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提出“贵己”、“重生”,主张以保全个人的生命为人生理想,认为死亡是“吾生”价值的丧失。庄子视“悦生而恶死”为人生的一大桎梏,认为要获得人生“自由”,就必须超脱死生之变;提出“以死生为—条”,否定生与死的界限,甚至把死亡作为人生自由、幸福的最终实现。
而“贵己”即《孟春纪》所云“重己”。子华子接着杨朱进一步思考了“贵生”和“贵己”的问题,这可以参见《仲春纪·贵生》和《庄子·让王》的相关部分。从杨朱的“为我”“贵己”到子华子的“贵生”“重己”,先秦生命哲学在逐步聚焦和深化。
春秋论文战国论文楚国论文道家思想论文论文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关于道家思想的研究呈现出逐步升温的趋势,并于九十年代汇成一股道家研究的热潮。随着儒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只限于儒学研究单一框架似乎难以真正解读中国...
172人赞同了该回答.要评价杨朱的‘一毛不拔’,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这个“一毛不拔”的断语来自于杨朱派的宿敌孟子,而孟子所言多夸张,未必就是杨朱学说的真实反映;第二点,即使孟子所谓杨朱“一毛不拔”的评论是没问题的,这句话实际上还有...
Doc-00JV2F;本文是“医学心理学”中“临床医学”的论文的论文参考范文或相关资料文档。正文共3,489字,word格式文档。内容摘要:中医养生的意蕴,中医养生的定位,参考文献,吕氏春秋尽…
《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精读提纲(教师版).doc,PAGEPAGE5第四章《差序格局》一、章节阅读指导继乡下人“愚”的问题后,费孝通先生将关注点移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私”的现象上。本章中,作者借助与西洋社会格局的比较,以譬喻的方法形象阐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特点,创造性地...
除易学文化,中国古文化在性质上是思想主张,谓一家之言,有诸多不同流派,社会作用是倡导引领而非宗教立约。周朝晚期,诸侯强大而中央集权走向衰亡,社会局势开始动荡混乱,形成春秋战国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保存和…
第四章《差序格局》一、章节阅读指导继乡下人“愚”的问题后,费孝通先生将关注点移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私”的现象上。本章中,作者借助与的比较,以譬喻的方法形象阐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点,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核心概念,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乡土社的根本原因。
道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的“道家”,即先秦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大抵黄老之学旨在治国养生,老庄之学则旨在树立士人的理想人格;魏晋玄学家继承了老庄思想;东汉以后兴起的神道教团“道教”,受古代神仙家及黄...
大我的消解——现代中国个人主义思潮的变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复旦高研院双聘教授许纪霖原载《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春季卷(2009年3月)内容提要: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已经来临。不过,当代中国所出现的个人主义,并非西方那种具有道德自主性的、权利与责任平衡的individualism,而是一…
从相关记载来看,先秦思想界关于杨朱思想主旨主要有“为我”“贵己”“轻物重生”等理解,但主要在“为我”和“轻物重生”之间。通过材料之间的对比,可推测杨朱思想...
学校代码学号分类号密级硕士学位论文先秦道家贵己重生思想研究先秦道家贵己重生思想研究学位申请人龚瑶指导教师陈代湘教授学院名称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学科专业...
当西方还处在多神论向一神论的古希腊向古罗马转变时期,杨朱就在中国大地上喊出了人文主义的口号,即“重生、贵己”。据《吕氏春秋·不二》云:“阳生(即杨朱)贵己。”《孟子·滕文公...
一、“重生、贵己”思想当西方还在提倡诸神的时候,杨朱就已经远离鬼神而重视自身了,即“重生、贵己”。战国吕不韦及门客著作的《吕氏春秋》里记载:“阳生(即杨朱)贵己。”而《...
学校代码10530学号200901020018分类号B223密级硕士学位论文先秦道家贵己重生思想研究学位申请人龚瑶指导教师陈代湘教授学院名称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从相关记载来看,杨朱有“为我”“重生”“贵己”等著名主张,学界一般也以这三者来概括杨朱思想的主旨,并以三者互释。本文将通过辨析“为我”“重生”“贵己”之意涵,展现出先秦思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