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除热是利用味甘性温的方药,以解除气虚发热证的一种治法.是金元时名医李杲,在他老师张洁古关于"运气不齐,古今异规,古方新病不相能"的革新思想影响下,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原理,和他本人的医疗经验创制而成的.但由于李氏对甘温除热的"热"是
对“甘温除热法”的理解和运用.韩先知.【摘要】:正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承《内经》“补其中而升其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创立的。.其“甘温”是指补中益气汤,“热”指气虚发热,即用甘温的补中益气汤解除气虚发热...
摘要甘温除热是运用味甘性温的方药,治疗虚损劳倦引起的发热。甘温除热法是治疗内伤发热的重要方法之一,由金元时期李东垣首创,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后世治疗内伤热病开辟了广…
摘要: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甘温除热'法,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其法尊于<内经>,其方宗于<伤寒>,该方该法一经提出,历经数十代传承,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规矩着临床上某些热治疗方圆.然而,由于对甘温除热方法中'热'的正确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所以,历代存在争议颇多...
而何为甘温?.何为大热?.甘温又何以除大热?.弄清这三个问题,东垣先生的“甘温除大热”的理论必不凝于疑似之间矣。.甘温,气味也,此指药之气味;大热,乃病家状态的一种气。.弄清上面三个问题之前须先明白什么是气味,搞清楚脏腑是什么,为...
2019-12-11从补中益气汤的组织结构来说明甘温除热的机理52014-07-16简要回答:从方义分析补中益气汤为何能“甘温除大热”?22019-08-04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方还是小建中汤92019-02-18怎样才能甘温除热,治虚火?12006-05-10什么是甘温除热法43...
谈李杲“脾胃学说”及“甘温除热法”的运用李杲深究经典又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从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形成了独创的系统理论。.李氏认为内伤病的形成,乃是人体气的不足,而气之不足,又是脾胃受损的结果。.他指出:“真气又名元气...
甘温除热是用性味甘温的药物治疗虚损劳倦引起的发热,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但这种治法并不是最先起自补中益气,而是金匮要略中用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所以说小建中汤是为后世这种治法提供了一个源头。
甘温除热法所治疗的发热,是属阴虚还是阳虚、气虚?笔者认为其发热当属气虚发热范畴,这一点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指出“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
浅析《脾胃论》之“甘温除热”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年2月第30卷2期(总第253期)JOURNALOFPRACTICAITRAD140NALCHI实...
3.1.甘温除热法源于金元时期的补土派开山鼻祖李东垣,当时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身处乱世,战争和饥荒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百姓多忧思惊恐,体质蠃弱,传统...
因此,甘温除热理论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甘温除热理论的本义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甘温除热理论在现代临床各科应用...
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所创立的一种甘温益气、生阳散火的治疗,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之说1.何为气虚发热气虚发热当属中医学“内伤发热”范畴,《...
拟诊血液病待排,家属拒绝骨髓穿刺,转而求治于中医,主诉身热恶寒,汗多,神怯懒言,头晕,恶心,纳呆,腹胀,肢冷,小便少,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濡数。证属中气不...
甘温除热机理之浅析.pdf,光明中医2012年8月第27卷第8期CJGMCMAugust2012.Vol27.8·1501·甘温除热机理之浅析葛喜贵关键词:甘温除热;营阴不足doi:10.396...