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8

哈韩哈哈规格化
首页 > 学术期刊 > 对庾信骈赋的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楼兰陶瓷

已采纳

问候朋友。我想:生活的经验,非常大的和诗。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 腊八节快乐。祝你好运。

82 评论

国王的咖啡

庾信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过很多诗词歌赋,而且庾信代表作也有很多。在了解其作品之前,我们应该先谈谈其人,庾信是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入宫给太子讲读,到了十九岁就开始担任东宫抄写博士,当时他和他的父亲均在东宫,其受到的恩宠是无人能及的,好景不长,就在台城失陷以后,庾信逃往江陵,被湘东王封为御史中丞。到了承圣三年,庾信出使西魏,自此以后,庾信也被留在了长安。

庾信画像

可以说,庾信代表作跟他个人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出使西魏之前他擅长宫体诗,诗的风格大都言辞精美,色情作品较多,内容空洞,基本也都是一些阿谀奉承之作,像《咏舞》还有《奉和示内人》,除了这些作品以外,流传下来的还有一些写景之句,比如: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出自《奉和山池》》,从这一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庾信是一个很善于观察的人,描写的相当细致。他的代表作还有六言诗《舞媚娘》,这首应该也是写作与南朝时期,诗中描写了一个爱美的少女珍惜青春年少的情怀,看似伤感,读起来却不失活泼的调皮,朗朗上口。

庾信出使以后留在了长安,屈节与敌国,这对于庾信来说,内心是极其痛苦的,因此,其写作风格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很深刻的反应了他的后期生活与感情,把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对现在这种痛不欲生的生活描写的相当丰富。庾信代表作保留至今的有《庾开府集》。

庾信是南北朝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骈文家和辞赋家。庾信辞赋特点是融贯南北文学的精华。他的作品是南北融合,和南北文化交流的重点之作。早期作品与晚期作品有所不同,这也与他生平经历有关的。

庾信写作像

庾信辞赋特点应该是分两个阶段的,在南方时,他的作品大都是宫廷性的,他早年作品是宫体文学的代表。而后期的作品大都以骈赋为主,并且他把骈赋推向了最高峰。虽然庾信辞赋对北方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庾信辞赋特点也被历代评论者所评议,自隋代开始,再到唐代,直至清代,都有许多文人墨客对他的辞赋提出异议。

庾信祖籍南阳新野,他所在的时代动荡不羁。他亲身经历了梁朝由繁盛至衰弱,而后被灭的全过程。从宫廷华丽的生活,到动荡的四处奔波,又亲眼所见自己的国家被灭,这样的经历不可能不对一个有着良好文学修养的才子所遗摒弃,为此庾信辞赋特点多变也是理所当然的。

庾信自青年时期凭借着父亲庾肩吾的地位,和自己出彩的文才,加上聪明过人的智慧,可以出入宫禁,并且有着独霸文坛的声誉,可以说他的早期作品是以快乐为题材的。然而时局动荡,他所亲身经历的亡国之痛无人能知,后羁留北方,被帝王所重用。自此他的文学辞赋也有所变化,从他的辞赋中可以看出他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也显示出了他无比的沉痛心情。

