带给了我们喜怒哀乐。
我这人表面看起来很文静,其实内心却是摇滚,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我比较喜欢那种描写平淡生活和描写校园生活的歌曲,因为这种歌曲能让我的心情归于平静,也能让我感到快乐。音乐,能带给我们很多感受,也能让我们的心情千变万化。音乐,能让我们找到灵感。
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游戏,而我喜欢欣赏音乐。
每当我放学回家,打仗一样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换睡衣……。当我终于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喜欢调暗灯光,让爸爸打开电子管“发烧”音响,播放一张音乐唱片,优美的音乐弥漫整个房间。
眼前电子管暖暖的、柔和的灯光,散发着一丝浪漫的温馨。音乐的旋律回荡在我的脑海,让我时而漫步在蓝色的多瑙河畔,感受迷雾中潮湿的空气,以及扑面而来的凉意;时而在月光下穿行林荫之间,追随着那时隐时显得小夜曲,探索它源自何方。
我每天都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弹奏钢琴,在幼儿园大班我第一次触摸白黑相间的琴键,那一年我五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我学习钢琴已经五个年头了。已经通过八级水平等级考试,每当我打开五线谱,手指游走在键盘之上,如同身处在另一个音乐世界,那里有我梦想中追求的一切,有大千世界里所有美好的事物,窗外那轮弯月仿佛已经沉睡。
音乐装饰了我的梦,我爱音乐,乐此不疲。
在我的人生中,音乐不但是感动过我,它简直就是我的支柱。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音乐,就决定了音乐是我最好的伙伴,永远也离不开我了。我不仅是喜欢听音乐,还喜欢唱。每当唱或听起歌来,我就觉得很兴奋,像被魔鬼吸去了元神。在音乐的美妙世界里,使我感到生活是多么的完美,多么的美好。所以,从小我就立志学好音乐,把美好的音乐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如一句话“音乐,可以描述艰难坎坷的人生旅程,可以表达人们对音乐的思考与追求。“不管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什么挫折或不愉快的事,只要我心里有它---音乐,那我的困难和烦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对音乐,我永远都是一样的态度---热爱。
我们一定要记住:音乐永远都会陪伴在我们的身旁,它在谱写着我们的生命之歌。所以,我们要热爱音乐,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就在离元旦还有一天的晚上,爸爸带我去安徽大剧院观赏新年音乐会。
走进大剧院,我就被舞台上的景象深深的吸引住了。舞台上几个火红的大灯笼把大厅映照的春意融融,舞台中间的电子大屏幕也像一个大灯笼,上面不断的显现出一些美丽的画面,有黄山美景,有含苞待放的梅花,还打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祝全省人民新年快乐”等文字。
音乐会在交响乐《春节序曲》的音乐声中开始了,优美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好的春天。第二首曲子就是《新春乐》,这首曲子我非常熟悉,因为我拉过。《新春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了我们民间的秧歌音调。乐曲特点为旋律明快,节奏鲜明热烈,生动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愉快心情。每当一首曲子拉完台下就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音乐会的首席小提琴家,他是我的小提琴老师:申挈卡。申老师可了不起了,每个指挥家上场、谢幕时都要和他握手致意,我可真荣幸呀!
这场音乐会真好看,,它不仅给我练小提琴带来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还让我看到了音乐的魅力。
今天我们欣赏了《二泉映月》这首歌,这是音乐家阿炳的著名作品。华彦钧1893年~1950年去世,他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我国的民间音乐家。自幼跟随父亲当道士,并学习音乐,精通许多民族乐器。后来又流落街头卖艺,生活穷苦,饱受苦难,30岁左右就双目失明,因而又被称为“瞎子阿炳”。他创作和改编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寨》,《龙船》,和二胡曲《二泉映月》,《听讼》,《寒春风曲》等作品,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经过详细的介绍我听了一遍《二泉映月》,我一下子就陶醉在当中,我感受到阿炳内心的不满和愁苦,他因为瞎了没有能力去推翻暗无天日的社会,所以就借助歌曲表达自己的感觉,歌中抒发出了当时的情景,有钱的人养的狗吃的还比他们吃的还好,由于闹饥荒人们没东西吃就挖野菜,但人太多菜没了就吃树皮,树皮没了吃泥土,因为泥土是消化不了的,最后满街都是死人。所以阿炳才如此愤怒。我欣赏了这首歌,知道了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人们过着等死的日子,所以从现在起我要珍惜我美好的生活,不可以生在福中不知福。
今天下午,我们班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音乐会。
音乐会上,第一个上场的是张晓涵,她演奏乐器,这个乐器是二胡,拉奏那首著名的二胡曲――《赛马》。这歌曲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仿佛真有一群勇士正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赛马呢!
