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自明朝起,应试教育就存在了,明朝八股取士也就是那时候的应试教育。虽然后来也多次被废除,但是又多次恢复,直到1905年,科举制正式被废除八股取士才被送进了历史的坟墓,但是应试教育却保留了下来。
中国“应试教育”发展史大事记江苏苗蔚林(原创编写)封建社会时期1.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八股文成型固定,内容死板、格式严格。如果说此前的各地私塾、官学等学校是各自为战应对科举考试的话,而明代成化年间起,“应试教育”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全国所有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
“八股取士为中国锢弊文明之一大根源”?雍正间李洛说:制科之业,始自前朝,三百年中,风气屡变,大抵文本于六经。先儒者纯粹典雅,如商彝周鼎,其精釆不可磨灭。从子
他们有许多共同点,对八股取士推崇到迷信,甚而发痴、发癫的程度。在《吴敬梓心目中的文人丑相——以<儒林外史>的范进和周进人物塑造为例》,作者朱晓琳认为,吴敬梓突破了“文人小说创作的叙事模式,展示了17、18世纪中叶封建知识分子在求取功名和世俗生活中的挣扎与幻灭”。
八股取士基本上适应的是自然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的人才需求,如出题取自《四书》、《五经》中的成句或一章,要求“代圣贤立言”,并以宋代程朱理学为依归。.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于广大读书人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了当时的八股取士制度所选拔出的人才可笑的无知,而且还讽刺了读书人被毒害的扭曲心理。典故隐喻,十分高明。所以总得来说吴敬梓无论是从大的情节方面,还是到小的细节方面,都做的十分到位,跟重要的是,他们就像一把把利剑,直刺那个阴暗社会的问题本身。
袁一丹丨“实学”与“虚文”之间:晚清改试策论的多重困境(1898-1905)原创2016-08-052016年第7期文艺争鸣文艺争鸣策论并非晚清方才出现的新文体,但在科举改制的过程中,作为新旧交替的过渡方案,一度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以往对清季改试策论的研究,基本放置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框架内...
18明清帝国的统治说课稿北师大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没落。为了对日益变化的社会进行严密控制,明清统治者采取了各种加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制度的腐朽性和和它的渐趋...
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
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认为,八股取士弊端丛生,不仅无法选拨人才,反而是败坏人才。他指出:“取士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极矣。”在提出反对意见的同时,黄宗羲也提出了改革建议,...
八股文的这种特点,对今天的作文教学改革,特别是高考作文的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多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未能找到某种合适的文体训练形式。初中时期作文常常只是按...
后来诗赋淡出、贴经渐为经义所取代,而经义又经规范、改造而形成八股文,并成为明清两代科考的专用文体。科考统一于八股文这种形式,经历了几个世纪。清人江国霖说:...
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_文学论文下载积分:900内容提示: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英文标题】LiteratureandEight-partEssaysasImperialExaminationsinMing...
八股取士最主要的弊端是()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1近代史上美国和废除奴隶制的相同作用有①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
八股文也叫制义、制艺、时艺、时文、八比文等,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专门文体。它之所以被称为八股文,是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应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
传统社会的进身之道——八股取士的重估论文八股一向被人攻击为“不能得人”乃至于“破坏人才”,但是,为什么八股会成为古代科举考试录取入仕的首要标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