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0

密果儿Fiona
首页 > 学术期刊 > 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tarjing99

已采纳

·专著1、吴晓等.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978-7-5641-2323-9,万字).2、吴晓,魏羽力编.城市规划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7-978-7-5641-1937-9,30万字,“城市规划原理丛书”出版规划教材).3、[英]维基·理查森.新乡土建筑[M].吴晓,于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ISBN7-112-06059-1,60万字).4、[英]彼得·绍拉帕耶.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M].吴晓,虞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ISBN7-112-08781-5,42万字).5、张彤,吴晓,陈宇等.绿色北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中英双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ISBN978-7-5641-1387-2,万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6、吴明伟,吴晓等.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ISBN7-5641-0035-4,24万字).7、[英]彼德·布伦德尔·琼斯.现代建筑设计案例[M].魏羽力,吴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ISBN7-112-06926-2,40万字).8、阳建强,吴晓,孔令龙等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优秀作业选(2002-2007)[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ISBN-1,58万字).9、王建国,刘博敏,阳建强,吴晓等编.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ISBN978-7-112-10621-9,62万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内第一本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要求而编写的重要教材).·论文和书中章节1、吴晓.城市公园系统小议[J].新建筑,1999(6),、吴晓.规划开发中的“守法”和“执法”问题[J].城市规划, 2000(3).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初探[J].新建筑,2000(4).4、吴晓,马红杰.“边缘城市”的形成和形态初探[J].华中建筑,2000(4).5、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J].城市规划,2001(12).6、吴晓,张靖.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异透视[J].城市规划,2002(3).7、吴晓,吴明伟.物质性手段:作为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一种整合思路的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 2002(2).8、吴晓.当前我国有形市场的发展方向浅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城市规划,2003(7).10、吴晓.再审新乡土建筑——读维基·理查森的《新乡土建筑》有感[J].新建筑,2003(6).11、吴晓,吴明伟.国内外流动人口聚居区之比较[J].规划师,2003(12).12、吴明伟,吴晓,刘博敏,雒建利. 打造城市喧嚣中的“后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区改造及曹娥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J]. 城市规划,2004(1).13、吴晓.“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J].规划师,2004(5).14、吴晓,王承慧.本科转型教学中的住区规划课程[J].规划师,2005(3).15、王承慧,吴晓,权亚玲,巢耀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4).16、吴晓.南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现状调查[J].建筑学报,2005(4).17、吴晓译.一件未问世的作品:汉斯·夏隆的曼海姆国家剧院方案[J].建筑师,2005(5).18、吴晓,吴明伟,徐伟. 基于车行体验的公路沿线景观建构研究——以同三高速公路射阳连接段的景观控制性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5(11).19、吴晓,魏羽力译.北欧建筑师希古德·莱维伦茨述评——以圣彼得教堂设计为例[J].新建筑, 2006(6).20、吴晓译.历史视野中的乡土建筑——一种充满质疑的建筑[J].建筑师,2006(6).21、吴晓,吴明伟,徐伟.基于旅游功能策划的景区规划——以射阳岛区的总体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7(10).22、吴晓,虞刚.关于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再思考——读《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一书有感[J].建筑学报,2007(5).23、吴晓,魏羽力.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J].