然后,王瑞宵自信地走向讲台,他也演奏乐器,只不过是小提琴。我只听说过小提琴是四大提琴中的“女皇”,可真还没听过这“女皇唱歌”呢,这回可以大饱耳福了!他演奏的歌曲名字叫《划船曲》,是个熟悉的名字,我们静静地听着,也好像自己就在那平静是小湖上划船,习习的微风正轻轻地吹吹向我……
也许是太陶醉了,或者是郑奇方的电子琴太普通了,我并未感到他的到来。
我非常喜欢这次音乐会,好多是歌曲都这么优美,陶冶了我与同学们的情操。
有些人喜欢运动,有些人喜欢游戏,我喜欢欣赏音乐。
每当我放学回家,我就吃东西,做作业,洗衣服,换睡衣。当我终于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喜欢调暗灯光,让爸爸打开管“发烧”的音响,放一张音乐唱片。美妙的音乐充满了整个房间。
目前电子管温暖柔和的光线散发出一种浪漫的温馨。音乐的旋律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时不时地沿着蓝色的多瑙河散步,感受雾中潮湿的空气,感受从脸上传来的凉意;有时在月光下穿过树林和树荫,跟随隐藏时出现的小夜曲,探索它来自哪里。
每天,我花一个小时学习弹钢琴。幼儿园班第一次摸黑白键。那一年我五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刹那间,我已经学了五年钢琴了。我已经通过了英语八级考试。每当我打开五线谱,手指就在键盘上游走,仿佛置身于另一个音乐世界,那里有着我梦寐以求的一切,有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窗外的月牙似乎也已入睡。
音乐装饰了我的梦想。我热爱音乐,喜欢音乐。
音乐,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整个就是运用教唱歌曲、演奏乐曲、欣赏音乐等形式,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来进行教育的。主要是以自身特有的手段——通过高低
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也就是没有音乐,音乐就是用声音来反应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声音具有高低,是非,强弱,音色。音乐是表达情意的艺术,有着启迪聪明,教化人类种种了不起的功能,开始我也不喜欢音乐,由于我唱歌不好听,所以我不喜欢唱歌。
写文章没必要遵循什么模式,文章之所以能感动人,是由于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写的都是自己内心想说的,假如你热爱音乐,就把音乐认认真真的听进往,感动你了,你就可以下笔如有神,把你所有的思想都开释出来。
这个暑假,我们去了上海迪士尼。迪士尼的第一天,我们去看了百老汇《狮子王》音乐剧,舞台上的道具非常精致,演员演得很棒。主人翁是辛巴,辛巴是一头小狮子,它有一个好朋友叫娜娜,娜娜也是一头小狮子,它们一起玩耍长大。但是,辛巴叔叔利用辛巴的单纯,杀害了辛巴的`爸爸——狮子国王。辛巴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爸爸,很难过。它的叔叔又把它走离开,自己坐上了王位。辛巴离开后遇见了其它俩个动物,并且交了好朋友。
很多年过去了,辛巴长大了,重新遇见了娜娜,娜娜叫它回去,它不愿意。后来有一只猴子来找他,叫他到池塘,告诉辛巴的爸爸住在它的倒影里,辛巴不相信。猴子说:“你仔细看看!”辛巴的爸爸真的出现了,叫他把王位夺回来。
于是,辛巴回来了,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它的叔叔战斗,把它推下王位,报了仇,之后和娜娜结婚,生下了孩子。
我觉得辛巴是勇敢的狮子。
当我听到《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那雄壮的主旋律奏响时,浑身的细胞似乎被激活了,音乐把我带到恶劣一望无际的俄罗斯白桦林,我仿佛看到了白桦林里生机盎然的生灵:奔跑的小鹿、自由飞翔的鸟儿……尤其是连续八度的弹奏,那火热的激情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粗犷而旺盛的生命力,催人奋进。