191 评论

卢卡与凯丽

01 北朝文学概况 北方十六国时期,战乱频仍,文化典籍损失殆尽,文人惨遭流离与杀戮,几乎出现了文化的荒漠。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拔珪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399年,珪称帝,即魏道武帝。北方至此稍定。423年,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佛貌)即位,相继灭夏燕,北掠诸国,统一了北方。至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代政策, 为北朝文学的第一阶段。 此期的十六国时期,社会极不安定,无暇文治。北魏建立后,其文化远远落后中原地区,又因此产生了出于自卑而对汉文化的排斥、猜忌。 贺狄干出使后秦,在长安学习汉文化,“举止风流,有似儒者”,回魏后道武帝不悦,借故杀之。 在这种情况下,汉人对北魏政权的议论,被认为是看不起北魏,继而被当权者认为是说他们没有文化,所以很多文人被杀。 十六国时,较有名的作家有前秦王嘉(《拾遗记》)、前后秦的苏惠、符融等。 02 第二阶段,从孝文帝迁都洛阳(495 )开始,至分裂为东、西魏(534 )以后。 孝文帝喜爱汉文化,迁都后,大力推行汉化,提倡创作,这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北朝君臣聚会,已有各赋七言诗的记载,此期的前期,以模拟南朝为主,至后期,一代作家已成长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代表人物即“北地三才”。 所谓北地三才,是温子升、邢邵、魏收。 温子升 (495—546),字鹏举,自言太原人,以文著名。北魏济阴王元晖业称:“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 梁武帝见其文,称:“再植、陆机受生于北土。”(《北史·文苑传》),擅骈文。 他的作品,《韩陵山寺碑》广受称道。诗融南北风格,清婉而开朗。如《捣衣》、《敦煌乐歌》、《浮州乐调》等。 邢劭 (496—?)字子才。河间(今河北雄县州镇人)。 魏收 (506—572)字伯起,前者以诗见长,学沈约,后者擅文,学任昉。二人曾互相贬讥。 03 第三阶段为东魏西魏被北齐、北周取代前后至隋灭陈,此期南方由于侯景之乱,萧琛、诸葛颖、颜之堆等文人至北齐。 此后,庾信、王褒至西魏,带来南方的文学技巧,北方文人纷纷效仿,而他们也改变文风,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创作水平。同时,卢思道、曹道衡等隋代著名文人也崭露头角。北朝文学此时已融南北之风,在成就上超过北方。后来这些人进入隋朝,成了隋朝时代的文化名人。 南北朝之文风差异很大。这是因为,北方重儒学,尚实用理性,北朝由于分裂,这种差异就更大了。南方耽于声色享乐。北方接近少数民族,在北朝又由少数民族统治,养成豪迈尚武的性格。 北方自然条件与南方的不同,故文风质朴,粗犷豪放,而不似南方的清丽、细腻、纤小。北方实用文体较发达,散文成就突出;重实用、尚儒学,强调复古。 苏绰、魏收等都要求改革文风。斥华靡、雕琢、宫体诗不被北方人接受与学习。南方情歌也不被北人欣赏。据《郑文公碑》载:郑羲刘宋末使南朝,回答孔道均“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其能久乎?” 郑羲出使南朝,人家问他南方的音乐好不好,他说太柔弱,是亡国之音。 又《颜氏家训》载,北人不喜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和萧绎“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认为过于婉柔小巧。 04 庾信的简单生平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 庾信是南朝最有名的文学家。 庾信早年是侍从文人,与江南其他氏族成员无异,“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廊庙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颜氏家训·涉务》),这时他的思想境界狭隘,不堪一能。 后历经丧乱,思想有所变化,他体验了人生的忧患,经常沉迷于思乡之情,对南朝君臣的行径有所反思。 庾信由南入北,其所为在南朝氏族中是普遍的现象。他们不忠于一姓,无特操,不能与汉、宋时士大夫相提并论。后人对其行为不必苛责,但也不必为之避护、辩解。因为那时的,时代风尚如此而已。 历史上很多人批评他(这类的人)没有气节,这是没有必要的。结合当时的时代来看,那个时候,个人保命要紧。在南北朝那时候,朝代变换频繁,一个人一生当中可能经历过好几个朝代,他们没有终于一家一姓的感情,没有什么理想,不讲操守。 于是,庾信也是这样。他后期感情沉痛,主要是出于乡关之思,和思想中的华夷之辩。 他的后期作品,对北方风土及文化不习惯及对南朝士族及自己早年行为的反思、痛悔,主要不是出于“失节”的道德忏悔,而更多的一种社会人生感悟的结果。 05 庾信在文学中上的地位 庾信早年是个宫体诗人,他当时的作品内容空洞,风格华靡,但技巧已相当成熟。流落北方后,由于个人生遭的变化,还有对早年生活的追悔,他的创作风格一变而沉郁、苍凉。 