规划师,2007(6).24、吴晓,顾震弘编译.Bo01欧洲住宅展览会,马尔默,瑞典[J].世界建筑,2007(7).25、吴晓,顾震弘编译.维基实验新区,赫尔辛基,芬兰.世界建筑,2007(7).26、吴晓,顾震弘编译.哈默比湖城, 斯德哥尔摩,瑞典.世界建筑,2007(7).27、吴晓,施梁.斯德哥尔摩的“地下艺术长廊”浅析——以地铁站点的艺术陈设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7(7).28、高源,杜嵘,吴晓.东南大学-代尔夫特大学建筑联合教学成果介绍评析[J].华中建筑,2007(9).29、吴晓,阳建强.瑞典高校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探察——以皇家工学院(KTH)的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J].华中建筑,2007(12).30、吴晓,谢泉.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校园演化与空间环境探析——以KTH的历史性主校区(Valhallavägen)为例[J].新建筑,2007(6).31、施梁,吴晓.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32、吴晓,吴明伟.美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贫民窟整治初探[J].城市规划,2008(2).33、吴晓.立足于求租群体的住房租赁市场探察——以南京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4、吴晓,孙静.欧洲“移动谷”的演化与建设初探——瑞典著名的Kista科技园区考察[J].新建筑,2008(3).35、孙静,谢泉,吴晓.基于文化环境建构的校园雕塑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规划师,2008(6).36、吴晓,阳建强.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初探[J].城市规划,2008(7).37、高源,吴晓,杜嵘.中荷联合教学的回顾与评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J].新建筑,2008(5).38、王承慧,吴晓,巢耀明.适应时代需求的住区规划“转型教学”模式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8(11).39、吴晓,吴珏,王慧等.现代化浪潮中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变迁实考[J].规划师,2008(9).40、吴晓.斯德哥尔摩战后新城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华中建筑,2008(9).41、吴晓.北欧科学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以瑞典和芬兰的高科技园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08(10).42、吴晓,汪晓茜.芬兰生态型居住区探察——以赫尔辛基的Viikki实验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8(11).4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建设[J].城市规划,2009(2).44、吴晓.北欧生态型城镇的规划建设及思考[J].城市规划,2009(7).45、吴晓,王湘君,高军军.生态导向下环境评估方法在北欧城镇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09(2).46、吴晓,高军军,孙世界.基于GIS平台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引导初探[J].规划师,2009(7).47、魏羽力,吴晓.从伽考农庄看雨果·赫林的有机建筑观[J].新建筑,2009(2).48、高军军,吴晓.大城市中心区楼宇经济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9).49、徐卞融,吴晓.城市广场与城市交通的关联研究[J].华中建筑,2009(2).50、陈薇,王承慧,吴晓.道路遗产与历史城市保护——以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9(5).51、吴晓,王承慧,王艳红.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市一级)的总体思路探析[J].城市规划,2010(9).52、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分离量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0(5).53、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规划师,2010(7).54、魏羽力,吴晓.斯普利特:从宫殿到城市[J].建筑师,2010(2).55、吴晓.我国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微观探析及其对策研究——以南京市的租居型外来工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6).56、吴晓,王承慧.公共住宅——作为我国进城农民一种安置手段的思索[J].新建筑,2010(3).57、徐华林,吴晓.大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解析[J].新建筑,2010(2).58、吴晓,王松杰,方宇.基于GIS数字平台的大尺度空间密度导控[J].建筑与文化,2010(10).59、吴晓,徐卞融,孙世界.城市景观视野下雕塑建设的系统性导控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0(2).60、王松杰,吴晓.城市中的雕塑[J].建筑与文化,2010(7).61、方宇,吴晓.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1(11).62、吴晓.我的城市居所在哪里?——农民工居住空间的供给刍议[J].城市规划,2011(1).