当轻快的《铃儿响叮当》奏响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组镜头:在冰雪覆盖的北国,几辆由马拉着的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雪橇上坐着欢乐的年轻人,他们唱着奔放的歌曲,赶着马儿,马儿脖子上的铃铛“丁零丁零”响个不停。
当延长、渐弱的高音DO结束全曲时,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让人回味无穷。《圣母颂》那优雅、舒缓的旋律,自然、流畅,似乎把我带到了天堂:美丽、温柔的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子耶稣,脸上呈现着慈祥、幸福的微笑,圣子耶稣沉睡在母亲怀里,极其安详。平稳流动的竖琴扣人心弦,委婉动人,全曲营造的纯净、圣洁的气氛洗涤了我的灵魂。
每一首乐曲都把我带入不同的境界。音乐丰富了我的童年、少年生活,陶冶了我的灵性,滋养着我成长。感受音乐的同时,我发现了生活的美好!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最赋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多姿多彩的艺术;音乐,是千变万化的艺术。
提起音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一次的音乐鉴赏会。会场上人声鼎沸,谈话中无不流露出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会场上充满音乐的味道——清扬、舒缓。音乐鉴赏会很快开始了。工作人员搬出一台钢琴,开始介绍钢琴悠长的音乐历程。从钢琴初涉问世,到进入音乐世家,再到进入寻常百姓家,最后成为音乐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钢琴不愧被称为“乐器之王”,因为钢琴承载了音乐的精华和奥妙。当时我已经学钢琴两年,深入音乐世界的我早已谙熟音乐,却从未了解钢琴。
之后是“名师讲座”,音乐大师那一番话语,饱含着对音乐的热爱。大石油一句话让我十分难忘:“音乐如人,持有自身的情绪。”这“音乐情绪”,或愉悦轻快,或沉重哀伤,或高昂激荡。愉悦轻快的曲子给人以美感,沉重哀伤的旋律让人低沉,高昂激荡的音调让人斗志昂扬。一切的情感,诉说丰富的故事,展现多彩的世界。
欣赏名曲的时候,全场霎时间安静下来。
音乐,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整个就是运用教唱歌曲、演奏乐曲、欣赏音乐等形式,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来进行教育的。主要是以自身特有的手段——通过高低
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也就是没有音乐,音乐就是用声音来反应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声音具有高低,是非,强弱,音色.音乐是表达情意的艺术,有着启迪聪明,教化人类种种了不起的功能,开始我也不喜欢音乐,由于我唱歌不好听,所以我不喜欢唱歌。
写文章没必要遵循什么模式,文章之所以能感动人,是由于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写的都是自己内心想说的,假如你热爱音乐,就把音乐认认真真的听进往,感动你了,你就可以下笔如有神,把你所有的思想都开释出来。
康泽装饰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五.音乐与素质教育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木易木每
编者按:阿炳是《二泉映月》的作曲家,他是一个苦命的人。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写下的《琴声悠悠忆阿炳》吧!