作品的内容除了乡关之思,还有乱离的现实以及对早年生活的追悔。“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些话概括了庾信后期创作的特点。 在体裁方面,他诗、赋、文皆工;在风格和技巧方面,他融南北文学之长,至后期而臻于老成,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同类创作的最高成就。庾信把南方的文学技巧带到了北方,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和,推动了北方的文学创作。庾信的作品也为唐代作家树立了典范,受到他们的推崇与模仿。 所以说,庾信是南北朝集大成的作家。李白的诗,杜甫的诗,很受庾信的影响。 06 庾信的诗 庾信在南朝的诗以宫体为主,但也一些清新之作。他善于描摹景物,锤炼辞藻,谐调声色,代表作有《奉和山池》、《寻周处士弘让》等。后期的诗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这组作品形式上学习阮籍的《咏怀》,主要抒发庾信羁留北方后思念故园的感情。 它们以庾信早期形成的纯熟技巧,融入深沉的人生感受,风格浓郁苍凉,清新老成。 这首诗把身处异国的孤独、苦闷渲染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是写的自己的感觉。黄河向东流,流到华山,就被它挡到了去路。明知返乡已经不可能,但心愿始终不能放下,表达了复杂而沉痛的心情。 这种诗对偶工整,音韵和谐,辞彩华丽。诗中巧用典故,蕴藉而深沉。但也时露宫体诗的痕迹。 这首诗对北方的风光景物和军事活动描写十分生动,具有浓厚的边塞诗的特点。诗中运用典故,以汉朝的故事来表现当时北方的情况,非常贴切。 庾信对诗体的发展也有贡献。他有《寄王琳》等五十余首五言四句小诗,对五言绝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又有《秋夜望单于雁飞》等诗,已是唐人七绝的雏形。 07 庾信的赋和文 诗以咏怀为代表,庾信在南朝时就以赋见称。他的《春赋》融入较多的七言诗句,风格清新绮丽。到北方后,环境的变化,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有《小园赋》、《枯树赋》、《哀江南赋》等名篇。今存八篇,都是骈赋。 《小园赋》: 《小园赋》是抒情小赋,赋中先写长安住宅小园的简陋、荒芜,以衬托内心的孤独、悲凉;然后又写小园也有休闲养性之妙,但一切都无法使枯木死灰般的心灵重现生机,连花草鱼鸟也无法常乐忘忧。由此更回顾家庭历史,抒写乡关之思。 全赋虽用骈偶,但语句又自然流利,赋中多用白描手法,用典也自然贴切,使人不觉,尤精于炼字炼句,清新而隽永。 《枯树赋》: 《枯树赋》假托殷仲文对庭中枯树发表感慨,写出了国破家亡、羁旅异乡的悲痛和愁思,感情跌宕起伏,风格沉郁顿挫。 《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是一篇史诗性的作品。作者在赋中先自叙家世,写自己的祖先的家世和生平。接着写侯景之乱发生前梁朝的承平状况、统治者的享乐生活以及自己所受到的荣宠;然后,写侯景之乱中梁朝君臣的表现,揭露了他们的腐朽、昏聩与阴险、贪残,描写了社会各阶层所遭受的苦难,特别是北方军队大肆掳掠,驱赶梁朝臣民北归的情景。 整个作品规模宏大,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再现了梁朝的兴衰史,特别是对历史做了沉痛的反思,内容极其浓厚。赋中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对偶工整,多用典故,但由于其纪实性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体验,使人并无雕琢造作之感,反而在纷披的文采和浏亮的音节中显示出沉郁苍凉的骨气。 这篇赋在赋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庾信骈文的成就以《哀江南赋序》为代表。这篇序抒写亡国破家之痛,交代作赋的原因。文中层层用典,句句对偶,带有很多语气词,造成感慨淋漓,一唱三叹的效果,与赋文有珠联璧合之妙。庾信又有《拟连珠》四十四首,内容与《哀江南赋》相似。 另外,庾信在北朝写了大量应用文字,有碑、铭、书、赞之类,都是骈体文,但其中一些作品颇具文采。南朝人本来对碑铭不重视,庾信的这些作品,也是对此类文体的发展。 特别是他在原来是辞藻华丽、对偶工整、典故繁复、文风老成的特点之上,又增加了北方的清刚遒劲之气,体现了融合南北文风的特点。 08 另一个同期的作家王褒 北朝另一个有所成就的作家是由南入北的王褒。王褒字子渊,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梁元帝时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梁元帝降西魏,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周时官至内史中大夫。 王褒的诗风接近谢朓和何逊,较为浅显清新,用典不多。他入北朝后安于当地的生活,“忘其羁诱焉”(《周书·王褒传》)。其诗虽有乡关之思,但缺少庾信的沉痛与遒劲。 诗中写北方的景色和旅途中的哀愁,开头化用《楚辞·湘夫人》成句,但又浑成无迹。全诗境界开阔,风格苍劲,在富于北方的景物中融入了浓郁的乡愁。

