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88

可可Cris
首页 > 学术期刊 > 学富五车出自哪一篇文章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iana~蜜桃

已采纳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300 评论

Huanglingying

1. 读学富五车成语故事有感 作文 300字 郭玉诚

学富五车 五车:copy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拼音] xué fù wǔ chē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例句] 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近义] 博大精深 真才实学 五车腹笥 学贯中西 ... [反义] 不学无术 蒙昧无知 目不识丁 不识之无

2. 学富五车 故事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内方,其书五车。”容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过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纸,当时的字都是写在竹片上。写上字的竹片叫做竹简。一本书要很多竹简组成。当时的五车书所蕴含的信息量是不能与现在相比的,可能还比不上一本《大英网络全书》。不过在当时那种信息缺乏的社会,能读五车书的人确实算得上学识渊博了。

3. 学富五车 成语故事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够五辆马车之多,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内析事物之一,说:“容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4. 历史成语故事: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5. 学富五车有什么成语故事

学富五车 [释义]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典源 《庄子集释》卷十下〈杂篇·天下〉 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译文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斡旋五国兴衰,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6. 成语故事学富五车

【注音】copyxué fù wǔ chē 【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观点,宋国人惠施认为天下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是相对的,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庄子评价他学富五车,知识非常广博。 【出处】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 【相近词】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相反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7. 学富五车成语故事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够五辆马车之多,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

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

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7)学富五车但故事扩展阅读:

成语解析: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示例】: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白话文: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解析】

博大精深

1、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2、出自: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白话文:“到现在读书,如果揭日月而行千年,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不是近代学者所及。”

3、示例:瑚之为学,博大精深,以经世自任。 ——《清史稿·陆世仪传》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人的思想与知识等

【反义词解析】

不学无术

1、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出自:《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白话文:“然而,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

3、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没本事

8. 学富五车算不算寓言故事

学富五车不是寓言故事。 学富五车,中国成语。形容学问渊博。学富五车出自战国·庄版子《庄子·天下》权: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知其言也不中。意思为: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够五辆马车之多,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

9. 学富五车的意思

10. 学富五车 成语故事

学富五车,中国成语。形容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惠施, 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中文名 学富五车 外文名 be wealthy in knowledge 出 处 《庄子·天下》 拼 音 xué fù wǔ che 释 义 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感 *** 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主谓式 目录 1 成语资料 2 成语典故 ▪ 典源 ▪ 译文 ▪ 释义 3 相关词语 4 英文解释 ▪ 简明释义 ▪ 例句 成语资料 编辑 【释义】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 学富五车——竹简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殚见洽闻。 【反义词】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

200 评论

角落里的镜子

学富五车

【拼音】: xué fù wǔ chē

【解释】: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举例造句】: 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 清 · 李 汝 珍《镜 花 缘》第十六回

【拼音代码】: xfwc

【近义词】: 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反义词】: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

【英文】: read five cartloads of books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观点,宋国人惠施认为天下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是相对的,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庄子评价他学富五车,知识非常广博。

101 评论

CATLION123

5车指的是5车书,而学富五车是一个典故,指一个人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装5车,可以侧面看出他的精神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360 评论

好食物一起分享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 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324 评论

福星蛋蛋

学富五车 【拼音】:xué fù wǔ chē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示例】: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近义词】: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反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 【英文】:read five cartloads of books 【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观点,宋国人惠施认为天下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是相对的,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庄子评价他学富五车,知识非常广博

150 评论

钟玉婷是好孩纸

这五车竹简也没几本书,大概连精装版的《古文观止》也装不完。照这么个算法,咱们随便一个人都是学富几十、上百车的。

228 评论

代号为喵

在今天看来,“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才高八斗的。按照各种工具书来看,这么理解并没有不妥之处,然而实际上,这个词还真值得深究,它的原作者可绝对没有褒义。它出自《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句: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表面上来看,这是庄子谈论惠施会很多本领,他的书籍多得可以用五辆车来装载。当时的车是什么车?是先秦的马车,五车能装多少书呢?墨家经典著作《墨子》之中有一章叫做《鲁问》,里面有一句话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也就是说,墨子所造的马车大概能装载五十石的货物。他是著名的工匠,水平远远高于普通制造者,如果是普通的车马还是看《鄂君启节》比较靠谱,里面告诉读者:屯二十担以当一车。

秦朝时的计量单位换算到现在,按林甘泉先生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来算,五车应该能装载5000公斤左右,即五吨。

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令人咋舌。然而别忘了,当时的书籍是竹简,并非纸质的,所以五车书并没有多少。

因为在《史记》中记载,即使年过五旬的秦始皇,依然精力充沛,“以衡石量书”,就是说他每天要看秦制120斤的奏章,相当于现在60斤,三十公斤的奏章。

这么算起来,五车书装5000公斤,实际上一百多天也能看完。现在我们在网上追部小说看,也不止这个时间。所以,如果是家中有五车书,还真算不得什么知识渊博。然而,要看到下一句话,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了: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原来,庄子的意思不是说惠施有五车书,而是说他的著作丰富,写了五车的书,那这才真的是一个惊人的数目,看起来惠施真担得起“著作丰富、学识渊博”之名。不过,看到后面那句话,才能真正理解庄子的意思。

庄子在这里并非赞美惠施,而是在讽刺他虽然懂得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著书很多,然而他说阐述的道理却很杂乱,言辞也说不到点子上。在这里,惠施也不见得真的写了那么多书,只不过庄子是为了批评他“写得多,错得更多”而已。

然而后来的人,只看到庄子的前半句话,就将后半句置之不理。再加上后来纸张普及后,很多人感觉读了五车书一定学识渊博,这才将“学富五车”的贬义去掉,完全成了一个褒义的成语了。其实,现在社会中,出了不少书,却没有多少正确见解的作者也不少,对于这些人,完全可以“赞美”其学富五车。欢迎读者留言贬低小珏学富五车。

顺便说一句,其实惠施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也是在战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是合纵抗秦的倡导者。他与庄子的关系非常好,两人很友善,交往也很密切,而且还留下了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攻击惠施,无非也是从个人的信仰主张出发,并非是两位大师之间有什么过节。

15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一篇文章所有的参考文献导出

    参考文献是一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很繁琐的,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导出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呢?今天我来介绍一种简单方法。 在网页搜索“中国

    ABCDG,4366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怎么导出一篇文章参考文献

    写过论文的都知道,在论文的最后要写上所有的参考文献,但是参考文献通常比较长而且还有复杂的格式。 电脑:WIN10 系统:3.2免费 软件:中国知网 1、首先打开

    狐狸的小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共同富裕出自哪个文献论文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悠游肚肚熊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一篇哲学文章

    一篇哲学文章可以有许多目标要实现。它通常会将要讨论的参数或参数放在表的开头。然后继续执行以下一项或两项操作: 批评这个论点或表明这样证明这个论点是不好的。 为这

    壮儿象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自己写了一篇文章怎么发表

    微信怎么发文字朋友圈

    江苏友道木业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