《二泉映月》是一支苦曲,一支需要闭上眼睛,跪着听的音乐。
我最早听到这支曲子,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年少无知的我,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一天深夜,在如豆的煤油灯下,我伏案批改作业。忽然,一缕二胡声,不知从谁家的屋檐下响起,时而舒缓,时而激越,如银河飞挂,似雁落平沙,把我平静的心湖,激起了一层层涟漪。我推开窗户,只见月明如水,银河如练,星星闪烁,万籁俱寂。我站在窗前,闭上眼睛地听着,直到那琴声随风而落,消失在茫茫夜空。听得我心潮起伏,思绪翻卷,感情奔放,泪水滂沱,心中翻腾起一阵阵难于言说的苦楚,久久地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之中,久久地久久地回不过神来。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叩开我心灵之门的这支曲子叫《二泉映月》,并渐渐知道了这支曲子的作者身世和它的创作背景。
《二泉映月》的作者叫阿炳,原名华彦钧。是一位被音乐之神流放人间的苦难之子。阿炳是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和富家闺秀严氏的私生子。他出生不久,母亲因忍受不了世俗的歧视,愤然离世,华道士只得把年幼的阿炳,寄养在一位农妇的家中。八岁那年,华道士才把阿炳接回雷尊殿,并悉心教授他音乐演奏。阿炳天资聪慧,悟性极高,颇具音乐天赋,加上父亲的精心调教,十五、六岁时,便学会了结构复杂、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唱,十八般音乐样样精通,成为无锡方圆百里的头牌乐手。22岁那年,华道士因病逝世。临终前,华道士把阿炳叫到床前,含着眼泪把他的真实身份告诉了他。原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师傅就是自己的生身父亲。阿炳听后,如五雷轰顶,差点气得背过气去。父亲逝世后的那段日子,阿炳既矛盾又痛苦地生活着,借酒消愁,放浪形骸,纵情声色,挥霍无度。渐渐地,阿炳生活消沉,与一帮“混混”混在一起,终日出没于烟花柳巷,吃喝嫖赌,醉生梦死,消磨人生。后来,阿炳因逛窑子而感染了梅毒,导致双目失明,被逐出雷尊殿,流落街头,卖唱为生。食不果腹,颠沛流离。与一位寡妇相依为命,苦度残生。
无锡郊外有一座山叫惠山,绿树葱茏,古木参天,藤萝密布。山脚下有一眼泉,叫“惠泉”。清丽如镜,甘甜润美。被茶圣陆羽封为“天下第二泉”。泉边有一座茶亭,叫“惠山亭“。每当月明如水的夜晚,在街头劳累奔波了一天,又冷又饿的阿炳,在寡妇董彩娣的引领下,来到茶亭歇息。眼前是茫茫无边的黑暗,耳畔是淙淙不息的泉声。回想自己苦难的一生,阿炳不禁心潮起伏,操起手中的二胡,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扬婉转的琴声便顺着他的指尖流泻而出,如泣如诉,如歌如咽,苍凉悲愤,委婉流畅。两根细细的琴弦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波涛汹涌,千回百转。听得小鸟平息了歌喉,听得流云停下了脚步,听得星星闭上了眼睛,听得惠泉荡起了轻轻的涟漪,合着琴声翩翩起舞。
从此,无论是阴雨绵绵的春天,还是赤日炎炎的夏日,亦或是金桂飘香的秋天,雪花飘飘的冬季。在无锡街头,你都能看见这样一幅图景。一位衣衫蓝缕的老妇,用一支细细的竹竿牵着一位衣衫蓝缕的瞎子,瞎子面容憔悴,骨瘦如柴,身背琵琶,手里拿着一把二胡,一路吚吚呜呜地拉着,如泣如诉,身后洒下一串凄厉的琴声。引得路人侧耳细听,唏嘘不已。二十多年来,无锡城里的琴声一天也没有断过,迎来了日月,送走了星星。阿炳就这样一遍遍地拉,用生命,用心血,用自己苦难的人生,留下了一首首生命的绝唱。无锡城啊!你为什么如此冷漠,让一代音乐大师,在你的怀抱里,忍饥挨饿,苦度残生?无锡城啊!你又如此幸运,你的每一条街街巷巷,角角落落都浸满了来自天籁般的大师的琴声。
《二泉映月》有多个版本,我都找出一一听过。我无意贬低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但我不得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的演奏,激越高昂,感情真挚,热情奔放,情感饱满,却带有一丝浮躁之气;于红梅的演奏,旋律舒缓,如一位说书艺人娓娓道来,把人们带入音乐的美好境界;刘国潼教授的演奏,揉入了作者苦难的身世,对乐曲作出了层层递进的艺术处理,让人听出了一份沧桑,一份悲凉。但我最喜欢听的,还是阿炳自己的演奏,从他的琴声中,我听出了阿炳苦难的一生,听出了阿炳对黑暗社会,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呐喊与控诉,听出来阿炳对光明的强烈呼唤。那是一支多么锥心刺骨的音乐啊,那是一支深达灵魂深处的天籁之声,那是一支催人泪下百听不厌的天籁之声。