345 评论

小豆他妈妈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大文学家,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人称“庾开府”。庾信奉梁元帝名出使北朝被留,不得回归,文风萧瑟哀戚,也感染北方雄浑豪迈之气,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生平先世在周代曾为掌庾官(管理仓库之官),故以庾为姓。八世祖庾滔随晋室南渡,官至散骑常侍,家于江陵。伯父庾于陵,梁太子洗马,为昭明太子掌文翰。祖父庾易,累辟官不就。父庾肩吾,梁太子中庶子、度支尚书,赠散骑常侍、中书令。庾信少有文学,十五岁时任昭明太子侍读,十九岁时与徐陵被选为简文帝文德省学士,随父及徐摛、徐陵父子出入禁宫,为文绮艳,称“徐庾体”。侯景之乱爆发,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防守朱雀航,因贼人皆挂铁制面具,竟率众出奔江陵,后辅佐梁元帝。曾奉命出使西魏。西魏攻陷江陵,被俘虏到了长安。授官洛州刺史[1]。陈朝与北周通好后,许多寓流士子王克、殷不害等得以还乡,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南回。北周天和四年,北周武帝作北周象戏并与大臣共同编写《象经》,由王褒作《象戏经序》、庾信作《进象经赋表》、《象戏赋》。评价庾信的骈文、骈赋,可与鲍照并举,代表了南北朝骈文、骈赋的最高成就;庾的辞赋与徐陵一起被称为“徐庾体”,代表作有《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庾的诗歌,则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有重要影响。有《庾子山集》传世。史评其写作风格“绮艳”,杜甫又称其“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张溥《庾开府集》题辞称:“后羁长安,臣于宇文,陈帝通好请还,终留不遣。虽周宗好士,滕赵赏音,筑宫虚馆,交齐布素。而南冠、西河,旅人发叹,乡关之思,仅寄于江南一赋,其视徐孝穆之得返旧都,奚啻李都尉之望苏属国哉。”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成语“凌云健笔”一词由此而来。

120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于赋权增能的研究论文

    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眼睛”,是读者关注的首个要点,特别是对于社会学专业论文来说,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导师的评审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社会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

    美食界女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阿房宫赋研究论文

    上学的时候,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杜牧《阿房宫赋》结构分

    零碎的回忆123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科技赋能发展前景研究论文

    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这让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记得很久以前,手机的用途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电话,可是前几年,手

    caroline290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信用证欺诈对策研究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科技的发展,金融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铁马金戈,纵横捭阖的时代英雄。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国

    樱桃鹿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子虚赋研究论文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

    艾米tiantian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