343 评论

juliejin(金培)

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和评价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2. 建筑环境负荷的LCA评价系统的开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参与)3. 温州市中心居住区域发展规划研究(重大横向,)(负责)4. 大型高层办公楼宇高效节能关键技术集成及其示范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负责)5. 本科教学多媒体课件“城市、建筑与艺术”(浙江大学项目,2006) (负责)6. 长江三角洲城镇基本聚居单位可持续发展适宜新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7. 绍兴市人民医院总体规划设计(横向课题,) (负责)8. 绍兴市中兴路14号地块方案(横向课题,) (负责)9. 绍兴市图书发行大楼建筑方案(横向课题,)(负责)10. “建筑构造”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浙江大学CAI课件建设项目, 1999.01)(负责)11. 江浙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负责)12. 江南城市居住形态和社会人口学基础研究(浙江大学曹光彪高科技发展基金, )(负责)13. 建筑设计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子项负责) 1. 沈 杰、李世元、岳 淼:生态社区的构建策略(建筑学报,)2. 沈 杰、岳 淼、李世元:建筑学设计思维的培养——简析MIT建筑学专业教育方法(建筑学报,)3. 李世元、沈 杰:生态社区发展(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4. 沈 杰、李世元、蔡强新:历史标志性建筑的更新及功能与文化的统一——波士顿市政厅改建方案概析(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5. 沈 杰、蔡强新、江佳遥:关于混合居住主体结构异质性的探讨(建筑学报,)6. 圣彼得堡建筑(浙江大学出版社,,沈杰、拉甫洛夫.列(俄罗斯)7. 沈 杰、苟中华:走出盒子——开放式国际工作坊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建筑学报,)8. 沈 杰、蔡强新、苟中华:大城市更新改造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概析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改建工程(建筑学报,)9. 沈 杰、张 宇:谈某公共建筑的高效低能耗设计策略(山西建筑,)10.苟中华、沈 杰:集成绿色技术的智能围护结构(华中建筑,)11.沈 杰、苟中华、涅费奥多夫.瓦(俄罗斯):历史城市与设计创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城概念性方案设计(建筑学报,)12.王建华、沈 杰:人文居住与教育型住区构建模式(永续·和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住宅与人居环境建设,)13.沈 杰、王建华:华沙大学新图书馆——树林中的城市(建筑学报,)14.沈 杰、郑迅杰:建筑中钢的使用(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15.沈 杰、张 宇、王建华:可持续建筑实例研究——杭州西湖国际科技大厦(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16.沈 杰、郑迅杰:关于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建筑技术类课程再整合的思考(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17.沈 杰,罗明霞,施托尔科.瓦.格(乌克兰):独立后乌克兰建筑发展概析(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8.沈 杰、潘云鹤:论泛生态化校园规划(建筑学报,)19.沈 杰:乌克兰与俄罗斯教育发展纲要比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Shen Jie,Wang Jianhua,Zheng Xunjie:The Reconstruction of Hefang Street (Reconstruction·Saint-Petersburg·2005,)21.沈 杰:论校园规划之景观生态观(建筑学报,)22.沈 杰、王建华:“智能建筑”——问题与对策(华中建筑,)23.沈 杰:建筑学专业课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关于建筑构造MCAI课件的开发(新建筑,)24.李效军、卜菁华、葛 坚、沈 杰:多媒体建筑教育的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5.沈 杰:建筑构造MCAI课件的构成(计算机应用研究,)26.沈 杰,罗明霞:住宅建筑设计中太阳能的利用(土木建筑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27.沈 杰:MCAI在建筑构造课教学中的运用(高等建筑教育,)28.沈 杰:建筑学专业课教学的现代化手段——MCAI课件(新建筑,)29.沈 杰:关于建筑构造MCAI课件之构成(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30.沈 杰:关于建筑构造MCAI课件的开发(全国建筑技术学科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Jie:Urbanization and Sustainable Human Settlements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32.沈 杰:关于生态建筑的几个问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态学,)33. Shen Jie:Urbaniz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Urban Residence in China (Academic Treatises of XX UIA Congress - Architecture of the 21st Century, )34.沈 杰、陈 广:保存、发展和创造——试论城市设计中的环境塑造(华中建筑, )35.沈 杰: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住宅问题(浙江大学学报,)36.沈 杰:余杭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方案设计构思(浙江建筑,)37.沈 杰:中国城市住宅未来形式及其社会因素(浙江大学学报,)40.沈 杰:农村实用知识手册(农村住宅部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不动产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乌克兰国家建筑科学院(Ukrainian Academy of Architecture)外籍院士国际生态、人类与自然保护科学院(俄罗斯)(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cology,Man and Natural Protection Sciences)通讯院士乌克兰国际人事科学院(International Personnel Academy)名誉博士2003年7月获乌克兰教育与科技部颁发乌克兰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2003年7月获颁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荣誉奖章1997年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师名人百科全书”(Инженеры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收录

110 评论

相关问答

  • 建筑学报期刊官网

    建筑学报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北京大学

    petite妮妮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1、岩土工程学报 2、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3、建筑结构学报 4、岩土力学5、土木工程学报 6、建筑结构 7、工业建筑 8、城市规划 9、城市

    Diana~蜜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建筑结构学报刊物类别

    1建筑结构学报 2 土木工程学报 3 岩土工程学报 4 岩土力学优先出版 5 空间结构 6 国际城市规划优先出版 7 中国给水排水 8 世界地震工程

    萌萌小妹纸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如何

    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和评价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1)(参与)2. 建筑环境负荷的L

    星不所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是c刊吗

    比较好的期刊请对照中文核心期刊2011版,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岩土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 4.岩土力学 5.土木工程学报 6.城市规划 7.工业

    碎花花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