今天我们还能听到这些天籁般美妙的音乐, 我们要感谢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的慧眼识才,是他在阿炳的有生之年,贫病交加之际,从北京千里迢迢地来到无锡,录制了阿炳的六首曲子,才使得《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没有被时光埋没,得以流传后世。听说,当时,连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喜爱这几部作品,把它灌制成磁带,作为珍贵礼品,献给国外来宾,从而使《二泉映月》漂洋过海,成为一部风靡世界的经典作品。
都说言为心声,其实,乐也为心声啊!阿炳一生创作演奏了270多支曲子,被保留下来的只有《二泉映月》《昭君出塞》等六支,而且,首首都是精品。由于当时受录音条件的限制,一次最多只能录六首曲子。本来,杨教授打算来年春天,再来无锡录制,可惜,时不我待,天不假年,就在杨教授离开无锡10多天后,贫病交加的阿炳,口吐鲜血,与世长辞了,享年57岁。270多支曲子,也随着他的离世,成了后人永远解不开的谜,给世界乐坛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二泉映月》也就成了这位杰出民间音乐大师的生命绝响。我常想,在这个世界上,在许多鲜为人知的角落里,有多少民间珍宝没有被人发现,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被世人所遗弃,随着某个人的去世而被带进坟墓。阿炳一生,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后来看到的,是他留在良民证上的唯一一张照片。阿炳逝世十多天后,董彩娣也追随他离开了人世。我们应该感谢这位默默无闻的寡妇,是她陪伴了音乐大师二十多年的宝贵时光。相依为命,饱受了人间苦难,世态炎凉。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温暖了音乐大师苦难的人生。她的一生,也是一枚音符,一枚深深嵌入《二泉映月》中跳动的音符。但愿他们在天国能够耳鬓厮磨,相亲相爱,生活无忧,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
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指挥过无数世界名曲,当他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禁不住泪眼婆娑,情不自禁地跪了下去,说它是一支需要跪着听的音乐。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评选出了全球最受西方人欢迎的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阿炳被誉为中国的贝多芬,《二泉映月》被誉为中国的“命运交响曲”。九泉之下,阿炳也该瞑目了吧!朋友们,当你坐在金色豪华的音乐大厅里,欣赏《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时,你是否想起了作者阿炳?想起了他苦难的一生?你可知道,《二泉映月》记录的不但是作者的苦难身世,其实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和奋进史啊!它凄美的旋律里,有黄河的咆哮,有泰山的哭泣;有对黑暗的控诉,有对光明的呼唤啊!
作者|李衍长
公众号|咱们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比起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它更加融入大众生活中。可以说它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生活中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
维瓦尔第:《四季》 巴赫:《戈兰德堡变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 亨德儿:《水上音乐》 莫扎特:《NO.20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英雄》、
音乐与我的生活【摘要】:音乐无时不在,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感动着生活,生活蕴含着音乐。今天的音乐已成为生活中的娱乐,也成为人们情感表达艺术世界。说到音乐,生活的酸
影视音乐是音乐和影视的结合,当音乐一旦融入影视之后,就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
音乐,带给我快乐。在我遇到烦恼时,放一曲优美的旋律,伴随着诗意般的歌词,迎风起舞,烦恼早就烟消云散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描述音乐 作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