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和消能与常规抗震的对比分析侯立群,董事尔,高玉云,刘西南石油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介绍了建筑结构常规抗震、隔震及消能的原理和特点,并从安全、效果、适用范围和经济性四个方面对三者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隔震和消能是提高建筑物体耐震抗震的两大途径。.消能是利用形变或是可破坏的斜撑杆或是可恢复的阻尼器,将建筑物的震动周期拉长,阻尼比增加,最后达到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目的。.隔震是利用隔震器将地震时所产生的建筑物摆动转换成建筑物对地面的...
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导读]最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以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建筑消能与隔震(减隔震设计技术)设计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关…
隔震与消能及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7.1概述抗震设计:依靠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立足于“抗”,是一种消极设计方法传统抗震方法存在的问题:(1)结构的安全性难以保证传统抗震方法以既定的“设防烈度”作为设计依据,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建筑结构的破损程度及倒塌...
基础隔震加消能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摘要】:正如我们所知,在城镇建筑设计规划中,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不断被决策者们所亲睐选用,其建筑高度也在一次次被刷新,不断地被突破。.而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其遵循的是“小...
隔震与消能设计第一次纳入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积极、稳妥起见,应认真做好方案比较、论证工作。2、设防目标采用隔震和消能设计的房屋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抗震…
隔震与消能设计简介1931年:“刚柔”之争,刚派以左野利器、武藤清为代表,认为共振难免,柔派以真岛健三郎为代表,认为柔性结构会远离共振区,减轻地震灾害。当时认为:T1s,为刚性结构,当T>1s时,为柔性结构。
建筑结构隔震与设计研究.地震破坏力非常强,在对建筑物使用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之,建筑整体安全、抗震性能已成为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关键所在。.在现代化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技术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其...
然而,在烈度较高地区或是安全级别较高的建筑物,采用传统的抗震方法较难满足要求,即便满足安全要求,也会牺牲建筑功能或是其他要求(如传统结构设计的医院,在大震后几乎丧失了救助能力)。而隔震和消能技术则提供一条新的抗震途径。尤其是隔震技术,经历过实际地震检验,可以有效...
2016-07-12简述基础隔震,消能结构的原理,与一般抗震结构有哪些不同22018-02-24钢结构抗震+和非抗震的区别22013-11-14建筑结构隔震抗震设计的就业前景怎么样?2013-04-10土木考研,去学结构隔震和工程抗震方向怎么样?1
随着隔震和消能相关应用的不断深入,研究其与常规抗震的对比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常规抗震方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隔震和消能的概念,分析了隔震和消能的主要...
隔震和消能与常规抗震的对比分析侯立群,董事尔,高玉云,刘西南石油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介绍了建筑结构常规抗震、隔震及消能的原理和特...
本文简要介绍其中新增加的第12章“隔震与消能”的主要内容。【期刊名称】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作者】唐家祥;【作者单位】华中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收录信息】...
隔震结构的原理和方法、隔震建筑与消能结构的设计准则、隔震设备的材料与结构、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与构造,建筑结构消能设计、高层建筑隔震与技术、隔震与消能...
南京工业大学王曙光2014.11.09高层建筑隔震与消能技术及其应用报告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过程简介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简介南京...
由于传统抗震技术体系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新的防震技术便产生了——隔震技术与消能技术。※隔震体系隔震体系是指在结构底部或某层间设置由柔性隔震装置(如叠层橡胶...
【摘要】:介绍了建筑结构常规抗震、隔震及消能的原理和特点,并从安全、效果、适用范围和经济性四个方面对三者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相对于常规抗震,隔震和消能...
第33卷第2期21年4月01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Vo.3,.13No2Apr2.011EatqaeReitngneigadRerftnrhukssatEniernntoiigt[章编号】10—4221)205-7文0281(010...
二、隔震与消能设计要求1、设计方案建筑结构的隔震和消能设计,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
第10章隔震和消能结构设计教学提示: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隔震、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及混合控制等一些新的抗震技术逐渐被提出来,结构控制是指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